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影像 影像香港
特别策划:
张阿利(西北大学广播电影电视系主任、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陕西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文案执行:
西北大学广播电影电视系2005级电影学研究生
香港回归十周年之编剧篇
文/巩杰
纯粹编剧:从“文字之恋”到“为银幕写作”
这里有四个纯粹编剧成就不凡。游乃海具有不可复制的多样风格;岸西剧作洋溢着文艺热恋的影像光芒;陈庆嘉沉寂数年之后再显英雄本色;杜国威宝刀不老推陈出新。
香港回归后,游乃海的剧作一部比一部厉害,如《暗花》《非常突然》《枪火》《再见阿郎》《暗战》《孤男寡女》《钟无艳》《大块头有大智慧》《百年好合》《黑社会》等等。他的风格多样,既能写出《暗花》这样怪异诡秘的黑色边缘英雄剧,也能编出《孤男寡女》这样温情脉脉的感情戏,还能编出《钟无艳》类荒诞不经疯狂搞笑的喜剧电影。正是因为游乃海的剧本风格变化多端,所以很难对他的编剧风格作出一个完整的归纳。游乃海一直在电影的江海游弋,即使人不在江湖,江湖一直都有他的传说。
岸西的作品不多,却异常精美别致,是一种纯文字的文艺电影之恋。继《甜蜜蜜》之后,她携着《安娜玛德莲娜》《小亲亲》《特务迷城》《男人四十》《蝴蝶飞》《天生一对》,一路含情脉脉姗姗而来。岸西是香港少有的文艺片编剧,风格行云流水,感情的描写很有些中国禅学的意境。2002年是岸西最为成功的一年,她和许鞍华合作的电影《男人四十》不仅在香港金像奖上拿到最佳编剧奖,在金马奖上继续辉煌。
陈庆嘉和杜国威属于编而优则导的影人,但他们仍然属于纯粹的编剧。因为文字之恋和“为银幕写作”才是他们的看家本领。
陈庆嘉靠《英雄本色》一举成名后,却意外跌入低谷,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名字被人遗忘在记忆的角落。直到1996年那部梁柏坚导演、吴宇森监制的《浪漫风暴》呼风唤雨时,陈庆嘉才得以重出江湖,从此一发不可收。在回归后的香港影坛,他携着《G4特工》《热血最强》《杀手之王》《野兽刑警》《江湖告急》《野兽之瞳》《绝世好Bra》《恋上你的床》《豪情》《安娜与武林》《大事件》等,一路奔冲而来,在几年的没落之后,又显英雄本色。
杜国威在香港电影的编剧界享有盛名。自从1986年的那部《刀马旦》让他声名鹊起后,《白发魔女2》《虎度门》《九星报喜》《南海十三郎》《梁祝》《地久天长》等均出自他手。杜国威编写的剧本很少有令人心碎的结局,大都以温馨味十足的团圆收尾。他总能在不计仇恨、坎坷异常的人物的温馨影像世界里推陈出新,独树一帜。
自编自导:从“为银幕写作”到自我影像宣泄
九七年后可谓是王家卫“春光乍泄”的“花样年华”。这个被称作亚洲四大后现代电影大师的编导,依然通过内心独白来宣泄现代人的情感压抑和内心空虚。从1997年的《春光乍泄》和2000年的《花样年华》,才开始慢慢向剧情片靠拢,而在《花样年华》里我们才终于看到一部稍显完整的剧情片。王家卫在春光乍泄之后风光依旧。
徐克在黄飞鸿的阴影里继续他的妖魔鬼怪剑侠匪盗之路,《小倩》《蜀山传》《黑侠2》,光影依旧。他活在特技虚幻的抑郁世界里,依然在编制自己的影像迷梦。
王晶是香港最市场最多产最娱乐最搞笑的影人,色情、暴力、赌博是他惯用的商业元素。我们熟悉的《赌侠1999》《千王之王2000》《有情饮水饱》《赤裸特工》《黑白森林》《绝种好男人》《野蛮秘笈》等都出自他手。他的剧作海量,却从来都不那么高雅,但是在90年代的香港,王晶十年票房累计五六亿港币,并且挖掘了一大批当红的明星。
陈果从香港回归开始一举成名,回归标志性编剧就是陈果。陈果从1997年《香港制造》开始,《去年烟花特别多》《细路祥》《榴莲飘飘》《香港有个好莱坞》《人民公厕》,是对香港回归十年最好的电影礼物。
盗亦有道:被好莱坞倾情克隆的《无间道》
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个重头大奖都被改编自港版《无间道》的《无间道风云》收入囊中。这是黑帮电影“骨灰””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胜利,更可以说是香港电影在好莱坞的成功软着陆。《无间道》是麦兆辉和庄文强编剧的精品之作,却被好莱坞的大腕编导倾情克隆。《无间道风云》的成功,让好莱坞开始重视香港的编剧实力和技巧。
