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其实教师无论从职业的角度还是事业的角度来看,追求正当的名利天经地义,无可厚非。 因为,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试想,一个“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连最起码的正当名利都不需要了,不追求了,那么怎么让他去传承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又怎么能将这种精神言传身教给我们的新一代?
然而,当下有部分教师追求名利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有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惜牺牲学生宝贵的休息时间,自私想出名;有人为了评职称多拿硬分,工作上敷衍了事,整天埋头写论文,甚至沽名钓誉;有的农村青年教师为了进城里的“窗口”学校,丢开自己应做的工作,刻苦复习准备应聘考试……
現在的问题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到德艺双馨,名利双收 。我认为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刻苦修炼:
首先,要有脱俗的师德。师德高尚是一个教育理想,是一个追求目标。师德的脱俗却是起码的要求,是一位教师能够走进课堂为人师表起码的准入标准。要做到师德上的脱俗,核心是要有爱:一是对学生要有爱心。多为他们着想,多换位思考,想想一个孩子对一个家庭来说,他(她)就是这个家庭未来的全部。不能完全以成绩看待学生,更不能以家长的身份、地位及其与自身利害关系的亲疏远近看待学生,爱学生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脱俗。二是对学校要有爱心。学校是一个共同体,身在其中难以觉得集体对个人精神的支撑力量。一旦你走出校门,外界对你的定位往往不是你的家庭、职业、职位等内容,而是你来自哪个学校。如果把学校比作母亲,那么“母因子贵,子以母荣”就是对全体教师要义无反顾地爱自己学校最好的诠释。真心爱自己的学校就是师德上的脱俗。三是对自己的专业有爱心。要持之以恒地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最有学科专业视野的引领。这是高层次师德脱俗的要求。
其次,要有坚实的师能。能力因人而异,但方法、本领却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获得。我想强调的师能不是单一平面的教师能力,它是一个复合体,包括较高的学科见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过人的教学本领。
再其次,要有较高的学科见识。我一直认为,见识缘于实践。有人教了一辈子的书,却没有能力对自己的专业说一句有见识的话,这是悲哀的。见识从哪里来?可以从实践中来,但需要我们善于反思才能获得;应该走出去,多看多了解,但限于物力、财力的不足,难以惠及到每个人。
还有更好地途径:一是要多读书。建设书香校园的口号不只是针对学生说的,教师也在其中。北大曹文轩写了一本书,叫《阅读是一种宗教》,书名就对我们很有触动。在一个普遍缺少信仰的时期,我们要为自己找一个名叫阅读的宗教来信仰,在日常以实践为主的工作中,通过阅读,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开阔自己的学科眼界,形成自己的学科见识,见识优于聪明,多阅读对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大有好处。
二是要重视实践反思。我们要认真体会行知先生倡导的“学中做,做中学”其中要义,要认真领会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深刻内涵。只有更好的“读”,才能“行”得更有文化、更有品位,只有更好的“行”,才能“读”得更加深入、更有滋有味。
另外,还要有合适的学科教学方法。有句俗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教学方法不胜枚举,你有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师生互惠的,是可以教学相长的。我们每一位教师要用心地不懈地努力,找寻出适合自己、学生、教学内容和所教学科的教学方法。
最后,我认为还需要扎实的学科教学本领。教学本领包括教学的技能和教学的能力。教学的表达、板书等技能是外功。学科的观察力、判断力、想象力、组织能力是内功。我们需要理解教学本领特征和要求,做到内外双修,不能在新课改中一味地追求技能的发展,而忽视能力的提升,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能力修炼自己的内功,真正练就扎实的学科教学本领。
一个教师如果在以上几个方面都能达到一定的境界,想不出名都很难。我还认为,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军人物,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长,应该成为教师追求名利的“重要他人” ,要大胆的建立教师合理追求名利的机制,要在学校管理制度上浓墨重彩地写上名教师、高利益的价值取向,形成教师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实惠。要在人本原则的基础上,打破待遇一统天下的局面,拉开收入差距,激励教师合理地追求名利,树立“我是教师,那么我就要在教育领域出名,要做骨干教师、名教师,甚至特级教师,同时也因此获得合法应得的利益。”让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能够通过勤奋努力、拼搏进取成名得利 。
