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中有多少真理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djflsk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情况下,我们使用的理论不是科学,不是学术,不是什么有底气的真理,而是俗语,俗话说,大家说之类的东西。而要说明这些东西的正确性,强调它的价值和意义,往往也不是通过系统性的结构化的验证,而是靠几个所谓的没有证据链的“证明”来固化。
  所谓的“俗话说”,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比如,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否是真理,是谁说的,追究起来还真找不到什么出处。的确,很多教育里的观点,是大家慢慢先说起来,后来渐渐成为了某个固定的说法。但这不是学术观点,就是个家常话,属于俗语级别。就像俗话说吃人家的嘴短,但实际你可别相信。可是,我们却在有意之中把这些话当成了信条,并作为真理来使用。
  过去,老百姓种地,没有气象站,不能科学地预报风雪雨霜,就只有靠看云识天气。尽管其中有一定朴素的气象道理,但也经常失误,靠天吃饭的年代曾经苦不堪言。教育似乎也存在“看云识天气”的行为,比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很多人信奉。有没有道理,毫无疑问,但是不是科学,也绝非科学。“俗话说”,大多基于经验、感受,没有多少科学的论证,更没有值得信任的科学数据和演绎过程支撑。人们之所以相信,是源于感性的判断和模糊的知觉。但这不是真理,不是真正的理论,它没有实践的路径,也没有评价的标准。
  不过,这种俗话说却大量存在,并待遇很高。人们往往还用“实践证明”和“历史证明”,来加固它们的说服力。
  经常看到有人抛出一个教育俗語,比如,一个好校长等于一个好学校,马上紧跟着还会进行“实践证明”或者“事实证明”。就是举一些身边的例子,举一些好学校的例子来为这句当初也许是某个名人随便说说的感受进行辩护。看起来很是那么回事,某某校长厉害,学校也就办得很好。但这是一种普适性的吗,有谁做过量的统计和质的判断。再说了,校长好,什么标准,谁来评判的。学校好了,和校长好的必然联系有多少,因果的测算是否有充分的依据和联系。有的校长,干到花甲,干到古稀,还要恨不得干到耄耋。据说是学校离不开,没有人能够顶上来。不知道怎么得出的结论,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世界离了谁都能转,但谁离了地球也不能转。
  还有一个“历史证明”的问题,一旦有某个事情讲不清的时候,就有人会理直气壮地找到传统,追溯到脉络。比如,教育讲出身,看八代,说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这是这样的吗,如果这样,科学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廉价的,就是伪命题了。有人就列举许多天才的身后,名人的基因来强调遗传和天赋,寻找“历史证明”。但我们似乎也发现了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富人们对此可能特别纳闷,穷人们则可能就特别开心。但进一步回望,却进一步发现超过不了三代的不仅仅是富人,文学家超过三代了吗?古今中外,大作家大文豪,他们也很少有超过三代的,顶多听说了曹操父子,苏轼父子。但曹操的孙子和苏洵的孙子,也就是所谓的第三代已经默默无名了。至于现当代的文豪们,他们的儿子或者孙子,除了看护纪念馆,收集整理日记杂碎,领取前辈的稿费等,其他就无所事事了。
  教育家也不会超过三代。算算看古今中外有名的教育家,特别是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论文中动不动就引用他们名言的那些大师们,有几个人的后代成了教育家,或者成了其他的家,有的连成人也很难做到。教育家可能也很苦闷,教育这么多人成才,偏偏轮到自己却不能延续教育香火,所以人们常说“父不教子”。
  俗话说的话,多数是没有来龙去脉的。即使有些有出处的话,也不一定值得按照学理的眼光来审视,来遵照。比如,“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句话流传很广,影响很大。很多人说这是爱因斯坦讲的,于是所有的人都相信,并且进一步演绎成为,“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素质”,“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能力”,等等。
  于是找寻出处,发现这确实是爱因斯坦在1936年10月15日纽约州立大学举行的“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讲话里的话,题目叫做《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但这句话却不是爱因斯坦讲的,而是他在讲话中引用了他听到的一个“诙谐的人”说的话。不要说这句话不是爱因斯坦说的,即使是,他也不是句句都是真理,言出必遵。生活中,人们普通场合会讲很多话,哪怕是个名人,也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口吐莲花,字字珠玑。名人嘴里也有俗话说,也会说俗话。
  有位所谓的教育家,一会说苏霍姆林斯基不能超越,一会又说不但可以借鉴,而且一定能够超越。也有的教育家,一会教师第一,一会学生第一,一会又家长第一,尽管从不同角度看,都有道理。但也就是这么一说,没有多少科学道理。有时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把话说得极端一些,偏激一些,这是表达的需要,不是真理的本来面目。可惜的是,我们经常因为他们会说,说得好,说得让我们因文害义,说得让我们痴迷于文而误以为义了。
  但真理毕竟不能靠表达来包装,真理究竟在哪里,就连我们平常所说的真理所在的地方,也都是一种俗语,都是一种角度。