麦兆辉、庄文强俩人可谓是一对黄金搭档编剧。他俩合编的剧本有《无间道》《头文字D》《伤城》等。有这样优秀的编剧精诚合作,华语电影的奥斯卡之路将不会遥远。
谭家“父子”:江湖归人与后起之秀携手共进
谭家明淡出香港影坛16年,16年后的今天他和田开良“父子”二人携着《父子》重出江湖。谭家明“父子”也因《父子》而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编剧奖。谭家明的弟子杜致朗编写过《江湖》《霍元甲》,麦曦茵参与创作《大丈夫2》也已初露锋芒。无疑谭家“父子”为回归十年香港电影抒写了漂亮的一笔,后起之秀不可低估。
无论是纯粹编剧、自编自导的影视天才,还是后起之秀的不凡之作,都为回归十年的香港电影涂上一层流光溢彩的暖色。也因此,香港电影才在忧伤迷茫的复杂情怀下花开无数,鲜艳异常。
香港回归十周年之摄影篇
文/许小周
影界泰斗——黄岳泰
黄岳泰出道很早,作为香港摄影家协会主席、摄影界泰斗,他20世纪70年代已是邵氏干将,80年代做过电影导演。入行30多年共拍120部电影,至今已是徒子徒孙满天下了,著名导演刘伟强便是他的徒孙之一。他是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最多的人,六届金像奖最佳摄影得主,仅香港回归后,他就获得了五次金像奖,并且还创纪录的蝉联了三届,即第十七届的《宋家皇朝》、第十八届的《不夜城》、第十九届的《紫雨风暴》。
黄岳泰的实力毋庸质疑,每一幅画面都如油画一般。那透过窗户玻璃飘扬的雪花,那透过树枝阳光摇曳着的画册,那海边遥望的青岛,那狭长的街道……黄岳泰的风格是大气沉稳的,拍起任何画面来都如诗如画、精雕细凿。黄岳泰的还有一个风格,就是每一部影片都要做到极致。一部片子成功后,他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突破自己,“我个人对电影的看法是,永远不强调个人风格。我自己追求的是变化,如果让我选择,我的每部新戏都希望跟一个新导演合作,可以多吸收不同的艺术风格。”
艺术世家——鲍德熹
我们大多数人对鲍德熹的了解还是从李安的《卧虎藏龙》才开始的,其实鲍德熹也是出身于演艺世家,父亲鲍方是著名演员。他从小热爱艺术,在广州读完中学后去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就读。1984年回香港后,执导了其第一部影片《爵士驾到》,1986年在方平监制的影片《喜宝》里担任摄影。后凭借《不脱袜的人》、《九一神雕侠侣》和《白发魔女传》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摄影,并凭借《卧虎藏龙》勇夺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并第四次捧起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摄影奖。2006年他又凭借《如果·爱》再度捧起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摄影奖。
鲍德熹的摄影风格凝重唯美,又勇于求变。在《卧虎藏龙》中,他拍摄的“竹林打斗”这场戏中,青青的竹叶隔在镜头和人脸中间,来回穿梭,并且运用升格的技法,造成了一种浪漫、迷离的感觉,让所有的观众为之倾倒。2005年他又拍摄了华语电影的第一部歌舞片《如果·爱》。这对于缺乏歌舞片传统的香港电影,甚至整个华语电影的摄影来说,无疑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鲍德熹在拍摄中为了达到歌舞片抒情性较强的效果,大量使用了精致艳丽的光线和丰富的高饱和度的色彩,比如纯黑和纯白,大块的红和极具现代韵味的蓝。在蓝色的背景下,天上飘起了洁白的雪花,金城武和周迅相拥在一起便是明显的一例。移动摄影在本片中也发挥出色,摄影机的运动紧随演员的舞动,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天真率性——杜可风
