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必须要注重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意识。文中,结合经验,就如何帮助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学生良好思想素质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共同体意识;高校学生;民族团结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谈西藏高校学生加强铸牢意识的重要性
喜迎建党一百周年与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恰逢我入党十五载,不忘党和国家对我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信任和帮助,尤其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深入了解我党的发展史,深切感受到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性,着眼全局,坚决反对分裂斗争,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在不断夯实西藏长治久安的工作中,加强和重视祖国边疆民族地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藏工作必须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民族发展规律基础上作出的重要论断,是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准确把握,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对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的战略构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各民族团结一致的光辉史
党的历史与民族团结进步密切相关。历史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经历了从各民族长期并存到团结一致抵抗西方列强的过程。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复兴确立了奋斗目标,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在面对侵略与灾难时不怕牺牲、前仆后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到底。不忘历史和初心,才能走向更光辉的未来。党中央已经对党史学习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广大党员、干部要重点学习党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在于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离不开从自在到自觉的教育引导。在各族人民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发挥教育立德树人基础作用,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应有之义。从学校教育抓起,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故事和理念,才能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埋入每个青少年心灵深处,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身份理解和价值认同。
三、在校园内重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通过学习习近平主持的2015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加强民族团结内容,充分领会6个要,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反分裂斗争,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入开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宗教观;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高校肩负着神圣职责。“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推进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接班人。“如何培养人”是教育的关键问题,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通过党的创新理论强化思想武装,促使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业中。“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高校必须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必须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始终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改革发展的根本指针。
通过学习党史和祖国与西藏地方关系史教育,让学生认识了解到“同源同流”。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到“有国才有家”。扎实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保障机制。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书写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体系,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程,在教学和研究中将汉藏关系史、祖国与西藏地方关系史贯穿始终,论证“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思想,引导学生看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其次,提升各族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各民族在相互了解中形成共同的中华民族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再次,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和民族院校中加强研究队伍和團队建设,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相关专业,让这些人才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力量。
四、让青年学生充分认识党的治藏方略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召开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实现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为我们在新时代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不断开创新时代西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上,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西藏,为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从严治党,深入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西藏发展质量,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实现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为把青藏高原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地实行多项举措,加强对四省涉藏地方的支持,重视西藏干部职工,落实入学、工资、住房、医疗和安置等问题。今年迎建党一百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在新时代党的正确指引下,西藏高校学生应当适应时代需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简介:泽仁曲措,西藏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学。
关键词:共同体意识;高校学生;民族团结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谈西藏高校学生加强铸牢意识的重要性
喜迎建党一百周年与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恰逢我入党十五载,不忘党和国家对我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信任和帮助,尤其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深入了解我党的发展史,深切感受到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性,着眼全局,坚决反对分裂斗争,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在不断夯实西藏长治久安的工作中,加强和重视祖国边疆民族地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藏工作必须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民族发展规律基础上作出的重要论断,是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准确把握,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对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的战略构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各民族团结一致的光辉史
党的历史与民族团结进步密切相关。历史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经历了从各民族长期并存到团结一致抵抗西方列强的过程。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复兴确立了奋斗目标,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在面对侵略与灾难时不怕牺牲、前仆后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到底。不忘历史和初心,才能走向更光辉的未来。党中央已经对党史学习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广大党员、干部要重点学习党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在于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离不开从自在到自觉的教育引导。在各族人民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发挥教育立德树人基础作用,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应有之义。从学校教育抓起,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故事和理念,才能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埋入每个青少年心灵深处,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身份理解和价值认同。
三、在校园内重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通过学习习近平主持的2015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加强民族团结内容,充分领会6个要,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反分裂斗争,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入开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宗教观;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高校肩负着神圣职责。“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推进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接班人。“如何培养人”是教育的关键问题,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通过党的创新理论强化思想武装,促使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业中。“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高校必须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必须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始终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改革发展的根本指针。
通过学习党史和祖国与西藏地方关系史教育,让学生认识了解到“同源同流”。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到“有国才有家”。扎实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保障机制。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书写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体系,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程,在教学和研究中将汉藏关系史、祖国与西藏地方关系史贯穿始终,论证“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思想,引导学生看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其次,提升各族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各民族在相互了解中形成共同的中华民族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再次,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和民族院校中加强研究队伍和團队建设,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相关专业,让这些人才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力量。
四、让青年学生充分认识党的治藏方略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召开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实现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为我们在新时代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不断开创新时代西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上,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西藏,为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从严治党,深入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西藏发展质量,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实现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为把青藏高原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地实行多项举措,加强对四省涉藏地方的支持,重视西藏干部职工,落实入学、工资、住房、医疗和安置等问题。今年迎建党一百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在新时代党的正确指引下,西藏高校学生应当适应时代需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简介:泽仁曲措,西藏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