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学校实施按级分班授课制度,如果学校各级平行班较多(超过6个),一名教师一般任两班的学科教学工作,同级教师之间如果不能进行集体备课,就会影响到学校的教学部署、活动安排及学生学业。譬如,教学目标设计不准,影响学生学习;教学进度不齐,学校就无法组织统一检测。针对学校教师中存在的发展意识不到位、自我发展目标不明确、协作意识不强、业务能力不均衡的情况,为整体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组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要使集体备课有实效,学校应该统一规划,以健全制度作为有力保证,从而营造良好的集体备课氛围。具体讲,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科学安排备教材
进行集体备课,教师要做到“三有”,即“心中有标”、“心中有本”、“心中有生”。以课标为纲,以课本为本,研究课标,分析教材,体会教材编排意图,探讨本套教材如何体现课标要求。思想交流不是苹果互换,会让集体受益,从而提升全体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
目前,各学校都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假期内要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工作。学校如果能充分利用这样一个良好的机会,做好集体备课工作,将会达到一举两得之功效,既完成了校本培训任务,又提高了教师教研能力。在培训期间,学校教导处组织召开一次全局性的集体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各年级备课组长、学科骨干教师。以备课组长和学科骨干教师为主,参考其他教师的建议,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讨论制定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时间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
二、检查落实备过程
1.一般模式
各备课组根据制定好的年级备课计划,确定需要集体备课的章节内容,根据学校教师不同的实际教育教研能力,安排好本章节的中心备课人,让每个教师都有教研任务。一般来讲,科任教师按单元分配备课任务为宜,这样有利于体现教学的完整性,避免教学教研过于零碎,更好地体现教材编排意图。集体备课单元教学教案由主备课人完成电子稿后,由年级备课组长打印分发给各个任课教师。打印时注意留下一定空间,以便其他科任教师作个性化的修改。由年级备课组长确定具体的备课时间,按照“个人陈述——集体研讨——补充完善”的模式,形成组内较为成熟的、自己熟知的教案。
2.检查要点
(1)教案不雷同:看教案是否体现出了“标”、“本”、“生”,是否有思想交流的痕迹。集体备课虽然是备课组在统一的时间内对同一教材对象进行解读、分析、研究,从而进行教学策划,但是最后为个体所用的教学预案及教学过程应该是带有个性化痕迹的。对于个体而言,在集体备课中交流的是思想、理念、教法认识,而涉及实际的教学的具体细节应该是丰富而有变化的,应该是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因此,集体备课实行以后,要防止“一组一案”现象的出现,其他同科教师如持此案(没有任何修改痕迹的由主备课人书写的教学预案复印件),就可以肯定集体备课工作不够扎实,因为这里体现不出思想智慧的交流碰撞。
(2)过程有差异:看备课教师参与性,课堂实施情况,具体来讲就是课堂教学设计差异与授课实施差异。单元主备人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按教学过程完整地叙述教学环节时,其他教师应就教学过程中某些部分或环节做一些讨论、评价、调整或重新设计。主要看在教学目标设置上有没有差异,重难点有没有不同。因为具体的教学过程有其复杂性、不确定性,应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授课过程因人、因班而异。教学过程有其不确定性。教学预防的内容有时不一定会完全实现,要鼓励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相机行事,因势利导。只要能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产生新的更好的教案、学案都是可以的。并要求教师写好教后记,内容包括最满意的、最不满意的、课堂总体感受等,教后记的书写可帮助教师尽快成长,缩短教师成熟期。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力,学校应该要求备课组长梳理汇编,教师写好教后记,一单元一总结,打印装订成册,为今后学校教学提供借鉴。
三、及时组织评价,交流积累经验
每学期期中、期末时间,学校应组织各年级备课组长、学科骨干教师进行自查自评、互查互评,达到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目的。集体备课要出成效,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评议时,把集体备课的内容过程、考试检查内容、学生学业成绩几个方面综合起来,整体来衡量各学科年级组的集体备课工作。把各组先进有效的做法集中整理归类以后,由教导处形成书面材料,印发至各备课组,既能表现出学校对集体备课工作的检查评定,又能交流总结经验,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之,学校在实行集体备课时,既要注重整体规划,以年级组为单位(学校行政领导担任年级主任),制定明确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还应该注意过程监控,加强个体指导,由年级主任、备课组长深入落实备课过程以及上课过程,通过组织评议,相互交流,从而达到整体提高学校教师教学教研能力的目的。