杜可风1952年出生,这位长相与米卢相似的摄影师一生大部分时间像风一样,浪迹天涯。许多人只要一提起杜可风都会把他和王家卫联系起来,说他是王家卫的御用摄影师。杜可风对此很不认同,他把他和王家卫的关系形容成“老夫老妻”,因为他们合作很多,关系很好。其实自从1981年为台湾导演杨德昌的电影《沙滩的一天》担任摄影师以来,杜可风已为许多亚洲著名的导演拍摄过电影。关锦鹏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张艾嘉的《我的美丽与哀愁》,张元的《绿茶》,陈凯歌的《风月》和张艺谋《英雄》等。作为一个电影摄影师,他的摄影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形式当作内容。《花样年华》中,在融融的暖光照耀下苏丽珍那23件艳丽的旗袍,精美的食品、升格拍摄的苏丽珍端雅的作派,再加上那首怀旧的音乐,《花样年华》成为了一部光影、声色包装起来的华贵而又堕落的20世纪60年代都市幻画。
除此之外,还有那精致细腻的马楚成;刚硬粗猛的刘伟强;克制隐忍的潘恒生;以及前途无限的黎耀辉、潘耀明、关本良、冯远文等人。我们相信在电影这个光怪陆离、多姿多彩的艺术中,任何一位风格迥异的摄影师都会找到他们的位置,在光与影的艺术中绽放自己的光芒,创造香港电影的辉煌。
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音乐篇
文/金鑫
香港电影金像奖从1982年第二届开始加入最佳音乐(1997年第十六届至今:改名为最佳原创电影配乐)的评选。回头看历届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配乐,我们也许会突然发现,这些配乐,是如此清晰和经典,以至于已经随风飘逝的电影片段又再次浮现。
像鲍比达的《再生人》、黄霑的《黄飞鸿》、刘以达的《三个受伤的警察》、林敏怡的《倾城之恋》、卢冠廷的《最爱》、黎小田的《胭脂扣》等,影片中的音乐都是香港本土电影音乐史上脍炙人口的经典。
金培达
1997——2007年间,金培达创作有30多部电影音乐作品,也是得奖最多的电影音乐人。《紫雨风暴》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星愿》、《忘不了》、《如果·爱》及《伊莎贝拉》让他四夺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更不负众望的凭借《伊莎贝拉》第一次为华人夺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音乐银熊奖。
金培达说过用音乐要准,而不是多。他的音乐总是能够适时的出现在影片中,用音乐来表达电影情绪,这时音乐就是对白,音乐就是人物要说的话。《如果·爱》中生命不可错过的爱、抗争与坚持,《三更》中大提琴的孤独感以及男主人公被车撞死时高亢男声歌唱的悲哀无奈,在《伊莎贝拉》中借用葡萄牙的异域沧桑和中国的神秘矜持造就了低调感伤触动人心的音乐语言。
陈光荣
如果说金培达的音乐充满了文艺气息,那么陈光荣的音乐则略带商业而不媚俗且深入骨髓的独特气质。从他初次获奖的《风云雄霸天下》到风靡一时的《无间道》系列,再到《杀破狼》、《头文字D》、《伤城》,现在陈光荣和刘伟强似乎已经是杜可风和王家卫的关系,彼此不可或缺。他的电影音乐可以独立于电影之外而流传于世,并非仅一件附属品。
《无间道》系列电影是香港电影的神话,音乐是它的精华所在。无间之界,人的生死有时只在一线之间。黄警司坠楼殉职,陈永仁站在那里看着这个如父亲般的人,无力而痛心地看着他消失,此时再多的哭喊和言语都已徒劳。轻柔的钢琴、忧伤的女声如泣如诉让我们无法控制悲痛和泪水,他的音乐越来越能抓住主人公和观众的情绪。
香港是一座怎样的《伤城》。只有土生土长的音乐人才能入骨的用母语表达母体,它的中国传统、它的西方经历、它的浪漫气质、它的悲伤迷乱,所有的一切都在陈光荣跳动的音符中,与画面天衣无缝,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产生强烈的震撼与冲击,彰显了他作为金像奖最佳配乐师的深厚功力。
黄英华
香港这十年内许多优秀影片的配乐常常缺不了黄英华+杜琪峰/周星驰的影片(《枪火》《暗战》《暗花》《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钟无艳》等)。《功夫》可以说是黄英华作品中最为耀眼的,开篇悠扬到轻松诙谐直至中部剑拔弩张、结尾归于平静,音乐与情节融洽和谐,洒脱流畅。《将军令》、《大渡河》、《小刀会》、《十面埋伏》《东海渔歌》等民乐的改编和运用,恰到好处的表现了主人公的不甘寂寞、满腔豪情、豁达血性和男人的甜蜜柔情。他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商业、古典与流行充分结合,融会贯通多种音乐形式,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精华进行了精心编排。和着音乐,我们仿佛感到了功夫的生命和电影音乐人创作作品的淋漓尽致。
