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学作文,也是在小学开的头,没得到过老师的称赞。只记得有一回“看图作文”,我和同桌的小朋友商商量量,你一句我一句,编了一则故事,有三百来字。俩人挺得意,没想到闯了祸。老师看了一模一样的两份卷子,定要查个明白,问我们俩到底谁抄谁的。这怎么说得清楚呢?俩人并排站着,憋得满头是汗。老师也只好结案,罚我一个人坐到课堂后头的角落里。过了十五六年,我写了篇《集体创作》,就记这一回事。回想起来颇有趣,虽然在当时,心里觉得挺冤。
那时我浑浑噩噩,哪一门功课都学不好,成绩糟透了,蹲过两次班。那所小学是商务印书馆办的,我父亲在商务当编辑,跟老师都认识。有位老师问我:“你父亲这样聪明,你为什么这样笨?”真是个难题,我至今还答不上来,因而他的教诲,只有这一句至今还记得。
父亲从来不逼我做功课,看我的成绩报告单上那么多门不及格,不过皱皱眉头而已。父亲的《稻草人》一出版我就看了;我没满三岁就每天晚上听父亲讲故事,觉得印在书上的跟他讲的也差不多。父亲的《隔膜》我也看了,意思未必懂得,只觉得跟他平常说话并没多大差别。我看的闲书可不少,如外国的童话集《天鹅》《鹅妈妈的故事》《木偶奇遇记》,还有一个星期一本的《儿童世界》,《西游记》也看了,碰到韵文就跳过去;《镜花缘》和《三侠五义》都只看了前头的一小半,看完整本的是《封神榜》《说岳全传》和七十回本的《水浒传》。
看书归看书,对作文毫无帮助,看了老师出的题目,我还是找不到话说。小学毕了业,我报考苏州中学,那是我父亲的母校。考试的那天正好下雪,作文考题是《初雪》。我从早上醒来觉得窗外特别亮写起,写出门时大人们再三叮咛我要小心脚底下,写一路上看到的雪景和行人,结尾是我坐在考场里,还时不时望望窗外,只盼望雪越下越大。初中入学考试,作文分数的高低是个决定因素,放榜的时候我名列第二。我想,大概是判卷子的老师看中了我的实话实说。
在苏州中学我只念了一学期,又是好几门功课不及格,得蹲班。父亲似乎知道我蹲了班也跟不上,让我换了个学校,进了立达学园。第一学期教我国文的是郭老师。他爱好新文学,选的课文都是“五四”以来的散文和小说,还有近十篇翻译作品,很配我的胃口。两个星期作一回文,他在黑板上写两个题目,让同学们挑;这还不算,还特地声明不作他出的题目也成,尽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只有一条,一定得写自己的话。这还不容易,逢到作文,我就自己找个题目,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郭老师对我作的文有点儿偏爱,每一回都批上鼓励的评语。
中学六年,我先后碰到四位国文老师。他们不用现成的课本,教的课文都是他们自己选的,古文的分量按年级的递升逐渐增多;上课着力于讲解课文,顺着课文理清思路,跟现在的老师不一样,不另讲主题思想,篇章结构,语法修辞。对作文,他们都不提要求,不作指点,有时甚至连题目也不出,让学生有充分的发表自由。我得其所哉,却也不肯马虎敷衍;主要作散文,有些篇近乎小说,也作过新诗。那些年文学期刊很多,父亲带回家的我都看,上面刊登的尽是小说、散文和新诗。有人问我:“你是怎么学作文的?”我回答说:“是看会的,看得多了,自然就会了。”
老师的评语,我如今一句也想不起来了,总之都不坏。没忘记的是有一回,我栽了个大筋斗。就在念初二的下学期,上海市教育局举行初中作文比赛,老师派我去参加。一拿到卷子我就傻了,题目是《试论新生活运动》。那时候蒋介石正推行他的“新生活运动”,报纸上天天有文章鼓吹,大到“礼义廉耻”,小到“行人靠左走”,我一篇没看过,只好交白卷了事。回到学校跟老师一说,老师笑着对我说:“交白卷很好,那种题目不是你作的。”这位老师姓胡,特别爱好话剧,带领同学组织过一个很像个样子的话剧团。我没参加,颇有点儿后悔。因为我发现反复揣摩剧中人的对话,对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都大有帮助。
