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双线组织单元内容,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语文要素视觉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如何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中,讲究统整和协调,使语文要素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使学生语文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呢?本专辑围绕“语文要素视觉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进行论述,可供参考。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口头艺术,口耳相传,流传至今。然而,当“民间故事”以单元主题的方式进入教材,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诉求,民间故事教学究竟可以教什么?学生可以学什么?如何在观照这种单元内在关联性的同时,进行本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呢?本文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的整体教学为例,作具体阐述。
一、教材解读,准确把握单元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和“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这两个语文要素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有着丰富的关联性。民间故事的人文主题与创造性复述、缩写这两个核心要素的训练点渗透在本单元的各个学习环节之中。
1. 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是阅读方面的要求。从课文编排来看,无论是课文、“口语交际”,还是“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都有提示学生采用语言转述、想象补白、分角色表演、绘制连环画等不同方法进行创造性复述。如:《猎人海力布》课后习题“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即是对创造性复述的训练;《牛郎织女(一)》课后习题“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也是创造性复述的练习。在“口语交际”和“交流平台”中,也提供了创造性复述的一些策略。
2. 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这是写作方面的要求。即让学生在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后,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突出故事的核心内容,简要地讲述故事。比如,《猎人海力布》一文后的小练笔,以及《牛郎织女(二)》“课前提示”中的这句话:“联系上一篇课文,说说如果给《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每幅图画配什么文字。”显然,编者的意图就是要引导学生在了解整个故事内容之后,提炼主要信息,定格经典画面,从而简要讲述故事或绘制成连环画。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摘录、删减、概括、改写的过程,这也是在为“习作:缩写故事”做好准备。
3. 对“民间故事”单元人文主题情感目标的回应。“日积月累”中编排的是唐代林杰的《乞巧》,该诗对民间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也称七夕节)进行了生动的描绘。由此,让学生知道,民间故事不仅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经典,同时也成为历代文人选材和想象的宝库,明白原来民间故事也可以成为我们创作的源泉。而五年级上册唯一的“快乐读书吧”就安排在本单元中,编者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不同类别、不同国家民间故事的阅读,感受民间故事所具有的文体特点,如情节内部的反复、固定的故事类型、相似的主人公、相似的结局,以及故事背后反映的民众传统的心理和朴素的愿望。
由此可见,本单元中所有的语文训练都是围绕着创造性复述和缩写这两个核心语文要素展开的。无论是语文要素与教材之间,还是语文读写要素内在之间,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在联系。
二、学情分析,准确设定单元目标
1. 本单元教材情况分析。统编教材中以“故事”为主题或背景的单元编排得比较多,这些单元的编排旨在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民间故事的创作和传播方式主要以口耳相传为主,这也是民间故事教学适于安排复述的原因之一。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因此,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是“民间故事”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复述并非是机械的背诵,学生须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对语言文字材料进行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对于复述的学习,也是依据学生的认知思维与能力发展逐步进阶、螺旋上升的。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有观察图片、展开想象、续编故事的训练;二年级复述故事时,学生可以借助图片练习講故事;三年级复述故事时,学生要学会记住内容,详细复述;四年级复述故事时,学生要提取信息,简要复述;五年级学生要开始学习创造性复述。在“民间故事”这一单元中,教材通过课后练习、“口语交际”“交流平台”等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明确的学习策略,来提升学生创造性复述的能力。
2. 学生学习状况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民间故事并不陌生,《牛郎织女》这一经典的民间故事,学生也大抵知道其故事内容。另外,统编教材三、四年级对复述故事等阅读策略已有专项的学习与训练。通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策略的学习,学生也已学到了多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具有了一定的阅读速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意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已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外,针对复述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还要注意铺设好“台阶”,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有条理、有重点地复述故事。