香港回归十周年之完结篇
文/文源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了这个对于普通大陆居民来说充满神秘色彩的小岛上,人们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取它的信息。而电影作为现实生活的一扇窗,向我们展示了活色生香的香港生活。生活的基础不过就是“衣食住行”,取景于香港的影片,在这弹丸之地来来回回,让我们觑见了香港生活的一斑。
衣之影
香港是亚洲的购物天堂。电影中出现的时装店,很少有男人光顾。好像只有《杀手之王》中的曾志伟为了包装“冷酷杀手”李连杰,为他在时装店里试了一套又一套靓服。《孤男寡女》中的郑秀文稍有神经质,经常会为了感情问题失控而去疯狂购物,在购物中心却又失神地丢掉买来的东西。在与心仪的人约会前,换了一套又一套的衣服,最终气馁,选了最普通的。通过购衣与穿衣活灵活现的刻画了一个女子在现代社会下承受的压力以及在爱情面前的小女子心态。最疯狂的恐怕要数《购物狂》中的张柏芝了,到处搜罗新款名牌,一买就停不下来。随着她的疯狂“血拼”,我们也跟着过了一把奢侈品消费的瘾。《宝贝计划》中古天乐为了讨好有钱的女友,带着她购物,结果连藏在鞋里的私房钱都没能保住。女人无法抵抗漂亮的衣物,男人无法抵抗女友的要求,这个世界真有趣。
食之影
“吃”在香港不仅仅是果腹那么简单,从95年的徐克的贺岁片《金玉满堂》(又叫《满汉全席》)就可看出端倪。在此片之前之后分别有黎明主演的《伙头福星》和周星驰主演的《食神》,这两部影片将大排档的香港地方特色和平民厨艺的大众化趣味表现得十分出色。《花样年华》当中,张曼玉穿着美丽的旗袍,袅袅婷婷地摇曳生姿,也不过就是为了去买一碗馄饨面。在香港,许多人都能向你指出,赤柱的美利楼,就是梁朝伟和郑秀文分手前最后的晚餐的地点;铜锣湾的金雀餐厅就是《花样年华》中梁朝伟与张曼玉谈话的西餐厅。兰桂坊的酒吧街则常常缔造出浪漫的邂逅,《天生一对》、《孤男寡女》的男女主角就是相逢在这样的餐吧中的。
住之影
没钱的人住的是阴暗潮湿的小平房或是破旧不堪的筒子楼,有钱人住的是海景别墅或是半山的花园洋房,香港的贫富差异,从这一点便看得清清楚楚。这种差别从许多影片中都有表现。例如在《宝贝计划》中,“人字拖”的父亲家里局促的房间挤着一大家子人,而绑架宝贝的富豪家里甚至建造了大型游乐设施。而王家卫的《2046》,住在哪里其实并不重要,不过是房客而已,就像是列车上的旅客一样,终会成为生命的过客。影片重复着一句话:“你跟我走么”?旅馆中的王菲走了,找到了真爱;列车上的王菲没有回应,转过身却流了伤心泪,或许这反映了一种心态——“住”是过程,“走”才是归宿。
行之影
香港的街道上似乎到处都是车,从侧面也反映了香港社会的富裕程度。最受影迷们追捧的还是2005年暑期上映的《头文字D》,以至于有些孩子会在乘出租车时问驾驶员会不会“漂移”。没有汽车的人们可以乘双层巴士、中巴或地铁,或许也会有一份奇缘。譬如说新近获影帝的刘青云在《我要成名》中,就是在中巴车上再次与女主角相遇,才有了两个人命运的转机。发生在中巴车上的最浪漫的故事当属尔东升执导的《忘不了》。在这部影片中,张柏芝扮演了一位母亲与车主的角色,影片充满了悲情与温馨,生动地展示了香港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与人情的温暖。香港交通发达,不但陆路便利,水路与航空也是如此。爱情的“最后一分钟挽救”通常就发生在香港的启德机场。我们从前看到的有关于“赌”的片子,故事通常都是发生在海上。《孤男寡女》中,刘德华一路追郑秀文到码头,却慢了一步,眼睁睁看着轮船离开,这就是尖沙嘴的海运大厦邮轮码头。此外,香港还有多处风景区也多次出现在电影当中,比如维多利亚港、中环等等。在爱情片中,往往情侣们登上太平山顶时,剧情也就发展到了顶峰。《无间道》系列的终极篇,曾志伟与陈道明的见面就是在香港的天坛大佛下……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实在是香港影片给了我们太多的生活侧影。或者当你某一天踏上香港的土地时,你会觉得一切都似曾相识。那是因为你在无数的或静谧或喧嚣的日子里曾与它们不期而遇,在九十分钟的光影变幻之中一次次地擦肩而过。下一个十年之后,我们还能不能再分得清“大陆电影”“香港电影”呢?
