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境制约翻译,翻译依赖于语境,语境与翻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方面探讨了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语境研究是正确翻译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语境 语言语境 情景语境 文化语境 翻译
1.引言
在翻译活动中,译者面临着对原语文本进行最大限度的理解这一重大任务。要想最大限度地理解原语文本,译者对存在于原语文本中的语境不能不加以重视。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任何篇章都是一定语境的产物。翻译,作为两种语言之间以传达语义为主要目的的语言交际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语境,正如纽马克所说:“语境在所有翻译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对于翻译活动来说,对语境的理解与否将制约翻译的成败。理解原文必须紧扣语境,反复琢磨,译语表达也必须密切联系语境,选择恰当而得体的表达方式。
语境原则首先源于弗雷格(Frege)1884年完成的《算术基础》,即“必须在句子联系中研究语词的意谓,而不是个别地研究语词的意谓”(王路,1996:49)。“语境”(context)的概念则在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Kaspar Malinowski,1884-1942)提出,并指出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舍此别无意义可言。英国语言学家、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斯(John Rupert Firth)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认为意义就是语言成分在语境中的功能,把语境从语言上下文拓展到语言使用时的主客观环境。指出除了语言本身的上下文以外,除了在语言出现的环境中人们所从事的活动之外,整个社会环境、文化、信仰、参加者的身份和历史、参加者的关系等,都构成语言环境的一部分。
现在,语境既包括文本上下文,也包括文本产生时的主客观环境,这已成为共识。王建平对语境的定义进行了综合,他说,“语境就是交际过程中语言表达式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客观环境因素。”(王建平,1989:24)。胡壮麟先生把语境分为三类: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和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
语言学家们关于语境的研究对语言的理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语言的翻译无疑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三个方面探讨语境因素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
2.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与翻译
语言语境亦称上下文,指语篇自身的结构及逻辑连贯,“即词、短语、语句或篇章的前后关系”,根据上下文常可以帮助理解词或短语等语言成分的特定意义。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弗斯所云:“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每一个词,当用于一种新的语言环境中时,就是一个新词)。因此,即便似乎是最简单不过的词,对其用法和译法也绝不可忽略,它们往往会因语境的变迁而派生新义。请看下例:
Power can be transmitted over a long distance.
电力可以输送到很远的地方。
Friction causes a loss of power in every machine.
摩擦能引起每台机器的功率损耗。
The fourth power of three is eighty-one.
三的四次方是81。
The combining power of one element in the compound must equal the combining power of the other element.
化合物中的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必须等于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
This is a 20 power binocular microscope.
这是一架20倍的双筒显微镜。
上述各句都出现了power这一名词,但要准确了解power在各句中的含义,需要推及整个句子,即它们各自所处的上下文,因此必须根据上下文的联系以及词的搭配关系或专业范围来判断和确定某个词在特定场合下所应具有的词义。
3.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与翻译
情景语境指的是语篇所涉及的具体场景、事件及参与者,即具体的参与交际的人、发生的事、交际的渠道、交际者的个体心理及相互关系等。
3.1 交际者(tenor)
译者的任务是要传达原作者或交际双方想要表达的意图。因此,在翻译时掌握作品中人物的知识、修养及性格、身份,甚至说话人与受话人表情、姿势、语气、语调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粗野鄙夫,他的话就不应译成文绉绉的,反之,一个贵族小姐,不应该言语粗俗。一个人生气、愤怒与心情愉快说话的语气截然不同。这些在翻译的时候都应该注意。请看下例Jane Eyre (Charlotte Bronte)中小简·爱同她表哥吵架时的一段话:
“Wicked man and cruel boy!” I said. “You are like a murderer-you are like a slave-driver -you are like the Roman emperors!”