3. 单元目标的确定。基于《课程标准》、教材情况及学生学情,可将“民间故事”这一单元的单元目标设置如下。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会读、会写、会运用。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能通过添加人物对话、补充角色、模仿人物的动作、模仿人物的表情、细致描绘人物形象、改换人称和给故事绘制连环画等方法,创造性复述故事。
(4)了解民间故事口耳相传、惩恶扬善的特点,感受民间故事的美好。
(5)提取信息,缩写故事。
教学重难点:快速默读课文;借助给故事绘制连环画的形式,提取主要信息,并进行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三、整体设计,有效落实单元重点
统编教材十分重视单元编排的整体性,每个单元内在都是一个有机体,蕴含着丰富的关联性。那么,如何在观照这种关联性的同时,进行本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呢?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本单元时,笔者采用了“读—讲—绘—演—拓”的五步学导路径,循序渐进地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1. 读——围绕课后习题、课前提示,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本单元精读课文后面的课后练习、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中,都能看出编者的精心安排。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练习和提示开展教学,并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提取关键信息,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在教学《猎人海力布》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2)回顾第二单元学过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课后习题1)默读后,同桌或小组交流,全班交流,重点指导把每件事情说清楚、说简洁。(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课文内容:救白蛇——得宝石——知鸟语——催乡亲——说实话——变石头)
(4)再读课文,找找海力布有哪些优秀品质,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重点体会海力布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感受他心系他人,舍己救人的品质。
(5)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课后习题2)自己练习,小组互讲互评;小组派代表讲,师生互评。(点评的标准:有动作、有表情,符合海力布当时的情况)
(6)小练笔。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课后习题3)先说一说,说清楚了再写下来。
2. 讲——调整教材编排,习得方法讲好故事。读懂民间故事、了解故事情节对五年级学生来说不难,重要的是学生会不会讲故事,能不能把故事讲具体、细节讲清楚,能不能把故事讲得生动、吸引人。那么,怎样引导学生逐步把故事讲好呢?可以好好利用教材提供的策略方法。本单元关于如何讲好故事的策略方法编排在教材的不同位置,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前后照应,厘清过程。如在指导学生讲《猎人海力布》时,可以结合“课后习题3”,以变换情节顺序的方式,先讲:“从前,有一块石头是一位猎人变的……”然后再继续讲猎人海力布的故事,从而设置一些悬念来吸引听者。其中,在讲到“海力布劝乡亲们赶快搬家”这一部分内容时,还可以结合“课后习题1”,以改变人称的方式,重新创编故事;也可以结合“交流平台”中的“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来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往往会让故事更有新鲜感。又如,在讲《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时,可以结合“口語交际”中“丰富故事的细节”“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的方法,把牛郎织女第一次见面时,牛郎和织女的对话、动作、心理活动、周围的环境,以及织女的纱衣是什么样的等细节加上去;也可以结合“交流平台”中“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这一策略,讲讲老牛是怎么知道织女下凡的时间的;还可以运用“词句段运用”中把情节说具体的方法,把故事说得更生动,同时又不改变故事的主要情节,不随意添加其他人物。
民间故事之所以能一直流传至今,就是因为人们的口耳相传,所以在教学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时,必须少一点阅读分析,多一点创造性复述,引导学生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
3. 绘——提取故事要点,简要复述和缩写故事。在教学《猎人海力布》时,可以引导学生习得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并将此方法迁移到《牛郎织女》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梳理出故事的完整情节:身世凄苦—用心照看老牛—得老牛相助,喜得良缘—男耕女织,幸福生活—织女被抓,天河相隔—初心不改,七夕相会。再通过交流,给《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通过这一教学环节,梳理、删减情节,定格最主要的画面,从而突破简要复述这一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把习作部分的缩写策略融入到课文教学中来,而不是在单元学习结束之后才进行。在梳理情节时,教师可以把摘录、删减、改写、概括等方法教给学生,为本单元的“习作:缩写故事”做好铺垫。
4. 演——拓宽交流时空,尝试创意复述故事。学生从最初的对故事的简要复述,到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整个过程都渗透了多种创造性复述的方法。但语文学习不能只停留于此,还要设计更多的学习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而且五年级上册唯一的“快乐读书吧”就编排在“民间故事”这个单元中,可见本单元的阅读素材在儿童阅读经验中的重要地位。但课内拓展不是无原则的增加,而是要紧紧围绕本课教学内容,精选有益于帮助学生认知的拓展点。针对这一“民间故事”单元,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本单元出现的“资料袋”“日积月累”“快乐读书吧”等板块,整合单元教学思路,将本单元的教学组织成一个有关民间故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三篇课文的学习结束后,可以先布置学生一项作业——讲民间故事。(要求: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可以用故事里人物的口吻讲;可以在原来故事简略的地方“添油加醋”;还可以续编故事,让故事变得更生动、鲜活)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趣味横生的“民间故事我来讲”活动。在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选取恰当的方法,对自己读过的、感兴趣的民间故事进行创造性复述。
