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获得正当“名利”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szk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其实教师无论从职业的角度还是事业的角度来看,追求正当的名利天经地义,无可厚非。 因为,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试想,一个“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连最起码的正当名利都不需要了,不追求了,那么怎么让他去传承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又怎么能将这种精神言传身教给我们的新一代?
  然而,当下有部分教师追求名利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有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惜牺牲学生宝贵的休息时间,自私想出名;有人为了评职称多拿硬分,工作上敷衍了事,整天埋头写论文,甚至沽名钓誉;有的农村青年教师为了进城里的“窗口”学校,丢开自己应做的工作,刻苦复习准备应聘考试……
  現在的问题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到德艺双馨,名利双收 。我认为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刻苦修炼:
  首先,要有脱俗的师德。师德高尚是一个教育理想,是一个追求目标。师德的脱俗却是起码的要求,是一位教师能够走进课堂为人师表起码的准入标准。要做到师德上的脱俗,核心是要有爱:一是对学生要有爱心。多为他们着想,多换位思考,想想一个孩子对一个家庭来说,他(她)就是这个家庭未来的全部。不能完全以成绩看待学生,更不能以家长的身份、地位及其与自身利害关系的亲疏远近看待学生,爱学生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脱俗。二是对学校要有爱心。学校是一个共同体,身在其中难以觉得集体对个人精神的支撑力量。一旦你走出校门,外界对你的定位往往不是你的家庭、职业、职位等内容,而是你来自哪个学校。如果把学校比作母亲,那么“母因子贵,子以母荣”就是对全体教师要义无反顾地爱自己学校最好的诠释。真心爱自己的学校就是师德上的脱俗。三是对自己的专业有爱心。要持之以恒地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最有学科专业视野的引领。这是高层次师德脱俗的要求。
  其次,要有坚实的师能。能力因人而异,但方法、本领却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获得。我想强调的师能不是单一平面的教师能力,它是一个复合体,包括较高的学科见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过人的教学本领。
  再其次,要有较高的学科见识。我一直认为,见识缘于实践。有人教了一辈子的书,却没有能力对自己的专业说一句有见识的话,这是悲哀的。见识从哪里来?可以从实践中来,但需要我们善于反思才能获得;应该走出去,多看多了解,但限于物力、财力的不足,难以惠及到每个人。
  还有更好地途径:一是要多读书。建设书香校园的口号不只是针对学生说的,教师也在其中。北大曹文轩写了一本书,叫《阅读是一种宗教》,书名就对我们很有触动。在一个普遍缺少信仰的时期,我们要为自己找一个名叫阅读的宗教来信仰,在日常以实践为主的工作中,通过阅读,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开阔自己的学科眼界,形成自己的学科见识,见识优于聪明,多阅读对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大有好处。
  二是要重视实践反思。我们要认真体会行知先生倡导的“学中做,做中学”其中要义,要认真领会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深刻内涵。只有更好的“读”,才能“行”得更有文化、更有品位,只有更好的“行”,才能“读”得更加深入、更有滋有味。
  另外,还要有合适的学科教学方法。有句俗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教学方法不胜枚举,你有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师生互惠的,是可以教学相长的。我们每一位教师要用心地不懈地努力,找寻出适合自己、学生、教学内容和所教学科的教学方法。
  最后,我认为还需要扎实的学科教学本领。教学本领包括教学的技能和教学的能力。教学的表达、板书等技能是外功。学科的观察力、判断力、想象力、组织能力是内功。我们需要理解教学本领特征和要求,做到内外双修,不能在新课改中一味地追求技能的发展,而忽视能力的提升,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能力修炼自己的内功,真正练就扎实的学科教学本领。
  一个教师如果在以上几个方面都能达到一定的境界,想不出名都很难。我还认为,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军人物,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长,应该成为教师追求名利的“重要他人” ,要大胆的建立教师合理追求名利的机制,要在学校管理制度上浓墨重彩地写上名教师、高利益的价值取向,形成教师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实惠。要在人本原则的基础上,打破待遇一统天下的局面,拉开收入差距,激励教师合理地追求名利,树立“我是教师,那么我就要在教育领域出名,要做骨干教师、名教师,甚至特级教师,同时也因此获得合法应得的利益。”让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能够通过勤奋努力、拼搏进取成名得利 。
  名利不是束缚心灵的网,而是催人奋进的帆;不是泯灭人性的毒酒,而是激发潜能的药引。它可以使人更加斗志昂扬,充满激情。只要是对学生有帮助的名利,只要是对学校快速发展有利的名利,只要是对社会多数人的一生快乐有好处的名利,我们就要,也应该理直气壮地鼓励教师去追求。用它来追求能力、追求业绩,追求优秀,这名利的本身,也就是人生和社会的价值意义所在。