[责编/布丁]
特别策划:
张阿利(西北大学广播电影电视系主任、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陕西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文案执行:
西北大学广播电影电视系2005级电影学研究生
香港回归十周年之编剧篇
文/巩杰
纯粹编剧:从“文字之恋”到“为银幕写作”
这里有四个纯粹编剧成就不凡。游乃海具有不可复制的多样风格;岸西剧作洋溢着文艺热恋的影像光芒;陈庆嘉沉寂数年之后再显英雄本色;杜国威宝刀不老推陈出新。
香港回归后,游乃海的剧作一部比一部厉害,如《暗花》《非常突然》《枪火》《再见阿郎》《暗战》《孤男寡女》《钟无艳》《大块头有大智慧》《百年好合》《黑社会》等等。他的风格多样,既能写出《暗花》这样怪异诡秘的黑色边缘英雄剧,也能编出《孤男寡女》这样温情脉脉的感情戏,还能编出《钟无艳》类荒诞不经疯狂搞笑的喜剧电影。正是因为游乃海的剧本风格变化多端,所以很难对他的编剧风格作出一个完整的归纳。游乃海一直在电影的江海游弋,即使人不在江湖,江湖一直都有他的传说。
岸西的作品不多,却异常精美别致,是一种纯文字的文艺电影之恋。继《甜蜜蜜》之后,她携着《安娜玛德莲娜》《小亲亲》《特务迷城》《男人四十》《蝴蝶飞》《天生一对》,一路含情脉脉姗姗而来。岸西是香港少有的文艺片编剧,风格行云流水,感情的描写很有些中国禅学的意境。2002年是岸西最为成功的一年,她和许鞍华合作的电影《男人四十》不仅在香港金像奖上拿到最佳编剧奖,在金马奖上继续辉煌。
陈庆嘉和杜国威属于编而优则导的影人,但他们仍然属于纯粹的编剧。因为文字之恋和“为银幕写作”才是他们的看家本领。
陈庆嘉靠《英雄本色》一举成名后,却意外跌入低谷,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名字被人遗忘在记忆的角落。直到1996年那部梁柏坚导演、吴宇森监制的《浪漫风暴》呼风唤雨时,陈庆嘉才得以重出江湖,从此一发不可收。在回归后的香港影坛,他携着《G4特工》《热血最强》《杀手之王》《野兽刑警》《江湖告急》《野兽之瞳》《绝世好Bra》《恋上你的床》《豪情》《安娜与武林》《大事件》等,一路奔冲而来,在几年的没落之后,又显英雄本色。
杜国威在香港电影的编剧界享有盛名。自从1986年的那部《刀马旦》让他声名鹊起后,《白发魔女2》《虎度门》《九星报喜》《南海十三郎》《梁祝》《地久天长》等均出自他手。杜国威编写的剧本很少有令人心碎的结局,大都以温馨味十足的团圆收尾。他总能在不计仇恨、坎坷异常的人物的温馨影像世界里推陈出新,独树一帜。
自编自导:从“为银幕写作”到自我影像宣泄
九七年后可谓是王家卫“春光乍泄”的“花样年华”。这个被称作亚洲四大后现代电影大师的编导,依然通过内心独白来宣泄现代人的情感压抑和内心空虚。从1997年的《春光乍泄》和2000年的《花样年华》,才开始慢慢向剧情片靠拢,而在《花样年华》里我们才终于看到一部稍显完整的剧情片。王家卫在春光乍泄之后风光依旧。
徐克在黄飞鸿的阴影里继续他的妖魔鬼怪剑侠匪盗之路,《小倩》《蜀山传》《黑侠2》,光影依旧。他活在特技虚幻的抑郁世界里,依然在编制自己的影像迷梦。
王晶是香港最市场最多产最娱乐最搞笑的影人,色情、暴力、赌博是他惯用的商业元素。我们熟悉的《赌侠1999》《千王之王2000》《有情饮水饱》《赤裸特工》《黑白森林》《绝种好男人》《野蛮秘笈》等都出自他手。他的剧作海量,却从来都不那么高雅,但是在90年代的香港,王晶十年票房累计五六亿港币,并且挖掘了一大批当红的明星。
陈果从香港回归开始一举成名,回归标志性编剧就是陈果。陈果从1997年《香港制造》开始,《去年烟花特别多》《细路祥》《榴莲飘飘》《香港有个好莱坞》《人民公厕》,是对香港回归十年最好的电影礼物。
盗亦有道:被好莱坞倾情克隆的《无间道》
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个重头大奖都被改编自港版《无间道》的《无间道风云》收入囊中。这是黑帮电影“骨灰””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胜利,更可以说是香港电影在好莱坞的成功软着陆。《无间道》是麦兆辉和庄文强编剧的精品之作,却被好莱坞的大腕编导倾情克隆。《无间道风云》的成功,让好莱坞开始重视香港的编剧实力和技巧。
麦兆辉、庄文强俩人可谓是一对黄金搭档编剧。他俩合编的剧本有《无间道》《头文字D》《伤城》等。有这样优秀的编剧精诚合作,华语电影的奥斯卡之路将不会遥远。
