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研究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ang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需要善问和巧问,既要避免“满堂问”,也要避免无效和低效提问,结合教学实况准确提问、恰当提问,在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和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笔者通过对教学实践反思,探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
   1.精心设计问题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出高质量问题。第一,结合有效提问适切性,找准切入点。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切入点处,要结合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细节、教学链接、矛盾冲突各处提出问题;第二,结合有效提问切入点,把握提问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度中,要选择好提问角度,把握提问难易度,控制提问密度,运用提问密度;第三,结合有效提问度,联接生活实际和语文教材。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可以说语文是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也应立足社会。教师在有效提问时,需要联系社会、问题和学生,设计有效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阅历理解语文作品,触发学生独立思考,培育学生语文观察力、创造力、批判力等综合能力。
   如,笔者在《孔雀东南飞》一文讲授中,向学生提问:刘兰芝和焦仲卿悲剧结果令人惋惜,大家觉得在当前生活中有这类的悲剧吗?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悲剧?我们假设自己是孔雀东南飞中的人物,会怎么做呢?笔者在课堂提出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将对课本的关注回归实际生活,思考生活中家庭关系,促进学生成长。
   2.把握提问细节
   高中语文教师应把握有效提问细节,确保课堂有效提问教学顺利实施。第一,创设有效提问氛围。教师为学生营造和谐教学环境,创设有效提问氛围,消除学生学习心理障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语文课堂问答效率;第二,控制有效提问时机。抓住课堂提问时机,利于提高有效提问成效,如学生有学习疑惑时提问,迎合学生求知需求,学生思维受困提问,帮助学生突围困境,学生精力分散时提问,集中学生注意力,学生高昂兴趣时提问,鼓励学生表达观点;第三,把握有效提问语态,增加问题吸引力和感染力,加速学生融入课堂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时,富有饱满自信,振奋学生情绪,富有精练、幽默语言,准确表达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如,笔者在《鸿门宴》一文讲授中,对宴席中东向坐(项王、项伯)、西向侍(张良)等座位描写,抓住有效提问时机,让学生思考古代宴席座次的排位,让学生思考鸿门宴描写座位想要说明的问题。笔者抓住学生活跃思维的时机,提出有效问题,为学生思维冲突找一个出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思如泉涌,让学生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也利于创新学生的见解。
   3.鼓励学生发问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有效提问,还包括学生的有效发问,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学习质疑,鼓励学生思考而不是等教师的答案。第一,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营造和谐轻松教学环境,消除学生学习疑虑,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培养学生学习质疑的习惯,敢于提出语文学习问题;第二,鼓励学生乐于发问。高中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质疑习惯,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引导学生思考,乐于提出问题,养成好的思考习惯,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第三,鼓励学生善于发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传授学生发问方法、技巧,通过归类分析,找出现象中原因,究其异同,探求结果。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放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如,笔者在《鸿门宴》一文讲授中,给学生预留20分钟的质疑时间,让学生在研读文章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就提出了很好的问题,文章中写到:刘邦在鸿门宴宴会上逃跑,找的借口是“如厕”,但是张良和项羽说的理由是刘邦酒量不力,但是接着又说是因为“大王有意督过之”,文章中前后表述是否能够自圆其说。学生提出的《鸿门宴》表述漏洞,可以看出这位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问,再次说明只要教师给学生预留时间,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就可能提出新问题。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要求搭建高效教学课堂。提问作为打造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手段之一,受一线教师的青睐。笔者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课改反思,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进行研究,综合考虑教师和学生双主体地位,从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提问细节、鼓励学生发问三方面提出具体的教学实践策略,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和学生的有效发问,共同打造和建设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注意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和语文素养。
   房雪静,教师,现居山东寿光。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习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在被动学习中被训练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综合性学习中逐步形成的。”那么,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呢?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它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实践体验。实践既是改变语文学习方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它的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决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在活动中学会沟
高效教学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同时,又能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欢乐,让学生真正地热爱语文,以此达到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因此,构建小学语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一.深入了解学生 教师教学前提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越发认识到学生是不完美的,大多数学生都会表现出各种弱点,但与此同时,学生也会表现出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并且在学习方面也会表现
编辑推荐辞:在中学语文科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往往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或是脱离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或是盲从教参资料和以往教学经验,或是对文本内涵的挖掘缺乏创新性;这说明部分语文教师在设定课堂目标时所秉持的观念亟待规范。基于此,我们推荐了这篇文章。  中学语文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往往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笔者试以《背影》教学为例谈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背影》一
走进高三,到了高考的前沿。复习资料一本接一本,名校试卷好似雪片纷纷飞来……   难道整天在桌前做题就是学习语文?难道一学期违心地写几篇应试作文就是学习语文?不,生活处处有学问,语文本在生活中。真正的语文应当到现实生活中学,真正的语文应当到自己身边寻找。   漫步在田野的小道上,一阵凉风拂过,夹杂着花草的味道,是甜的,哦,不,是香的!偶然抬头,发现树叶黄了,水杉随着风儿在舞蹈,好一派迷人的秋色!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更需要教师能够从全身心的关爱中来获得成长的乐趣,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实践具有协同性。为此,本文将从语文教学思考与德育实践展开探讨,并通过文化与德育修养来转换教师角色,利用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来融入德育工作,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实施的现状分析   语文学科与德育教学的融合,能够从文化氛围的营造中,增进学生对个体的认知。然而,当前的初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贾宝玉便是一个不学无术,不知人情练达的“混世魔王”“孽根祸胎”,因“性偏僻”“不孝无双”出现在世人眼里,更因生活在温柔富贵的钗裙之中而被后人所不齿。可是,身处贾府中心地位的宝玉,这些正是他的过人之处。我们揭下贾府层层叠叠的面纱和伪善的面孔,一颗鲜活的晶莹剔透的君子之心,并跃然纸上。   第一、饱读诗书,才华横溢
阅读之于孩子,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广泛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如蜜蜂一般,采得许多花后酿出甜甜的蜜来。深刻的阅读可以教会我们的孩子辨物明理,在崎岖的人生路上踏出一径芬芳。《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六年不少于150万字。”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的诗句更是妇孺皆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改变学生课外阅读观念,扩充学生课外阅读量,提
莫泊桑小说《项链》是文学宝库里的经典之作。小说中玛蒂尔德为一夜风光付出十年艰辛的人生悲剧让人唏嘘不已。主流文学评论一般对玛蒂尔德是批判的态度,理由有三:第一、她的心灵被资产阶级虚荣心所腐蚀,不能安分守己。第二、她的人生观是根本错误的,“深感自己天生丽质,本当身披绮罗、头佩珠玉”。第三、她的幻想虽然是“空想”,却又渴望实现,这就表明了她的不自量力。然而我们仔细揣摩,再联系19世纪法国的社会现实,就能
在语文大课堂实践活动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许多专家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笔者结合现有的先进经验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语文大课堂实践活动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语文大课堂实践活动中小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表达环境  在我们当前小学语文
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此期间对他进行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再合适不过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那么,如何将寓德于教落到实处呢?   一、讲读课文中,寻找最佳“结合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