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评价立体化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在骨科实习的本科学员中随机选择60名分别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立体化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结果:经考试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成绩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化教学法可提高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强化基础知识与临床的融合,对培养学生系统的临床思维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立体化教学法,骨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立体化教学法又称形象化教学法,是一种全方位、立体感较强的综合性教学方法。其内容包括在讲授理论课时,结合板书、图示、投影、幻灯、多媒体教学录象等手段,配以各种真实的和复制模拟的模型教具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由文字到画面,由平面到立体,由感性到理性认识。把书面理论、文字语言转化为视听语言,使学生能直接的观察、认识、领会所讲授的内容。从而充分的利用有限的教学时数,提高了教学效果。我们首次在骨科教学中引入此方法并观察其应用效果,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回顾性比较研究,以分析其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员骨科实习中的作用。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第四军医大学2006级临床医学系本科实习学员60名,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名,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和学习态度方面无显著差异。A组同学在骨科实习期间,带教教员充分利用立体化教学法,在实习中将立体化教学法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进行临床带教,B组同学为对照组,在骨科实习期间,按照传统教学方法。骨科实习时间为12周,轮转骨外科的四个病区:创伤外科、脊柱外科、骨关节外科、骨肿瘤外科。两组同学在每一个专业轮转的时间和带教老师均相同。
(二)研究方法
A组在教学中,结合立体化教学法进行带教。对某一疾病进行讲解,以骨科的常见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例,充分利用立体化教学法,利用图片、动画、幻灯片、视频录像等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指导学员对临床病人进行病史采集,查体等操作从而使学员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局部解剖,病理生理、诊断及治疗。B组在教学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效果评价
评价指标分为临床技能考试和临床理论考试(满分均为100分),临床技能考试监考老师和阅卷老师为学院外科教研室专家,对本教学试验不知情。利用问卷调查表,调查学生对骨科实习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实习效果自我评价和对立体化教学法在临床实习中的作用等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的调查情况。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法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学员临床技能考试和临床理论考试,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学员临床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二、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技能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理论考试成绩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学生对立体化教学法的评价,发放30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全部应答完整,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立体教学法”持肯定态度,认为在骨科实习效果比较满意,有利于提高自身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和激发求知欲望和提高学习效率,总体认为“优”者占90%,见表3。
三、讨论
传统的外科学教学方法通常采用由前至后、按器官、系统来进行讲解的方法,以老师为中心,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员持续被动地听,然而骨科知识存在着内容繁杂、头绪繁多、重点分散、不直观、不易相互联系的特点,我们在临床教学中发现:学员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往往不能将授课内容贯穿起来,因此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考虑在骨科教学中引入立体化教学方法,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和医院可以提供充分的网络及多媒体资源,我们将平时在骨科门诊和病房收集教学中要讲授的各种典型疾病资料,术中录制手术视频资料以及病人术后资料及恢复情况,拥有了这种资料,就可以制作出全面剖析疾病的课件,体现出多学科资料的交汇,使所讲病种以三维立体化状态,深深印在学员的脑海中。在授课前,设计好各种资料出现的顺序,从而达到相应的效果。在展开内容前先放映出典型的疾病图片,给学员一个深刻、直观的感受,也牢牢地将学员注意力吸引过来,刺激其思考[1]。正式的内容不再按传统授课顺序,而是按病例的分析方式,通过穿插解剖图片和影像资料来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通过手术来讲解疾病的手术治疗要求及术后注意事项;这样,由平面到立体,由一维到多维,由老师枯燥讲述,学员空想象,到真实、丰满、有血有肉地剖析;由多个知识点的单罗列,到相关知识以病例为中心,相互融会,吸收精华,体现出临床医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授课方式,既巩固了基础课程知识,又为学员前创造了一个近似临床工作中面对病人所要展开分析问题的场景。
我们通过理论考试,技能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学员均赞成立体化教学方法,认为这样学得活,印象深,记得牢。也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使基础知识与临床很好地结合起来,使自己学会如何对病例进行分析。调查发现,也有少部分学员为此种教学方式对学习效率的提高不大,原因可能是学员已习惯了“本本主义”的教学模式,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一时难以转变,也可能是学员觉得这样的教学方法融会了较多非考试内容的资料,与考试大纲有偏差,产生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考试是以教材的大纲为主[2]。
立体化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相对固定、死板的方式,教学过程比较灵活,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员参与互动性增强,提高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较为开放的教学过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习惯,使学员做到对知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3-4]。
立体化教学方法以未来临床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强调的是学员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前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鉴于我国的国情,希望教师在授课时还是要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主次分明,突出重点,让大多数学生在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多方位立体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守宏,庞光明,刘茁,等.以病例为中心的立体化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90-92.
[2]林周孟,罗炳德,吴娴柏,等.医学教学资源库的现状分析与临床策略[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1):42—57.
[3]冯露,王涛,李泽 .“立体教学法”在口腔颌面整形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57-58.
