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电气工程施工角度提出了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对通病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逐一针对性提出了相关的质量预控措施。
关键词:电气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预控措施
引 言
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涉及多个方面,贯穿于电气安装施工的全过程。现就电气施工过程中相关经验,从几个方面对几种常见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1配电盘(箱、柜)的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
1.1质量通病
(1)配电盘(箱、柜)不方正,门扇变形,盘面缺少铭牌。
(2)配电盘基础型钢埋设方法不统一,水平度超差,基础型钢接地不符合要求。
(3)盘(箱、柜)并列成排安装时,拼缝不齐,缝隙超差(2mm)。
(4)配电盘(箱、柜)接地不规范,连接不符合要求。
(5)盘(箱、柜)内固定夹卡松脱,排线不整齐,导线连接不紧密。
(6)盘(箱、柜)的门和箱体的接地连线采用黄绿双色线等作电气连接。
(7)盘(箱、柜)内PE线端子板、N线端子板混接。
1.2原因分析
(1)箱体在运输、保管过程中受损,造成变形或零部件脱落。
(2)埋设基础型钢无规范施工工艺,未仔细找平,检测工具选择不当,在型钢上采用气割开孔引起型鋼受热而变形,未再次校正,不了解型钢接地要求。
(3)拼装配电盘时工作不细心,操作粗糙,未反复校核。
(4)未将接地线准确接于接地螺栓上,或另焊接地螺栓,未进行除锈等工艺措施。
(5)接线头和夹卡具由于运输原因松脱,导致导线排列不整齐,导线连接处松动。
(6)对安装规范未掌握,生产厂家产品不符合标准。
(7)对规范要求不掌握,不了解PE线和N线作用,操作不认真,交底不清。
1.3预控措施
(1)成批配电箱应严格验收检查,开箱后对照图纸逐一检查,含盘内和盘面两部分。在运输时采取措施防止振动和碰撞,保管时要防止受潮变形并注意存放位置,不允许倒立。
(2)积极配合土建做好基础型钢的埋设工作,随时校验水平度指标,确认后方可浇注混凝土,柜体与基础型钢采用镀锌螺栓作良好电气连接。
(3)成排柜安装时几人同时工作,边拼装边校验,全部质量指标符合后再将螺栓紧固,还应注意再次校验工作。
(4)认真检查盘柜的接地螺栓位置,而后实施有效的接地,严禁另外焊接地螺栓,一般采用螺母垫片压接方法。
(5)检查箱内导线的固定夹具,松脱的重新固定,将所有接线头螺丝等予以再次紧固。
(6)与生产厂家联系,由厂家或安装单位换成裸编织铜线连接。
(7)N线端子板应与柜体绝缘(浮空),PE线端子板应与柜体作电气连接,PE线、N线接于对应端子板。
2电缆桥架及电气配管
2.1质量通病
(1)电缆桥架支撑件间距不一,大距离敷设时,槽(工字)钢强度不符合要求。(2)桥架每节间电气连接产生虚接现象,长距离时未作重复接地。(3)线管进入盘箱内部高度不一,管口有毛刺,锋口未倒角。(4)电线管穿线前未用塞头堵塞管口,穿线后未采取密封措施。(5)线管弯曲度过小,垠弯时钢管产生明显裂纹。(6)线管埋地深度不符合规范要求,埋墙时距墙面距离小于15mm。
2. 2原因分析
(1)规范不熟悉,责任心不强,影响美观,设置桥架时未进行计算。
(2)未将桥架连接处油漆清除,未按规范要求作重复接地。
(3)缺少施工经验,加工管口时未用锉刀、砂纸再磨平圆。
(4)不了解堵塞和密封的作用,电气施工人员工作责任不强。
(5)规范掌握不严,钢管材质有问题,喂弯温度不够。
