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汉语教学是中专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选古文是我们伟大祖国五千年文明史留下的灿烂瑰宝,从中我们可以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了解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故事。通过古汉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古文的能力,提高语文的总体水平。但因古文写作年代距今久远,加上语言文字、语法规范的不断演变发展,学习起来不容易掌握。为了克服以上困难,我在讲授古汉语课时,自己狠下工夫,多方查找资料,充实教材,做到对所讲课文胸有成竹,同时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教学中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认真备课,对教学难点、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古汉语单元是中专语文教材中的重点单元,也是教学中“难点”较多的单元。所选文章距今年代久远,学生学起来有畏难情绪。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文,每次上课时我都认真备课,多方查找资料以求教学的准确性,认真仔细地写好教案,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从字的读音到词义的解释,从虚词的含义到实词的活用,从句意的概括到段落、全篇的分析,做到“见字见词见句又见篇”。实践证明,教师课前准备得好,上课就有成功的基础,要想教得好,教师首先就要做得好。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一定要多讲、细讲古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学生听不懂就反复讲,直到明白为止。对于一般性问题,可以让学生阅读后让他们自己来讲,讲的不正确之处教师再纠正。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保证了教学质量。学生的积极参加,使得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学生要动脑筋回答问题,这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这种教法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精讲多练法”。
三、注意发挥朗读教学的作用,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
朗读在古汉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刚开始接触课文时,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迅速获得印象,进一步钻研课文时,运用朗读提高理解的能力,学完课文后,可进一步运用朗读达到巩固记忆、反复感悟的目的,最后朗读还可以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形成一种学习氛围,增强教学的效果。正因为朗读教学的以上长处,所以我在古汉语教学中,经常使用朗读教学法,如在《师说》《劝学》教学中,运用朗读教学法,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课后要求背诵的段落,学生在课堂朗读中基本就能完成。因此,朗读法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
四、充分利用课后练习,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中注意讲清古文的时代背景,并把古文的内容与当今形势联系起来,做到古为今用。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一课,讲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通过孔子和4位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荀子的《劝学》给我们的启示是学习要学以致用,循序渐进,持恒专一,对学生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师说》揭示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阐明了择师的态度和方法,以孔子为例,说明圣人无常师的道理;《邹忌讽齐王纳谏》生动地说明了广开言路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不受蒙蔽,把事情辦好。
仅仅学会古文并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吸取古文精华,为我所用,抛弃古文中的糟粕,科学地借鉴历史,使学生真正做到辨证地看待历史,成为扬长避短,积极进取的一代新人,这就是我在教学中的“古为今用”法。
五、注重挖掘古文中的精华,联系实际布置学生作文
前面谈到了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其中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有效挖掘古文中的精华,把古人的思想放在当今的历史背景中去体会、去思索,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借题发挥。如学完《劝学》后,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为此,我特意布置学生写一篇题为《谈学习和技能的关系》的作文,通过写作,学生对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他们各抒己见,以自身的实例,阐明了学以致用的现实意义,对“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有了更深的认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积极拓展课外古文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课堂古文教学时间有限,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我在课余时间向学生推荐古文学习篇目,如《唐诗宋词选》《中国历代古文精选》等,逐步拓展学生课外学习的空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一些古诗文名句学生能随口背出,提高了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为他们的写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这就是古文的“课外阅读法”。
以上我在教学中的几种方法可以归结为:教师的“胸有成竹法”,课堂教学中的“精讲多练法”,领会课文巩固记忆的“朗读法”,吸取古文精华的“古为今用法”,借鉴历史的“联系实际法”和开拓学生课外学习空间的“课外阅读法”。这几种方法的融会贯通,为古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得它不再枯燥乏味。
编辑/刘文捷
一、认真备课,对教学难点、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古汉语单元是中专语文教材中的重点单元,也是教学中“难点”较多的单元。所选文章距今年代久远,学生学起来有畏难情绪。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文,每次上课时我都认真备课,多方查找资料以求教学的准确性,认真仔细地写好教案,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从字的读音到词义的解释,从虚词的含义到实词的活用,从句意的概括到段落、全篇的分析,做到“见字见词见句又见篇”。实践证明,教师课前准备得好,上课就有成功的基础,要想教得好,教师首先就要做得好。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一定要多讲、细讲古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学生听不懂就反复讲,直到明白为止。对于一般性问题,可以让学生阅读后让他们自己来讲,讲的不正确之处教师再纠正。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保证了教学质量。学生的积极参加,使得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学生要动脑筋回答问题,这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这种教法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精讲多练法”。
三、注意发挥朗读教学的作用,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
朗读在古汉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刚开始接触课文时,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迅速获得印象,进一步钻研课文时,运用朗读提高理解的能力,学完课文后,可进一步运用朗读达到巩固记忆、反复感悟的目的,最后朗读还可以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形成一种学习氛围,增强教学的效果。正因为朗读教学的以上长处,所以我在古汉语教学中,经常使用朗读教学法,如在《师说》《劝学》教学中,运用朗读教学法,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课后要求背诵的段落,学生在课堂朗读中基本就能完成。因此,朗读法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
四、充分利用课后练习,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中注意讲清古文的时代背景,并把古文的内容与当今形势联系起来,做到古为今用。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一课,讲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通过孔子和4位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荀子的《劝学》给我们的启示是学习要学以致用,循序渐进,持恒专一,对学生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师说》揭示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阐明了择师的态度和方法,以孔子为例,说明圣人无常师的道理;《邹忌讽齐王纳谏》生动地说明了广开言路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不受蒙蔽,把事情辦好。
仅仅学会古文并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吸取古文精华,为我所用,抛弃古文中的糟粕,科学地借鉴历史,使学生真正做到辨证地看待历史,成为扬长避短,积极进取的一代新人,这就是我在教学中的“古为今用”法。
五、注重挖掘古文中的精华,联系实际布置学生作文
前面谈到了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其中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有效挖掘古文中的精华,把古人的思想放在当今的历史背景中去体会、去思索,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借题发挥。如学完《劝学》后,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为此,我特意布置学生写一篇题为《谈学习和技能的关系》的作文,通过写作,学生对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他们各抒己见,以自身的实例,阐明了学以致用的现实意义,对“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有了更深的认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积极拓展课外古文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课堂古文教学时间有限,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我在课余时间向学生推荐古文学习篇目,如《唐诗宋词选》《中国历代古文精选》等,逐步拓展学生课外学习的空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一些古诗文名句学生能随口背出,提高了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为他们的写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这就是古文的“课外阅读法”。
以上我在教学中的几种方法可以归结为:教师的“胸有成竹法”,课堂教学中的“精讲多练法”,领会课文巩固记忆的“朗读法”,吸取古文精华的“古为今用法”,借鉴历史的“联系实际法”和开拓学生课外学习空间的“课外阅读法”。这几种方法的融会贯通,为古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得它不再枯燥乏味。
编辑/刘文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