谭家“父子”:江湖归人与后起之秀携手共进
谭家明淡出香港影坛16年,16年后的今天他和田开良“父子”二人携着《父子》重出江湖。谭家明“父子”也因《父子》而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编剧奖。谭家明的弟子杜致朗编写过《江湖》《霍元甲》,麦曦茵参与创作《大丈夫2》也已初露锋芒。无疑谭家“父子”为回归十年香港电影抒写了漂亮的一笔,后起之秀不可低估。
无论是纯粹编剧、自编自导的影视天才,还是后起之秀的不凡之作,都为回归十年的香港电影涂上一层流光溢彩的暖色。也因此,香港电影才在忧伤迷茫的复杂情怀下花开无数,鲜艳异常。
香港回归十周年之摄影篇
文/许小周
影界泰斗——黄岳泰
黄岳泰出道很早,作为香港摄影家协会主席、摄影界泰斗,他20世纪70年代已是邵氏干将,80年代做过电影导演。入行30多年共拍120部电影,至今已是徒子徒孙满天下了,著名导演刘伟强便是他的徒孙之一。他是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最多的人,六届金像奖最佳摄影得主,仅香港回归后,他就获得了五次金像奖,并且还创纪录的蝉联了三届,即第十七届的《宋家皇朝》、第十八届的《不夜城》、第十九届的《紫雨风暴》。
黄岳泰的实力毋庸质疑,每一幅画面都如油画一般。那透过窗户玻璃飘扬的雪花,那透过树枝阳光摇曳着的画册,那海边遥望的青岛,那狭长的街道……黄岳泰的风格是大气沉稳的,拍起任何画面来都如诗如画、精雕细凿。黄岳泰的还有一个风格,就是每一部影片都要做到极致。一部片子成功后,他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突破自己,“我个人对电影的看法是,永远不强调个人风格。我自己追求的是变化,如果让我选择,我的每部新戏都希望跟一个新导演合作,可以多吸收不同的艺术风格。”
艺术世家——鲍德熹
我们大多数人对鲍德熹的了解还是从李安的《卧虎藏龙》才开始的,其实鲍德熹也是出身于演艺世家,父亲鲍方是著名演员。他从小热爱艺术,在广州读完中学后去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就读。1984年回香港后,执导了其第一部影片《爵士驾到》,1986年在方平监制的影片《喜宝》里担任摄影。后凭借《不脱袜的人》、《九一神雕侠侣》和《白发魔女传》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摄影,并凭借《卧虎藏龙》勇夺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并第四次捧起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摄影奖。2006年他又凭借《如果·爱》再度捧起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摄影奖。
鲍德熹的摄影风格凝重唯美,又勇于求变。在《卧虎藏龙》中,他拍摄的“竹林打斗”这场戏中,青青的竹叶隔在镜头和人脸中间,来回穿梭,并且运用升格的技法,造成了一种浪漫、迷离的感觉,让所有的观众为之倾倒。2005年他又拍摄了华语电影的第一部歌舞片《如果·爱》。这对于缺乏歌舞片传统的香港电影,甚至整个华语电影的摄影来说,无疑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鲍德熹在拍摄中为了达到歌舞片抒情性较强的效果,大量使用了精致艳丽的光线和丰富的高饱和度的色彩,比如纯黑和纯白,大块的红和极具现代韵味的蓝。在蓝色的背景下,天上飘起了洁白的雪花,金城武和周迅相拥在一起便是明显的一例。移动摄影在本片中也发挥出色,摄影机的运动紧随演员的舞动,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天真率性——杜可风
杜可风1952年出生,这位长相与米卢相似的摄影师一生大部分时间像风一样,浪迹天涯。许多人只要一提起杜可风都会把他和王家卫联系起来,说他是王家卫的御用摄影师。杜可风对此很不认同,他把他和王家卫的关系形容成“老夫老妻”,因为他们合作很多,关系很好。其实自从1981年为台湾导演杨德昌的电影《沙滩的一天》担任摄影师以来,杜可风已为许多亚洲著名的导演拍摄过电影。关锦鹏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张艾嘉的《我的美丽与哀愁》,张元的《绿茶》,陈凯歌的《风月》和张艺谋《英雄》等。作为一个电影摄影师,他的摄影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形式当作内容。《花样年华》中,在融融的暖光照耀下苏丽珍那23件艳丽的旗袍,精美的食品、升格拍摄的苏丽珍端雅的作派,再加上那首怀旧的音乐,《花样年华》成为了一部光影、声色包装起来的华贵而又堕落的20世纪60年代都市幻画。
