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培养学习能力的载体。通过开发历史阅读相关的校本课程,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这是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的创举。围绕提升历史阅读效率的目标,切实将课堂教学与校本课程开发紧密结合,定会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愿望。
关键词:课程研发;阅读功能;教材资源;实施阅读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233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历史教学中为实现学习目标,学生对历史教科书和其他课外历史读物中相应历史知识内容进行阅读,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析综合历史知识,形成历史阅读能力,这一系列活动可统称为历史阅读行动。课程开发一般包含分析课程的背景、制定课程的目标、确立课程的内容、部署课程的实施和进行课程的评价等等几个部分,本文侧重从历史阅读行动课程开发的背景、内容及实施谈谈个人看法。
一、发挥历史阅读的实际功能,为历史阅读行动课程研发提供内在动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自我建构的。在历史阅读教学中,教师有责任首先要指导学生阅读,发掘阅读的功能,让学生去寻求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一)以阅读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历史本身具有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简单叙述、枯燥乏味的课本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阅读让他们了解更多的人物及相互关系,探求真相从而培养稳定的学习兴趣。
(二)以阅读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构
历史课程知识涵盖量大,纵贯古今中外。在阅读教学中没有掌握历史知识结构特征,就无法准确地获取、识记、理解和运用有效信息,影响学习兴趣和成绩。培养历史阅读能力首先要从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结构基本特征抓起。
(三)以阅读拓宽学生历史阅读视野
除了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外,将历史课外阅读引进历史课堂。随着网络、多媒体等新信息平台的出现,历史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样。
二、发掘丰富的教材阅读资源,为历史阅读行动课程设置找寻详尽内容
历史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动’起来,历史课就‘活’起来。历史教师首先要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材料,积极开发并巧用教学资源。历史教科书是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还包括文字资源、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
1.图书、报刊资源是常见易获的教学资源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图书馆资料如中学生历史刊物、考古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或摘录。报刊方面,除普遍订阅的日报与历史专业报刊外,《文萃报》、《文史博览》等对历史教学很有帮助。
2.乡土、社区资源是学生最信服、最易接受的教学资源
历史教师应当随时随地地发现和利用社区中的乡土资源,如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历史教育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等。家庭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资源,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图片、实物,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和记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
3.信息、网络资源是丰富而又便捷的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历史教学很有帮助的网站有许多,其中尤以中学历史教学网、历史高考网等网站为佳。
除上述的四类资源外,还有一些诸如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蕴涵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三、启动阅读行动的具体方案,为历史阅读行动课程实施安排操作步骤
(一)课前阅读,力求打好基础
1.教师提出具体阅读提纲。讲授新知识前,要求学生先阅读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使学生能抓住重点阅读 ,而且每次读有所得,增加预习兴趣。提纲的内容要反映讲课的重点或难点。
2.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学生在课前按照教师布置的范围阅读教材,其目的在于达到听课时的预习性心理状态,打好定向注意的基础。带着问题阅读发现新问题,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学生可以记些笔记,主要是阅读教材时有疑问的地方。
(二)课内阅读,构建知识体系
1.理清结构,读全课本
新学年导言课上,可以把“五要素”、“三部曲”、“多方面”列为教学重点,使学生有较深刻的认识。讲授新课时,结合教材内容设计认知知识结构特征的阅读训练;布置习题和讲评习题时也强调运用知识结构特征。考试前要求学生运用知识结构特征复习;考试中要求学生运用知识结构特征读题、审题、解题;考试后教师结合知识结构特征讲评。
2.咬文嚼字,读准课本
(1)准确理解知识点。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有些题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词上做文章,用来检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了。教学中应该时常注意课本上的易混词,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知识点。
(2)切实抓住知识重点。教材中的关键词在课文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教学中可以采用重读关键词的方法,暗示学生要抓住这些知识的重点,或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对关键词画上点、线、圈、勾等着重号,或用彩色笔加以突出。
3.前后联系,读透课本
(1)吃透知识点。现行历史课教材编写体例分为四部分:课前提示、正文、插图、资料卡片和知识链接。阅读时既要区别不同的作用,又要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既可使学生熟悉教材,又能激活思维,把知识点吃透。
(2)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讲述新课应尽可能地从旧知识推出新知识。复习旧课应引导学生探寻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这能使学生建立起知识网络,便于记忆。
4.归纳整理,读薄课本
(1)指导学生学会概括知识。概括段落大意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一般地,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概括了该段的段落大意或观点。有时要求学生自己用精练的词句概括出来。
(2)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图表。每个学科和单元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知识体系图表,把“厚书”变成“薄书”,能培养学生的概括整理能力和学习、记忆方法。
(三)课外阅读,提高思维能力
多媒体技术普及下,有些课堂没有明确的线索和贯通意识。克服知识分散的弊端,需要教师有一种会通意识,找到历史发展逻辑脉络,把历史逻辑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密切地结合。