我学作文,主要在中学的六年。六十几年过去了,能记得的星星点点,大致尽在于此了;掺杂的那点儿傲气,也是我当时少年情性的实录。四位老师都不画框框,让我作自己想作的题目,使我从作文中得到乐趣,我至今还感激他们。可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我就此放弃了对命题作文的练习,不能不说是个相当大的失误。挺严肃的论文题目,让我一写,都成了杂感式的随笔。参加什么座谈会写个发言稿,对我来说也成了沉重的负担,更别说参与正经文件的起草了。报刊的命题约稿也很难应付,有时苦思冥想了个把星期,硬是找不到话说,只好老着面皮交白卷,写信给编辑同志恳求谅解。
【编后手记】
“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只有一条,一定得写自己的话。”作文最主要的是记所见所思,这样自然有话说,有兴趣。从兴趣出发,才能使孩子爱上学习。可惜我们现在大都是命题作文,让孩子们无病呻吟,说大人的话。不是说自己的话,而是说别人的话,孩子们自然感到吃力。于是本来活泼有趣的写作,便成了枯燥乏味的,令人讨厌的。而且写作文从某种程度上说,还培养了孩子说假话、套话的习惯。
“上课着力于讲解课文,顺着课文理清思路,跟现在的老师不一样,不另讲主题思想,篇章结构,语法修辞。”现在的语文教学,把优美的文学作品,讲解得支离破碎,变成了纯知识。于是孩子们学到了语言知识、写作技巧,却失去了欣赏文学美、语言美的机会,舍本逐末,实在令人痛惜。
“有人问我:‘你是怎么学作文的?’我回答说:‘是看会的,看得多了,自然就会了。’”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问题在于,现在的语文教学方法,会使孩子失去阅读的兴趣,把本来有趣的阅读也变得枯燥无味。所以很多人从学校毕业后讨厌学习,讨厌阅读。教育的真谛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可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往往首先扼杀了学习的兴趣,兴趣都没有了,从心底里抵触学了,那些所谓的“能力”“技巧”还有什么用?
文章最后提到命题作文,问题是能有多少人在工作后真正需要写命题作文呢?而且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和语言真正得到开发,只要稍加训练,写命题作文并不难;但是如果思维已经被禁锢,对文学已经失去兴趣和敏感,再熟悉命题作文的套路,也写不出好文章,甚至命题作文都写不精彩。
那时我浑浑噩噩,哪一门功课都学不好,成绩糟透了,蹲过两次班。那所小学是商务印书馆办的,我父亲在商务当编辑,跟老师都认识。有位老师问我:“你父亲这样聪明,你为什么这样笨?”真是个难题,我至今还答不上来,因而他的教诲,只有这一句至今还记得。
父亲从来不逼我做功课,看我的成绩报告单上那么多门不及格,不过皱皱眉头而已。父亲的《稻草人》一出版我就看了;我没满三岁就每天晚上听父亲讲故事,觉得印在书上的跟他讲的也差不多。父亲的《隔膜》我也看了,意思未必懂得,只觉得跟他平常说话并没多大差别。我看的闲书可不少,如外国的童话集《天鹅》《鹅妈妈的故事》《木偶奇遇记》,还有一个星期一本的《儿童世界》,《西游记》也看了,碰到韵文就跳过去;《镜花缘》和《三侠五义》都只看了前头的一小半,看完整本的是《封神榜》《说岳全传》和七十回本的《水浒传》。
看书归看书,对作文毫无帮助,看了老师出的题目,我还是找不到话说。小学毕了业,我报考苏州中学,那是我父亲的母校。考试的那天正好下雪,作文考题是《初雪》。我从早上醒来觉得窗外特别亮写起,写出门时大人们再三叮咛我要小心脚底下,写一路上看到的雪景和行人,结尾是我坐在考场里,还时不时望望窗外,只盼望雪越下越大。初中入学考试,作文分数的高低是个决定因素,放榜的时候我名列第二。我想,大概是判卷子的老师看中了我的实话实说。
在苏州中学我只念了一学期,又是好几门功课不及格,得蹲班。父亲似乎知道我蹲了班也跟不上,让我换了个学校,进了立达学园。第一学期教我国文的是郭老师。他爱好新文学,选的课文都是“五四”以来的散文和小说,还有近十篇翻译作品,很配我的胃口。两个星期作一回文,他在黑板上写两个题目,让同学们挑;这还不算,还特地声明不作他出的题目也成,尽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只有一条,一定得写自己的话。这还不容易,逢到作文,我就自己找个题目,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郭老师对我作的文有点儿偏爱,每一回都批上鼓励的评语。
