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实际上,教学需要因材施教,作业的布置更需“因材置业”。吴忠豪教授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指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进行练习设计时,教师应当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练习。”现在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往往存在着机械、重复的问题,“一刀切”的问题更严重,作业形式比较单一,优等生觉得作业难度不大,无挑战性可言;学困生却因为作业太难而做不下去。因此,教师需要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通过分层设计语文作业,消除“一刀切”“量大”“作业时间长”“作业枯燥”“达不到作业要求”等现象,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做不同层次的作业,给他们一定的作业自主权,让知识和能力有差异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都有所收获,各得其乐,以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笔者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实践操作:
一、学生分层,提高作业质量
俗话说,十指有长短,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先天的智力、能力,后天养成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接受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会有所不同。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刀切”,不同类型的学生就会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更会被挫伤。记得有一次,特优生小沐对笔者说:“老师,您布置抄写的字词我早已懂了,能不能再给我布置其他有难度的作业,我不想再机械地抄写这些词语了,真没意思。”听了小沐的话,笔者对作业的布置问题进行了深思:作业的布置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有弹性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
在对全班学生有了全面了解之后,笔者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思维灵活程度和测验分数对学生进行分层,分为A、B、C小组。其中A组是学习能力较好的优等生,约占班级人数的20%;B组是学习能力一般的中等生,约占班级人数的60%;C组是暂时落后的学困生,约占班级人数的20%。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抵触心理,笔者首先征求学生本人的同意,并且告知全班学生,这种分组只是暂时的,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或者测验,会根据每个人的表现及时调整,学习进步者上升一个等级,而退步者则要暂时降一个等级。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在全班形成互相鼓励、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笔者在分层设计学生作业时注重指导,鼓励并暗示学生朝着自己喜欢的、能做的去选择。这样的作业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注重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自主设计作业,促进个体发展
自主设计作业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自行设计、选择、确定适合自己“需求”的作业题目、内容及其数量,按一定的计划和要求独立完成。学生自主设计作业不但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针对性更强。学生可以把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把难点和困惑点设为作业内容,也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设为作业内容。自主设计作业,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随心所欲,教师可以放任自流。在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进行诊断和把关。笔者针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差异,给学生留足空间,让学生自己把控、自我安排、自己布置作业。这一措施经过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信任,获得了自我成就感。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很好地解决了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教师不能兼顾全体的问题。这样的作业既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攻克难关,也可以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让学生深入探究问题,满足自己的学习欲望,体现个人的价值。
此外,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设计作业。如两位同学或者小组间彼此设计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题目来考一考对方,按要求完成后,互相进行批阅和探讨。这种设计既可以增长学生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显然,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来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既可以避免作业的划一性所带来的“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也可以避免学生为了按时完成作业而抄袭他人的作业或乱做一通敷衍了事的现象,更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空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完成作业的快乐,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作业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作品,变成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学与思、才与情的场所,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发展个性的舞台。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大有好处。
三、作业难度分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个性和特长都有较大的不同,他们需要的知识深度也都不同。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分层次,有差异。在作业布置中,笔者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地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一方面能使这些后进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能解决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避免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消损。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不但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而且也解决了学生“吃不饱”的问题。当学生能自主、积极地完成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作业时,他们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了。如学习了《玩具柜台前的男孩》这篇课文,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文本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基础题——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讲后与家人交流心得;提高题——学习了课文,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请你任选一个为对象,用“ ,我想对你说……”的形式来说一说、写一写;发展题——续编故事(玩具车到底有没有送到男孩手中)。这样的作业布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可满足优等生的要求,又可使中等生以及学困生练有所得,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大多数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他们往往会迎难而上,主动探究更高要求的作业,以获得更大的提升。
四、完成作业的时间分层,体现人性化
同样的作业,有的学生十几分钟就能完成,有的学生则要花上半小时甚至一小时才能完成。因此,作业设计要考虑分层,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能有效保证后进生“吃得了”。在课堂上就要求背诵的段落,允许课堂上背不熟的学生回家继续背,直到熟练为止;要求优等生第二天就得交的作业,后进生可以宽限几天。这样,保证了后进生的作业质量,有利于后进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由于分层作业的分量、难度适宜,选择自主,完成的时间灵活,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作業难度有所不同,学生体验到了完成作业的乐趣,并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当然,教师还应相机鼓励学生向更高的层次挑战。