教育家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历史课阅读教学制定优化阅读行动的策略,研发历史阅读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是新课改对每一位历史教师提出的要求。只有树立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成为历史阅读的主人,历史教学定会走向新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上海:华東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课程研发;阅读功能;教材资源;实施阅读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233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历史教学中为实现学习目标,学生对历史教科书和其他课外历史读物中相应历史知识内容进行阅读,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析综合历史知识,形成历史阅读能力,这一系列活动可统称为历史阅读行动。课程开发一般包含分析课程的背景、制定课程的目标、确立课程的内容、部署课程的实施和进行课程的评价等等几个部分,本文侧重从历史阅读行动课程开发的背景、内容及实施谈谈个人看法。
一、发挥历史阅读的实际功能,为历史阅读行动课程研发提供内在动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自我建构的。在历史阅读教学中,教师有责任首先要指导学生阅读,发掘阅读的功能,让学生去寻求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一)以阅读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历史本身具有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简单叙述、枯燥乏味的课本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阅读让他们了解更多的人物及相互关系,探求真相从而培养稳定的学习兴趣。
(二)以阅读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构
历史课程知识涵盖量大,纵贯古今中外。在阅读教学中没有掌握历史知识结构特征,就无法准确地获取、识记、理解和运用有效信息,影响学习兴趣和成绩。培养历史阅读能力首先要从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结构基本特征抓起。
(三)以阅读拓宽学生历史阅读视野
除了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外,将历史课外阅读引进历史课堂。随着网络、多媒体等新信息平台的出现,历史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样。
二、发掘丰富的教材阅读资源,为历史阅读行动课程设置找寻详尽内容
历史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动’起来,历史课就‘活’起来。历史教师首先要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材料,积极开发并巧用教学资源。历史教科书是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还包括文字资源、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
1.图书、报刊资源是常见易获的教学资源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图书馆资料如中学生历史刊物、考古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或摘录。报刊方面,除普遍订阅的日报与历史专业报刊外,《文萃报》、《文史博览》等对历史教学很有帮助。
2.乡土、社区资源是学生最信服、最易接受的教学资源
历史教师应当随时随地地发现和利用社区中的乡土资源,如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历史教育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等。家庭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资源,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图片、实物,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和记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
3.信息、网络资源是丰富而又便捷的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历史教学很有帮助的网站有许多,其中尤以中学历史教学网、历史高考网等网站为佳。
除上述的四类资源外,还有一些诸如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蕴涵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三、启动阅读行动的具体方案,为历史阅读行动课程实施安排操作步骤
(一)课前阅读,力求打好基础
1.教师提出具体阅读提纲。讲授新知识前,要求学生先阅读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使学生能抓住重点阅读 ,而且每次读有所得,增加预习兴趣。提纲的内容要反映讲课的重点或难点。
2.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学生在课前按照教师布置的范围阅读教材,其目的在于达到听课时的预习性心理状态,打好定向注意的基础。带着问题阅读发现新问题,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学生可以记些笔记,主要是阅读教材时有疑问的地方。
(二)课内阅读,构建知识体系
1.理清结构,读全课本
新学年导言课上,可以把“五要素”、“三部曲”、“多方面”列为教学重点,使学生有较深刻的认识。讲授新课时,结合教材内容设计认知知识结构特征的阅读训练;布置习题和讲评习题时也强调运用知识结构特征。考试前要求学生运用知识结构特征复习;考试中要求学生运用知识结构特征读题、审题、解题;考试后教师结合知识结构特征讲评。
2.咬文嚼字,读准课本
(1)准确理解知识点。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有些题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词上做文章,用来检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了。教学中应该时常注意课本上的易混词,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知识点。
(2)切实抓住知识重点。教材中的关键词在课文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教学中可以采用重读关键词的方法,暗示学生要抓住这些知识的重点,或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对关键词画上点、线、圈、勾等着重号,或用彩色笔加以突出。
3.前后联系,读透课本
(1)吃透知识点。现行历史课教材编写体例分为四部分:课前提示、正文、插图、资料卡片和知识链接。阅读时既要区别不同的作用,又要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既可使学生熟悉教材,又能激活思维,把知识点吃透。
(2)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讲述新课应尽可能地从旧知识推出新知识。复习旧课应引导学生探寻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这能使学生建立起知识网络,便于记忆。
4.归纳整理,读薄课本
(1)指导学生学会概括知识。概括段落大意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一般地,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概括了该段的段落大意或观点。有时要求学生自己用精练的词句概括出来。
(2)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图表。每个学科和单元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知识体系图表,把“厚书”变成“薄书”,能培养学生的概括整理能力和学习、记忆方法。
(三)课外阅读,提高思维能力
多媒体技术普及下,有些课堂没有明确的线索和贯通意识。克服知识分散的弊端,需要教师有一种会通意识,找到历史发展逻辑脉络,把历史逻辑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密切地结合。
教育家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历史课阅读教学制定优化阅读行动的策略,研发历史阅读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是新课改对每一位历史教师提出的要求。只有树立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成为历史阅读的主人,历史教学定会走向新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上海:华東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