在完成本单元课文学习,学生习得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后,教师可以将课本剧表演引入教学中,让全班学生自由组合,各自选择最喜爱的一个民间故事创编为课本剧。通过表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语言,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还可以利用“期中家校交流会”这样一个平台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学生的阅读就从课内走向了课外,从个体走向了集体,从课堂走向了生活。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情感得到了体验,生命得到了发展。
5. 拓——课外延伸阅读,感受民间故事之魅。中国的民间故事源远流长,绚丽多彩,内容丰富,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表达了人们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选编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间故事数量毕竟有限,光靠几篇课文的学习,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多形式地广泛阅读,才能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学期初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开始进行民间故事的阅读。可以推荐学生先观看一些由民间故事拍成的影视作品,如《田螺姑娘》《宝莲灯》《刘三姐》《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然后再找出相应的民间故事读一读,感受影视作品与文字作品不同的表现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曹文轩、陈先云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精选》,指导学生制订民间故事阅读计划和阅读记录卡。通过学期初前置民间故事的阅读,为学期中本单元的学习铺下底色。
在本单元课文学习之后,通过完成“快乐读书吧”实践作业,不断进行阅读的跟进和指导。可以继续推荐学生阅读曹文轩、陈先云主编的《欧洲民间故事精选》《非洲民间故事精选》,并通过读书小组以及亲子共读等方式,带动更多人一起来读,同时进行阶段性的成果交流,发现中外民间故事的异同。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制作“民间故事”主题手抄报、给小弟弟/小妹妹讲民间故事等,进一步开展民间故事阅读的创意交流与分享活动。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各国民间故事的魅力,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人们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同时,开阔文化视野,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总之,要加强统编教材“民间故事”单元教学的整体建构,准确把握创造性复述和缩写这两个核心语文要素,根据教学目标,灵活调整单元内各板块的内容,充分利用本单元课后练习的活动化设计,顺学而导,力求实现本单元的教学效益最大化,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中建小学)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口头艺术,口耳相传,流传至今。然而,当“民间故事”以单元主题的方式进入教材,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诉求,民间故事教学究竟可以教什么?学生可以学什么?如何在观照这种单元内在关联性的同时,进行本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呢?本文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的整体教学为例,作具体阐述。
一、教材解读,准确把握单元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和“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这两个语文要素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有着丰富的关联性。民间故事的人文主题与创造性复述、缩写这两个核心要素的训练点渗透在本单元的各个学习环节之中。
1. 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是阅读方面的要求。从课文编排来看,无论是课文、“口语交际”,还是“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都有提示学生采用语言转述、想象补白、分角色表演、绘制连环画等不同方法进行创造性复述。如:《猎人海力布》课后习题“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即是对创造性复述的训练;《牛郎织女(一)》课后习题“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也是创造性复述的练习。在“口语交际”和“交流平台”中,也提供了创造性复述的一些策略。
2. 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这是写作方面的要求。即让学生在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后,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突出故事的核心内容,简要地讲述故事。比如,《猎人海力布》一文后的小练笔,以及《牛郎织女(二)》“课前提示”中的这句话:“联系上一篇课文,说说如果给《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每幅图画配什么文字。”显然,编者的意图就是要引导学生在了解整个故事内容之后,提炼主要信息,定格经典画面,从而简要讲述故事或绘制成连环画。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摘录、删减、概括、改写的过程,这也是在为“习作:缩写故事”做好准备。
3. 对“民间故事”单元人文主题情感目标的回应。“日积月累”中编排的是唐代林杰的《乞巧》,该诗对民间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也称七夕节)进行了生动的描绘。由此,让学生知道,民间故事不仅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经典,同时也成为历代文人选材和想象的宝库,明白原来民间故事也可以成为我们创作的源泉。而五年级上册唯一的“快乐读书吧”就安排在本单元中,编者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不同类别、不同国家民间故事的阅读,感受民间故事所具有的文体特点,如情节内部的反复、固定的故事类型、相似的主人公、相似的结局,以及故事背后反映的民众传统的心理和朴素的愿望。