总之,实施分层优化作业的设计,教者有心,学者得益。教师只有正确理解学生与作业的关系,在布置作业时做到“因材置业”,分层设计,形式多样,高质、高效,富有启发性,才能让学生在作业中巩固、消化所学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发展思维,最终从内心爱上语文。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与探索》(课题批准号:2016YQJK0163)的研究成果]
一、学生分层,提高作业质量
俗话说,十指有长短,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先天的智力、能力,后天养成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接受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会有所不同。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刀切”,不同类型的学生就会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更会被挫伤。记得有一次,特优生小沐对笔者说:“老师,您布置抄写的字词我早已懂了,能不能再给我布置其他有难度的作业,我不想再机械地抄写这些词语了,真没意思。”听了小沐的话,笔者对作业的布置问题进行了深思:作业的布置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有弹性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
在对全班学生有了全面了解之后,笔者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思维灵活程度和测验分数对学生进行分层,分为A、B、C小组。其中A组是学习能力较好的优等生,约占班级人数的20%;B组是学习能力一般的中等生,约占班级人数的60%;C组是暂时落后的学困生,约占班级人数的20%。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抵触心理,笔者首先征求学生本人的同意,并且告知全班学生,这种分组只是暂时的,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或者测验,会根据每个人的表现及时调整,学习进步者上升一个等级,而退步者则要暂时降一个等级。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在全班形成互相鼓励、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笔者在分层设计学生作业时注重指导,鼓励并暗示学生朝着自己喜欢的、能做的去选择。这样的作业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注重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自主设计作业,促进个体发展
自主设计作业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自行设计、选择、确定适合自己“需求”的作业题目、内容及其数量,按一定的计划和要求独立完成。学生自主设计作业不但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针对性更强。学生可以把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把难点和困惑点设为作业内容,也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设为作业内容。自主设计作业,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随心所欲,教师可以放任自流。在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进行诊断和把关。笔者针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差异,给学生留足空间,让学生自己把控、自我安排、自己布置作业。这一措施经过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信任,获得了自我成就感。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很好地解决了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教师不能兼顾全体的问题。这样的作业既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攻克难关,也可以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让学生深入探究问题,满足自己的学习欲望,体现个人的价值。
此外,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设计作业。如两位同学或者小组间彼此设计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题目来考一考对方,按要求完成后,互相进行批阅和探讨。这种设计既可以增长学生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显然,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来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既可以避免作业的划一性所带来的“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也可以避免学生为了按时完成作业而抄袭他人的作业或乱做一通敷衍了事的现象,更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空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完成作业的快乐,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作业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作品,变成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学与思、才与情的场所,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发展个性的舞台。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大有好处。
三、作业难度分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个性和特长都有较大的不同,他们需要的知识深度也都不同。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分层次,有差异。在作业布置中,笔者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地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一方面能使这些后进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能解决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避免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消损。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不但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而且也解决了学生“吃不饱”的问题。当学生能自主、积极地完成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作业时,他们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了。如学习了《玩具柜台前的男孩》这篇课文,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文本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基础题——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讲后与家人交流心得;提高题——学习了课文,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请你任选一个为对象,用“ ,我想对你说……”的形式来说一说、写一写;发展题——续编故事(玩具车到底有没有送到男孩手中)。这样的作业布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可满足优等生的要求,又可使中等生以及学困生练有所得,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大多数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他们往往会迎难而上,主动探究更高要求的作业,以获得更大的提升。
四、完成作业的时间分层,体现人性化
同样的作业,有的学生十几分钟就能完成,有的学生则要花上半小时甚至一小时才能完成。因此,作业设计要考虑分层,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能有效保证后进生“吃得了”。在课堂上就要求背诵的段落,允许课堂上背不熟的学生回家继续背,直到熟练为止;要求优等生第二天就得交的作业,后进生可以宽限几天。这样,保证了后进生的作业质量,有利于后进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由于分层作业的分量、难度适宜,选择自主,完成的时间灵活,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作業难度有所不同,学生体验到了完成作业的乐趣,并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当然,教师还应相机鼓励学生向更高的层次挑战。
总之,实施分层优化作业的设计,教者有心,学者得益。教师只有正确理解学生与作业的关系,在布置作业时做到“因材置业”,分层设计,形式多样,高质、高效,富有启发性,才能让学生在作业中巩固、消化所学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发展思维,最终从内心爱上语文。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与探索》(课题批准号:2016YQJK016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