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学质疑”指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课前预习,将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学习方法。要促使学生更好地展开预习,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思考各种问题,把握好学生学习的难点,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合理指导。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梳理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高度自觉地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顺水推舟,逐一组织研读
在学生展开预习时,教师可以采用顺水推舟的引导方法,让学生逐一进行研究分析,最后再将自己挖掘出的知识点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文章中有哪些生字生词,然后再了解文章中的重点內容,探究文章情节发展,人物性格特点,最后再指导学生尝试提出疑问。
在指导学生预习《小石潭记》一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逐一研读,并尝试提出预习问题。预习的第一步是在初读中用批注法标注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掌握这些生词,了解自己不熟悉的语法现象。预习的第二步则是尝试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在反复诵读中尝试了解作者失意的内心情感,感受作者孤独清冷的人物形象。第三步则是尝试分析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尝试用其他词汇取代,并对比分析,说说作者选词时考虑到了哪些内容。最后还可以让学生尝试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了解作者写的山水游记对散文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在逐一研读后,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有学生提出问题:“作者内心应该是十分孤独凄苦的,但是为何文章中会有‘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这样的句子呢?作者写这些内容是什么意思呢?”在有层次的学习后,学生将各种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在顺水推舟式的预习中,整合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逐一进行探究,还要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点都整合起来,合理建构,形成一个整体。
二、现场编程,提炼课堂线索
在“先学质疑”的学习中,学生要在先学的过程中将自己遇到的问题逐一记录下来,并提交给教师。教师则要及时整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找到其中具有关键性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这种现场编程的教学方法能促使教师找到串联课堂的线索,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在指导学生预习《孔乙己》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自主预习后尝试质疑,提出问题,而教师则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将其融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原定的教学目标是先让学生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征,初识其艺术形象,然后让学生分析“我”对于孔乙己的态度前后变化,最后尝试分析文章的叙述视角。在学生提问时,教师总结学生的问题,找到了以下几个重要问题:“同样是读书人,为什么丁举人就可以打孔乙己呢?”“‘我’对于孔乙己提出的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的问题并不感兴趣,似乎并不喜欢孔乙己,但是为何后面又要说‘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呢?”这些问题是教师在预设中并未涉及的问题,由于有不少学生都提问,具有典型性,因此教师可以将其加入到教学环节中。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强有弱,所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异中求同,总结出关键性的问题,将这些问题作为突破口,推动教学环节的发展。这种现场编程的教学十分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要根据课堂生成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三、归并预设,疏导教学生成
归并预设指的是当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教师在备课中发现的问题基本趋于一致时,教师就要将这些问题合并在已经预设的教案中合并解决。归并预设能起到疏导教学生成的效果,教师在预设时就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盲点设置教学环节,这样能让更多学生提出的疑问有效归并到预设中。
在预习《错过》这篇课文后,教师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学生提出:“文章中的‘错过’,是不是等于‘过错’呢?”“作者写了很多内容,到底哪个才是作者的主要观点呢?”“在搜索资料中发现这是一篇文艺性政论文,那么什么叫文艺性政论文呢?和普通的散文有什么区别呢?”这些问题正好和教师预设中设计的问题相符合,这样教师就可以将这些问题和课堂预设合并在一起,起到疏导教学的效果。有的学生由于表达不够明确,提出了:“这是一篇议论文吗?”这样的问题,教师在分析后发现这个问题和本文的文体结构是什么,何为文艺性政论文这个问题有相似之处,因此可以将这个问题也合并在预设中展开教学。教师要合理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将各种问题和教学预设合并在一起,让教学更有效。
“先学质疑”的方式能让学生充分思考,教学效率能得到明显提高。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并删减课堂环节中细枝末节的部分,让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疑问形成有机合并,并根据学生的疑问调整教学预设。这样灵活的教学能让内容和教学形成完美统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开发区中学(226100)
一、顺水推舟,逐一组织研读
在学生展开预习时,教师可以采用顺水推舟的引导方法,让学生逐一进行研究分析,最后再将自己挖掘出的知识点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文章中有哪些生字生词,然后再了解文章中的重点內容,探究文章情节发展,人物性格特点,最后再指导学生尝试提出疑问。
在指导学生预习《小石潭记》一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逐一研读,并尝试提出预习问题。预习的第一步是在初读中用批注法标注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掌握这些生词,了解自己不熟悉的语法现象。预习的第二步则是尝试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在反复诵读中尝试了解作者失意的内心情感,感受作者孤独清冷的人物形象。第三步则是尝试分析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尝试用其他词汇取代,并对比分析,说说作者选词时考虑到了哪些内容。最后还可以让学生尝试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了解作者写的山水游记对散文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在逐一研读后,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有学生提出问题:“作者内心应该是十分孤独凄苦的,但是为何文章中会有‘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这样的句子呢?作者写这些内容是什么意思呢?”在有层次的学习后,学生将各种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在顺水推舟式的预习中,整合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逐一进行探究,还要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点都整合起来,合理建构,形成一个整体。
二、现场编程,提炼课堂线索
在“先学质疑”的学习中,学生要在先学的过程中将自己遇到的问题逐一记录下来,并提交给教师。教师则要及时整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找到其中具有关键性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这种现场编程的教学方法能促使教师找到串联课堂的线索,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在指导学生预习《孔乙己》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自主预习后尝试质疑,提出问题,而教师则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将其融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原定的教学目标是先让学生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征,初识其艺术形象,然后让学生分析“我”对于孔乙己的态度前后变化,最后尝试分析文章的叙述视角。在学生提问时,教师总结学生的问题,找到了以下几个重要问题:“同样是读书人,为什么丁举人就可以打孔乙己呢?”“‘我’对于孔乙己提出的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的问题并不感兴趣,似乎并不喜欢孔乙己,但是为何后面又要说‘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呢?”这些问题是教师在预设中并未涉及的问题,由于有不少学生都提问,具有典型性,因此教师可以将其加入到教学环节中。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强有弱,所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异中求同,总结出关键性的问题,将这些问题作为突破口,推动教学环节的发展。这种现场编程的教学十分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要根据课堂生成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三、归并预设,疏导教学生成
归并预设指的是当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教师在备课中发现的问题基本趋于一致时,教师就要将这些问题合并在已经预设的教案中合并解决。归并预设能起到疏导教学生成的效果,教师在预设时就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盲点设置教学环节,这样能让更多学生提出的疑问有效归并到预设中。
在预习《错过》这篇课文后,教师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学生提出:“文章中的‘错过’,是不是等于‘过错’呢?”“作者写了很多内容,到底哪个才是作者的主要观点呢?”“在搜索资料中发现这是一篇文艺性政论文,那么什么叫文艺性政论文呢?和普通的散文有什么区别呢?”这些问题正好和教师预设中设计的问题相符合,这样教师就可以将这些问题和课堂预设合并在一起,起到疏导教学的效果。有的学生由于表达不够明确,提出了:“这是一篇议论文吗?”这样的问题,教师在分析后发现这个问题和本文的文体结构是什么,何为文艺性政论文这个问题有相似之处,因此可以将这个问题也合并在预设中展开教学。教师要合理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将各种问题和教学预设合并在一起,让教学更有效。
“先学质疑”的方式能让学生充分思考,教学效率能得到明显提高。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并删减课堂环节中细枝末节的部分,让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疑问形成有机合并,并根据学生的疑问调整教学预设。这样灵活的教学能让内容和教学形成完美统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开发区中学(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