译1:“残酷的坏孩子”我说,“你像一个杀人凶手——你像一个监管奴隶的人——你像一个罗马的皇帝。”
译2:“你这凶残的坏家伙!”我说,“你简直像个杀人犯……你像个监工头……你就像那罗马暴君!”(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版)
仔细品味原文,会感受到小简·爱当时非常气愤,因此言语不可能心平气和。译1显然不太符合原语的语境含义,没有能够很好地表达言者当时的心境。言语是刻画人物、表达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译2则充分再现了原语的语境意义。
3.2 时间(place)、地点(time)
时间、地点作为情景因素指的是话语所产生的时间、地点。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时间说往往会具有不同的意义。例如:“I’m busy. I’m preparing for dinner.” “dinner”指“正餐”,既可译为“午餐”,也可译为“晚餐”。如果说这句话的时间是上午九点左右,则指的是“午餐”;但如果是在下午四点左右,那很显然指的是“晚餐”。同样,在很多情况下,话语的意义与特定的地点密切相关。例如:It’s time to go aboard.这句话在车站说,指“该上车了”,在机场说,则指“该上飞机了”。这种依附于具体时间、地点的情景意义在英语中为数不少,翻译时一定要引起重视。
4.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与翻译
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即语篇所涉及的文化、社会背景与交际、认知有关的关联理论的语境,又称为语境假设(contextual assumptions)。文化语境包括当时的政治、历史、哲学、科学、民俗等思想文化意识,还包括同时代的作家作品。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译者要充当跨越两种文化的桥梁,既从原文文化语境的角度理解原文,又要从译语文化语境着眼,将原文信息重新表述为译文读者接受和理解的语篇。
对西方典故的翻译尤其要考虑到文化的因素,如果离开了文化语境,我们就无法确定它们的含义。《圣经》,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著名文学家(如莎士比亚等)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往往都成了典故。比如:莎士比亚剧作《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Shylock),已成为那些斤斤计较的放高利贷的人的代名词。如果不了解原来的典故,就不可能准确地理解其含义。有的英语成语隐含着一定的历史或神话典故,例如: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比喻暗藏的敌人或危险),Sphinx’s riddle(斯芬克司之谜——比喻难解之谜),as wise as Solomon(像所罗门一样聪明——比喻非常富有智慧),a Judas kiss(犹人之吻——比喻背叛行为),crocodile tears(鳄鱼眼泪——比喻假慈悲)。
5.结语
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的是从形式到内容、从语音到语义、从达意到传情、从语言到文化的多层次、多方位语际转换,翻译往往受制于社会文化因素,也表现在译者的话语组织依赖于说话人在特定交际环境中的语境。因此,语境与翻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语境制约翻译,翻译依赖于语境,语境在翻译中至关重要。我们在从事翻译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语境因素,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力求获得语境和功能对等,提高译文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润请.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Firth, J. R. Papers in Linguistics [C].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Nida, 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5]陆谷孙.英汉大辞典[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6]王东风.语境与翻译[J].中国翻译,1993 (5).
[7]周芳株.语境与选词[J].中国翻译,1995 (1).
关键词: 语境 语言语境 情景语境 文化语境 翻译
1.引言
在翻译活动中,译者面临着对原语文本进行最大限度的理解这一重大任务。要想最大限度地理解原语文本,译者对存在于原语文本中的语境不能不加以重视。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任何篇章都是一定语境的产物。翻译,作为两种语言之间以传达语义为主要目的的语言交际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语境,正如纽马克所说:“语境在所有翻译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对于翻译活动来说,对语境的理解与否将制约翻译的成败。理解原文必须紧扣语境,反复琢磨,译语表达也必须密切联系语境,选择恰当而得体的表达方式。
语境原则首先源于弗雷格(Frege)1884年完成的《算术基础》,即“必须在句子联系中研究语词的意谓,而不是个别地研究语词的意谓”(王路,1996:49)。“语境”(context)的概念则在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Kaspar Malinowski,1884-1942)提出,并指出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舍此别无意义可言。英国语言学家、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斯(John Rupert Firth)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认为意义就是语言成分在语境中的功能,把语境从语言上下文拓展到语言使用时的主客观环境。指出除了语言本身的上下文以外,除了在语言出现的环境中人们所从事的活动之外,整个社会环境、文化、信仰、参加者的身份和历史、参加者的关系等,都构成语言环境的一部分。
现在,语境既包括文本上下文,也包括文本产生时的主客观环境,这已成为共识。王建平对语境的定义进行了综合,他说,“语境就是交际过程中语言表达式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客观环境因素。”(王建平,1989:24)。胡壮麟先生把语境分为三类: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和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
语言学家们关于语境的研究对语言的理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语言的翻译无疑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三个方面探讨语境因素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
2.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与翻译
语言语境亦称上下文,指语篇自身的结构及逻辑连贯,“即词、短语、语句或篇章的前后关系”,根据上下文常可以帮助理解词或短语等语言成分的特定意义。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弗斯所云:“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每一个词,当用于一种新的语言环境中时,就是一个新词)。因此,即便似乎是最简单不过的词,对其用法和译法也绝不可忽略,它们往往会因语境的变迁而派生新义。请看下例:
Power can be transmitted over a long distance.
电力可以输送到很远的地方。
Friction causes a loss of power in every machine.
