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坎坷中的记忆最难忘却。那年冬天,弟弟患了急性肾炎。于是,父亲东拼西凑了些钱,每天背着弟弟去乡卫生院治疗。数九寒天,风雪交加,空着手走路尚且艰难,更何况父亲要背着十来岁的弟弟翻山越岭走上二十余里路。有几次,一不小心陷进雪坑,父亲是背着弟弟慢慢爬上来的;寒风袭来,怕弟弟冻着,父亲又脱下自己的棉袄,裹在弟弟身上。治疗一连持续了几个月。有一天,我跟在父亲后面当帮手。回来时,父亲放下背上的弟弟,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望着积雪逐渐消融而变得花白了的山野,他喃喃地说:“冬天快过去了。”
已经懂事的我,此时,仿佛忽然走进了父亲的内心。是的,冰雪遍地的冬天对于贫弱的家庭是严酷的,孩子御寒的冬衣、屋内取暖的柴火、全家人充饥的饭食,哪一样都操碎了父母的心。这个季节,他们就把自己像柴火一样点燃,让我们围着取暖。我多渴望冬天快过去啊!望着疲惫地坐在冰凉的山石上的父亲,我发现正值壮年的他已经生出了许多白发。当时的情景永久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还是一个冬季。有天早上,我磨蹭着没去上学。饭票前天就用完了,家里无米让我背到学校换饭票;借给我饭票的同学家里同样贫困。因此,如果我去学校,不仅自己的肚子打发不了,也无法面对帮助过我的同学。父亲得知后,喉头蠕动了一下,手抚在我的头上,说:“你先去上学,我不会让你挨饿的。”
果然,中午时父亲扛着一袋米赶到学校来了。他脚步沉重地走在冬天的残雪里,我老远就听到他的喘息声。我跟在他后面,几次想帮他一把,都被他拒绝了:“不用不用,你人还小,扛不动。”望着父亲被压得弯弯的腰,我鼻子突然一阵发酸。后来我才知道,那袋米是父亲向好几个亲戚借来的,他天蒙蒙亮就出门了。到食堂称过米,父亲把换得的饭票交给我,说:“快去打饭吃吧,别饿坏了。”我要父亲一起吃,他无论如何都不同意,说要赶回去,到家有三十里的路呢。走了几步,他又回过头来,伸出手将我松开的一粒纽扣扣好,对我说:“熬一熬,冬天快过去了。”我看到,父亲帮我扣纽扣的手在微微发抖。我的鼻子又是一酸。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朝他点点头。目送着父亲朝校门口走去,我忽然看到,他肩上有一块白渍渍的印迹,那是刚才扛米袋子时留下的灰。我张张嘴想喊住他帮他拍掉,可他已走远了……
父亲不是个文化人,说不出什么思想深刻的话语。但他那句“冬天快过去了”的喃喃自语,胜过我读过的任何诗句,给我以鼓舞,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去年春节期间回故乡,又逢大雪。中午,屋檐在阳光下滴答落水。父亲望着屋外,对绕膝的满堂孙辈吆喝道:“太阳出来了,出去玩吧。冬天过去了。”父亲的话一下让我生出万千感慨。今天的生活已经彻底告别了“冬天”,与年少时相比,即使用四季如春来形容也不过分,但父亲教给我们的“熬过冬天”的体验使我终生难忘。有了这样的体验,其实就是拥有了一种力量啊。感谢您,父亲。
(选自《中外期刊文萃》)
这篇文章写了父亲一连几个月背着患了急性肾炎的弟弟去看病、到学校为没有米换饭票的“我”送米这两件事。这两件事,反映出过去“我”家生活的贫困。这种因为贫困生活难以为继的情况,今天的小朋友们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小朋友们的爸爸妈妈可能并不陌生。过去,由于经济落后,怎么样维持生活是許多家庭都要面对的难题。面对这个难题,文中的父亲心中肯定有巨大的压力,但是因为责任感和爱子之心,他毫无怨言。“寒风袭来,怕弟弟冻着,父亲又脱下自己的棉袄,裹在弟弟身上”;父亲给“我”送了米来,“我要父亲一起吃,他无论如何都不同意,说要赶回去”……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深沉博大的父爱和刚毅坚韧的民族性格。
只是,作者如果仅仅写到这一层可能还不至于使这篇文章成为一篇美文。这篇文章的闪光之处还在于父亲讲的“冬天快过去了”这句朴素但却意味深长的话。父亲第一次讲这句话是背弟弟回来的路上,坐在石头上休息的时候,是喃喃自语,也是触景生情;第二次说这句话,是他给“我”送米那天,是对“我”的勉励。“父亲不是个文化人,说不出什么思想深刻的话语”,然而他这句“冬天快过去了”却让“我”刻骨铭心,至今难以忘怀,因为它传递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给我以鼓舞,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在文章的结尾,父亲还说了一句“冬天过去了”,跟前面两句“冬天快过去了”呼应,体现出一家人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已经迎来美好生活。“冬天过去了”既是文章的标题,也是文章行文的线索。作为对生活的一种提炼,它使原本平凡的生活小事有了深刻的内涵。同时,类似的话前后三次出现还使文章构成了一个整体。
面对生活中大的困难的时候,小朋友们也能对自己说一声“冬天快要过去了”吗?
