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更要学习英语文化。没有文化背景作为支撑的语言,往往是苍白的,缺乏灵魂的,不合时宜的,甚至是错误的。在一种文化背景下怀着敬意说出的话,在另一种文化下,很可能就是冒犯。比方说,在汉语文化背景下,问别人How old are you?是表示一种关心和亲切,可是放到英语文化背景中,就是不敬和冒犯,因为英语国家人士认为年龄是自己的隐私,是不受侵犯的。句子的语法、词汇都完全正确,可因为文化的差异,语言效果可能截然不同。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永远将属于其范畴的语言置于掌控之中。掌握英语文化有助于正确运用英语语言。因此,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文化意识可以使交际更加得体,可以帮助我们与英语国家人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有效地达到交际的目的。长期以来,我们对文化意识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只重视学生语言形式是否正确,读的是否流畅,结果造成学生只能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不顾及交际的场合、对象以及英语国家的文化,并由此引起误解或落下笑柄,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英语课程标准》把“文化意识”的培养作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提出“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其原因在于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们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由此可见,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二级(小学6年级毕业时)、五级(初中9年级毕业时)和八级(普通高中毕业要求)的文化意识分级目标。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要求,初中毕业时(五级)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如手势、表情等;
(2)恰当使用英语中不同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
(3)了解、區别英语中不同性别常用的名字和亲昵的称呼;
(4)了解英语国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俗;
(5)了解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服饰和穿戴习俗;
(6)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
(7)对别人的赞扬、请求等做出恰当的反应;
(8)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请求等意义;
(9)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等;
(10)了解常见动植物在英语国家中的文化涵义;
(11)了解自然现象在英语中可能具有的文化涵义;
(12)了解英语国家中传统的文娱和体育活动;
(13)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
(14)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基础教育阶段,文化教学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二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化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的内容,因此也称文化导入。文化导入的目的:一是积累有关异国文化的知识,二是培养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敏感性,和在使用英语使根据异国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如听、读)和语言产出(如读、写、译)的自觉性。在文化导入的全过程中,教师都应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所导入的内容须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和外国文化的兴趣。所选材料要适度,内容代表主流文化,有兴趣性。
那么,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做才能体现文化意识的渗透呢?
(1)要创设感受语言文化的环境。倡导学生上网查寻与所学单元、课文有关的语言材料以及相关的文化习俗,通过报刊杂志的浏览归纳、整理出异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同,鼓励他们制成书法作品、英文卡片、英语谚语集锦等,展览他们所收集的有关讲英语国家的风景名胜、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资料,交流各自的观点,当他们对这些丰富多彩、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文化了解的越多,他们就对英语和讲英语国家的兴趣就会越浓厚,英语学习也就会变得越来越积极了。(2)在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文化意识应该贯穿在日常的教学中,不论是单词还是句子、课文的教学都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授。在传统的教学中,单词教学往往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如果我们尝试给学生加点“西餐”,使“饭菜”更诱人,学生就会“吃”得津津有味了。比如,在学习“dog”一词时,引出“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这个谚语,说明在英美等国,“You are a lucky dog.”不是一句不礼貌的言语,而是一句羡慕人的话。又如,“the first floor”在英国、美国的不同含义等等,正是通过这样一点一滴的渗透目的语的文化知识,学生才能一点一滴地感受到Culture Shock,才能逐渐接受这两种文化的异同,培养起跨文化意识,才能逐渐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不同的场合下与不同的对象进行正确的交流。(3)开展综合活动,增强跨文化交际。学习和掌握英语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积极利用课外时间,组织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富有西方文化色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举办圣诞晚会、英语短剧表演、等,使他们产生了解外国文化的欲望。正如一位西方教育家所说:“Tell me,I will forget. Show me,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I will understand. ”
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更要学习英语文化。没有文化背景作为支撑的语言,往往是苍白的,缺乏灵魂的,不合时宜的,甚至是错误的。在一种文化背景下怀着敬意说出的话,在另一种文化下,很可能就是冒犯。比方说,在汉语文化背景下,问别人How old are you?是表示一种关心和亲切,可是放到英语文化背景中,就是不敬和冒犯,因为英语国家人士认为年龄是自己的隐私,是不受侵犯的。句子的语法、词汇都完全正确,可因为文化的差异,语言效果可能截然不同。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永远将属于其范畴的语言置于掌控之中。掌握英语文化有助于正确运用英语语言。因此,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文化意识可以使交际更加得体,可以帮助我们与英语国家人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有效地达到交际的目的。长期以来,我们对文化意识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只重视学生语言形式是否正确,读的是否流畅,结果造成学生只能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不顾及交际的场合、对象以及英语国家的文化,并由此引起误解或落下笑柄,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英语课程标准》把“文化意识”的培养作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提出“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其原因在于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们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由此可见,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二级(小学6年级毕业时)、五级(初中9年级毕业时)和八级(普通高中毕业要求)的文化意识分级目标。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要求,初中毕业时(五级)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如手势、表情等;
(2)恰当使用英语中不同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
(3)了解、區别英语中不同性别常用的名字和亲昵的称呼;
(4)了解英语国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俗;
(5)了解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服饰和穿戴习俗;
(6)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
(7)对别人的赞扬、请求等做出恰当的反应;
(8)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请求等意义;
(9)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等;
(10)了解常见动植物在英语国家中的文化涵义;
(11)了解自然现象在英语中可能具有的文化涵义;
(12)了解英语国家中传统的文娱和体育活动;
(13)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
(14)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基础教育阶段,文化教学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二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化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的内容,因此也称文化导入。文化导入的目的:一是积累有关异国文化的知识,二是培养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敏感性,和在使用英语使根据异国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如听、读)和语言产出(如读、写、译)的自觉性。在文化导入的全过程中,教师都应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所导入的内容须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和外国文化的兴趣。所选材料要适度,内容代表主流文化,有兴趣性。
那么,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做才能体现文化意识的渗透呢?
(1)要创设感受语言文化的环境。倡导学生上网查寻与所学单元、课文有关的语言材料以及相关的文化习俗,通过报刊杂志的浏览归纳、整理出异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同,鼓励他们制成书法作品、英文卡片、英语谚语集锦等,展览他们所收集的有关讲英语国家的风景名胜、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资料,交流各自的观点,当他们对这些丰富多彩、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文化了解的越多,他们就对英语和讲英语国家的兴趣就会越浓厚,英语学习也就会变得越来越积极了。(2)在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文化意识应该贯穿在日常的教学中,不论是单词还是句子、课文的教学都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授。在传统的教学中,单词教学往往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如果我们尝试给学生加点“西餐”,使“饭菜”更诱人,学生就会“吃”得津津有味了。比如,在学习“dog”一词时,引出“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这个谚语,说明在英美等国,“You are a lucky dog.”不是一句不礼貌的言语,而是一句羡慕人的话。又如,“the first floor”在英国、美国的不同含义等等,正是通过这样一点一滴的渗透目的语的文化知识,学生才能一点一滴地感受到Culture Shock,才能逐渐接受这两种文化的异同,培养起跨文化意识,才能逐渐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不同的场合下与不同的对象进行正确的交流。(3)开展综合活动,增强跨文化交际。学习和掌握英语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积极利用课外时间,组织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富有西方文化色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举办圣诞晚会、英语短剧表演、等,使他们产生了解外国文化的欲望。正如一位西方教育家所说:“Tell me,I will forget. Show me,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I will understa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