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红梅 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督导团专家组成员,江苏省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京市王红梅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拥抱自律——“梅”发傲雪
天上尘,地下土。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而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景。
我有一个祖国大地并不陌生的姓名——王红梅,儿时长在军营,14岁进入中师读书,17岁步入教坛,而今已到不惑之年。因为名字是一种花,所以我曾很认真地研究过“梅花”的品格:疏影清雅、花色秀美,坚韧不拔、奋勇当先。她既美丽宜人又坚强向上。我的名字似乎决定着我不仅要修炼内心、修身养性,还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攀登教育的至高点,成为派往未来的教师,是我的选择。
这世间,努力与收获,是永恒不变的因果。套用著名相声演员郭德刚的自我介绍来说,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也没有什么耀眼的荣誉和夺目的光环,但我是一个勤奋的人。进入师范后,我仍然还是保持着一贯的学习态度,认真地完成各科学业。同时,还学会了唱歌、跳舞、弹琴,参加了书法社、文学社、田径队。校园内的文艺活动使我充满阳光,气质优雅;书法艺术让我神清气爽,从容淡定;值得一提的是,长跑不仅增强了我的体质,让我创造了3000米三连冠的佳绩,更培养了我坚韧的性格。因为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自己,“默默生长,不言放弃”也成为我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
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带小学一年级,那年我倾注了所有的爱。可面对着68个小小孩,面对着68位家长无限期待的双眼,我第一次感到了无能为力!那种无奈,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十分过硬的教学技术,才能真正地塑造学生。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决心从多方面入手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一是虚心向资深教师请教,留心每一个教学细节。在一次次自己思考和他人的比较中,不断寻找着差异和自身的不足,收获着经验和方法。我不仅听到了该如何设计教学、组织课堂,更悟到了唯有用积极投入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一旦有外出的机会,我更是如饥似渴地学习。二是向书本学习,努力学习各种专业期刊上的最新文章。作家梁晓声说,每一个人都有现实的家园,而书本可以构建一个精神家园。因此我購买了很多专业书籍,订阅了教学期刊,每天都抽出时间阅读。在我读过的书籍上,每本封面都有卡片,上面清晰地记录着我的心得体会。我用过的每一册教材,厚度几乎都翻了一番,因为看到有关资料,教学有了点滴体会,我都及时记下,粘贴进教材,日积月累,便做成了自己的“增补本”。
唐代刘知几在《史通》中说:“若不仰范前贤,何以贻厥后来?” 是啊,所以我把阅读的触角又伸向了文学、哲学、史料等的典籍报刊上。从孔子的《论语》到道家的《庄子》,从陶行知的平民教育到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我都有所涉猎,徜徉在教育的书海里,我时而迷惘、时而沉思、时而豁然。通过后天不断地勤奋阅读,我对生活、工作有了不一样的思考与理解,渐渐地,我的教学有了底气、有了生气。我带领着孩子们在语言文字的世界里徜徉着,领略着,收获一路芬芳。
教育路上,我一直摸爬滚打,风雨兼程。对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我来说,同时要兼顾教学与管理两方面的工作,一边是行政事务性工作,一边是基础的教育教学任务,任务非常繁重。我不得不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几乎天天泡在学校,不仅钻研自己的语文教学,还要从学校整体和发展实际出发,仔细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全力为教师、为学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常常归家时已是月上柳梢,时已黄昏了。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会了多思考,少徘徊、多实践、少争论。所以,学校的业务管理始终是繁而有序,稳步提升,教师屡屡获得国家、省、市级比赛的一等奖,学生在各项比赛中也频频夺魁,学校的社会声望日趋高涨。有时候,夜深了,周围一片沉寂,我沉浸在阅读中,在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交谈中见贤思齐,在与自己灵魂的对话中三省吾身。累,并快乐着。