名利不是束缚心灵的网,而是催人奋进的帆;不是泯灭人性的毒酒,而是激发潜能的药引。它可以使人更加斗志昂扬,充满激情。只要是对学生有帮助的名利,只要是对学校快速发展有利的名利,只要是对社会多数人的一生快乐有好处的名利,我们就要,也应该理直气壮地鼓励教师去追求。用它来追求能力、追求业绩,追求优秀,这名利的本身,也就是人生和社会的价值意义所在。
(江苏省兴化市文昌实验学校)
然而,当下有部分教师追求名利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有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惜牺牲学生宝贵的休息时间,自私想出名;有人为了评职称多拿硬分,工作上敷衍了事,整天埋头写论文,甚至沽名钓誉;有的农村青年教师为了进城里的“窗口”学校,丢开自己应做的工作,刻苦复习准备应聘考试……
現在的问题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到德艺双馨,名利双收 。我认为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刻苦修炼:
首先,要有脱俗的师德。师德高尚是一个教育理想,是一个追求目标。师德的脱俗却是起码的要求,是一位教师能够走进课堂为人师表起码的准入标准。要做到师德上的脱俗,核心是要有爱:一是对学生要有爱心。多为他们着想,多换位思考,想想一个孩子对一个家庭来说,他(她)就是这个家庭未来的全部。不能完全以成绩看待学生,更不能以家长的身份、地位及其与自身利害关系的亲疏远近看待学生,爱学生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脱俗。二是对学校要有爱心。学校是一个共同体,身在其中难以觉得集体对个人精神的支撑力量。一旦你走出校门,外界对你的定位往往不是你的家庭、职业、职位等内容,而是你来自哪个学校。如果把学校比作母亲,那么“母因子贵,子以母荣”就是对全体教师要义无反顾地爱自己学校最好的诠释。真心爱自己的学校就是师德上的脱俗。三是对自己的专业有爱心。要持之以恒地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最有学科专业视野的引领。这是高层次师德脱俗的要求。
其次,要有坚实的师能。能力因人而异,但方法、本领却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获得。我想强调的师能不是单一平面的教师能力,它是一个复合体,包括较高的学科见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过人的教学本领。
再其次,要有较高的学科见识。我一直认为,见识缘于实践。有人教了一辈子的书,却没有能力对自己的专业说一句有见识的话,这是悲哀的。见识从哪里来?可以从实践中来,但需要我们善于反思才能获得;应该走出去,多看多了解,但限于物力、财力的不足,难以惠及到每个人。
还有更好地途径:一是要多读书。建设书香校园的口号不只是针对学生说的,教师也在其中。北大曹文轩写了一本书,叫《阅读是一种宗教》,书名就对我们很有触动。在一个普遍缺少信仰的时期,我们要为自己找一个名叫阅读的宗教来信仰,在日常以实践为主的工作中,通过阅读,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开阔自己的学科眼界,形成自己的学科见识,见识优于聪明,多阅读对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大有好处。
二是要重视实践反思。我们要认真体会行知先生倡导的“学中做,做中学”其中要义,要认真领会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深刻内涵。只有更好的“读”,才能“行”得更有文化、更有品位,只有更好的“行”,才能“读”得更加深入、更有滋有味。
另外,还要有合适的学科教学方法。有句俗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教学方法不胜枚举,你有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师生互惠的,是可以教学相长的。我们每一位教师要用心地不懈地努力,找寻出适合自己、学生、教学内容和所教学科的教学方法。
最后,我认为还需要扎实的学科教学本领。教学本领包括教学的技能和教学的能力。教学的表达、板书等技能是外功。学科的观察力、判断力、想象力、组织能力是内功。我们需要理解教学本领特征和要求,做到内外双修,不能在新课改中一味地追求技能的发展,而忽视能力的提升,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能力修炼自己的内功,真正练就扎实的学科教学本领。
一个教师如果在以上几个方面都能达到一定的境界,想不出名都很难。我还认为,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军人物,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长,应该成为教师追求名利的“重要他人” ,要大胆的建立教师合理追求名利的机制,要在学校管理制度上浓墨重彩地写上名教师、高利益的价值取向,形成教师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实惠。要在人本原则的基础上,打破待遇一统天下的局面,拉开收入差距,激励教师合理地追求名利,树立“我是教师,那么我就要在教育领域出名,要做骨干教师、名教师,甚至特级教师,同时也因此获得合法应得的利益。”让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能够通过勤奋努力、拼搏进取成名得利 。
名利不是束缚心灵的网,而是催人奋进的帆;不是泯灭人性的毒酒,而是激发潜能的药引。它可以使人更加斗志昂扬,充满激情。只要是对学生有帮助的名利,只要是对学校快速发展有利的名利,只要是对社会多数人的一生快乐有好处的名利,我们就要,也应该理直气壮地鼓励教师去追求。用它来追求能力、追求业绩,追求优秀,这名利的本身,也就是人生和社会的价值意义所在。
(江苏省兴化市文昌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