  比如,说真理在两者之间。当有纷争的时候,或者各执一词、正反不一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说,真理在两者之间。果真如此吗,那要是两者都是黑社会呢,中间恐怕也没有真理。比如,说真理在少数人手里。这是对民主的抵抗,或者是对多数人的嘲弄。少数人手里有真理,不是一般规律,也是在少数情况下才会有的情况。真理在少数人手里,给霸权主义和专制主义找到了真理。再比如,真理不会从天下掉下来。连馅饼都不会掉下来的天上怎么会掉下真理呢,白说的一句话。天上如果真的掉下了黄河,掉下了林妹妹,那命题就成立了。再比如,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是谬误。那就止步不前,原地踏步,真理原来就如此脆弱。真理不是骆驼,怕那么一根稻草,真理不讲功利,不缺那么一匮。
  真理往往很朴素,是大道至简。这是对真理的无奈,还是对真理的无知,还是对真理的懒惰。真理是朴素的吗,如果是,那我们就需要对真理进行重新定义了。关于真理的种种论断和认定,使真理显得更加的谬误和歧义。
  真理是理论,必须是科学的,靠直接的判断和感性的获取,只能是一种参照。目前,教育靠经验靠感觉的情况毕竟太多了,我们需要科学,需要理性。天天俗话说,长此以往,必定就是教育俗人。
其他文献
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目的是为了建构好的课堂,实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师培训活动从未停止,目的是为了培养一批好老师,上出一堂堂好课。可见,好课堂是党和国家的期望,是学生、家长的福祉,也是每一位老师的职业理想,好课堂被老师们当作美好的神话一样追求。  2016年,我省思想品德学科持续提升国培活动在一所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开班的第一天,由于学院正处于大学生在校期间,教学资源相当紧缺
期刊
假期,意味着自由,意味着放松。在很多人看来,假期是孩子们玩乐的天堂,是教师休息的时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发现,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在暑假里,教师如何缩小同事之间的差异,让自己的身体得到休息,内心得到宁静,精神得到充实,让假期生活过得更快乐,更幸福,更有意义呢?笔者认为应当做好以下九件事:  松弛养息,调理身体。教师辛苦了一个漫长的学期,带着一身的疲倦进入暑假。放假了,理应忘掉一切烦恼和苦累,全
期刊
编者按:  暑假已经过去,这个假期你是蒙头大睡补补觉,还是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抑或參加培训研修学习?2016年的暑假,你过的是怎样一个别样的假期?
期刊
暑假将近一半,在小孙女的催促下,爷孙俩又踏上了走进大山的旅程。  终年忙碌在自己的城堡里,用成人的哲学思维,殚精竭虑地设计孩子成长的情景,尽心尽责地规划着孩子成长的路径,在不误人子弟的路上,无丝毫懈怠之意,更无苟且之情。冷冷寒日,人家烟花爆竹声声庆新年,我寂寞孤灯阅读充电;炎炎暑期,别人怡情消遣山水间,我则参加培训倾心聆听专家讲座。以此应对教育事业发展给自己带来的本领恐慌。  绕膝的小孙女,成就我
期刊
暑假的某日上午10点,我随着孙老板来到了城南某建筑工地。  刚踏进工地,孙老板就递给我一顶安全帽:“把他戴上,跟我来!”我随着他七拐八拐地就开始爬楼梯。我爬得气喘了,就问:“在几楼呀?”他回头看了一下我:“十二楼,跟紧我!”我只好每爬一阶就左右手按一下膝盖,坚持着。等到达十二楼,我已头昏目眩,汗珠密布,双腿直发软,已不顾水泥墙壁脏不脏,就势靠着,取下安全帽扇着风。  “你的任务是喷水泥浆,你就听这
期刊
他所说的“那点事”我其实很清楚,无非就是跟同学约好了一起打游戏或是去“撮一顿”大餐。但是“水至清则无鱼”,我就装着通情达理的样子同意了,他就像一只快乐的鸟儿一样飞出教室。  陶行知先生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上海教育科研》2014年第10期曾经发表了一篇文章《教师发展中的三种类型:橡皮人、可燃人、自燃人》。此
期刊
2016年,是女儿参加中考的年份。6月份中考顺利,比预想的结果还要好许多,这个暑假因为孩子而难忘。2016年,是开始读经诵典的元年,上半年读了《论语》,参加了暑假的千岛湖读书会。2016年,举世瞩目的G20峰会在杭州召开,自己的暑假也因G20而色彩缤纷。  女儿学习非常努力,也非常自觉,有着自己清晰的学习目标,并且能够为目标进行持之以恒的努力。对于本次的中考结果,能够心想事成,考取自己满意的学校,
期刊
《薛法根教阅读》(文心出版社2014版)分成三个板块:我的教育叙事、我的教学主张和我的课堂实践。细细读完全书,我仍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薛法根老师的教学,我一直关注。在杂志上看到他的文章,我都优先阅读。在学习薛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中,我把自己的感悟写成文字,有多篇发表。我最关注的是他提出的组块教学模式,为一线教学走出教学设计的传统框架提供了新的范式。这一次,他在不同板块中系统阐述了组块教学,
期刊
一位校友告诉我,本市某小学,大概是为了提升学校的品味,设立了许多“研究中心”: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中心、教育质量监控研究中心、学生评价改革研究中心、学生文明礼貌研究中心、学生自我管理研究中心、综合学科改革研究中心、幸福教育研究中心、学校安全研究中心、自主创新研究中心,还有新星工程培训中心,等等。不得了,简直是集“研究中心”之大成!一所小学需要这么多“研究中心”吗?这么多“中心”就等于没有“中心”。小学
期刊
学校简介:  南通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既古老又年轻的学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12年拥有100多年办学历史的南通市启秀中学的高中部,2012年学校高中部异地新建并正式更名为南通大学附属中学。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市学科带头人等教学骨干教师计50余人,50%以上的教师拥有高级教师以上职称。近年来,学校在促进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