(责任编辑 袁 妮)
要使集体备课有实效,学校应该统一规划,以健全制度作为有力保证,从而营造良好的集体备课氛围。具体讲,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科学安排备教材
进行集体备课,教师要做到“三有”,即“心中有标”、“心中有本”、“心中有生”。以课标为纲,以课本为本,研究课标,分析教材,体会教材编排意图,探讨本套教材如何体现课标要求。思想交流不是苹果互换,会让集体受益,从而提升全体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
目前,各学校都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假期内要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工作。学校如果能充分利用这样一个良好的机会,做好集体备课工作,将会达到一举两得之功效,既完成了校本培训任务,又提高了教师教研能力。在培训期间,学校教导处组织召开一次全局性的集体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各年级备课组长、学科骨干教师。以备课组长和学科骨干教师为主,参考其他教师的建议,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讨论制定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时间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
二、检查落实备过程
1.一般模式
各备课组根据制定好的年级备课计划,确定需要集体备课的章节内容,根据学校教师不同的实际教育教研能力,安排好本章节的中心备课人,让每个教师都有教研任务。一般来讲,科任教师按单元分配备课任务为宜,这样有利于体现教学的完整性,避免教学教研过于零碎,更好地体现教材编排意图。集体备课单元教学教案由主备课人完成电子稿后,由年级备课组长打印分发给各个任课教师。打印时注意留下一定空间,以便其他科任教师作个性化的修改。由年级备课组长确定具体的备课时间,按照“个人陈述——集体研讨——补充完善”的模式,形成组内较为成熟的、自己熟知的教案。
2.检查要点
(1)教案不雷同:看教案是否体现出了“标”、“本”、“生”,是否有思想交流的痕迹。集体备课虽然是备课组在统一的时间内对同一教材对象进行解读、分析、研究,从而进行教学策划,但是最后为个体所用的教学预案及教学过程应该是带有个性化痕迹的。对于个体而言,在集体备课中交流的是思想、理念、教法认识,而涉及实际的教学的具体细节应该是丰富而有变化的,应该是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因此,集体备课实行以后,要防止“一组一案”现象的出现,其他同科教师如持此案(没有任何修改痕迹的由主备课人书写的教学预案复印件),就可以肯定集体备课工作不够扎实,因为这里体现不出思想智慧的交流碰撞。
(2)过程有差异:看备课教师参与性,课堂实施情况,具体来讲就是课堂教学设计差异与授课实施差异。单元主备人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按教学过程完整地叙述教学环节时,其他教师应就教学过程中某些部分或环节做一些讨论、评价、调整或重新设计。主要看在教学目标设置上有没有差异,重难点有没有不同。因为具体的教学过程有其复杂性、不确定性,应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授课过程因人、因班而异。教学过程有其不确定性。教学预防的内容有时不一定会完全实现,要鼓励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相机行事,因势利导。只要能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产生新的更好的教案、学案都是可以的。并要求教师写好教后记,内容包括最满意的、最不满意的、课堂总体感受等,教后记的书写可帮助教师尽快成长,缩短教师成熟期。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力,学校应该要求备课组长梳理汇编,教师写好教后记,一单元一总结,打印装订成册,为今后学校教学提供借鉴。
三、及时组织评价,交流积累经验
每学期期中、期末时间,学校应组织各年级备课组长、学科骨干教师进行自查自评、互查互评,达到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目的。集体备课要出成效,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评议时,把集体备课的内容过程、考试检查内容、学生学业成绩几个方面综合起来,整体来衡量各学科年级组的集体备课工作。把各组先进有效的做法集中整理归类以后,由教导处形成书面材料,印发至各备课组,既能表现出学校对集体备课工作的检查评定,又能交流总结经验,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之,学校在实行集体备课时,既要注重整体规划,以年级组为单位(学校行政领导担任年级主任),制定明确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还应该注意过程监控,加强个体指导,由年级主任、备课组长深入落实备课过程以及上课过程,通过组织评议,相互交流,从而达到整体提高学校教师教学教研能力的目的。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