2008年,我被破格评为中学高级教师;31岁,有幸成为了当时江苏省最年轻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执教《桂花雨》获全国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主持国家级课题“开放式作文教学研究”,在语文读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验;主持课题“京剧艺术教育与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关系”研究,初步探索出通过京剧艺术教育发展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系列成果;主持课题《基于成功智力理论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研究》,在此期间,我的两本关于作文教学的专著相继出版;著作《京韵》得到专家的认可和赞赏。还有一些只属于过去的荣誉称号借机梳理罗列:江苏省督导团专家组成员,江苏省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京市王红梅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其实,这世上没有所谓的天才,我只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仍坚持自律、努力,逼自己不断前进。有人曾说过,相信你的自律,相信你所付出的每一份努力,时光都会在未来的日子里以另一种美好的形式回馈于你。是的,请相信:在暗处执着生长,终有一日馥郁传香。
扎根课堂——“梅”开暄妍
笛卡尔说:“意志、悟性、想象力以及感觉上的一切作用,全由思维而来。”我的专业成长比较迅速,那是“思维方式”赠予了我力量和支持;我的专业成长取得了一些成绩,那是“思维方式”带给我启迪和灵感;我能形成鲜明的专业研究方向,那是“思维方式”的指引与帮助。
对教学从懵懂到清晰,再到渐入佳境,我开始有了更多来自自己思维深处的思考。因为一线的教学经验,和耳濡目染的教学情景,让我更加向往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想使我的课堂教学达到张弛相间、徐疾有致、虚实互补、声情并茂的境界;向往那种洋溢着色彩斑斓的诗意和春风化雨的神韵,我已将教学的艺术向追寻个人风格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种生命内在价值的辉耀,也是心灵的智慧和爱共同凝成的个性之美。 我的教学主张是在课堂中生长出来的。从1996年的基于成功智力理论,后来渐渐地“全脑”这个词进入我的话语系统,成为实践指向。有了方向,就需要路径,直到探寻出自己的全脑语文的教学路径,而这一主张的形成经过了二十一年的时间:二十一年在课堂一线的拼搏历练,上百节语文公开课,不间断的语文教学理论学习,主持或参与的十多个课题研究,发表或获奖的百余篇文章,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语文教学口号等等。在此基础上,尝试着把零星的分散的内隐的语文学科的理解、语文教学理念转化为自我的外在的语言表达。正应验了乔布斯说过的话:你必须相信生命中的点滴会在你的未来以某种方式连接。同样的道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就在自己未来的教学生命中以某种方式连接,这种方式就是我所提炼出的自己的话语——“全脑语文教学”。
2008年,南京市江宁区在区域范围内推进“友善用脑”教学改革,我校就是其中的优秀实验校之一。在脑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校本化的“全脑”教学范式的探索与实践,并将其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减负增效的有效手段和方式,研究成果也获得了南京市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全脑”教学范式为:预学——互学——展学——研学——延学,预学环节是教学的起点,我们将学习前置,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好“自学导航”,让学生课前预学。而互学、展学、研学、延学则是依据“乔哈里之窗”原理进行的课堂活动。互学是在预学后,同伴之间相互学习,分享“开放区”;展学,则是学生针对发现的问题展示、交流,揭开隐藏区;延学,针对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进行研究,擦去盲点区;延学,是学生共同探究未知区,挖掘知识的黑洞。
2014年,我校在此基础上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全脑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并被评为江苏省教育规划精品课题。该课题研究方向在于把全脑训练方法落实在语文教育教学环境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设定不同年段的训练目标,形成与常规的语文课程互为补充,而又独具特质和价值的校本课程。
其实,全脑语文教学的意义并不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的掌握,更反映在这是一种与脑的最佳自然学习方式相一致的学习取向,现在,我还将基于来自神经科学、脑科学、心理学学科研究成果的实践操作,提出了能够将学校转化成为完全的学习型组织的途径。“全脑”及“尝试”这种理念与实践方法把我领上了一条围绕脑的自然学习的最佳方式创设与变革,这可能是最简单和最为关键的教育改革。
在应邀做“教育专业发展及教育管理”专业培训时,我又将国学智慧、影视文化以及教育理论有机融合,将教育问题演绎得异彩纷呈:《教师团队建设与‘军队文化’的整合》《做一个雄鹰式教师》《谈教学中有效沟通》《打造鹰一样的教师,建设雁一样的学校》等等从各种角度去思考教育,思考学校,并把我的思考带给更多的教育者,激起大家学习、研究的欲望,和大家共同行走在教育航线上。每场讲座中大家专注的眼神、会意的微笑和那热烈的鼓掌给了我前进的不懈动力,愈加激发我在教育征途上不断求索、不断超越的信心和勇气。
风雨过后见彩虹,教师们在“全脑语文”理念的引领下在这里践行教育的根本,孩子们在这里汲取成长的养分,我带着我的团队倡导并践行“全脑语文”和“全脑教育”,行进在未来的道路上。红跑道,绿园子,斜风细雨不须归!
