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有许多原理、规律必须依靠实验来加以证明。实验既是物理课堂的知识元素,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具体到实验教学,也作了具体要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来描述实验结果。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方面:要让学生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产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尽管如此,目前许多农村学校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和害怕影响教学进度,实际上不太重视实验教学。作为一名新课改的践行者——物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紧扣新的课程标准,切实做好实验教学,全面培养学生能力。
一、转变观念,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
在新的课程标准背景下,最基本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旨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验教学不再以学习知识和技能为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精神;训练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在生活中寻找科学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探索科学的态度。
二、打破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界限,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来
传统的演示实验,多以教师为主,学生成了纯粹的旁观者。这样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极性,而且还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迷信教师,教师说的一切都不质疑,抹杀学生的创新能力;怀疑实验结论的正确性,因为是教师独自做的实验,学生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是一场魔术般的表演。鉴于此,我们应该摆脱教材编排的束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
例如:摩擦起电和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这两个实验,现象很明显,也很有趣。但是,电荷看不见、摸不着,对初学者比较抽象,甚至他们对用不同的材料摩擦后可以出现两种不同的电荷完全不能理解。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准备或者选择器材来完成这些实验,既能让学生切身感受两种电荷的存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还能提高学生探索科学的积极性。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实验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包括摄影—投影技术、课件、视频、网络技术、电子白板等等。要优化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势在必行。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使抽象的概念、规律形象化。例如:演示磁场分布的实验,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在磁体上面放一块玻璃板,再在玻璃板上撒一些铁屑,轻敲玻璃板,让铁屑显示出磁场的分布情况。由于重力的作用,试验中玻璃板只能水平放置,不利于全体学生观察。而且这个实验只展示了一个平面上的磁场分布情况,不能让学生对磁场形成一个立体、完整的概念。如果利用现代电脑技术制作出的3D动画来演示,则可以让学生理解磁体周围空间中立体的分布情况,形成正确、形象的磁场概念。
利用摄影—投影技术可使很多实验现象变得直观。例如: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由于蒸发过程非常缓慢,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实验。如果利用摄像技术将液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蒸发过程录制下来,在课堂上快速播放。学生就可以直接对比不同条件下液体蒸发的快慢,从而掌握温度、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流动速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又比如: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中,海绵的形变不大的时候,不利于全体学生观察。可利用摄影和投影技术将实验现象放大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看得一清二楚。
还有电子白板、电子课件、视频、音频、网络技术等都可以让实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把现在教育技术与实验相结合必将极大地丰富我们的实验课堂,增强实验的功能。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也有需要注意的问题存在。不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无限量地增加课堂容量,加重学生负担。不能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代替学生实验的全过程,只能当做辅助手段加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过程也不能过于花哨,否则就有可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该是辅助手段的先进技术上来,而忽略了实验本身,这就得不偿失了。
四、全方位挖掘教育资源,将实验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
物理實验教学资源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实验室等现有设备,生活化实验资源也是教育资源的重要内容。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多可以成为实验器材。在武胜县教育局组织的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课堂上就出现了许多的生活用品。上课的内容是《压强》,其中一位老师在碗底涂上墨汁,印在白纸上来说明受力面积就是互相挤压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积。这一小实验器材简单,便于操作,留给学生的影响却非常深刻。还有一位老师利用一根锯条和一块磁铁演示了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受压物体表面的,以及重物对斜面压力大小与倾斜程度的关系。还有些老师利用铁钉、气球、铅笔、河沙、砖块等常见的物体探究了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时用的物理教材中设置了许多小实验、小制作都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够完成的,教师可以大胆的加以引导。例如:制作小电动机、不倒翁、潜水艇模型、小电铃,纸锅烧开水等小实验,都是贴近生活,可操作性强,也有着极高的趣味性。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够对学过的知识起到加深巩固的作用。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是落实新的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全面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的创新必先行,我们的责任还任重道远!
一、转变观念,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
在新的课程标准背景下,最基本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旨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验教学不再以学习知识和技能为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精神;训练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在生活中寻找科学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探索科学的态度。
二、打破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界限,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来
传统的演示实验,多以教师为主,学生成了纯粹的旁观者。这样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极性,而且还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迷信教师,教师说的一切都不质疑,抹杀学生的创新能力;怀疑实验结论的正确性,因为是教师独自做的实验,学生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是一场魔术般的表演。鉴于此,我们应该摆脱教材编排的束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
例如:摩擦起电和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这两个实验,现象很明显,也很有趣。但是,电荷看不见、摸不着,对初学者比较抽象,甚至他们对用不同的材料摩擦后可以出现两种不同的电荷完全不能理解。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准备或者选择器材来完成这些实验,既能让学生切身感受两种电荷的存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还能提高学生探索科学的积极性。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实验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包括摄影—投影技术、课件、视频、网络技术、电子白板等等。要优化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势在必行。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使抽象的概念、规律形象化。例如:演示磁场分布的实验,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在磁体上面放一块玻璃板,再在玻璃板上撒一些铁屑,轻敲玻璃板,让铁屑显示出磁场的分布情况。由于重力的作用,试验中玻璃板只能水平放置,不利于全体学生观察。而且这个实验只展示了一个平面上的磁场分布情况,不能让学生对磁场形成一个立体、完整的概念。如果利用现代电脑技术制作出的3D动画来演示,则可以让学生理解磁体周围空间中立体的分布情况,形成正确、形象的磁场概念。
利用摄影—投影技术可使很多实验现象变得直观。例如: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由于蒸发过程非常缓慢,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实验。如果利用摄像技术将液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蒸发过程录制下来,在课堂上快速播放。学生就可以直接对比不同条件下液体蒸发的快慢,从而掌握温度、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流动速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又比如: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中,海绵的形变不大的时候,不利于全体学生观察。可利用摄影和投影技术将实验现象放大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看得一清二楚。
还有电子白板、电子课件、视频、音频、网络技术等都可以让实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把现在教育技术与实验相结合必将极大地丰富我们的实验课堂,增强实验的功能。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也有需要注意的问题存在。不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无限量地增加课堂容量,加重学生负担。不能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代替学生实验的全过程,只能当做辅助手段加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过程也不能过于花哨,否则就有可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该是辅助手段的先进技术上来,而忽略了实验本身,这就得不偿失了。
四、全方位挖掘教育资源,将实验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
物理實验教学资源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实验室等现有设备,生活化实验资源也是教育资源的重要内容。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多可以成为实验器材。在武胜县教育局组织的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课堂上就出现了许多的生活用品。上课的内容是《压强》,其中一位老师在碗底涂上墨汁,印在白纸上来说明受力面积就是互相挤压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积。这一小实验器材简单,便于操作,留给学生的影响却非常深刻。还有一位老师利用一根锯条和一块磁铁演示了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受压物体表面的,以及重物对斜面压力大小与倾斜程度的关系。还有些老师利用铁钉、气球、铅笔、河沙、砖块等常见的物体探究了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时用的物理教材中设置了许多小实验、小制作都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够完成的,教师可以大胆的加以引导。例如:制作小电动机、不倒翁、潜水艇模型、小电铃,纸锅烧开水等小实验,都是贴近生活,可操作性强,也有着极高的趣味性。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够对学过的知识起到加深巩固的作用。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是落实新的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全面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的创新必先行,我们的责任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