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音乐课堂中,将抽象的音乐学习生动化,吸引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其中,可借助形象生动的辅助手段——图谱,它是一种视觉符号也是一种材料,能将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让音乐“看得见”。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图谱,将形象化的图谱与音乐密切结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关注音乐,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音乐教学 图谱 有效运用
让学生在课堂中切身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兴趣盎然地投入其中,是每位音乐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强调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音乐课堂中,低年级学生因年龄小,活泼好动,只要出现抽象、枯燥的内容,他们的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这时想让学生主动轻松感受、理解,就必须借助学生可接受的不同载体将音乐知识形象化。图谱就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教学方式,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图谱有多种形式的呈现方式,它能让学生直观感受,能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还可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音乐所塑造的形象、反映的生活、表达的情感,并且能够形成学生对音乐较为个性化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下面就谈谈将图谱植入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运用:
一、运用情景图谱,提升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中,可根据歌词内容运用图形图谱,使歌曲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在看看、画画、动动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如在一年级《闪烁的小星》的教学时,用一颗颗闪亮的小星营造出星空的美丽与奇妙,学生在情境中身临其境般感受音乐的美感,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在一年级《快乐的小木匠》的教学时,教师在歌曲上方依次出示木匠劳动时的工具图片,刨子、锯子、锤子……先让学生简单模仿木匠干活时的动作,在音乐中感受劳动的喜悦与快乐,再加入不同节奏的劳动声。①刨子嚓嚓一嚓嚓‖;②锯子沙沙沙沙一沙沙沙沙‖;③锤子叮——叮——‖。学生依次练习,再将其加入歌曲之中,从易到难,使歌曲学习起来更加生动有趣。在整个活动中,学生既能快乐地玩,又能熟悉旋律、理解歌曲内容,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让学生学习起来轻松而快乐。在一年级《蒲公英》教学时,可以运用图谱出示一个个随旋律线上下飞舞的蒲公英,让学生随着音乐画一画,感受旋律的高低起伏,感受歌曲的美好意境,从而丰富学生想象力,提升对音乐的感受力。
二、运用形象图谱,增强趣味性
在音乐的学习中,以听为主,以活动为辅,让学生进行体验、直观地参与、主动地感受,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乐趣的,也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想让课堂丰富、多样就离不开图谱的运用。因为图谱的最大特点是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它能将原来枯燥、乏味的歌谱转化成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里感受、理解音乐,体验到音乐带来的无穷乐趣。同时,在以听觉为主的音乐学习中,以适当的视觉形象辅助,一些用言语难以解释清楚的知识可通过图谱轻松击破。
例如,教学二年级欣赏《狮子王进行曲》一课时,设计用脚印表现狮子走路的步伐,学生在旋律线起伏中感受到狮子雄壮有力的脚步声,感受到狮王威风的形象。在一年级《堆雪人》教学时,想让学生掌握三拍子的节奏以及准确把握歌词节奏,通过读一读、拍一拍的方式有些单一与枯燥,学生容易念错,还易走神。这时换一种方式,让学生画一画,出示形象的雪人和玩耍的孩子的图谱,一下子拉近了歌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发学生的共鸣感,在堆雪人的活动中,配合歌曲音乐,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词、歌意,体会歌中孩子们下雪天堆雪人的愉悦心情。
三、运用旋律图谱,深化乐曲的理解
旋律对于揭示音乐主题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感受音乐的旋律始终贯穿于音乐学习的中心。在音乐教学中,旋律线式图谱的运用最为广泛。通过不同形式的图谱线条,有侧重地表现乐曲的旋律走向、演奏方法、重难点、能够更好地揭示音乐的形象。旋律线式图谱的设计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侧重于展示旋律走向的线条图谱
这类的图谱设计,可以是图形,或者是线条,还可能是点、圈,它们可表现乐曲的旋律高低变化和乐曲的情绪以及节奏的特点。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甜甜的秘密》一课时,第三乐句“老师啊,先打开抽屉,好发现我们甜甜的秘密。”把它的旋律走向分成四个小图式,前三个都是从下而上有弧度的线条,最后半句是横卧的弧度线条,让学生在图式的直观下轻松解决起伏的旋律变化。