怀揣梦想——“梅”香满园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那么,我遇见文小,又会怎么样呢?
2011年,怀揣着梦想,我来到了南京,崭新的环境,激发了我崭新的思考。我以“全脑教学”为指导思想,开始又一轮探索与诉求。“启动智慧全脑,改变思维习惯,唤醒学习潜能”成为我教学的主导思想,《基于全脑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荣获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现在,我又带着老师们从全脑教学走向全脑教育。这六年,无论在东山小学,还是刚起步的文靖东路小学,我都没有停止过追寻的脚步:健全学校文化,求索教学艺术,助推教师发展,成全学生生长,我竭尽所能,用智慧成就一所人人向往的学校。
教师是立校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我始终坚信,对教师而言,最好的福利就是给予他们成长的机遇,最好的情感就是信任他们的能力,最好的关怀就是激发他们的潜能。针对文小青年教师较多的特点,我提出“构建平台、打造名师”的工作思路以着力培养教师队伍,成立了“王红梅名师工作室”,凝聚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教师,不断开拓视野,丰富人生涵养。三年来,我围绕教学改革开展了多项活动,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指导写论文、搞课题研究,常常和老师们一起选题、讨论。我发现刚工作一年的黄老师论文中有许多闪光点,于是提炼出来,让她重新整理成文,在省“师陶杯”征文比赛中一举夺魁。为了促进教师读书、思考,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读书沙龙,不少教師受益匪浅,学到了宝贵的治学窍门和研究方法。
通过这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系列活动,老师们得到了专家的引领,加快了成长的步伐。全脑语文研讨逐步推进,省级重点资助课题引领发展。在建校之初的45名教师中,多位教师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其中有50篇文章在国家、省、市论文、案例论文评比中获奖。13名教师参加区课题研究,9名教师被推荐参加市级个人课题立项评比,1项省级重点资助课题立项。全脑课程建设更科学,教育质量在提升;活动课程推进素质发展,教学竞赛成果喜人。1位教师在全国赛课中荣获一等奖,3位教师在省级基本功大赛获奖,2位教师在市级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6位老师在区级赛课中获一等奖,9位教师在区级赛课中获二等奖,17位教师执教市级、区级、校级公开课50节次以上。
文小一直在追求“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学校成功”。文靖东路小学创办这两年多,我和老师们一起创造了诸多荣誉:被南京市教育局授予南京市依法治校示范校;被江宁区教育局授予区中小学生读书活动书香校园;成立了“南京市小学语文工作站”;童话节活动,我们高水平的演出成为全区德育工作的标杆;由一年级娃娃们表演的校园集体舞、英语短剧均荣获江宁区一等奖;南京电视台春晚节目中学校“靖舞飞扬”舞蹈队翩翩起舞;南京日报、南京城市频道12次报道学校开笔礼、童话节、征书圆梦等活动;家长开放日671位家长参加,无记名投票,满意度百分百。校内各类特色活动异彩纷呈:“舞动文城”“亲子同游”“小鬼当家”“缅怀革命先烈”“我的文城我做主”“话中秋”……
我们还成功拍摄了全脑作文和全脑汉字空中慕课;编制了《全脑自学》《全脑汉字》《全脑作文》校本教材;研究并设计了适应文小学生学情的视听结合的特色自学导航;基于互联网评价的课堂观察在全区首屈一指……年度评估中教育局考评人员看到我校取得的各项成绩惊讶不已,江苏省教育专家杨九俊先生莅临指导时说,“整个校园让人感受到的是坚不可摧的凝聚力和令人震撼的感动”。