由此可见,本单元中所有的语文训练都是围绕着创造性复述和缩写这两个核心语文要素展开的。无论是语文要素与教材之间,还是语文读写要素内在之间,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在联系。
二、学情分析,准确设定单元目标
1. 本单元教材情况分析。统编教材中以“故事”为主题或背景的单元编排得比较多,这些单元的编排旨在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民间故事的创作和传播方式主要以口耳相传为主,这也是民间故事教学适于安排复述的原因之一。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因此,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是“民间故事”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复述并非是机械的背诵,学生须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对语言文字材料进行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对于复述的学习,也是依据学生的认知思维与能力发展逐步进阶、螺旋上升的。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有观察图片、展开想象、续编故事的训练;二年级复述故事时,学生可以借助图片练习講故事;三年级复述故事时,学生要学会记住内容,详细复述;四年级复述故事时,学生要提取信息,简要复述;五年级学生要开始学习创造性复述。在“民间故事”这一单元中,教材通过课后练习、“口语交际”“交流平台”等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明确的学习策略,来提升学生创造性复述的能力。
2. 学生学习状况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民间故事并不陌生,《牛郎织女》这一经典的民间故事,学生也大抵知道其故事内容。另外,统编教材三、四年级对复述故事等阅读策略已有专项的学习与训练。通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策略的学习,学生也已学到了多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具有了一定的阅读速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意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已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外,针对复述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还要注意铺设好“台阶”,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有条理、有重点地复述故事。
3. 单元目标的确定。基于《课程标准》、教材情况及学生学情,可将“民间故事”这一单元的单元目标设置如下。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会读、会写、会运用。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能通过添加人物对话、补充角色、模仿人物的动作、模仿人物的表情、细致描绘人物形象、改换人称和给故事绘制连环画等方法,创造性复述故事。
(4)了解民间故事口耳相传、惩恶扬善的特点,感受民间故事的美好。
(5)提取信息,缩写故事。
教学重难点:快速默读课文;借助给故事绘制连环画的形式,提取主要信息,并进行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三、整体设计,有效落实单元重点
统编教材十分重视单元编排的整体性,每个单元内在都是一个有机体,蕴含着丰富的关联性。那么,如何在观照这种关联性的同时,进行本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呢?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本单元时,笔者采用了“读—讲—绘—演—拓”的五步学导路径,循序渐进地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1. 读——围绕课后习题、课前提示,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本单元精读课文后面的课后练习、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中,都能看出编者的精心安排。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练习和提示开展教学,并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提取关键信息,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在教学《猎人海力布》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2)回顾第二单元学过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课后习题1)默读后,同桌或小组交流,全班交流,重点指导把每件事情说清楚、说简洁。(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课文内容:救白蛇——得宝石——知鸟语——催乡亲——说实话——变石头)
(4)再读课文,找找海力布有哪些优秀品质,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重点体会海力布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感受他心系他人,舍己救人的品质。
(5)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课后习题2)自己练习,小组互讲互评;小组派代表讲,师生互评。(点评的标准:有动作、有表情,符合海力布当时的情况)
(6)小练笔。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课后习题3)先说一说,说清楚了再写下来。