(2)根据乐曲设计的图谱
这类图谱严格依据歌(乐)曲的旋律的走向、音的高低、时值的长短精确地设计,并将学唱的歌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用图谱的形式加以突出。例如:欣赏二年级《小猫的圆舞曲》,有三个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相似,第二部分比较欢快跳跃。在欣赏时带着学生画着乐曲的旋律线,运用波浪线、圆圈、横线、三角等线条元素,再让学生对比、观察,乐曲的结构组成一目了然。猫的几次叫声是波浪线条、猫的跳跃是三角形、猫的旋转舞蹈处用圆圈表达等,都能从图示中感受到。这样,将内化、枯燥的音乐以生动、形象呈现而出,给予学生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自主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层理解。
(3)突出教学重难点的粗、细线条相结合图谱
这类图谱结合以上两类图谱的特点,有侧重地在教学重点部分使用。例如,教学五年级歌曲《乡间的小路》一课时,用色块标出反复出现的旋律,在易错的乐句“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用粗一些的色块标出,以引起学生注意,让他们有意识唱好此处,从而轻松击破难点。
四、运用节奏图谱,轻松由难化简
节奏是音乐作品的骨架,而节奏图谱的运用,使学生对歌曲的节奏和曲式结构,以及使用的打击乐器一目了然。它简短、易变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容易使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对于学生参与伴奏、朗读儿歌、创编节奏等都会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在二年级《小鞋匠》一课时,难点是弱起拍。为了让学生轻松理解、体会弱起拍,首先运用打击乐伴奏图谱,让学生拍一拍。三角铁×一、小鼓××,学生分别练习,再合作打击,增强学生节奏感,区分音的长短。在打击乐器活动中,学生发现弱起拍是在第二拍上,从而轻松解决难点节奏。在二年级《我是一个小鼓手》一课教学时,歌曲后半部分“咚”字反复出现,节奏各有不同,同时还有强弱的变换。这时运用图谱出示不同颜色的大小鼓,大鼓代表四分音符,小鼓代表八分音符;红色的鼓代表强拍,绿色的鼓代表弱拍。让学生看图谱模仿敲鼓,感受节奏的长短与强弱,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感受鼓点节奏的变化,体会小鼓手自豪、快乐的心情。一年级歌曲《爱唱什么歌》的图谱中,将青蛙、蜜蜂的叫声设计成可以移动的图谱卡片,随着动物的变化,图谱跟着不断地变化摆放,学生饶有兴趣地在游戏中创编节奏,参与活动。学生通过图谱读出了歌词,掌握了主题音乐的节奏,再通过唱歌词掌握主题音乐的旋律,通过创编歌词的练习,加深和巩固对主题音乐的理解,最后能够在听音乐的同时边走边唱。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靈活地运用图谱,能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动中学,从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提高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最终促进音乐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音乐教学 图谱 有效运用
让学生在课堂中切身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兴趣盎然地投入其中,是每位音乐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强调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音乐课堂中,低年级学生因年龄小,活泼好动,只要出现抽象、枯燥的内容,他们的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这时想让学生主动轻松感受、理解,就必须借助学生可接受的不同载体将音乐知识形象化。图谱就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教学方式,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图谱有多种形式的呈现方式,它能让学生直观感受,能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还可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音乐所塑造的形象、反映的生活、表达的情感,并且能够形成学生对音乐较为个性化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下面就谈谈将图谱植入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运用:
一、运用情景图谱,提升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中,可根据歌词内容运用图形图谱,使歌曲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在看看、画画、动动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如在一年级《闪烁的小星》的教学时,用一颗颗闪亮的小星营造出星空的美丽与奇妙,学生在情境中身临其境般感受音乐的美感,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在一年级《快乐的小木匠》的教学时,教师在歌曲上方依次出示木匠劳动时的工具图片,刨子、锯子、锤子……先让学生简单模仿木匠干活时的动作,在音乐中感受劳动的喜悦与快乐,再加入不同节奏的劳动声。①刨子嚓嚓一嚓嚓‖;②锯子沙沙沙沙一沙沙沙沙‖;③锤子叮——叮——‖。学生依次练习,再将其加入歌曲之中,从易到难,使歌曲学习起来更加生动有趣。在整个活动中,学生既能快乐地玩,又能熟悉旋律、理解歌曲内容,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让学生学习起来轻松而快乐。在一年级《蒲公英》教学时,可以运用图谱出示一个个随旋律线上下飞舞的蒲公英,让学生随着音乐画一画,感受旋律的高低起伏,感受歌曲的美好意境,从而丰富学生想象力,提升对音乐的感受力。
