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武德文化课的特点,从政治教员自身文化素质的要求、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主体的知识建构等方面,提升武德文化课质量,促进军校学员价值观培育,是当前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武德 武德文化课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军校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以武德文化促进军校学员价值观培育,不但有利于帮助学员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形成深刻的理性认识,而且能够促进其文化心理认同,实现其道德情感的升华。由此,提升武德文化课的教学质量与水平,促进军校学员价值观培育就成为当代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先,从政治教员自身文化素质的要求上来看,对中华传统武德文化的研究和教学都要采取“纵横结合”的方法。“纵”即历史的眼光,以“修德振兵”的轩辕黄帝为起点,到春秋战国时期武德文化的形成,封建大一统国家时期武德的发展,乃至近代武德文化中的积极成果,展现了中华传统武德文化发展的轨迹,这个内在逻辑的把握对于武德教育是必要的,但是武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因此对中华传统武德文化还要从“横”的角度把握,要围绕胡主席“五句话”内涵展开教学,才能把教学目的落到实处。同时,中华传统武德作为一种文化,不仅见于《孙子》等历代兵家的论著之中,而且散见于历史、文学、哲学、伦理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在这些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中,教员必须留心梳理,以自觉的清醒意识把其中蕴涵的武德精神呈现给学员,由此,中华传统武德的研究和教学要勇于探索发掘,善于提炼总结,才能切实为培育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服务。
其次,就教学内容而言,武德文化课应积极将中华武德文化精髓融入学员核心价值观培育。
克劳塞维茨曾把精神的因素放在各种战斗要素之首,强调“军人的武德是战争中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之一,一旦武德幼芽长成粗壮的大树,就可以抵御不幸和失败的大风暴,甚至可以抵御住和平时期的松懈。”[1]由此,我们以为,把坚定的政治方向寓于丰厚的中华武德文化资源之中,不失为当前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有效途径。
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为参照,传统武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习武群体、武装集团有着多样的具体内容,但其主体精神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一是中华武德的政治属性。中华武德文化从来都是和政治密切联系的,“安国保民”就代表了中华传统武德的最高价值取向,既具有战略意义也富含政治意味。这与西方鼓吹的“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是截然不同。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鲜明地把忠诚于党放在首位,赋予了中华传统武德新的时代内涵,由此,忠诚于党必然成为当代革命军人最基本和最首要的政治品格,也是当代革命军人一切行动的前提。二是中华传统武德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如《孙子兵法·地形篇》中说,“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孙膑兵法·月战》开篇也说“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作为我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我军是人民的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根本宗旨,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必然成为我军全部奋斗的根本价值所在。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没有战争年代的恶劣环境,缺少随时面临的生死考验,当代军人只有牢固树立热爱人民的核心价值观,并把它转化为政治信仰和行为准则,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受各种考验、获得力量源泉,实现人生价值。三是中華传统武德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所谓“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就是炽烈爱国情怀的写照。忠于自己的国家、民族,是任何阶级的军队都共同信守的最基本的价值准则。从孔子的“执干戈以卫社稷”到孙中山“捍族卫民”,折射出军队“精忠报国”的价值目标。而“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价值判断、“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的忧患意识,抑或“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千年追问,都映射出中华千年以来的武德精神。我军也不例外。特别是在这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作为我军官兵最基本的价值准则之一——报效国家,亦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它不单单要求国民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壮志胸心,更在于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这种爱国情感转化为报效国家的本领,在忠实履行我军根本职能中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在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中为部队现代化建设作贡献。四是中华传统武德也包含着“励气”、“贵德”、“尚和”、“精武”等军人素质要求,以及“和军制胜”、“矢忠必勇”等使命意识。军队因使命而存在,军人为使命而献身。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武德文化就是一部传承使命文化、激发强烈使命感的教科书。“马革裹尸还”的献身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烈气节,“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的忧患意识,以及无数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中国军魂,无一不是献身使命的武德篇章。