  (江苏省兴化市文昌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提起教师,人们都希望他们学识渊博、道德高尚、乐于奉獻。但教师首先应该是一种职业,然后才能是一种事业。作为职业,理应追名逐利,作为事业,就需要无私奉献。社会倡导教师要淡泊名利。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有“名利”的教师队伍更能造就好的教育,让教师追求“名利”并真实地给予教师“名利”,就是对教育工作的真正承认和表扬。如何正确地看待“名利”?本期专题:教师与“名利”,听一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声。
期刊
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一是生命,二是灵魂。人与人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生命与生命的关系,灵魂与灵魂的关系。  生命与生命的关系、灵魂与灵魂的关系以发生的频率计,除了老师与学生恐怕是其他行业不能相比的。  教育就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谛听,一颗灵魂与另一颗灵魂的相融。  谛听生命之声、灵魂之音,如没有一颗宁静的心灵,若不站在宇宙的高度,若没有一个宽广的胸怀,若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若没有一定的教
期刊
赵宪宇,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杂文作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数百篇文章发表,做过数百场教育教学讲座,主要著作有《教育的痛和痒》《教育的忏悔》《教育的错觉》《教育的觉醒》等。  很少有人夸平原,为什么,凭什么?  人杰地灵,就是指的有山有水的地方。平原,一马平川,一览无余,一眼望穿。似乎没有什
期刊
名利一词,让多少英雄身败,令多少美人苟且,古往今来,不胜枚举。所以,自古不仅有“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警句明训,还有“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的劝世良言。  商人逐利,人们认为这是天性,皆可理解;教师逐利,则被判为道德沦丧,不可理喻。似乎选择教师,就应该选择清贫、选择寂寞,选择苟且一生。作为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其言行对受教育者的价值观有着直接影响,对其提出更高的行为规范要求,无
期刊
自教师职业诞生以来,曾获得了多个神圣的赞誉。人们赞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形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主要是为了彰显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地位的重要性;人们把教师比喻成春蚕、蜡烛,主要是为了歌颂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对工作无私的奉献。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逐渐把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与教师职业道德捆绑在一起,有的甚至误认为是教师入职的必备条件。教师需要名利吗?教师该如何获得名利?  教师的名利需要辩证
期刊
喻旭初,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现执教于南京市金陵中学。  前不久,参加叶圣陶研究会南京分会成立大会。民进省委主委、省叶研会会长朱晓进在讲话中提到对培养“人民教育家”的看法,但他只是点到即止,没有展开。会议结束时,我向他询问相关情况。他说,省里为了在中小学中培养一批人民教育家,邀请了包括他在内的一批大学教授搞了个培训专家组。他说,不少培训对象并不关心如何全面提高自身的素养
期刊
2013年9月9日,在第29个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笔者所在学校的校长发表了一篇演讲,题目是“向优秀进发”。“优秀”的定义千差万别,我认为,要做优秀教师,就做一个轻利重名的教师。  名利皆淡易生惰  追名逐利,一生太累,因此,很多人崇尚淡泊名利。对于追名逐利好还是淡泊名利好这个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一方面,我们可以认为,两者都是贪,都不好。追名逐利是贪,淡泊名利也是贪,只不过前者是贪图万贯家财和众
期刊
期末考试临近,为了再掀学习高潮,取得辉煌战绩,不少班主任都开动脑筋。比如引导学生向班内外的同学发出挑战书,在课桌上公开张贴追赶目标,不一而足。  引导学生在学习上不服输,适当的跟同学比较一下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教育学生“与谁比、为什么比、如何比”等问题却显得尤为重要。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无论如何都不能引导学生把自己考得好建立在同学没考好的基础之上,无论如何都不能把学生的自信心比丢了。  莫引导学生盲目
期刊
楔子    相信各位读者朋友们若有接触网络,大都碰到过恐怖链接、吓人程序之类的东西,什么是恐怖链接呢?这样的玩意儿往往夹杂在信件或是网站的讨论主题当中,通常是一段莫名其妙的网址,点入后所见的是一些和预期中不同的东西,通常是恐怖的(所以名为恐怖链接),例如断手断脚的死人图,或是意外发生的一瞬间等等。  威廷就有这样的怪癖,他喜欢搜藏一些死人图片、恐怖影片、吓人程序等,他自己不怕这些东西,但他非常喜欢
期刊
和家长沟通,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班主任沟通的艺术,其实就是教育的艺术,行之有效的沟通,能打动对方的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反之,则使沟通劳而无功,甚至起到负作用,与教师形成对立,教育陷入尴尬的境地不说,更容易让矛盾激化。我觉得,与家长沟通,理应提前备好课,找准家长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找准问题的关键,说到点子上,说到家长的心坎儿上;尤其是自己要真诚,和家长以心换心,获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