本栏目插图:舒 越
已经懂事的我,此时,仿佛忽然走进了父亲的内心。是的,冰雪遍地的冬天对于贫弱的家庭是严酷的,孩子御寒的冬衣、屋内取暖的柴火、全家人充饥的饭食,哪一样都操碎了父母的心。这个季节,他们就把自己像柴火一样点燃,让我们围着取暖。我多渴望冬天快过去啊!望着疲惫地坐在冰凉的山石上的父亲,我发现正值壮年的他已经生出了许多白发。当时的情景永久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还是一个冬季。有天早上,我磨蹭着没去上学。饭票前天就用完了,家里无米让我背到学校换饭票;借给我饭票的同学家里同样贫困。因此,如果我去学校,不仅自己的肚子打发不了,也无法面对帮助过我的同学。父亲得知后,喉头蠕动了一下,手抚在我的头上,说:“你先去上学,我不会让你挨饿的。”
果然,中午时父亲扛着一袋米赶到学校来了。他脚步沉重地走在冬天的残雪里,我老远就听到他的喘息声。我跟在他后面,几次想帮他一把,都被他拒绝了:“不用不用,你人还小,扛不动。”望着父亲被压得弯弯的腰,我鼻子突然一阵发酸。后来我才知道,那袋米是父亲向好几个亲戚借来的,他天蒙蒙亮就出门了。到食堂称过米,父亲把换得的饭票交给我,说:“快去打饭吃吧,别饿坏了。”我要父亲一起吃,他无论如何都不同意,说要赶回去,到家有三十里的路呢。走了几步,他又回过头来,伸出手将我松开的一粒纽扣扣好,对我说:“熬一熬,冬天快过去了。”我看到,父亲帮我扣纽扣的手在微微发抖。我的鼻子又是一酸。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朝他点点头。目送着父亲朝校门口走去,我忽然看到,他肩上有一块白渍渍的印迹,那是刚才扛米袋子时留下的灰。我张张嘴想喊住他帮他拍掉,可他已走远了……
父亲不是个文化人,说不出什么思想深刻的话语。但他那句“冬天快过去了”的喃喃自语,胜过我读过的任何诗句,给我以鼓舞,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去年春节期间回故乡,又逢大雪。中午,屋檐在阳光下滴答落水。父亲望着屋外,对绕膝的满堂孙辈吆喝道:“太阳出来了,出去玩吧。冬天过去了。”父亲的话一下让我生出万千感慨。今天的生活已经彻底告别了“冬天”,与年少时相比,即使用四季如春来形容也不过分,但父亲教给我们的“熬过冬天”的体验使我终生难忘。有了这样的体验,其实就是拥有了一种力量啊。感谢您,父亲。
(选自《中外期刊文萃》)
这篇文章写了父亲一连几个月背着患了急性肾炎的弟弟去看病、到学校为没有米换饭票的“我”送米这两件事。这两件事,反映出过去“我”家生活的贫困。这种因为贫困生活难以为继的情况,今天的小朋友们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小朋友们的爸爸妈妈可能并不陌生。过去,由于经济落后,怎么样维持生活是許多家庭都要面对的难题。面对这个难题,文中的父亲心中肯定有巨大的压力,但是因为责任感和爱子之心,他毫无怨言。“寒风袭来,怕弟弟冻着,父亲又脱下自己的棉袄,裹在弟弟身上”;父亲给“我”送了米来,“我要父亲一起吃,他无论如何都不同意,说要赶回去”……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深沉博大的父爱和刚毅坚韧的民族性格。
只是,作者如果仅仅写到这一层可能还不至于使这篇文章成为一篇美文。这篇文章的闪光之处还在于父亲讲的“冬天快过去了”这句朴素但却意味深长的话。父亲第一次讲这句话是背弟弟回来的路上,坐在石头上休息的时候,是喃喃自语,也是触景生情;第二次说这句话,是他给“我”送米那天,是对“我”的勉励。“父亲不是个文化人,说不出什么思想深刻的话语”,然而他这句“冬天快过去了”却让“我”刻骨铭心,至今难以忘怀,因为它传递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给我以鼓舞,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在文章的结尾,父亲还说了一句“冬天过去了”,跟前面两句“冬天快过去了”呼应,体现出一家人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已经迎来美好生活。“冬天过去了”既是文章的标题,也是文章行文的线索。作为对生活的一种提炼,它使原本平凡的生活小事有了深刻的内涵。同时,类似的话前后三次出现还使文章构成了一个整体。
面对生活中大的困难的时候,小朋友们也能对自己说一声“冬天快要过去了”吗?
本栏目插图:舒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