(6)施工工艺未明确规定,不了解深度和距离的作用,工作马虎。
2.3预控措施
(1)掌握规范要求,间距一致(2m),在大距离敷设桥架时应对承重量进行计算。
(2)每节桥架间应作电气连接,连接螺栓时将垫片处油漆去除,做好复点接地并测量接地电阻值。
(3)进人盘箱内线管敷设完成后统一切平,以露出基础面50-80mm为宜,逐根去除毛刺,并磨圆管口,管口要用护套并锁紧箱体。
(4)线管敷设完成后,电工应逐根用木塞或用塑料布进行密封,防止异物进人管内,导线穿管后进行接线,并及时用胶泥等物对管口进行密封处理。
(5)布管时走向合理,掌握弯曲角度不小于90“为宜,根据不同材质和厚度对管子进行喂弯,弯管要专用弯管机,使其表面平滑,不出现扁折、裂纹现象,温度严格控制,弯后进行外观检查。
(6)埋地敷设时,严格按规范施工,控制深度要求。电线管埋人墙内,离墙面不应小于15mm,管道敷设应“横平竖直”。
3电缆、电线敷设及连接
3.1质量通病
(1)室外敷设电缆与铁路、公路交叉以及穿过建筑物地基处,所用保护管管径不符合要求,外露长度不够。(2)电缆保护管敷设与热力管道交叉或接近时,未做隔热层。(3)电缆沟内支架上高低压电缆排列不整齐、不规范。(4)电缆沟内电缆敷设交叉紊乱。(5)穿墙、过楼板处未用保护管。(6)剥除电缆(线)绝缘层时损伤芯线或电缆电线绝缘层损坏。(7)同一端子上出现2根以上导线。(8)L1、L2, L3, N和PE线色标不符合规范要求。
3. 2原因分析
(1)未根据电缆的外径以及道路、建筑物地梁的宽度计算保护管外径和长度。
(2)技术交底不清楚,不了解相邻管道是热力管道,因而未做隔热层。 (3)施工工艺未明确排列要求,施工人员敷设时不按工艺操作。
(4)无统一规划,指挥混乱,工人操作不认真。
(5)工作凭主观决定,疏忽大意,责任心不强。
(6)未使用剥线钳等专用工具,使用电工刀切割导线绝缘层时,用力不适当切伤芯线或损坏绝缘层。
(7)对规范掌握不清楚,电工工作不认真。
(8)不了解规范要求,不熟悉电气安装基本知识。
3. 3预控措施
(1)应事先测量铁路、公路等宽度和电缆型号、规格及根数,而后确定保护管外管尺寸。管的长度除滿足路面宽度外,还应在两边各伸出0.5~1m。一般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管口应做成喇叭口。
(2)严格技术交底制度,使施工人员了解电缆走向范围内的工艺管道及介质,电缆与热力管道交叉或接近时,其最小允许距离为:左右并行敷设为2m,交叉敷设为0.5m,不能满足上述标准时,应作隔热处理。
(3)电缆敷设前编制工艺并附排列图,明确各类电缆的排列顺序,结合每根电缆所需长度弄清盘内电缆的长度能否满足要求,避免中间接头和造成浪费。
(4)在同一条电缆沟中敷设电缆时,应熟悉图纸,弄清每根电缆的走向以及电缆支架上或沟内的位置和长度等。施放时可先敷设截面大且较长的电源干线,再敷设截面小且又较短的电缆。每施放完一根电缆,随即把电缆的标志牌挂好,电缆在支架上或沟内合理布置、排列整齐,并注意留有一定余量。
(5)电缆沿墙安装时,在穿过墙壁和楼板的地方,应设置保护管。穿过墙壁保护管伸出墙面宜为20mm,露出楼板高度宜为150mm。
(6)剥切导线的绝缘层时,应用专用剥线钳。如采用电工刀剥切绝缘层时,刀刃禁忌直角切割,要以斜角切割,不能损坏未剥部分绝缘层。
(7)掌握规范要求,严禁在一个端子上接2根以上导线,连接时逐根压接完善。
(8)认真学习规范,敷设电缆(线)时针对不同作用导线分清五线的色标。
4结束语
只要施工单位加以重视,组织施工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施工验收规范,加强过程控制和管理,重视技术交底,施工人员认真操作,便可基本根治。
参考文献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里施工及验收规范.
