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是完成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本文以职业教育中护理专业学生的教材《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为例,从教学内容、学情、教学资源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分析,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学生主体;围手术期;教学分析
为培养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笔者在理实一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下进行教学分析,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奠定基础。笔者所用的《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教材,是201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刘兴勇、方明明主编的教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地位与作用。《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教材内容是外科护理课程的重要内容,既是对前面学过的整体护理、无菌技术等相关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复习,又对后面学习专科疾病手术病人的护理进行铺垫,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内容开发。根据临床护理实际工作流程,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将整章教学内容分解为五大任务:任务一,完成手术前病人的护理;任务二,了解手术室设施设备及管理要求;任务三,实施手术人员和手术病人准备;任务四,能初步胜任手术室护士主要护理工作;任务五,完成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选用我院高中起点的三年制2016级护理专业2班的学生。
1.基本情况。本班学生已经学习了病原微生物、护理技术、健康评估等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了整体护理、无菌技术、生命体征测量等护理技能,能有效地获取并利用网络资源。但上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
2.课前调查。班级中有1名学生做过阑尾炎手术,2名学生做过重睑手术,1名学生曾在医院照顾过手术后的外婆,12名学生有到医院探望术后病人的经历。这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学生分组提供了依据:将这16名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之中,有利于学生互相交流所见、所感、所想。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临床护理岗位调研、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外科护理课程标准,确定本单元的三维教学目标:第一,知识目标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大类别,使学习有的放矢;第二,技能目标强调学生能做、会做,目标具体、可操作、可测量,有利于展开实训;第三,情感目标注重学生工作态度和职业意识的养成,针对本单元内容特点,重点强调无菌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精心护理是提高病人手术耐受性、保证手术成功、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所以确定本单元重点为:手术前、手术后病人的护理评估内容、护理要点以及手术室护士主要护理工作。
2.教学难点。本单元需要学生掌握的操作数量多、步骤复杂,尤其是手术室消毒灭菌工作,要求严格、方法多样,而学生的操作规范意识有待增强,因此确定本单元难点为:能熟练完成手术人员准备、病人准备等各种操作并在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五、教学方法分析
1.教法分析。综合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张贴版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究发现中完成既定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规律,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教法时有所偏重。比如,在进行“手术前病人的护理评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更多采用讨论法、张贴版教学法,在进行“手术人员准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更多采用演示法、练习法。
2.学法分析。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主动学习、相互合作,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學资源分析
1.时间资源。本单元五大任务安排在8个课时内完成。任务一,用2个课时。任务二、任务三、任务四在内容上具有连贯性与紧密性,共用4个课时。任务五,用2个课时。
2.空间资源。利用校内外科实训中心的高仿真环境创设职业情境,实现技能与素质同步培养。利用校外多家合作医院,学生临床见习、课后拓展,对接临床护理岗位。
3.信息化资源。开发学案,让学案成为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学习桥梁”,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学习。通过网络学习平台、雨课堂等App将学案、课件、习题、系列微课发送到学生手机,扩展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多媒体教学系统将白纸黑字转化成图片、影音,有效助推了课堂实施。
高质量的教学实施离不开科学严谨的教学设计,科学严谨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充分的教学分析基础上。教师只有对教材、教学内容、授课对象、教学资源等有了充分了解和把握,才能预先发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方案设计,实施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芳良.高职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和优化组合运用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32):37-40.
[2]贾彦琪,汪明.教师主导:摒弃抑或深化[J].江苏高教,2017(6):51-56.
关键词:学生主体;围手术期;教学分析
为培养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笔者在理实一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下进行教学分析,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奠定基础。笔者所用的《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教材,是201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刘兴勇、方明明主编的教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地位与作用。《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教材内容是外科护理课程的重要内容,既是对前面学过的整体护理、无菌技术等相关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复习,又对后面学习专科疾病手术病人的护理进行铺垫,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内容开发。根据临床护理实际工作流程,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将整章教学内容分解为五大任务:任务一,完成手术前病人的护理;任务二,了解手术室设施设备及管理要求;任务三,实施手术人员和手术病人准备;任务四,能初步胜任手术室护士主要护理工作;任务五,完成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选用我院高中起点的三年制2016级护理专业2班的学生。
1.基本情况。本班学生已经学习了病原微生物、护理技术、健康评估等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了整体护理、无菌技术、生命体征测量等护理技能,能有效地获取并利用网络资源。但上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
2.课前调查。班级中有1名学生做过阑尾炎手术,2名学生做过重睑手术,1名学生曾在医院照顾过手术后的外婆,12名学生有到医院探望术后病人的经历。这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学生分组提供了依据:将这16名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之中,有利于学生互相交流所见、所感、所想。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临床护理岗位调研、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外科护理课程标准,确定本单元的三维教学目标:第一,知识目标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大类别,使学习有的放矢;第二,技能目标强调学生能做、会做,目标具体、可操作、可测量,有利于展开实训;第三,情感目标注重学生工作态度和职业意识的养成,针对本单元内容特点,重点强调无菌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精心护理是提高病人手术耐受性、保证手术成功、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所以确定本单元重点为:手术前、手术后病人的护理评估内容、护理要点以及手术室护士主要护理工作。
2.教学难点。本单元需要学生掌握的操作数量多、步骤复杂,尤其是手术室消毒灭菌工作,要求严格、方法多样,而学生的操作规范意识有待增强,因此确定本单元难点为:能熟练完成手术人员准备、病人准备等各种操作并在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五、教学方法分析
1.教法分析。综合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张贴版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究发现中完成既定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规律,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教法时有所偏重。比如,在进行“手术前病人的护理评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更多采用讨论法、张贴版教学法,在进行“手术人员准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更多采用演示法、练习法。
2.学法分析。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主动学习、相互合作,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學资源分析
1.时间资源。本单元五大任务安排在8个课时内完成。任务一,用2个课时。任务二、任务三、任务四在内容上具有连贯性与紧密性,共用4个课时。任务五,用2个课时。
2.空间资源。利用校内外科实训中心的高仿真环境创设职业情境,实现技能与素质同步培养。利用校外多家合作医院,学生临床见习、课后拓展,对接临床护理岗位。
3.信息化资源。开发学案,让学案成为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学习桥梁”,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学习。通过网络学习平台、雨课堂等App将学案、课件、习题、系列微课发送到学生手机,扩展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多媒体教学系统将白纸黑字转化成图片、影音,有效助推了课堂实施。
高质量的教学实施离不开科学严谨的教学设计,科学严谨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充分的教学分析基础上。教师只有对教材、教学内容、授课对象、教学资源等有了充分了解和把握,才能预先发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方案设计,实施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芳良.高职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和优化组合运用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32):37-40.
[2]贾彦琪,汪明.教师主导:摒弃抑或深化[J].江苏高教,2017(6):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