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遗文章四海传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yo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时珍出生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一生经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个朝代,在世时正是明朝的中后期。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年(1445),蕲州的府衙地位突然发生了变化,荆王朱瞻堈将王府迁到蕲州。朱瞻堈是仁宗朱高炽的第六个儿子,藩地原在江西建昌,因蟒蛇经常出入王府,于是向朝廷提出迁址。其实,迁到蕲州的真正原因是看上了蕲州的“麟阁江山”。蕲州地处长江中游北岸,上可达荆襄,下可到金陵,地处要冲。蕲州城三面环水,临江靠湖,军事上易守难攻。“背鹿岗,面凤岭,大江襟其前,诸湖带其后,左控匡庐,右接洞庭。”王府的移迁的确使蕲州获得了一次发展的机会。
  李时珍祖父李晓山是个“铃医”,也就是背着药袋摇铃走村串户的游医。但到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这一代,已在蕲州定居开医寓,由于他医术高明,“王侯重之”,还被封了一个从九品的吏目,并入太医院幕府任职。
  蕲州自古出名医。蕲州境内产中药材六百余种,其中蕲艾、蕲龟、蕲竹、茯苓、桔梗、紫苏、丹参、莲藕久负盛名。蕲州的蕲口镇历史上是药材聚散地,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到过此地,还买了一些旅途备用的药物,他见药物泡制精良,包装讲究,感慨地说:“药肆用心如此,亦可嘉也。”清光绪八年所编《蕲州志·方技》明朝部分,一共介绍了五位杰出的人物都是名医。古蕲州辖区内,宋朝的庞安时,明朝的李时珍、万密斋,清朝的杨际泰都是杏林巨擘,有医学著作流传后世。
  李时珍十四岁考中秀才,后来又三次参加举试,皆名落孙山。中举不成,李时珍入仕理想破灭,李言闻便让儿子继承医业。古语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悬壶济世也是一种选择。
  中医很难学,学中医的人要死记大量的医学典籍,死记一千多种中药的药理药性,熟知药物的产地、泡制方法、剂量,根据病情适量加减,灵活运用。拿脉是中医诊断病人病症的重要手段,望闻问切更多的是凭临床经验。史料记载,李时珍“读书十稔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窥,善医即以医自居富顺”。他治好了荆王府荆穆王妃胡氏的胃病,又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琨孙子爱吃灯盏花的怪病。于是蕲州的荆王向武昌的楚王推荐,李时珍治好了楚王儿子暴厥的病,被楚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后来,楚王又向朝廷推荐,李时珍到了北京,被授予太医院判,成了皇室医生。这年,他才三十岁。
  然而,仅仅只一年,李时珍便脱下太医院判的官服回到蕲州。
  李时珍在写《本草纲目》的时候,已在雨湖北岸的红花园建了一处房子(此地因石榴树多,故名红花园)。他根据诗“考槃在阿,硕人之过”句,把新居叫“过所馆”。“过所馆”濒临雨湖,风景非常优美。《蕲州志》载,雨湖“春多桃李,夏盛芙蕖,为全州最盛处”。
  李时珍是植物学家,也是一个园艺学家,他在过所馆内辟半亩地种上牡丹、芍药、丹参、紫苏、茯苓等药材,有空就莳弄。迷人的雨湖风光,雅致幽静的居所,为李时珍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写作环境。他太爱雨湖,给自己取号名“濒湖山人”。
  李时珍《逢故友吴明清感赋》一诗,流露出自己舍弃功名、专心著书的志向。
  
  青锁名藩三十年,虫沙猿鹤总堪怜。
  孤兰杜若山中侍,谁遗文章四海传?