[4〕电气装里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
[5]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电气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预控措施
引 言
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涉及多个方面,贯穿于电气安装施工的全过程。现就电气施工过程中相关经验,从几个方面对几种常见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1配电盘(箱、柜)的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
1.1质量通病
(1)配电盘(箱、柜)不方正,门扇变形,盘面缺少铭牌。
(2)配电盘基础型钢埋设方法不统一,水平度超差,基础型钢接地不符合要求。
(3)盘(箱、柜)并列成排安装时,拼缝不齐,缝隙超差(2mm)。
(4)配电盘(箱、柜)接地不规范,连接不符合要求。
(5)盘(箱、柜)内固定夹卡松脱,排线不整齐,导线连接不紧密。
(6)盘(箱、柜)的门和箱体的接地连线采用黄绿双色线等作电气连接。
(7)盘(箱、柜)内PE线端子板、N线端子板混接。
1.2原因分析
(1)箱体在运输、保管过程中受损,造成变形或零部件脱落。
(2)埋设基础型钢无规范施工工艺,未仔细找平,检测工具选择不当,在型钢上采用气割开孔引起型鋼受热而变形,未再次校正,不了解型钢接地要求。
(3)拼装配电盘时工作不细心,操作粗糙,未反复校核。
(4)未将接地线准确接于接地螺栓上,或另焊接地螺栓,未进行除锈等工艺措施。
(5)接线头和夹卡具由于运输原因松脱,导致导线排列不整齐,导线连接处松动。
(6)对安装规范未掌握,生产厂家产品不符合标准。
(7)对规范要求不掌握,不了解PE线和N线作用,操作不认真,交底不清。
1.3预控措施
(1)成批配电箱应严格验收检查,开箱后对照图纸逐一检查,含盘内和盘面两部分。在运输时采取措施防止振动和碰撞,保管时要防止受潮变形并注意存放位置,不允许倒立。
(2)积极配合土建做好基础型钢的埋设工作,随时校验水平度指标,确认后方可浇注混凝土,柜体与基础型钢采用镀锌螺栓作良好电气连接。
(3)成排柜安装时几人同时工作,边拼装边校验,全部质量指标符合后再将螺栓紧固,还应注意再次校验工作。
(4)认真检查盘柜的接地螺栓位置,而后实施有效的接地,严禁另外焊接地螺栓,一般采用螺母垫片压接方法。
(5)检查箱内导线的固定夹具,松脱的重新固定,将所有接线头螺丝等予以再次紧固。
(6)与生产厂家联系,由厂家或安装单位换成裸编织铜线连接。
(7)N线端子板应与柜体绝缘(浮空),PE线端子板应与柜体作电气连接,PE线、N线接于对应端子板。
2电缆桥架及电气配管
2.1质量通病
(1)电缆桥架支撑件间距不一,大距离敷设时,槽(工字)钢强度不符合要求。(2)桥架每节间电气连接产生虚接现象,长距离时未作重复接地。(3)线管进入盘箱内部高度不一,管口有毛刺,锋口未倒角。(4)电线管穿线前未用塞头堵塞管口,穿线后未采取密封措施。(5)线管弯曲度过小,垠弯时钢管产生明显裂纹。(6)线管埋地深度不符合规范要求,埋墙时距墙面距离小于15mm。
2. 2原因分析
(1)规范不熟悉,责任心不强,影响美观,设置桥架时未进行计算。
(2)未将桥架连接处油漆清除,未按规范要求作重复接地。
(3)缺少施工经验,加工管口时未用锉刀、砂纸再磨平圆。
(4)不了解堵塞和密封的作用,电气施工人员工作责任不强。
(5)规范掌握不严,钢管材质有问题,喂弯温度不够。
(6)施工工艺未明确规定,不了解深度和距离的作用,工作马虎。
2.3预控措施
(1)掌握规范要求,间距一致(2m),在大距离敷设桥架时应对承重量进行计算。