中学六年,我先后碰到四位国文老师。他们不用现成的课本,教的课文都是他们自己选的,古文的分量按年级的递升逐渐增多;上课着力于讲解课文,顺着课文理清思路,跟现在的老师不一样,不另讲主题思想,篇章结构,语法修辞。对作文,他们都不提要求,不作指点,有时甚至连题目也不出,让学生有充分的发表自由。我得其所哉,却也不肯马虎敷衍;主要作散文,有些篇近乎小说,也作过新诗。那些年文学期刊很多,父亲带回家的我都看,上面刊登的尽是小说、散文和新诗。有人问我:“你是怎么学作文的?”我回答说:“是看会的,看得多了,自然就会了。”
老师的评语,我如今一句也想不起来了,总之都不坏。没忘记的是有一回,我栽了个大筋斗。就在念初二的下学期,上海市教育局举行初中作文比赛,老师派我去参加。一拿到卷子我就傻了,题目是《试论新生活运动》。那时候蒋介石正推行他的“新生活运动”,报纸上天天有文章鼓吹,大到“礼义廉耻”,小到“行人靠左走”,我一篇没看过,只好交白卷了事。回到学校跟老师一说,老师笑着对我说:“交白卷很好,那种题目不是你作的。”这位老师姓胡,特别爱好话剧,带领同学组织过一个很像个样子的话剧团。我没参加,颇有点儿后悔。因为我发现反复揣摩剧中人的对话,对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都大有帮助。
我学作文,主要在中学的六年。六十几年过去了,能记得的星星点点,大致尽在于此了;掺杂的那点儿傲气,也是我当时少年情性的实录。四位老师都不画框框,让我作自己想作的题目,使我从作文中得到乐趣,我至今还感激他们。可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我就此放弃了对命题作文的练习,不能不说是个相当大的失误。挺严肃的论文题目,让我一写,都成了杂感式的随笔。参加什么座谈会写个发言稿,对我来说也成了沉重的负担,更别说参与正经文件的起草了。报刊的命题约稿也很难应付,有时苦思冥想了个把星期,硬是找不到话说,只好老着面皮交白卷,写信给编辑同志恳求谅解。
【编后手记】
“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只有一条,一定得写自己的话。”作文最主要的是记所见所思,这样自然有话说,有兴趣。从兴趣出发,才能使孩子爱上学习。可惜我们现在大都是命题作文,让孩子们无病呻吟,说大人的话。不是说自己的话,而是说别人的话,孩子们自然感到吃力。于是本来活泼有趣的写作,便成了枯燥乏味的,令人讨厌的。而且写作文从某种程度上说,还培养了孩子说假话、套话的习惯。
“上课着力于讲解课文,顺着课文理清思路,跟现在的老师不一样,不另讲主题思想,篇章结构,语法修辞。”现在的语文教学,把优美的文学作品,讲解得支离破碎,变成了纯知识。于是孩子们学到了语言知识、写作技巧,却失去了欣赏文学美、语言美的机会,舍本逐末,实在令人痛惜。
“有人问我:‘你是怎么学作文的?’我回答说:‘是看会的,看得多了,自然就会了。’”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问题在于,现在的语文教学方法,会使孩子失去阅读的兴趣,把本来有趣的阅读也变得枯燥无味。所以很多人从学校毕业后讨厌学习,讨厌阅读。教育的真谛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可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往往首先扼杀了学习的兴趣,兴趣都没有了,从心底里抵触学了,那些所谓的“能力”“技巧”还有什么用?
文章最后提到命题作文,问题是能有多少人在工作后真正需要写命题作文呢?而且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和语言真正得到开发,只要稍加训练,写命题作文并不难;但是如果思维已经被禁锢,对文学已经失去兴趣和敏感,再熟悉命题作文的套路,也写不出好文章,甚至命题作文都写不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