  白雪诗歌千古调,清溪日醉五湖船。
  鲈鱼味美秋风起,好似同游访旧天。
  
  李时珍靠行医养家糊口,没有俸薪和补贴,他写作是靠业余时间。在“过所馆”他完成了《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医学著作,编写整理了《过所诗词》、《诗话》等文学作品集,完成了毕生的心血结晶《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全书五十二卷,列纲十六部,分目六十类,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插图一千一百零九幅,附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例,全书一百九十余万字。后人评价说,《本草纲目》不仅是集十六世纪以前我国药学之大成的著作,也是当今世界最杰出的药学巨典。
  《本草纲目》的出版并不比著书容易,甚至比写书更难。
  1578年,李时珍年届花甲,《本草纲目》已经写成。在修改润色的过程中,李时珍就四处打听寻访,想找一个理想的书坊把书印出来。在书商眼里,李时珍是个无名气地位的医生,印刷他的书不能为书坊扬名。
  李时珍的大儿子李建中,这时已做了四川蓬溪县知县,算得上一个见了世面的官员。他对李时珍说:“父亲如果能请凤洲先生写一篇序文,那些刻书家一定不会怠慢的。”
  凤洲就是大名鼎鼎的王世贞。王世贞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今江苏太仓县人。他是嘉靖年间进士,官至朝廷刑部尚书。当时王世贞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李攀龙死后,王世贞主持文坛二十年。
  《本草纲目》成书后两年没找到刻书家。万历八年(1580)秋天,六十二岁的李时珍背着重重的一袋书稿,从蕲州乘船沿江东下,一路劳顿,于九月九日到达江苏太仓王世贞的家。
  李时珍将自己写的《本草纲目》给王世贞看,他说了写书的经历和成书后难找刻印处的苦衷,真诚恳请王世贞为此书写一篇序文。王世贞被李时珍的精神感动,答应了。李时珍只住几天便回蕲州。
  李时珍走后,王世贞才仔细阅读《本草纲目》,凭着大文学家的眼力,他认为这部书的价值不可估量。序文中写道:“纪称,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辩明珠……”他还把李时珍的形象描绘了一番,说他瘦高的个子,精神饱满,言谈不凡,可称“北斗以南一人”,意思是天下少有的奇才。他说打开《本草纲目》,“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之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禁(仅)以医书观哉?实理性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录,臣民之重宝”。
  有了王世贞的序文,南京书商胡承龙才承印《本草纲目》。要命的是出书的周期长达十三年,年迈的李时珍不知道有多少次往返南京与蕲州之间,寒来暑往,李时珍日渐衰老,终于在七十五岁那年病倒在床,他拖着病体之躯,向朝廷写了一份遗表,倾诉自己编写《本草纲目》的意图,恳切希望朝廷“恩准礼部,转发史馆采择,或行太医院重修”,以便更多人读到此书。可惜,第二年李时珍去世,他未能看到自己的著作出版。
  1606年,《本草纲目》传到近邻日本。日本医学界非常重视,1783年开始译成日文,随后此书又译成拉丁文、德文、法文、英文、俄文等许多国家的文字,风行世界,成为国际科学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接触到了两百多年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并读完了其中的部分章节后,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喜,他把这部书称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另一位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他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中说:“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中药书中登峰造极的《本草纲目》。李时珍在和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完全隔绝的情况下,能在科学上获得如此辉煌成就,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
  至今,英国、日本、莫斯科的一些大学里,巍然矗立着李时珍的塑像,与西方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达尔文、牛顿这些科学巨匠的雕像立在一起。
其他文献