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篇不胜枚举,有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因风步远、纯净洁白;王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傲然挺立、坚强不屈……可能是因为自己名字中有梅的缘故,也可能是梅花那种不畏严寒,任凭风霜雪打、依然娴静高洁的品质深深吸引了我,使我对“梅花”有别样的情感,同时,这种情感也塑造了我,影响了我。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活,横向上,我教过小学所有学科;纵向上,教过幼儿园、初中、高中,也算是品尝了教育的纵横。我的校长生涯才三年,可是我知道,这生涯的背后,有我10多年管理经验作积累、20多年教育教学研究作积淀。对生活有永不消失的热情,对学生有永不磨灭的期待,对教育有永不懈怠的追求。这,也许是我取得一些成绩、获得一些赞誉的缘由吧!中唐诗人元稹在其七绝《菊花》一诗中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我只想说,“原是花中偏爱梅,敢攀枝头别样春”。
生活还在眼前,远方桃李朵朵,会被一些人忘记,也被一些人回忆。我们常把“教育即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挂在嘴边,这种诠释教育的说法,很诗意很唯美。摇动、推动、唤醒是这些语言的灵魂,的确,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些词语的内涵,在教育上才会有点滴感悟。什么是教育?我行走在教育的路上,却依然在不断地追问它的答案。
拥抱自律——“梅”发傲雪
天上尘,地下土。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而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景。
我有一个祖国大地并不陌生的姓名——王红梅,儿时长在军营,14岁进入中师读书,17岁步入教坛,而今已到不惑之年。因为名字是一种花,所以我曾很认真地研究过“梅花”的品格:疏影清雅、花色秀美,坚韧不拔、奋勇当先。她既美丽宜人又坚强向上。我的名字似乎决定着我不仅要修炼内心、修身养性,还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攀登教育的至高点,成为派往未来的教师,是我的选择。
这世间,努力与收获,是永恒不变的因果。套用著名相声演员郭德刚的自我介绍来说,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也没有什么耀眼的荣誉和夺目的光环,但我是一个勤奋的人。进入师范后,我仍然还是保持着一贯的学习态度,认真地完成各科学业。同时,还学会了唱歌、跳舞、弹琴,参加了书法社、文学社、田径队。校园内的文艺活动使我充满阳光,气质优雅;书法艺术让我神清气爽,从容淡定;值得一提的是,长跑不仅增强了我的体质,让我创造了3000米三连冠的佳绩,更培养了我坚韧的性格。因为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自己,“默默生长,不言放弃”也成为我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
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带小学一年级,那年我倾注了所有的爱。可面对着68个小小孩,面对着68位家长无限期待的双眼,我第一次感到了无能为力!那种无奈,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十分过硬的教学技术,才能真正地塑造学生。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决心从多方面入手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一是虚心向资深教师请教,留心每一个教学细节。在一次次自己思考和他人的比较中,不断寻找着差异和自身的不足,收获着经验和方法。我不仅听到了该如何设计教学、组织课堂,更悟到了唯有用积极投入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一旦有外出的机会,我更是如饥似渴地学习。二是向书本学习,努力学习各种专业期刊上的最新文章。作家梁晓声说,每一个人都有现实的家园,而书本可以构建一个精神家园。因此我購买了很多专业书籍,订阅了教学期刊,每天都抽出时间阅读。在我读过的书籍上,每本封面都有卡片,上面清晰地记录着我的心得体会。我用过的每一册教材,厚度几乎都翻了一番,因为看到有关资料,教学有了点滴体会,我都及时记下,粘贴进教材,日积月累,便做成了自己的“增补本”。