摩擦能引起每台机器的功率损耗。
The fourth power of three is eighty-one.
三的四次方是81。
The combining power of one element in the compound must equal the combining power of the other element.
化合物中的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必须等于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
This is a 20 power binocular microscope.
这是一架20倍的双筒显微镜。
上述各句都出现了power这一名词,但要准确了解power在各句中的含义,需要推及整个句子,即它们各自所处的上下文,因此必须根据上下文的联系以及词的搭配关系或专业范围来判断和确定某个词在特定场合下所应具有的词义。
3.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与翻译
情景语境指的是语篇所涉及的具体场景、事件及参与者,即具体的参与交际的人、发生的事、交际的渠道、交际者的个体心理及相互关系等。
3.1 交际者(tenor)
译者的任务是要传达原作者或交际双方想要表达的意图。因此,在翻译时掌握作品中人物的知识、修养及性格、身份,甚至说话人与受话人表情、姿势、语气、语调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粗野鄙夫,他的话就不应译成文绉绉的,反之,一个贵族小姐,不应该言语粗俗。一个人生气、愤怒与心情愉快说话的语气截然不同。这些在翻译的时候都应该注意。请看下例Jane Eyre (Charlotte Bronte)中小简·爱同她表哥吵架时的一段话:
“Wicked man and cruel boy!” I said. “You are like a murderer-you are like a slave-driver -you are like the Roman emperors!”
译1:“残酷的坏孩子”我说,“你像一个杀人凶手——你像一个监管奴隶的人——你像一个罗马的皇帝。”
译2:“你这凶残的坏家伙!”我说,“你简直像个杀人犯……你像个监工头……你就像那罗马暴君!”(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版)
仔细品味原文,会感受到小简·爱当时非常气愤,因此言语不可能心平气和。译1显然不太符合原语的语境含义,没有能够很好地表达言者当时的心境。言语是刻画人物、表达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译2则充分再现了原语的语境意义。
3.2 时间(place)、地点(time)
时间、地点作为情景因素指的是话语所产生的时间、地点。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时间说往往会具有不同的意义。例如:“I’m busy. I’m preparing for dinner.” “dinner”指“正餐”,既可译为“午餐”,也可译为“晚餐”。如果说这句话的时间是上午九点左右,则指的是“午餐”;但如果是在下午四点左右,那很显然指的是“晚餐”。同样,在很多情况下,话语的意义与特定的地点密切相关。例如:It’s time to go aboard.这句话在车站说,指“该上车了”,在机场说,则指“该上飞机了”。这种依附于具体时间、地点的情景意义在英语中为数不少,翻译时一定要引起重视。
4.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与翻译
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即语篇所涉及的文化、社会背景与交际、认知有关的关联理论的语境,又称为语境假设(contextual assumptions)。文化语境包括当时的政治、历史、哲学、科学、民俗等思想文化意识,还包括同时代的作家作品。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译者要充当跨越两种文化的桥梁,既从原文文化语境的角度理解原文,又要从译语文化语境着眼,将原文信息重新表述为译文读者接受和理解的语篇。
对西方典故的翻译尤其要考虑到文化的因素,如果离开了文化语境,我们就无法确定它们的含义。《圣经》,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著名文学家(如莎士比亚等)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往往都成了典故。比如:莎士比亚剧作《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Shylock),已成为那些斤斤计较的放高利贷的人的代名词。如果不了解原来的典故,就不可能准确地理解其含义。有的英语成语隐含着一定的历史或神话典故,例如: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比喻暗藏的敌人或危险),Sphinx’s riddle(斯芬克司之谜——比喻难解之谜),as wise as Solomon(像所罗门一样聪明——比喻非常富有智慧),a Judas kiss(犹人之吻——比喻背叛行为),crocodile tears(鳄鱼眼泪——比喻假慈悲)。
5.结语
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的是从形式到内容、从语音到语义、从达意到传情、从语言到文化的多层次、多方位语际转换,翻译往往受制于社会文化因素,也表现在译者的话语组织依赖于说话人在特定交际环境中的语境。因此,语境与翻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语境制约翻译,翻译依赖于语境,语境在翻译中至关重要。我们在从事翻译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语境因素,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力求获得语境和功能对等,提高译文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润请.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Firth, J. R. Papers in Linguistics [C].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Nida, 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5]陆谷孙.英汉大辞典[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6]王东风.语境与翻译[J].中国翻译,1993 (5).
[7]周芳株.语境与选词[J].中国翻译,199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