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翻译策略探析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2119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文化输出对于我国越来越重要,我国经典的文学作品也成为了我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而文学作品对语言艺术性的极高要求对译者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作为翻译专业的学生,通过实践来对文学类文本的特点以及翻译策略进行探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浮生六记》的译本为例,对文学类文本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分析。
  关键词:译作赏析;文学类文本
  一、背景介绍
  1.1 作品简介
  《浮生六记》是中国清代文人沈复创作的自传式散文,全书总共有六卷,现余四卷,作者年轻时禀承父业,以经商为生,后离家别居。书中记叙了一对平凡夫妇生活中的坎坷遭遇和作者在各地的见闻。文辞朴素,感情真挚,在众多文学爱好者中影响广泛,为人重视,成为许多研究者的研究对象。该作品通篇采用文言文,翻译难度较大。
  1.2 译者简介
  该部作品最出名的译本出自林语堂之手,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语言学家,早年曾留学海外,回国后在清华大学等著名学府任教,经典译著有《东坡诗文选》等,他的译文通俗易懂,他认为用语深奥反而会失去读者。
  二、《浮生六记》中运用到的翻译策略
  2.1 诗句的翻译
  例1.
  原文: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
  译文:Touched by autumn, one’s figure grows slender. Soaked in frost, the chrysanthemum blooms full.
  分析:这是译作中非常经典的一句诗词,是对于初秋时节的环境描写。中文里的诗句由于其短小精悍、蕴意丰富的特点,致使其翻译难度大大增加。首先,从形式上看,译文的上下两句词数相同,对仗十分工整,满足了中文里诗句对仗整齐的特点;其次,从内容上看,上下两句的每个词的词性都是相互照应的;最后,在选词上,原句中的“侵”并非是常见的“入侵”之意,而是将自然现象拟人化的一种手段,译者将其译为了“touch”,而非“attack”。译者充分考虑到了诗句的原作者在选词上的用意,并做到了将文字背后所隐含的情感在译文中准确地表达出来。
  例2.
  原文:苏东坡有言:“事如春梦了无痕。”
  译文:Su Tungpo said, “Life is like a spring dream which vanishes without a trace.”
  分析:这句译文对原文中的“春梦”做了直译“a spring dream”,将“了无痕”译成了“which vanishes without a trace”,译文中对于动词的使用使得整个诗句更加生动形象,也让读者有了画面感,很好地表现出了作者的心绪,准确传神。
  2.2 四字结构的翻译
  原文:时方七月,绿树阴浓,水面风来,蝉鸣聒耳。
  译文:This was in the seventh moon when the trees cast a green shade over the place. The summer breeze blew over the water of the pond, and cicadas filled the air with their singing the whole day.
  分析:原句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四字结构,中文和英文的语言特点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其中一个就是英文是形合语言,语法结构严谨,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往往依赖于连接词;而中文则是意合语言,连接词并非是句子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译者的译文中充分考虑到了两种语言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为句子补充了主语并且添加了连接词“and”,以此来体现句子之间的并列关系,使得译文衔接流畅自然,可读性更强。
  2.3 中国特色词语的翻译
  例1.
  原文:我生于乾隆统治时期,癸未年(1763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当时正值太平盛世,且生在士人学者之家......
  译文:I was born in 1763, under the reign of Chienlung, on the twenty-second day of the eleventh moon. The country was then in the heyday of peace and, moreover, I was born in a scholars’ family...
  分析:“乾隆统治时期”、“癸未年”等都属于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因为这些词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格外留意,这就要求译者关注对这类词翻译策略的选择。如由于文中已经提到了作者出生的年份,因此译者在译文中选择将表意重复的“癸未年”直接删去,这样处理可以让读者一目了然,避免了强行翻译而可能给读者造成的困扰,值得借鉴。
  例2.
  原文:至乾隆庚子正月二十二日花烛之夕。
  译文:Our wedding took place on the twenty-second of the first moon in 1780.