二、运用形象图谱,增强趣味性
在音乐的学习中,以听为主,以活动为辅,让学生进行体验、直观地参与、主动地感受,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乐趣的,也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想让课堂丰富、多样就离不开图谱的运用。因为图谱的最大特点是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它能将原来枯燥、乏味的歌谱转化成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里感受、理解音乐,体验到音乐带来的无穷乐趣。同时,在以听觉为主的音乐学习中,以适当的视觉形象辅助,一些用言语难以解释清楚的知识可通过图谱轻松击破。
例如,教学二年级欣赏《狮子王进行曲》一课时,设计用脚印表现狮子走路的步伐,学生在旋律线起伏中感受到狮子雄壮有力的脚步声,感受到狮王威风的形象。在一年级《堆雪人》教学时,想让学生掌握三拍子的节奏以及准确把握歌词节奏,通过读一读、拍一拍的方式有些单一与枯燥,学生容易念错,还易走神。这时换一种方式,让学生画一画,出示形象的雪人和玩耍的孩子的图谱,一下子拉近了歌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发学生的共鸣感,在堆雪人的活动中,配合歌曲音乐,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词、歌意,体会歌中孩子们下雪天堆雪人的愉悦心情。
三、运用旋律图谱,深化乐曲的理解
旋律对于揭示音乐主题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感受音乐的旋律始终贯穿于音乐学习的中心。在音乐教学中,旋律线式图谱的运用最为广泛。通过不同形式的图谱线条,有侧重地表现乐曲的旋律走向、演奏方法、重难点、能够更好地揭示音乐的形象。旋律线式图谱的设计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侧重于展示旋律走向的线条图谱
这类的图谱设计,可以是图形,或者是线条,还可能是点、圈,它们可表现乐曲的旋律高低变化和乐曲的情绪以及节奏的特点。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甜甜的秘密》一课时,第三乐句“老师啊,先打开抽屉,好发现我们甜甜的秘密。”把它的旋律走向分成四个小图式,前三个都是从下而上有弧度的线条,最后半句是横卧的弧度线条,让学生在图式的直观下轻松解决起伏的旋律变化。
(2)根据乐曲设计的图谱
这类图谱严格依据歌(乐)曲的旋律的走向、音的高低、时值的长短精确地设计,并将学唱的歌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用图谱的形式加以突出。例如:欣赏二年级《小猫的圆舞曲》,有三个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相似,第二部分比较欢快跳跃。在欣赏时带着学生画着乐曲的旋律线,运用波浪线、圆圈、横线、三角等线条元素,再让学生对比、观察,乐曲的结构组成一目了然。猫的几次叫声是波浪线条、猫的跳跃是三角形、猫的旋转舞蹈处用圆圈表达等,都能从图示中感受到。这样,将内化、枯燥的音乐以生动、形象呈现而出,给予学生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自主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层理解。
(3)突出教学重难点的粗、细线条相结合图谱
这类图谱结合以上两类图谱的特点,有侧重地在教学重点部分使用。例如,教学五年级歌曲《乡间的小路》一课时,用色块标出反复出现的旋律,在易错的乐句“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用粗一些的色块标出,以引起学生注意,让他们有意识唱好此处,从而轻松击破难点。
四、运用节奏图谱,轻松由难化简
节奏是音乐作品的骨架,而节奏图谱的运用,使学生对歌曲的节奏和曲式结构,以及使用的打击乐器一目了然。它简短、易变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容易使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对于学生参与伴奏、朗读儿歌、创编节奏等都会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在二年级《小鞋匠》一课时,难点是弱起拍。为了让学生轻松理解、体会弱起拍,首先运用打击乐伴奏图谱,让学生拍一拍。三角铁×一、小鼓××,学生分别练习,再合作打击,增强学生节奏感,区分音的长短。在打击乐器活动中,学生发现弱起拍是在第二拍上,从而轻松解决难点节奏。在二年级《我是一个小鼓手》一课教学时,歌曲后半部分“咚”字反复出现,节奏各有不同,同时还有强弱的变换。这时运用图谱出示不同颜色的大小鼓,大鼓代表四分音符,小鼓代表八分音符;红色的鼓代表强拍,绿色的鼓代表弱拍。让学生看图谱模仿敲鼓,感受节奏的长短与强弱,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感受鼓点节奏的变化,体会小鼓手自豪、快乐的心情。一年级歌曲《爱唱什么歌》的图谱中,将青蛙、蜜蜂的叫声设计成可以移动的图谱卡片,随着动物的变化,图谱跟着不断地变化摆放,学生饶有兴趣地在游戏中创编节奏,参与活动。学生通过图谱读出了歌词,掌握了主题音乐的节奏,再通过唱歌词掌握主题音乐的旋律,通过创编歌词的练习,加深和巩固对主题音乐的理解,最后能够在听音乐的同时边走边唱。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靈活地运用图谱,能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动中学,从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提高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最终促进音乐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