曾有显赫家世    在曾被打入另册的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有一位叫毕倚虹(1892—1926),江苏仪征人氏,原名毕振达,笔名几庵、清波、逐客、松鹰、娑婆生等。早年,袁克文(袁世凯次子)慧眼识珠,称毕倚虹为“小说无敌手”,有挽诗哀悼云:“绝代文章传小说,弥天泪语几人知。”甚为遗憾的是,这位三十四岁即告别人世的天才作家,如今提起来并没有几个人知晓,他的大部分著作积满灰尘,寂寞地躺在故纸堆里,无人问津,也
记得鲁迅说过这样的话,“生一点病,的确也是一种福气。不过这里有两个必要条件:一要病是小病……二要至少手头有一点现款,不至于躺一天,就饿一天”。近日就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病,浑身酸痛,懒得出门。闲来无事,拿起那本放在床头很有一段时间的《我的笔名》翻看起来。这本毛边本是编者董宁文先生送的。  编者董宁文先生爱用“闲览”、“闲阅”这样的字眼。“闲”暗含了读书的姿势、姿态的意味。在我是喜欢无拘无束趣味的读书
最近读了《上学记》,何兆武先生娓娓道来一个远去的、恍若隔世的故事,他在书中写道:“姚从吾先生那时候是北大历史系主任,可是我们当年都觉得姚先生口才不好,讲得不能令人满意,所以不想上他的课。姚先生还教一门史学方法,也是历史系的必修课,我就听过两堂,总觉得还不如自己借本书,一个星期就看完了。而且我知道,好多同学都不上他的课,姚先生也从来不点名,到了学期末,我们把同学的笔记借来看看,应付考试。可后来姚先生
现在,我们选编吴伯箫先生的散文,可能都不会忘记他的佳作《客居的心情》,这也是一篇我很欣赞的文章。  然而,这篇创作、初发表于1942年初的作品,作者本人好像一直有种异样的态度,迟迟任其飘零在集外,而不肯入编,1954年的《出发集》、1955年以及1979年增订的《烟尘集》、1963年以及1978年增订的《北极星》都是阙如,直至1982年去世那年出版的《忘年》才将其“收留”。  是因疏忽而遗忘?还是
刘广定先生《化学家谈红学》一文中谈到“‘茜雪’有关的问题”,对照了不同版本,认为“茜雪”可能是“茜云”之抄写错误,提出“究是‘茜雪’还是‘茜云’呢?”就实际情况而言,“茜云”才是正确的。盖雪无茜色,给丫环取名亦应合乎事理也。  我不赞同刘广定先生的这个意见。现将我的看法提出来,与刘先生商榷。  刘广定先生文中列举的各种抄本与茜雪有关的段落,第七回,除庚辰本和杨藏本外,其他各抄本均为“茜雪”;第四十
刘剑梅(以下简称梅):你把贾宝玉比成道中的基督和释迦牟尼。比成释迦,较好理解。释迦牟尼出家前是个快乐王子,但有佛性,最后终于告别宫廷。但基督的教义与佛教不同,也与曹雪芹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这该怎么解释?  刘再复(以下简称复):把贾宝玉比作未成道的基督,只是个比喻,是为了更形象地说明宝玉具有基督心肠,和爱一切人宽恕一切人的基督似的大爱大慈悲精神,并不是说,宝玉就是基督,所以我是留有余地说他还是“
和秦始皇一样,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不世出的皇帝。但由于专制制度的劣根性,在他晚年,竟卷入一场荒唐的宫廷流血惨剧之中。历史的局限性使他的雄才大略蒙上了阴影。  公元前91年,即汉武帝征和二年,在当时的京都长安,发生了一起造成数万人流血的大惨剧,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而被列为这一事件罪魁祸首的就是江充。  关于江充,不同的历史学家虽然从各个不同的度角出发,对其责难时有轻重,但基本的一点是相
周作人《儿童杂事诗》乙编第十八《高南阜》:    胶东名宿高南阜,文采风流自有真。  写得小娃诗十首,左家情趣有传人。    王仲三先生《周作人诗全编笺注》(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对此诗笺注道:“左家情趣有传人,此句极妙,既写南阜病废之后只能用左臂用笔的情况,故谓‘左家’,又说明其所写小娃儿童个个都天真活泼,聪明伶俐,并识情知趣,可作南阜的‘传人’。”  王先生对“左家情趣”及“传人”的理解,
1925年,煊赫一时的吴县潘家,正经历着风雨飘摇、内外逢忧的惨淡时光。这一年正月,主人潘祖年因腹疾就医沪上,遽然长逝。其时祖年“子孙先卒,嗣曾孙犹在襁褓”。悲痛之余,潘家人惊讶地发现,尽管没有得到族人许可,记载家族藏书精品的《滂喜斋藏书记》却已在几个月后不胫而走,风行肆中。更让潘家人不能忍受的是,刊行者陈乃乾,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不但对自己印行此书的举动毫不隐讳,还在序言中对刚去世的潘祖年作了“
【摘 要】幼儿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问题,关于幼儿教育是应该以知识学习为主还是以游戏教育为主在我国社会上也已经争论已久。尽管教育部门就幼儿教育的问题出台了不少相关规定,但还是因为社会观念和家长需求的影响,导致部分规定无法有效推行,幼儿教育逐步朝着知识传授和智力开发的方向发展。本应该属于小学课程的部分以幼儿教育的形式进入幼儿教育机构中,给幼儿增添了不少负担,也给幼儿教育工作者制造了不少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