2. 讲——调整教材编排,习得方法讲好故事。读懂民间故事、了解故事情节对五年级学生来说不难,重要的是学生会不会讲故事,能不能把故事讲具体、细节讲清楚,能不能把故事讲得生动、吸引人。那么,怎样引导学生逐步把故事讲好呢?可以好好利用教材提供的策略方法。本单元关于如何讲好故事的策略方法编排在教材的不同位置,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前后照应,厘清过程。如在指导学生讲《猎人海力布》时,可以结合“课后习题3”,以变换情节顺序的方式,先讲:“从前,有一块石头是一位猎人变的……”然后再继续讲猎人海力布的故事,从而设置一些悬念来吸引听者。其中,在讲到“海力布劝乡亲们赶快搬家”这一部分内容时,还可以结合“课后习题1”,以改变人称的方式,重新创编故事;也可以结合“交流平台”中的“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来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往往会让故事更有新鲜感。又如,在讲《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时,可以结合“口語交际”中“丰富故事的细节”“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的方法,把牛郎织女第一次见面时,牛郎和织女的对话、动作、心理活动、周围的环境,以及织女的纱衣是什么样的等细节加上去;也可以结合“交流平台”中“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这一策略,讲讲老牛是怎么知道织女下凡的时间的;还可以运用“词句段运用”中把情节说具体的方法,把故事说得更生动,同时又不改变故事的主要情节,不随意添加其他人物。
民间故事之所以能一直流传至今,就是因为人们的口耳相传,所以在教学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时,必须少一点阅读分析,多一点创造性复述,引导学生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
3. 绘——提取故事要点,简要复述和缩写故事。在教学《猎人海力布》时,可以引导学生习得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并将此方法迁移到《牛郎织女》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梳理出故事的完整情节:身世凄苦—用心照看老牛—得老牛相助,喜得良缘—男耕女织,幸福生活—织女被抓,天河相隔—初心不改,七夕相会。再通过交流,给《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通过这一教学环节,梳理、删减情节,定格最主要的画面,从而突破简要复述这一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把习作部分的缩写策略融入到课文教学中来,而不是在单元学习结束之后才进行。在梳理情节时,教师可以把摘录、删减、改写、概括等方法教给学生,为本单元的“习作:缩写故事”做好铺垫。
4. 演——拓宽交流时空,尝试创意复述故事。学生从最初的对故事的简要复述,到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整个过程都渗透了多种创造性复述的方法。但语文学习不能只停留于此,还要设计更多的学习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而且五年级上册唯一的“快乐读书吧”就编排在“民间故事”这个单元中,可见本单元的阅读素材在儿童阅读经验中的重要地位。但课内拓展不是无原则的增加,而是要紧紧围绕本课教学内容,精选有益于帮助学生认知的拓展点。针对这一“民间故事”单元,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本单元出现的“资料袋”“日积月累”“快乐读书吧”等板块,整合单元教学思路,将本单元的教学组织成一个有关民间故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三篇课文的学习结束后,可以先布置学生一项作业——讲民间故事。(要求: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可以用故事里人物的口吻讲;可以在原来故事简略的地方“添油加醋”;还可以续编故事,让故事变得更生动、鲜活)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趣味横生的“民间故事我来讲”活动。在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选取恰当的方法,对自己读过的、感兴趣的民间故事进行创造性复述。
在完成本单元课文学习,学生习得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后,教师可以将课本剧表演引入教学中,让全班学生自由组合,各自选择最喜爱的一个民间故事创编为课本剧。通过表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语言,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还可以利用“期中家校交流会”这样一个平台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学生的阅读就从课内走向了课外,从个体走向了集体,从课堂走向了生活。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情感得到了体验,生命得到了发展。
5. 拓——课外延伸阅读,感受民间故事之魅。中国的民间故事源远流长,绚丽多彩,内容丰富,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表达了人们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选编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间故事数量毕竟有限,光靠几篇课文的学习,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多形式地广泛阅读,才能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学期初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开始进行民间故事的阅读。可以推荐学生先观看一些由民间故事拍成的影视作品,如《田螺姑娘》《宝莲灯》《刘三姐》《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然后再找出相应的民间故事读一读,感受影视作品与文字作品不同的表现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曹文轩、陈先云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精选》,指导学生制订民间故事阅读计划和阅读记录卡。通过学期初前置民间故事的阅读,为学期中本单元的学习铺下底色。
在本单元课文学习之后,通过完成“快乐读书吧”实践作业,不断进行阅读的跟进和指导。可以继续推荐学生阅读曹文轩、陈先云主编的《欧洲民间故事精选》《非洲民间故事精选》,并通过读书小组以及亲子共读等方式,带动更多人一起来读,同时进行阶段性的成果交流,发现中外民间故事的异同。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制作“民间故事”主题手抄报、给小弟弟/小妹妹讲民间故事等,进一步开展民间故事阅读的创意交流与分享活动。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各国民间故事的魅力,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人们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同时,开阔文化视野,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总之,要加强统编教材“民间故事”单元教学的整体建构,准确把握创造性复述和缩写这两个核心语文要素,根据教学目标,灵活调整单元内各板块的内容,充分利用本单元课后练习的活动化设计,顺学而导,力求实现本单元的教学效益最大化,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中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