(2)每节桥架间应作电气连接,连接螺栓时将垫片处油漆去除,做好复点接地并测量接地电阻值。
(3)进人盘箱内线管敷设完成后统一切平,以露出基础面50-80mm为宜,逐根去除毛刺,并磨圆管口,管口要用护套并锁紧箱体。
(4)线管敷设完成后,电工应逐根用木塞或用塑料布进行密封,防止异物进人管内,导线穿管后进行接线,并及时用胶泥等物对管口进行密封处理。
(5)布管时走向合理,掌握弯曲角度不小于90“为宜,根据不同材质和厚度对管子进行喂弯,弯管要专用弯管机,使其表面平滑,不出现扁折、裂纹现象,温度严格控制,弯后进行外观检查。
(6)埋地敷设时,严格按规范施工,控制深度要求。电线管埋人墙内,离墙面不应小于15mm,管道敷设应“横平竖直”。
3电缆、电线敷设及连接
3.1质量通病
(1)室外敷设电缆与铁路、公路交叉以及穿过建筑物地基处,所用保护管管径不符合要求,外露长度不够。(2)电缆保护管敷设与热力管道交叉或接近时,未做隔热层。(3)电缆沟内支架上高低压电缆排列不整齐、不规范。(4)电缆沟内电缆敷设交叉紊乱。(5)穿墙、过楼板处未用保护管。(6)剥除电缆(线)绝缘层时损伤芯线或电缆电线绝缘层损坏。(7)同一端子上出现2根以上导线。(8)L1、L2, L3, N和PE线色标不符合规范要求。
3. 2原因分析
(1)未根据电缆的外径以及道路、建筑物地梁的宽度计算保护管外径和长度。
(2)技术交底不清楚,不了解相邻管道是热力管道,因而未做隔热层。 (3)施工工艺未明确排列要求,施工人员敷设时不按工艺操作。
(4)无统一规划,指挥混乱,工人操作不认真。
(5)工作凭主观决定,疏忽大意,责任心不强。
(6)未使用剥线钳等专用工具,使用电工刀切割导线绝缘层时,用力不适当切伤芯线或损坏绝缘层。
(7)对规范掌握不清楚,电工工作不认真。
(8)不了解规范要求,不熟悉电气安装基本知识。
3. 3预控措施
(1)应事先测量铁路、公路等宽度和电缆型号、规格及根数,而后确定保护管外管尺寸。管的长度除滿足路面宽度外,还应在两边各伸出0.5~1m。一般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管口应做成喇叭口。
(2)严格技术交底制度,使施工人员了解电缆走向范围内的工艺管道及介质,电缆与热力管道交叉或接近时,其最小允许距离为:左右并行敷设为2m,交叉敷设为0.5m,不能满足上述标准时,应作隔热处理。
(3)电缆敷设前编制工艺并附排列图,明确各类电缆的排列顺序,结合每根电缆所需长度弄清盘内电缆的长度能否满足要求,避免中间接头和造成浪费。
(4)在同一条电缆沟中敷设电缆时,应熟悉图纸,弄清每根电缆的走向以及电缆支架上或沟内的位置和长度等。施放时可先敷设截面大且较长的电源干线,再敷设截面小且又较短的电缆。每施放完一根电缆,随即把电缆的标志牌挂好,电缆在支架上或沟内合理布置、排列整齐,并注意留有一定余量。
(5)电缆沿墙安装时,在穿过墙壁和楼板的地方,应设置保护管。穿过墙壁保护管伸出墙面宜为20mm,露出楼板高度宜为150mm。
(6)剥切导线的绝缘层时,应用专用剥线钳。如采用电工刀剥切绝缘层时,刀刃禁忌直角切割,要以斜角切割,不能损坏未剥部分绝缘层。
(7)掌握规范要求,严禁在一个端子上接2根以上导线,连接时逐根压接完善。
(8)认真学习规范,敷设电缆(线)时针对不同作用导线分清五线的色标。
4结束语
只要施工单位加以重视,组织施工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施工验收规范,加强过程控制和管理,重视技术交底,施工人员认真操作,便可基本根治。
参考文献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里施工及验收规范.
[4〕电气装里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
[5]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