[4]赵世红,柳林,丁衍.眼科硕士研究生立体化教学法的探讨 [J].西北医学教育,2006,15:150-151.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
[关键词]立体化教学法,骨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立体化教学法又称形象化教学法,是一种全方位、立体感较强的综合性教学方法。其内容包括在讲授理论课时,结合板书、图示、投影、幻灯、多媒体教学录象等手段,配以各种真实的和复制模拟的模型教具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由文字到画面,由平面到立体,由感性到理性认识。把书面理论、文字语言转化为视听语言,使学生能直接的观察、认识、领会所讲授的内容。从而充分的利用有限的教学时数,提高了教学效果。我们首次在骨科教学中引入此方法并观察其应用效果,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回顾性比较研究,以分析其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员骨科实习中的作用。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第四军医大学2006级临床医学系本科实习学员60名,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名,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和学习态度方面无显著差异。A组同学在骨科实习期间,带教教员充分利用立体化教学法,在实习中将立体化教学法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进行临床带教,B组同学为对照组,在骨科实习期间,按照传统教学方法。骨科实习时间为12周,轮转骨外科的四个病区:创伤外科、脊柱外科、骨关节外科、骨肿瘤外科。两组同学在每一个专业轮转的时间和带教老师均相同。
(二)研究方法
A组在教学中,结合立体化教学法进行带教。对某一疾病进行讲解,以骨科的常见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例,充分利用立体化教学法,利用图片、动画、幻灯片、视频录像等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指导学员对临床病人进行病史采集,查体等操作从而使学员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局部解剖,病理生理、诊断及治疗。B组在教学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效果评价
评价指标分为临床技能考试和临床理论考试(满分均为100分),临床技能考试监考老师和阅卷老师为学院外科教研室专家,对本教学试验不知情。利用问卷调查表,调查学生对骨科实习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实习效果自我评价和对立体化教学法在临床实习中的作用等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的调查情况。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法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学员临床技能考试和临床理论考试,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学员临床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二、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技能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理论考试成绩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学生对立体化教学法的评价,发放30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全部应答完整,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立体教学法”持肯定态度,认为在骨科实习效果比较满意,有利于提高自身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和激发求知欲望和提高学习效率,总体认为“优”者占90%,见表3。
三、讨论
传统的外科学教学方法通常采用由前至后、按器官、系统来进行讲解的方法,以老师为中心,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员持续被动地听,然而骨科知识存在着内容繁杂、头绪繁多、重点分散、不直观、不易相互联系的特点,我们在临床教学中发现:学员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往往不能将授课内容贯穿起来,因此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考虑在骨科教学中引入立体化教学方法,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和医院可以提供充分的网络及多媒体资源,我们将平时在骨科门诊和病房收集教学中要讲授的各种典型疾病资料,术中录制手术视频资料以及病人术后资料及恢复情况,拥有了这种资料,就可以制作出全面剖析疾病的课件,体现出多学科资料的交汇,使所讲病种以三维立体化状态,深深印在学员的脑海中。在授课前,设计好各种资料出现的顺序,从而达到相应的效果。在展开内容前先放映出典型的疾病图片,给学员一个深刻、直观的感受,也牢牢地将学员注意力吸引过来,刺激其思考[1]。正式的内容不再按传统授课顺序,而是按病例的分析方式,通过穿插解剖图片和影像资料来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通过手术来讲解疾病的手术治疗要求及术后注意事项;这样,由平面到立体,由一维到多维,由老师枯燥讲述,学员空想象,到真实、丰满、有血有肉地剖析;由多个知识点的单罗列,到相关知识以病例为中心,相互融会,吸收精华,体现出临床医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授课方式,既巩固了基础课程知识,又为学员前创造了一个近似临床工作中面对病人所要展开分析问题的场景。
我们通过理论考试,技能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学员均赞成立体化教学方法,认为这样学得活,印象深,记得牢。也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使基础知识与临床很好地结合起来,使自己学会如何对病例进行分析。调查发现,也有少部分学员为此种教学方式对学习效率的提高不大,原因可能是学员已习惯了“本本主义”的教学模式,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一时难以转变,也可能是学员觉得这样的教学方法融会了较多非考试内容的资料,与考试大纲有偏差,产生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考试是以教材的大纲为主[2]。
立体化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相对固定、死板的方式,教学过程比较灵活,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员参与互动性增强,提高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较为开放的教学过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习惯,使学员做到对知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3-4]。
立体化教学方法以未来临床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强调的是学员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前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鉴于我国的国情,希望教师在授课时还是要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主次分明,突出重点,让大多数学生在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多方位立体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守宏,庞光明,刘茁,等.以病例为中心的立体化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90-92.
[2]林周孟,罗炳德,吴娴柏,等.医学教学资源库的现状分析与临床策略[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1):42—57.
[3]冯露,王涛,李泽 .“立体教学法”在口腔颌面整形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57-58.
[4]赵世红,柳林,丁衍.眼科硕士研究生立体化教学法的探讨 [J].西北医学教育,2006,15:150-151.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