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结合”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来源 :新长征·党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bo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出了“走乡村善治之路”的目标,并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七方面具体路径之一,更显其重要性。正确理解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能力的辩证关系,通过强化“三治结合”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布局,通过完善融合机制,固化基础保障,最终实现通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农民参与、法制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治理体系作为内容丰富的系统工程,按照分阶段走的战略部署,对乡村治理体系和“乡村善治”,也就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过程,既确定了“基本实现”与“实现”的时间节点,也明确指明了能力品质和体系结构的要求。乡村治理体系的系统性,从推进战略上不局限于构建治理体系的基础框架,也强调分类治理的有机融合体系的重要性,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的“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要求实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这就是说,通过“三治结合”,可以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实现治理体系结构的逐步完善,能充分发挥乡村治理体系的效能,又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
  相对于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需要体现乡村治理的结构和量值,治理能力现代化则体现乡村治理的品质与能力,即“乡村善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其中之意是以“三治结合”的创新方式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完善治理体系整体框架,这对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完善新时代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坚持党建引领,实现乡村治理有纲


  在乡村治理中实现自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从架构上看,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领导核心,其他基层组织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健全以党委领导为引领,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农民参与、法治保障相匹配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才会做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第一,要陆续理顺基层党组织与基层自治组织和其它社会组织的关系,形成多组织融合,并各自根据自己的职责发展经济、处理农村事务的和谐氛围。要鼓励发展社会组织力度,使社会组织根据自己的章程为居民提供服务,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强化政策帮扶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第二,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在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农村基层组织要注重选拔有党性、有能力、善服务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通过基层选拔一批、社会选优一批、组织选派一批,打造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提升服务能力,为“三治结合”提供培养三农队伍的主体。第三,要提升基层党组织带领村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带领村民共同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动,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达到民富、乡兴、国强。第四,要强化均衡发展,推行纪律约束。重点要坚持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持续整顿,在强化党性教育的同时,毫不姑息地开展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工作,形成鼓励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整体氛围。更要强化党组织对村级事务监管力度,降低侵害群众利益案件发生率。

二、以综合治理为补充,注重综合施策,实现乡村治理有度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需以自治建设为核心,法律和道德相配合,通过把握三者间的关系来适度发挥作用。自治、法治与德治,决不可以过度地分而施治,必须强化“三治结合”,才能形成系统功能完备的合力,达到综合协调发展的效果。强调自治的核心,就必须强化法治对于政府性权力的限制,赋予自治的有限自由度,方可实现真实意义上的乡村自治;同时也要强化德治带来的情感基础,使农民自发地规范和维护自治秩序。自治通过法律规范和引导,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三方面互辅互成,相得益彰,最终深入融合达到乡村社会的善治。“三治结合”的综合施治开辟了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创新的新纪元,为实现乡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以智慧治理为支撑,用好现代技术,实现乡村治理有方


  智慧治理是在“三治结合”充分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乡村善治”体制机制的新标准。可从村务管理智慧化入手,启动“农村天眼工程”,这不仅能在村务安防方面起到作用,同時也规范了村民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在农村管理服务中尝试智慧建设,满足农村食品安全、产业发展、村民互动等硬性的信息化需求,为农村带来文化、环保等软环境的改变。有计划地在各村组设网布点,通过智慧网络来壮大农村社会组织,为农民提供便捷的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更要尝试以整合优化农村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为目标,打造从城市过渡到农村的“最多跑一次”现代化综合服务平台。(作者单位:中共梅河口市委党校)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愈加明晰、要求愈加严格。作为党的干部,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层层传导压力,时时让党员干部“红红脸、出出汗”,进一步引导全体党员干部从严遵守党章党规党纪,认真履行自身工作职责,坚决守住党风廉政建设“最后一公里”。就乡镇而言,面对的问题和情况更加复杂,这就更加要求基层党员干部要始终坚定信念、抱定目标,对照党员标准严格约束自己,要履职尽责、要为民办事,更要清风两袖、永葆初心
期刊
白山市江源区委在农村第一书记代言活动中,聚焦产品质量、推介力量、宣传载体、销售平台等关键环节,创新推行“五个一”代言模式,着力抓实农村第一书记代言活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组建一支推进团队。整合区直部门科技特派员、镇(街)干部、農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成员和大学生村官等方面力量,逐村成立一支代言推进团队。结合大学生暑期实践、人才助力脱贫攻坚计划等活动,吸引一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期刊
农村党员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细胞”,其活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农村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积极探索发挥农村党员作用的途径,着力搭建发挥农村党员作用的平台,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保持农村党员队伍先进性、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执政
期刊
近年来,梅河口市紧扣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坚持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充分发挥“以考促学”引领作用,全面检验干部教育实效,培训质量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坚持顶层推动,实施年度季度“考学”。围绕党的十九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部署精神,市委通过顶层设计和上层推动,依托“考学”全面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理论武装水平。一是领导示范带头。制定出台了《梅河口市领导干部素质提升教
期刊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其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是抓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基层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为民服务水平的高低。要持续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领头雁计划”“村级后备人才链式培养计
期刊
公主岭市委坚持把作风好坏作为考察评价和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持续推进作风建设,牢固树立干部作风"风向标",以鲜明导向带动干部队伍作风转变、提升服务效能。坚持在作风建设中发现干部。注重干部作风常态化建设,建立干部作风督查调研工作机制,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带队,随机确定单位和重点项目,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督查调研。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多层次、多渠
期刊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新时代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只有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领导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国企改革发展的政治方向,始终坚定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坚持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方向,才能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牢牢把握国企改革发展的政治方向  在国有企业的经
期刊
《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员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人在这9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最可依靠的精神力量就是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仰与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就会得精神上的“软骨病”。一个党员
期刊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实现依法治国的五项原则,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次修宪的重要指导思想,开启了中国法治新时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第一次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
期刊
前郭县委不断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形式,着力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质量和方向上下功夫,为全县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着力全覆盖发展,夯实实用人才基础。依托各乡镇优秀青年农民学校,从学员质量、课程设置、教学纪律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平台。近两年,全县各乡镇优秀青年农民学校累计开班90场次,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2400余人。  着力精细化发展,培育新型实用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