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军事实践中,我军之所以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之所以能够保持了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就在于始终保持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怀抱着无比忠诚的使命意识。五是中华传统武德也重视荣誉。它既是军人职业的荣耀所在,也是军人自身行为的指南和标尺。军人以牺牲奉献为己任,相对于其他社会阶层和集团,这种包括生命在内的牺牲,是任何物质不能交换的,是无条件的和最为彻底的。军人有了对荣誉的向往和珍重,才能自觉珍惜和维护国家、军队、军人的荣誉,视荣誉重于生命,才能怀抱“为国捐躯,虽死犹荣”的革命英雄主义气节,才能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才能以昂扬的战斗精神履行新使命。在中华武德文化中,“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等,早就告诉世人,军人的荣誉重于生命。在治军方面,中国古代武德教育之所以把“文”、“武”相济之道寓于明耻教战之中,强调道德上的“自律”,也在于激发军人崇尚荣誉,扬荣抑耻,奋发进取,创建功勋。不难看出,这些构成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人文基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五个方面也正是在继承中华传统武德又融入时代特色提出来的。可见,通过武德文化课的学习,不但可以帮助学员把握中华传统武德精神所在,更能帮助学员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促进学员从理论上把握,而且在心理、情感上认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从而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习惯和自觉的行动。
由此,结合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华武德文化优秀成果,做好核心价值观的“三进入”就会起到积水成河的作用。在进入课堂上,武德文化课拓宽了价值观的育人途径。及时把价值观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是政治理论课教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武德文化课在让学员了解中华千年武德文明史的同时,也孕育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人文内涵。可见,通过武德文化课的全面系统学习,必将增强军校学员核心价值观的底蕴,也会促使学员把价值观的思想内化为自身的人文素质。在进入教材上,武德文化课强调构建政治理论教学新体系。就教学总设计而言,要强化价值观的重要地位和精神指南意义。同时,在课程的具体设置上,将价值观教育有机地纳入武德文化课的教学中,确保武德文化课的教学起到深化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作用。在进入学员思想上,武德文化课更要注重联系实际。除了武德文化历史的了解,更要密切联系社会现象和学员思想实际,客观理性分析和评价当代社会中各种现象及文化思潮,深入浅出地为学员种种价值选择答疑解惑,促进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在军校校园的顺利展开,帮助学员从思想深处认识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把握社会精神领域中的主旋律,提升学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的政治敏感度和道德操守,引导学员充分认清价值观是当代革命军人的立身之本,树立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武德 武德文化课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军校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以武德文化促进军校学员价值观培育,不但有利于帮助学员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形成深刻的理性认识,而且能够促进其文化心理认同,实现其道德情感的升华。由此,提升武德文化课的教学质量与水平,促进军校学员价值观培育就成为当代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先,从政治教员自身文化素质的要求上来看,对中华传统武德文化的研究和教学都要采取“纵横结合”的方法。“纵”即历史的眼光,以“修德振兵”的轩辕黄帝为起点,到春秋战国时期武德文化的形成,封建大一统国家时期武德的发展,乃至近代武德文化中的积极成果,展现了中华传统武德文化发展的轨迹,这个内在逻辑的把握对于武德教育是必要的,但是武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因此对中华传统武德文化还要从“横”的角度把握,要围绕胡主席“五句话”内涵展开教学,才能把教学目的落到实处。同时,中华传统武德作为一种文化,不仅见于《孙子》等历代兵家的论著之中,而且散见于历史、文学、哲学、伦理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在这些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中,教员必须留心梳理,以自觉的清醒意识把其中蕴涵的武德精神呈现给学员,由此,中华传统武德的研究和教学要勇于探索发掘,善于提炼总结,才能切实为培育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服务。
其次,就教学内容而言,武德文化课应积极将中华武德文化精髓融入学员核心价值观培育。
克劳塞维茨曾把精神的因素放在各种战斗要素之首,强调“军人的武德是战争中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之一,一旦武德幼芽长成粗壮的大树,就可以抵御不幸和失败的大风暴,甚至可以抵御住和平时期的松懈。”[1]由此,我们以为,把坚定的政治方向寓于丰厚的中华武德文化资源之中,不失为当前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有效途径。
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为参照,传统武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习武群体、武装集团有着多样的具体内容,但其主体精神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一是中华武德的政治属性。中华武德文化从来都是和政治密切联系的,“安国保民”就代表了中华传统武德的最高价值取向,既具有战略意义也富含政治意味。这与西方鼓吹的“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是截然不同。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鲜明地把忠诚于党放在首位,赋予了中华传统武德新的时代内涵,由此,忠诚于党必然成为当代革命军人最基本和最首要的政治品格,也是当代革命军人一切行动的前提。