除此之外,还有那精致细腻的马楚成;刚硬粗猛的刘伟强;克制隐忍的潘恒生;以及前途无限的黎耀辉、潘耀明、关本良、冯远文等人。我们相信在电影这个光怪陆离、多姿多彩的艺术中,任何一位风格迥异的摄影师都会找到他们的位置,在光与影的艺术中绽放自己的光芒,创造香港电影的辉煌。
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音乐篇
文/金鑫
香港电影金像奖从1982年第二届开始加入最佳音乐(1997年第十六届至今:改名为最佳原创电影配乐)的评选。回头看历届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配乐,我们也许会突然发现,这些配乐,是如此清晰和经典,以至于已经随风飘逝的电影片段又再次浮现。
像鲍比达的《再生人》、黄霑的《黄飞鸿》、刘以达的《三个受伤的警察》、林敏怡的《倾城之恋》、卢冠廷的《最爱》、黎小田的《胭脂扣》等,影片中的音乐都是香港本土电影音乐史上脍炙人口的经典。
金培达
1997——2007年间,金培达创作有30多部电影音乐作品,也是得奖最多的电影音乐人。《紫雨风暴》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星愿》、《忘不了》、《如果·爱》及《伊莎贝拉》让他四夺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更不负众望的凭借《伊莎贝拉》第一次为华人夺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音乐银熊奖。
金培达说过用音乐要准,而不是多。他的音乐总是能够适时的出现在影片中,用音乐来表达电影情绪,这时音乐就是对白,音乐就是人物要说的话。《如果·爱》中生命不可错过的爱、抗争与坚持,《三更》中大提琴的孤独感以及男主人公被车撞死时高亢男声歌唱的悲哀无奈,在《伊莎贝拉》中借用葡萄牙的异域沧桑和中国的神秘矜持造就了低调感伤触动人心的音乐语言。
陈光荣
如果说金培达的音乐充满了文艺气息,那么陈光荣的音乐则略带商业而不媚俗且深入骨髓的独特气质。从他初次获奖的《风云雄霸天下》到风靡一时的《无间道》系列,再到《杀破狼》、《头文字D》、《伤城》,现在陈光荣和刘伟强似乎已经是杜可风和王家卫的关系,彼此不可或缺。他的电影音乐可以独立于电影之外而流传于世,并非仅一件附属品。
《无间道》系列电影是香港电影的神话,音乐是它的精华所在。无间之界,人的生死有时只在一线之间。黄警司坠楼殉职,陈永仁站在那里看着这个如父亲般的人,无力而痛心地看着他消失,此时再多的哭喊和言语都已徒劳。轻柔的钢琴、忧伤的女声如泣如诉让我们无法控制悲痛和泪水,他的音乐越来越能抓住主人公和观众的情绪。
香港是一座怎样的《伤城》。只有土生土长的音乐人才能入骨的用母语表达母体,它的中国传统、它的西方经历、它的浪漫气质、它的悲伤迷乱,所有的一切都在陈光荣跳动的音符中,与画面天衣无缝,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产生强烈的震撼与冲击,彰显了他作为金像奖最佳配乐师的深厚功力。
黄英华
香港这十年内许多优秀影片的配乐常常缺不了黄英华+杜琪峰/周星驰的影片(《枪火》《暗战》《暗花》《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钟无艳》等)。《功夫》可以说是黄英华作品中最为耀眼的,开篇悠扬到轻松诙谐直至中部剑拔弩张、结尾归于平静,音乐与情节融洽和谐,洒脱流畅。《将军令》、《大渡河》、《小刀会》、《十面埋伏》《东海渔歌》等民乐的改编和运用,恰到好处的表现了主人公的不甘寂寞、满腔豪情、豁达血性和男人的甜蜜柔情。他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商业、古典与流行充分结合,融会贯通多种音乐形式,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精华进行了精心编排。和着音乐,我们仿佛感到了功夫的生命和电影音乐人创作作品的淋漓尽致。
