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尊严,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它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妨碍了其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
一、逆反心理产生的成因
(一)青少年处于“过渡期”
青少年处于“过渡期”,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作“小孩”,要求成人把自己当作为成人,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情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会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同时,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有些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对成人世界的好奇,对任何事物都喜欢探个究竟,对于家长、教师和学校的教育当作耳边风,非要违反不可。他们把教育者的劝说和告诫看成是管、卡、压,是嘲弄自己,是伤害自尊的言行,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社会环境影响面大,对初中生所造成的影响是片面的,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障碍问题。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社会出现了新思潮、新观念,这些正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新科技下的大众传播媒介日益发达和完善,电影、电视、网络把相互矛盾甚至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传输给学生,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至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想到逃学、厌学,这就给学校的教育和引导增加了许多困难。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
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和情感性。不健全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很不利的。父母离异或过世等单亲家庭的孩子多表现出焦急、冷漠、自卑、孤僻、敌对等性格,这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健全的家庭中,有些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粗暴,不正视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期望过高,或给孩子施加压力过大,这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使其出现逆反心理。
(四)学校教育不当
在学校里,有些学生与教师对着干,那是教育者的可信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也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首先,有些教师处理问题不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比如,在处理问题时没有经过认真调查,没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采取过激的方法,没有公正地处理问题,没有耐心引导,而是采取强制甚至违背学生个性的方式要求学生服从。这样就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其逆反心理的产生。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教育方法要妥当,对待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能感情用事,对学生要多做引导,多做耐心的说服工作,态度要如和风细雨般,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这样师生之间经常交流思想、感情,关系才能融洽、和谐,这都有利于防止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其次,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灵活,不能因材施教,而是搞“满堂灌”、“一刀切”,导致基础差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如果教师不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敌对情绪,从而滋生逆反心理。
二、逆反心理的化解途径
(一)加强培养学生自控能力
每个学生的自控能力都是在家长和学校的教育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培养成的。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教师可在教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教育学生分清事情中的是非、利弊,怎样克服挫折,经得起考验。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在班中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要信任和尊重每一个个体,不要在公共场所揭露学生的不足之处,平时要给学生多一份关怀、多一个微笑,不定期与不同的学生谈心,建立融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善于捕捉教育时机,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位置。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耐心疏导,使其心服口服,也让学生懂得宽容的心,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成长,从而减少逆反心理的滋生。
(三)充分利用心理信箱
随着学校资源的开发,学校建立了网站,开通了心理信箱。一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发展师生间的心灵沟通,教师获得学生的信任,解除学生的心理防卫;二是对心理教育带有共性的发展。
(四)加强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合作
对于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必须有家庭与学校配合共同教育才行。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与家庭的密切合作,学校建立家校联系机构,使得家长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家长与教师要放下长辈的架子,重在教育和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掌握为人处世之道,重在与其沟通,交换意见,达成共识。这样在加强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合作下,既提升了家庭教育的质量,又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进行,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者与家长的共识,学生的逆反心理,望大家为之再做努力吧。
(责任编辑 黄 晓)
一、逆反心理产生的成因
(一)青少年处于“过渡期”
青少年处于“过渡期”,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作“小孩”,要求成人把自己当作为成人,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情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会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同时,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有些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对成人世界的好奇,对任何事物都喜欢探个究竟,对于家长、教师和学校的教育当作耳边风,非要违反不可。他们把教育者的劝说和告诫看成是管、卡、压,是嘲弄自己,是伤害自尊的言行,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社会环境影响面大,对初中生所造成的影响是片面的,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障碍问题。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社会出现了新思潮、新观念,这些正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新科技下的大众传播媒介日益发达和完善,电影、电视、网络把相互矛盾甚至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传输给学生,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至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想到逃学、厌学,这就给学校的教育和引导增加了许多困难。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
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和情感性。不健全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很不利的。父母离异或过世等单亲家庭的孩子多表现出焦急、冷漠、自卑、孤僻、敌对等性格,这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健全的家庭中,有些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粗暴,不正视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期望过高,或给孩子施加压力过大,这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使其出现逆反心理。
(四)学校教育不当
在学校里,有些学生与教师对着干,那是教育者的可信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也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首先,有些教师处理问题不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比如,在处理问题时没有经过认真调查,没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采取过激的方法,没有公正地处理问题,没有耐心引导,而是采取强制甚至违背学生个性的方式要求学生服从。这样就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其逆反心理的产生。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教育方法要妥当,对待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能感情用事,对学生要多做引导,多做耐心的说服工作,态度要如和风细雨般,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这样师生之间经常交流思想、感情,关系才能融洽、和谐,这都有利于防止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其次,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灵活,不能因材施教,而是搞“满堂灌”、“一刀切”,导致基础差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如果教师不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敌对情绪,从而滋生逆反心理。
二、逆反心理的化解途径
(一)加强培养学生自控能力
每个学生的自控能力都是在家长和学校的教育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培养成的。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教师可在教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教育学生分清事情中的是非、利弊,怎样克服挫折,经得起考验。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在班中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要信任和尊重每一个个体,不要在公共场所揭露学生的不足之处,平时要给学生多一份关怀、多一个微笑,不定期与不同的学生谈心,建立融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善于捕捉教育时机,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位置。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耐心疏导,使其心服口服,也让学生懂得宽容的心,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成长,从而减少逆反心理的滋生。
(三)充分利用心理信箱
随着学校资源的开发,学校建立了网站,开通了心理信箱。一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发展师生间的心灵沟通,教师获得学生的信任,解除学生的心理防卫;二是对心理教育带有共性的发展。
(四)加强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合作
对于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必须有家庭与学校配合共同教育才行。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与家庭的密切合作,学校建立家校联系机构,使得家长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家长与教师要放下长辈的架子,重在教育和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掌握为人处世之道,重在与其沟通,交换意见,达成共识。这样在加强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合作下,既提升了家庭教育的质量,又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进行,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者与家长的共识,学生的逆反心理,望大家为之再做努力吧。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