二是中华传统武德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如《孙子兵法·地形篇》中说,“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孙膑兵法·月战》开篇也说“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作为我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我军是人民的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根本宗旨,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必然成为我军全部奋斗的根本价值所在。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没有战争年代的恶劣环境,缺少随时面临的生死考验,当代军人只有牢固树立热爱人民的核心价值观,并把它转化为政治信仰和行为准则,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受各种考验、获得力量源泉,实现人生价值。三是中華传统武德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所谓“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就是炽烈爱国情怀的写照。忠于自己的国家、民族,是任何阶级的军队都共同信守的最基本的价值准则。从孔子的“执干戈以卫社稷”到孙中山“捍族卫民”,折射出军队“精忠报国”的价值目标。而“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价值判断、“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的忧患意识,抑或“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千年追问,都映射出中华千年以来的武德精神。我军也不例外。特别是在这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作为我军官兵最基本的价值准则之一——报效国家,亦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它不单单要求国民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壮志胸心,更在于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这种爱国情感转化为报效国家的本领,在忠实履行我军根本职能中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在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中为部队现代化建设作贡献。四是中华传统武德也包含着“励气”、“贵德”、“尚和”、“精武”等军人素质要求,以及“和军制胜”、“矢忠必勇”等使命意识。军队因使命而存在,军人为使命而献身。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武德文化就是一部传承使命文化、激发强烈使命感的教科书。“马革裹尸还”的献身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烈气节,“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的忧患意识,以及无数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中国军魂,无一不是献身使命的武德篇章。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军事实践中,我军之所以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之所以能够保持了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就在于始终保持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怀抱着无比忠诚的使命意识。五是中华传统武德也重视荣誉。它既是军人职业的荣耀所在,也是军人自身行为的指南和标尺。军人以牺牲奉献为己任,相对于其他社会阶层和集团,这种包括生命在内的牺牲,是任何物质不能交换的,是无条件的和最为彻底的。军人有了对荣誉的向往和珍重,才能自觉珍惜和维护国家、军队、军人的荣誉,视荣誉重于生命,才能怀抱“为国捐躯,虽死犹荣”的革命英雄主义气节,才能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才能以昂扬的战斗精神履行新使命。在中华武德文化中,“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等,早就告诉世人,军人的荣誉重于生命。在治军方面,中国古代武德教育之所以把“文”、“武”相济之道寓于明耻教战之中,强调道德上的“自律”,也在于激发军人崇尚荣誉,扬荣抑耻,奋发进取,创建功勋。不难看出,这些构成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人文基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五个方面也正是在继承中华传统武德又融入时代特色提出来的。可见,通过武德文化课的学习,不但可以帮助学员把握中华传统武德精神所在,更能帮助学员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促进学员从理论上把握,而且在心理、情感上认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从而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习惯和自觉的行动。
由此,结合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华武德文化优秀成果,做好核心价值观的“三进入”就会起到积水成河的作用。在进入课堂上,武德文化课拓宽了价值观的育人途径。及时把价值观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是政治理论课教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武德文化课在让学员了解中华千年武德文明史的同时,也孕育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人文内涵。可见,通过武德文化课的全面系统学习,必将增强军校学员核心价值观的底蕴,也会促使学员把价值观的思想内化为自身的人文素质。在进入教材上,武德文化课强调构建政治理论教学新体系。就教学总设计而言,要强化价值观的重要地位和精神指南意义。同时,在课程的具体设置上,将价值观教育有机地纳入武德文化课的教学中,确保武德文化课的教学起到深化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作用。在进入学员思想上,武德文化课更要注重联系实际。除了武德文化历史的了解,更要密切联系社会现象和学员思想实际,客观理性分析和评价当代社会中各种现象及文化思潮,深入浅出地为学员种种价值选择答疑解惑,促进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在军校校园的顺利展开,帮助学员从思想深处认识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把握社会精神领域中的主旋律,提升学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的政治敏感度和道德操守,引导学员充分认清价值观是当代革命军人的立身之本,树立正确的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