唐代刘知几在《史通》中说:“若不仰范前贤,何以贻厥后来?” 是啊,所以我把阅读的触角又伸向了文学、哲学、史料等的典籍报刊上。从孔子的《论语》到道家的《庄子》,从陶行知的平民教育到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我都有所涉猎,徜徉在教育的书海里,我时而迷惘、时而沉思、时而豁然。通过后天不断地勤奋阅读,我对生活、工作有了不一样的思考与理解,渐渐地,我的教学有了底气、有了生气。我带领着孩子们在语言文字的世界里徜徉着,领略着,收获一路芬芳。
教育路上,我一直摸爬滚打,风雨兼程。对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我来说,同时要兼顾教学与管理两方面的工作,一边是行政事务性工作,一边是基础的教育教学任务,任务非常繁重。我不得不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几乎天天泡在学校,不仅钻研自己的语文教学,还要从学校整体和发展实际出发,仔细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全力为教师、为学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常常归家时已是月上柳梢,时已黄昏了。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会了多思考,少徘徊、多实践、少争论。所以,学校的业务管理始终是繁而有序,稳步提升,教师屡屡获得国家、省、市级比赛的一等奖,学生在各项比赛中也频频夺魁,学校的社会声望日趋高涨。有时候,夜深了,周围一片沉寂,我沉浸在阅读中,在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交谈中见贤思齐,在与自己灵魂的对话中三省吾身。累,并快乐着。
2008年,我被破格评为中学高级教师;31岁,有幸成为了当时江苏省最年轻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执教《桂花雨》获全国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主持国家级课题“开放式作文教学研究”,在语文读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验;主持课题“京剧艺术教育与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关系”研究,初步探索出通过京剧艺术教育发展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系列成果;主持课题《基于成功智力理论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研究》,在此期间,我的两本关于作文教学的专著相继出版;著作《京韵》得到专家的认可和赞赏。还有一些只属于过去的荣誉称号借机梳理罗列:江苏省督导团专家组成员,江苏省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京市王红梅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其实,这世上没有所谓的天才,我只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仍坚持自律、努力,逼自己不断前进。有人曾说过,相信你的自律,相信你所付出的每一份努力,时光都会在未来的日子里以另一种美好的形式回馈于你。是的,请相信:在暗处执着生长,终有一日馥郁传香。
扎根课堂——“梅”开暄妍
笛卡尔说:“意志、悟性、想象力以及感觉上的一切作用,全由思维而来。”我的专业成长比较迅速,那是“思维方式”赠予了我力量和支持;我的专业成长取得了一些成绩,那是“思维方式”带给我启迪和灵感;我能形成鲜明的专业研究方向,那是“思维方式”的指引与帮助。