  分析:這里译者对于原文中时间的处理方式与上一个例子相同,将中文中的天干地支纪年法转换成了目标读者可以看懂的1780年,这种处理不仅保证了原文的忠实度,而且非常巧妙。值得关注的是,译者将“花烛之夕”译成了“our wedding”,遵循了奈达所提出的的功能对等理论,虽不是字字对应,但是译文做到了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三、结语
  本文以《浮生六记》为例,分析了文学类文本翻译过程中可用的翻译策略,如:要敢于对原文进行增减,在汉译英时增加主语或连接词,让句子逻辑结构更加清晰,对于表意重复的词语也要大胆删去;对于诗词的翻译不仅要注重形式对仗工整,更要注意对情绪和意念的把握等等;针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要多多积累,可以参考学习著名翻译家的处理方式。译者要首先要对文学类文本进行精读,理解深刻透彻,仔细揣摩原作者的所思所想,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风格,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关注到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联系相关的翻译理论选择最合适的翻译方法,除此之外,还要不断提升个人的双语转换能力,才能提升文学类文本翻译的质量。
  作者简介:
  李茹柳(1999-),女,汉族,吉林榆树人,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专业本科生在读,邮编116044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阐述了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积累,激活文思,授以方法,让孩子们自由表达,让他们纯真的性情、飞扬的灵性在习作中绽放。  关键词:尊重个性 丰富积累 激活文思 读写结合 挖掘潜能 展现自我  孩子的个性存在着差异,这丰富多彩的个性绽放出来的灵性,应该是千姿百态的。但在考试这个指挥棒的影响下,学生在作文的条条框框中往往迷失了自我,写作时无从下笔,他们的真情体验常常被忽略,作文
期刊
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马克思提出了实践这一观点。实践的观点贯串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改变世界是他的理想,实践是他的手段和工具。追溯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论来源,必须承认,黑格尔的实践观对马克思产生了一定影响。尽管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理念将其陷入唯心主义的境地,但是深入探究黑格尔、马克思的著作,不难发现马克思继承并发展了黑格尔的“合理内核”,而空想与抽象被马克思所摒弃。  关键词:黑格尔;实践;马克
期刊
摘要:文学意义上的“儿童”是一个现代性的概念,自卢梭的《爱弥儿》后,儿童文学呱呱坠地并迅速发展,历经两个世纪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文章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对多位儿童文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及作品的分析,对儿童文学诞生至今的发展情况进行整体梳理和评述。  关键词:儿童;儿童观;儿童文学;演进  从诞生到今天,人类已经走过了数百万年的历史,从生物学意义上来看,有了人类便有了儿童,但是,文学意义上的“儿童”
期刊
摘要:《榆树下的欲望》和《宠儿》分别是美国表现主义派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和以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著称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设置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个文本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通过“杀子”的主题紧紧联系在一起。两部作品都刻画了母亲杀子这一反人类伦理的行为。本文通过将《榆树下的欲望》和《宠儿》这两个不同背景下的文本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导致两个文本中女主人公杀子的原因,并挖掘出真正的刽子
期刊
摘要:《围城》以方鸿渐的爱情故事线展开,塑造了许多形象丰满的女性角色。在他们的爱恨情仇中记录下了当时社会的人生百态。本文以分析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三位女性形象来探讨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围城。  关键词:《围城》、女性形象、女性主义  引言  自《围城》面世以来,颇受读者欢迎甚至于引起了广泛地社会性关注。不断的再版和接二连三的译本,再加上许多著名学者、评论家的高度评价,使得《围城》由一个具象的故事上升
期刊
摘要:《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著名的小说,被认为是西方文学和西方批判主义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小说主要讲述了哈克的经历和他最终获得了成熟和成长的故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不仅仅是一部地方色彩主义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成长主义类型的小说,因为它讲述了哈克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哈克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苦难,寡妇的虐待,父亲的压迫,生活的艰辛和他自己心理上的矛盾。在感受这些经历的过程中,我们会有许
期刊
草原,风光旖旎  盛夏时节,风吹动湿热的空气涌进大都市。太阳悬在天空,一个劲儿地给大地加热。整个城市像蒸笼一样,让人透不过气。  人们开始选择自己的避暑方式。有人到京郊,品茶纳凉。有人乘飞机到异域旅行,或雪域高原,或东北松林,或欧洲小镇,也有人前往四季高温多雨的东南亚热带地区。  周五下班后,我驾驶汽车向北行驶。穿过披上霞光,更加壮丽的八达岭长城。降下车窗玻璃,让自然的凉风吹进车厢。深深地吸一口久
期刊
摘要:《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精妙的语言,谱写了一部黑人奶娃自我找寻的英雄史诗。本文应用存在主义理论,具体分析主人公奶娃如何在充斥白人文化,专制父权的荒谬世界奋起反抗,重建自我的真正存在,继而在选择死亡的行动中实现自我的超越和重生,并进一步探索奶娃死亡背后折射的黑人的生存状态,指出死亡不是解决黑人存在窘境的出路,唯有爱才是改变黑人命运的关键。  关
期刊
摘要:“书单来了”是读客创立的文化读书类微信公众号。通过对文章的标题、文本内容、话语风格进行分析,阐释了“书单来了”文本生产的具体方式和内容和传播策略。  关键词:书单来了;微信公众号;文案营销  一 親切、易读与故事化的内容取向  (一)书单:内容鲜明,风格独特  1.风格鲜明的标题  (1)长标题:高信息量  除了基本的信息表达以外,公众号标题承担着情绪引导和情感共鸣的作用,增加形容词和副词是
期刊
摘要:现当代的西方哲学界,比较哲学逐渐摆脱边缘位置。其中,中西比较哲学由来已久,也方兴未艾。哲学家郝大维与汉学家安乐哲在这方面的合作成果,最成功的莫过于八、九十年代出版的三部曲。其中,《孔子哲学思微》为奠基之作,开篇便探讨了基础性的预设问题。本文对此展开述评,望引起同仁重新回首、探讨中西比较哲学的元问题,以反本开新。  关键词:中西比较哲学、预设、内在论的宇宙、概念的两极性、传统  一、前言  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