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善于启发,是一种艺术,其基本特征是:在讲读前精心设计足以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接受知识,得到能力、智力的培养训练。掌握这种艺术,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而有得”的被动局面转移到“思而有得”的主动局面中。
一、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而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目的,运用启发式教学要紧紧围绕这一目的,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设计、组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典范文章是怎样通过形式表达内容,达到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
二、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细致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运用启发式教学
语文讲授一篇篇课文,绝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懂它,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达到“不教”的目的。但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先要教好每一篇课文。教材是施教之材,是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依据。运用启发式教学必须紧紧扣住教材,启发教师对教材的优美形式、深刻内容、内容形式的完善统一,理解深透,掌握纯熟,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能力水平、学习习惯了然于胸,才能在课前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设计、组织好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根据情况的变化因势利导、启发得当,从而在学生不能回答问题的时候启迪思路,在学生体会肤浅的时候导向深入,在学生理解错误的时候引向正确,在学生意见相持的时候心中有底。也就是说,即使课堂情况发生了意外变化,也能使之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析教材,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果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掌握不熟,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不但不能做到不离其宗,而且会形成课堂无法驾驭的尴尬局面。总之,运用启发式教学,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学中将提问与讲解、讲述等方法配合使用,增强教学的启发性
增强教学的启发性应争取做到使学生乐于思考、急于思考、便于思考。教学中,教师能否激发思维积极活动,关键在于提出的問题能否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如果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愿意去想,感到有兴趣,非想出来不可,那么他们就可能积极去思考。当然,教师的启发性还必须得法、适当,否则学生就不知从何入手,所以,教学要难易适度。当然,运用启发教学不是整堂课都是教师问、学生答,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把问答与讲解、讲述配合使用,以讲解解决难题,以讲述带过问答,以讲解、讲述提问准备条件,再以问题突出重点,启发学生思维积极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教材。
四、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
1.比中见异。范文讲读中的比较阅读法可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知识的迁移,这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此类比较,形式多样,可用于篇间句段,亦可用于体裁样式、表现手法。凡此种种均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产生开窍效应。
2.层层剖析,寻找原因。有些记叙性的课文,情节比较完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俱全。对于这样的课文,抓住其结果,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造成如此结果的原因,还是有较好效果的。
3.小处设疑,维浅维实。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所提问题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宜实不宜虚。“疑”是指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点,“浅”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探寻新的领域,“实”是说问题要提得具体、明确。这样做,便能克服提问设疑中的盲目性,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五、如何启发才能奏效
1.目的启发。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外进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凑效,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中达到;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进行社会理想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更要强调知识(特别是语文知识)在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 要启发学生懂得: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我们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否则将会空虚和枯燥无味!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就能主动、自觉地学习。
2.情感启发。情感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缘情而发,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演变为文字。因此,激发情感必须披文入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文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是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样接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3.媒体启发。所谓媒体启发,主要是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启发,如电化教学、电脑、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试想,在教高尔基散文诗《海燕》时配乐朗诵比一般范读效果更佳。
总之,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而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目的,运用启发式教学要紧紧围绕这一目的,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设计、组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典范文章是怎样通过形式表达内容,达到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
二、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细致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运用启发式教学
语文讲授一篇篇课文,绝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懂它,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达到“不教”的目的。但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先要教好每一篇课文。教材是施教之材,是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依据。运用启发式教学必须紧紧扣住教材,启发教师对教材的优美形式、深刻内容、内容形式的完善统一,理解深透,掌握纯熟,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能力水平、学习习惯了然于胸,才能在课前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设计、组织好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根据情况的变化因势利导、启发得当,从而在学生不能回答问题的时候启迪思路,在学生体会肤浅的时候导向深入,在学生理解错误的时候引向正确,在学生意见相持的时候心中有底。也就是说,即使课堂情况发生了意外变化,也能使之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析教材,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果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掌握不熟,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不但不能做到不离其宗,而且会形成课堂无法驾驭的尴尬局面。总之,运用启发式教学,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学中将提问与讲解、讲述等方法配合使用,增强教学的启发性
增强教学的启发性应争取做到使学生乐于思考、急于思考、便于思考。教学中,教师能否激发思维积极活动,关键在于提出的問题能否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如果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愿意去想,感到有兴趣,非想出来不可,那么他们就可能积极去思考。当然,教师的启发性还必须得法、适当,否则学生就不知从何入手,所以,教学要难易适度。当然,运用启发教学不是整堂课都是教师问、学生答,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把问答与讲解、讲述配合使用,以讲解解决难题,以讲述带过问答,以讲解、讲述提问准备条件,再以问题突出重点,启发学生思维积极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教材。
四、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
1.比中见异。范文讲读中的比较阅读法可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知识的迁移,这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此类比较,形式多样,可用于篇间句段,亦可用于体裁样式、表现手法。凡此种种均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产生开窍效应。
2.层层剖析,寻找原因。有些记叙性的课文,情节比较完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俱全。对于这样的课文,抓住其结果,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造成如此结果的原因,还是有较好效果的。
3.小处设疑,维浅维实。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所提问题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宜实不宜虚。“疑”是指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点,“浅”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探寻新的领域,“实”是说问题要提得具体、明确。这样做,便能克服提问设疑中的盲目性,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五、如何启发才能奏效
1.目的启发。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外进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凑效,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中达到;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进行社会理想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更要强调知识(特别是语文知识)在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 要启发学生懂得: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我们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否则将会空虚和枯燥无味!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就能主动、自觉地学习。
2.情感启发。情感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缘情而发,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演变为文字。因此,激发情感必须披文入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文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是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样接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3.媒体启发。所谓媒体启发,主要是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启发,如电化教学、电脑、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试想,在教高尔基散文诗《海燕》时配乐朗诵比一般范读效果更佳。
总之,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