对教学从懵懂到清晰,再到渐入佳境,我开始有了更多来自自己思维深处的思考。因为一线的教学经验,和耳濡目染的教学情景,让我更加向往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想使我的课堂教学达到张弛相间、徐疾有致、虚实互补、声情并茂的境界;向往那种洋溢着色彩斑斓的诗意和春风化雨的神韵,我已将教学的艺术向追寻个人风格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种生命内在价值的辉耀,也是心灵的智慧和爱共同凝成的个性之美。 我的教学主张是在课堂中生长出来的。从1996年的基于成功智力理论,后来渐渐地“全脑”这个词进入我的话语系统,成为实践指向。有了方向,就需要路径,直到探寻出自己的全脑语文的教学路径,而这一主张的形成经过了二十一年的时间:二十一年在课堂一线的拼搏历练,上百节语文公开课,不间断的语文教学理论学习,主持或参与的十多个课题研究,发表或获奖的百余篇文章,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语文教学口号等等。在此基础上,尝试着把零星的分散的内隐的语文学科的理解、语文教学理念转化为自我的外在的语言表达。正应验了乔布斯说过的话:你必须相信生命中的点滴会在你的未来以某种方式连接。同样的道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就在自己未来的教学生命中以某种方式连接,这种方式就是我所提炼出的自己的话语——“全脑语文教学”。
2008年,南京市江宁区在区域范围内推进“友善用脑”教学改革,我校就是其中的优秀实验校之一。在脑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校本化的“全脑”教学范式的探索与实践,并将其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减负增效的有效手段和方式,研究成果也获得了南京市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全脑”教学范式为:预学——互学——展学——研学——延学,预学环节是教学的起点,我们将学习前置,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好“自学导航”,让学生课前预学。而互学、展学、研学、延学则是依据“乔哈里之窗”原理进行的课堂活动。互学是在预学后,同伴之间相互学习,分享“开放区”;展学,则是学生针对发现的问题展示、交流,揭开隐藏区;延学,针对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进行研究,擦去盲点区;延学,是学生共同探究未知区,挖掘知识的黑洞。
2014年,我校在此基础上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全脑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并被评为江苏省教育规划精品课题。该课题研究方向在于把全脑训练方法落实在语文教育教学环境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设定不同年段的训练目标,形成与常规的语文课程互为补充,而又独具特质和价值的校本课程。
其实,全脑语文教学的意义并不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的掌握,更反映在这是一种与脑的最佳自然学习方式相一致的学习取向,现在,我还将基于来自神经科学、脑科学、心理学学科研究成果的实践操作,提出了能够将学校转化成为完全的学习型组织的途径。“全脑”及“尝试”这种理念与实践方法把我领上了一条围绕脑的自然学习的最佳方式创设与变革,这可能是最简单和最为关键的教育改革。
在应邀做“教育专业发展及教育管理”专业培训时,我又将国学智慧、影视文化以及教育理论有机融合,将教育问题演绎得异彩纷呈:《教师团队建设与‘军队文化’的整合》《做一个雄鹰式教师》《谈教学中有效沟通》《打造鹰一样的教师,建设雁一样的学校》等等从各种角度去思考教育,思考学校,并把我的思考带给更多的教育者,激起大家学习、研究的欲望,和大家共同行走在教育航线上。每场讲座中大家专注的眼神、会意的微笑和那热烈的鼓掌给了我前进的不懈动力,愈加激发我在教育征途上不断求索、不断超越的信心和勇气。
风雨过后见彩虹,教师们在“全脑语文”理念的引领下在这里践行教育的根本,孩子们在这里汲取成长的养分,我带着我的团队倡导并践行“全脑语文”和“全脑教育”,行进在未来的道路上。红跑道,绿园子,斜风细雨不须归!
怀揣梦想——“梅”香满园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那么,我遇见文小,又会怎么样呢?