香港回归十周年之完结篇
文/文源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了这个对于普通大陆居民来说充满神秘色彩的小岛上,人们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取它的信息。而电影作为现实生活的一扇窗,向我们展示了活色生香的香港生活。生活的基础不过就是“衣食住行”,取景于香港的影片,在这弹丸之地来来回回,让我们觑见了香港生活的一斑。
衣之影
香港是亚洲的购物天堂。电影中出现的时装店,很少有男人光顾。好像只有《杀手之王》中的曾志伟为了包装“冷酷杀手”李连杰,为他在时装店里试了一套又一套靓服。《孤男寡女》中的郑秀文稍有神经质,经常会为了感情问题失控而去疯狂购物,在购物中心却又失神地丢掉买来的东西。在与心仪的人约会前,换了一套又一套的衣服,最终气馁,选了最普通的。通过购衣与穿衣活灵活现的刻画了一个女子在现代社会下承受的压力以及在爱情面前的小女子心态。最疯狂的恐怕要数《购物狂》中的张柏芝了,到处搜罗新款名牌,一买就停不下来。随着她的疯狂“血拼”,我们也跟着过了一把奢侈品消费的瘾。《宝贝计划》中古天乐为了讨好有钱的女友,带着她购物,结果连藏在鞋里的私房钱都没能保住。女人无法抵抗漂亮的衣物,男人无法抵抗女友的要求,这个世界真有趣。
食之影
“吃”在香港不仅仅是果腹那么简单,从95年的徐克的贺岁片《金玉满堂》(又叫《满汉全席》)就可看出端倪。在此片之前之后分别有黎明主演的《伙头福星》和周星驰主演的《食神》,这两部影片将大排档的香港地方特色和平民厨艺的大众化趣味表现得十分出色。《花样年华》当中,张曼玉穿着美丽的旗袍,袅袅婷婷地摇曳生姿,也不过就是为了去买一碗馄饨面。在香港,许多人都能向你指出,赤柱的美利楼,就是梁朝伟和郑秀文分手前最后的晚餐的地点;铜锣湾的金雀餐厅就是《花样年华》中梁朝伟与张曼玉谈话的西餐厅。兰桂坊的酒吧街则常常缔造出浪漫的邂逅,《天生一对》、《孤男寡女》的男女主角就是相逢在这样的餐吧中的。
住之影
没钱的人住的是阴暗潮湿的小平房或是破旧不堪的筒子楼,有钱人住的是海景别墅或是半山的花园洋房,香港的贫富差异,从这一点便看得清清楚楚。这种差别从许多影片中都有表现。例如在《宝贝计划》中,“人字拖”的父亲家里局促的房间挤着一大家子人,而绑架宝贝的富豪家里甚至建造了大型游乐设施。而王家卫的《2046》,住在哪里其实并不重要,不过是房客而已,就像是列车上的旅客一样,终会成为生命的过客。影片重复着一句话:“你跟我走么”?旅馆中的王菲走了,找到了真爱;列车上的王菲没有回应,转过身却流了伤心泪,或许这反映了一种心态——“住”是过程,“走”才是归宿。
行之影
香港的街道上似乎到处都是车,从侧面也反映了香港社会的富裕程度。最受影迷们追捧的还是2005年暑期上映的《头文字D》,以至于有些孩子会在乘出租车时问驾驶员会不会“漂移”。没有汽车的人们可以乘双层巴士、中巴或地铁,或许也会有一份奇缘。譬如说新近获影帝的刘青云在《我要成名》中,就是在中巴车上再次与女主角相遇,才有了两个人命运的转机。发生在中巴车上的最浪漫的故事当属尔东升执导的《忘不了》。在这部影片中,张柏芝扮演了一位母亲与车主的角色,影片充满了悲情与温馨,生动地展示了香港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与人情的温暖。香港交通发达,不但陆路便利,水路与航空也是如此。爱情的“最后一分钟挽救”通常就发生在香港的启德机场。我们从前看到的有关于“赌”的片子,故事通常都是发生在海上。《孤男寡女》中,刘德华一路追郑秀文到码头,却慢了一步,眼睁睁看着轮船离开,这就是尖沙嘴的海运大厦邮轮码头。此外,香港还有多处风景区也多次出现在电影当中,比如维多利亚港、中环等等。在爱情片中,往往情侣们登上太平山顶时,剧情也就发展到了顶峰。《无间道》系列的终极篇,曾志伟与陈道明的见面就是在香港的天坛大佛下……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实在是香港影片给了我们太多的生活侧影。或者当你某一天踏上香港的土地时,你会觉得一切都似曾相识。那是因为你在无数的或静谧或喧嚣的日子里曾与它们不期而遇,在九十分钟的光影变幻之中一次次地擦肩而过。下一个十年之后,我们还能不能再分得清“大陆电影”“香港电影”呢?
[责编/布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