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血清降钙素(Procalcito-nin PC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根据血清PCT水平检测结果决定抗生素的使用,对照组按照抗生素使用指南进行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3d、7d和14d的血清PCT水平、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使用费用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PCT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效果;PCT;急性发作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临床医学中一项相对比较严重的肺部疾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会反复发作,尤其危机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相关临床医学研究资料可知,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引起因素多为感染性因素,其治疗方法主要为抗生素治疗。PCT是临床医学中新发现的一种感染性炎症标记物,是一项敏感指标,可实现对细菌和非细菌感染的有效鉴定。[1]我院对4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应用PCT治疗,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70.05±5.23岁;对照组25例,男21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69.17±5.12岁。对比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包括吸氧、平喘、解痉、止咳、化痰、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维持酸碱平衡等。观察组患者每2日进行1次PCT监测,并以血清PCT的检测结果作为依据,决定是否继续使用抗生素,继续使用抗生素的前提条件为PCT≧0.15μg/L;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治疗为基础,由同一主治医师按照抗生素使用指南决定是否进行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天数及相关费用,并进行对比。
1.3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次日、治疗后1d、3d、7d和14d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其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PCT变化水平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分别入院次日、治疗后1d、3d、7d和14d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观察组组患者治疗3d、7d和14d的血清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PCT变化水平情况对比( ±s,μg/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d 治疗3d 治疗7d 治疗14d
对照组 1.74±0.15 1.72±0.14 1.64±0.79 1.17±0.78 0.45±0.34
观察组 1.76±0.12 1.68±0.83 1.35±0.89 0.72±0.64 0.05±0.12
t 0.803 1.436 1.975 3.157 3.429
P 0.109 0.069 0.049 0.001 0.001
2.2 兩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天数和费用,对照组组患者平均使用抗生素(13.58±1.35)d,抗生素费用平均(4728.65±812.13)元;观察组患者平均使用抗生素(10.09±2.11)d,抗生素费用平均(3321.47±1015.08)元,使用天数和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发病,80%为感染引起的,其中70%为细菌感染。因此,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抗感染治疗是一项重要的环节。目前,临床医学中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其争议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感染和抗感染的疗程,因此需要一定的标志物,对感染进行判断,并对抗感染治疗进行指导。[2]降钙素原(PCT)是一项细菌感染灵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PCT是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前体激素,受到蛋白水解酶的作用水解后,所形成的一种活性成分,通常情况下,健康人的血清中PCT数值低于0.1ng/ml。在细菌感染时,受到细菌毒素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刺激,会导致人体血清中的PCT数值明显升高。而在非特异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物宿主排斥反应、病毒感染和癌性发热等情况下,患者血清中PCT含量不会明显上升。因此,实现对细菌感染的有效鉴别和诊断时,可选择血清PCT的含量作为有效标志物。根据相关临床医学研究可知,血清PCT水平对于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抗生素治疗具有较好效果。[3]本组资料中,观察组患者治疗3d、7d和14d的血清PCT水平、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使用费用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表明,PCT的检测应用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进行发作期患者的抗生素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是一项重要的方法。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PCT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曾雪峰,陈锋,刘楠,等.降钙素原在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感染治疗中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0,(22):221—222.
[2]龙威,谢娟,唐建国,等.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作用[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10,33(8):624—625.
[3]龙威,邓星奇,陆刚,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中血清降钙素原的作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8,27(5):342—345.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效果;PCT;急性发作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临床医学中一项相对比较严重的肺部疾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会反复发作,尤其危机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相关临床医学研究资料可知,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引起因素多为感染性因素,其治疗方法主要为抗生素治疗。PCT是临床医学中新发现的一种感染性炎症标记物,是一项敏感指标,可实现对细菌和非细菌感染的有效鉴定。[1]我院对4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应用PCT治疗,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70.05±5.23岁;对照组25例,男21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69.17±5.12岁。对比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包括吸氧、平喘、解痉、止咳、化痰、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维持酸碱平衡等。观察组患者每2日进行1次PCT监测,并以血清PCT的检测结果作为依据,决定是否继续使用抗生素,继续使用抗生素的前提条件为PCT≧0.15μg/L;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治疗为基础,由同一主治医师按照抗生素使用指南决定是否进行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天数及相关费用,并进行对比。
1.3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次日、治疗后1d、3d、7d和14d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其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PCT变化水平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分别入院次日、治疗后1d、3d、7d和14d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观察组组患者治疗3d、7d和14d的血清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PCT变化水平情况对比( ±s,μg/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d 治疗3d 治疗7d 治疗14d
对照组 1.74±0.15 1.72±0.14 1.64±0.79 1.17±0.78 0.45±0.34
观察组 1.76±0.12 1.68±0.83 1.35±0.89 0.72±0.64 0.05±0.12
t 0.803 1.436 1.975 3.157 3.429
P 0.109 0.069 0.049 0.001 0.001
2.2 兩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天数和费用,对照组组患者平均使用抗生素(13.58±1.35)d,抗生素费用平均(4728.65±812.13)元;观察组患者平均使用抗生素(10.09±2.11)d,抗生素费用平均(3321.47±1015.08)元,使用天数和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发病,80%为感染引起的,其中70%为细菌感染。因此,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抗感染治疗是一项重要的环节。目前,临床医学中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其争议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感染和抗感染的疗程,因此需要一定的标志物,对感染进行判断,并对抗感染治疗进行指导。[2]降钙素原(PCT)是一项细菌感染灵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PCT是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前体激素,受到蛋白水解酶的作用水解后,所形成的一种活性成分,通常情况下,健康人的血清中PCT数值低于0.1ng/ml。在细菌感染时,受到细菌毒素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刺激,会导致人体血清中的PCT数值明显升高。而在非特异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物宿主排斥反应、病毒感染和癌性发热等情况下,患者血清中PCT含量不会明显上升。因此,实现对细菌感染的有效鉴别和诊断时,可选择血清PCT的含量作为有效标志物。根据相关临床医学研究可知,血清PCT水平对于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抗生素治疗具有较好效果。[3]本组资料中,观察组患者治疗3d、7d和14d的血清PCT水平、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使用费用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表明,PCT的检测应用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进行发作期患者的抗生素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是一项重要的方法。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PCT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曾雪峰,陈锋,刘楠,等.降钙素原在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感染治疗中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0,(22):221—222.
[2]龙威,谢娟,唐建国,等.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作用[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10,33(8):624—625.
[3]龙威,邓星奇,陆刚,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中血清降钙素原的作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8,27(5):34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