2011年,怀揣着梦想,我来到了南京,崭新的环境,激发了我崭新的思考。我以“全脑教学”为指导思想,开始又一轮探索与诉求。“启动智慧全脑,改变思维习惯,唤醒学习潜能”成为我教学的主导思想,《基于全脑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荣获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现在,我又带着老师们从全脑教学走向全脑教育。这六年,无论在东山小学,还是刚起步的文靖东路小学,我都没有停止过追寻的脚步:健全学校文化,求索教学艺术,助推教师发展,成全学生生长,我竭尽所能,用智慧成就一所人人向往的学校。
教师是立校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我始终坚信,对教师而言,最好的福利就是给予他们成长的机遇,最好的情感就是信任他们的能力,最好的关怀就是激发他们的潜能。针对文小青年教师较多的特点,我提出“构建平台、打造名师”的工作思路以着力培养教师队伍,成立了“王红梅名师工作室”,凝聚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教师,不断开拓视野,丰富人生涵养。三年来,我围绕教学改革开展了多项活动,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指导写论文、搞课题研究,常常和老师们一起选题、讨论。我发现刚工作一年的黄老师论文中有许多闪光点,于是提炼出来,让她重新整理成文,在省“师陶杯”征文比赛中一举夺魁。为了促进教师读书、思考,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读书沙龙,不少教師受益匪浅,学到了宝贵的治学窍门和研究方法。
通过这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系列活动,老师们得到了专家的引领,加快了成长的步伐。全脑语文研讨逐步推进,省级重点资助课题引领发展。在建校之初的45名教师中,多位教师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其中有50篇文章在国家、省、市论文、案例论文评比中获奖。13名教师参加区课题研究,9名教师被推荐参加市级个人课题立项评比,1项省级重点资助课题立项。全脑课程建设更科学,教育质量在提升;活动课程推进素质发展,教学竞赛成果喜人。1位教师在全国赛课中荣获一等奖,3位教师在省级基本功大赛获奖,2位教师在市级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6位老师在区级赛课中获一等奖,9位教师在区级赛课中获二等奖,17位教师执教市级、区级、校级公开课50节次以上。
文小一直在追求“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学校成功”。文靖东路小学创办这两年多,我和老师们一起创造了诸多荣誉:被南京市教育局授予南京市依法治校示范校;被江宁区教育局授予区中小学生读书活动书香校园;成立了“南京市小学语文工作站”;童话节活动,我们高水平的演出成为全区德育工作的标杆;由一年级娃娃们表演的校园集体舞、英语短剧均荣获江宁区一等奖;南京电视台春晚节目中学校“靖舞飞扬”舞蹈队翩翩起舞;南京日报、南京城市频道12次报道学校开笔礼、童话节、征书圆梦等活动;家长开放日671位家长参加,无记名投票,满意度百分百。校内各类特色活动异彩纷呈:“舞动文城”“亲子同游”“小鬼当家”“缅怀革命先烈”“我的文城我做主”“话中秋”……
我们还成功拍摄了全脑作文和全脑汉字空中慕课;编制了《全脑自学》《全脑汉字》《全脑作文》校本教材;研究并设计了适应文小学生学情的视听结合的特色自学导航;基于互联网评价的课堂观察在全区首屈一指……年度评估中教育局考评人员看到我校取得的各项成绩惊讶不已,江苏省教育专家杨九俊先生莅临指导时说,“整个校园让人感受到的是坚不可摧的凝聚力和令人震撼的感动”。
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篇不胜枚举,有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因风步远、纯净洁白;王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傲然挺立、坚强不屈……可能是因为自己名字中有梅的缘故,也可能是梅花那种不畏严寒,任凭风霜雪打、依然娴静高洁的品质深深吸引了我,使我对“梅花”有别样的情感,同时,这种情感也塑造了我,影响了我。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活,横向上,我教过小学所有学科;纵向上,教过幼儿园、初中、高中,也算是品尝了教育的纵横。我的校长生涯才三年,可是我知道,这生涯的背后,有我10多年管理经验作积累、20多年教育教学研究作积淀。对生活有永不消失的热情,对学生有永不磨灭的期待,对教育有永不懈怠的追求。这,也许是我取得一些成绩、获得一些赞誉的缘由吧!中唐诗人元稹在其七绝《菊花》一诗中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我只想说,“原是花中偏爱梅,敢攀枝头别样春”。
生活还在眼前,远方桃李朵朵,会被一些人忘记,也被一些人回忆。我们常把“教育即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挂在嘴边,这种诠释教育的说法,很诗意很唯美。摇动、推动、唤醒是这些语言的灵魂,的确,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些词语的内涵,在教育上才会有点滴感悟。什么是教育?我行走在教育的路上,却依然在不断地追问它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