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好“三部曲”,建构“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

来源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long_lium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是教师当下共同研究的方向。针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学习内容碎片化、学习需求未能得到充分关注、学习迁移意识淡薄等问题,文章从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情、关注学习迁移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和示例,力求把“以学为中心”落到实处。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学习内容;学习主体;学习迁移
  当下,数学课堂正处于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型阶段。“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成长,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但是在日常听课的过程中,却发现有不少课堂仍然出现学生已经懂的知识教师还在反复讲,学生可以自己探究的问题教师还在不断引导,学生的主动性未能得到完全激发,学习内容碎片化等现象。究竟怎样做才能避免这些问题,真正建构“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呢?笔者认为应该重点奏好“三部曲”。
  一、系统分析学习内容,瞻前顾后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学习内容碎片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很多学生眼中,知识都是孤立的,他们未能在学习过程中很好地体会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更不能形成知识结构。笔者在听课中发现,有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只拘泥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对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前位和后位知识缺乏充分的关注,导致学生学习过程遇阻。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教师课前对教材的分析不到位造成的。有些教师对于认真钻研本节课的教材或者钻研当下正在学习单元的教材没有问题,但是却往往容易忽略分析学习内容的另外一环,那就是还要研读与新知识相关联的前后教材,弄清楚知识的发展脉络,明确要学习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中的知识是螺旋上升的,很多内容都能在之前的学习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脉络。而这些脉络如果联通得当,不仅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结构,从而有效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因此,在分析教材时,瞻前顾后不能少。
  例如,“认识三角形”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中第1课时的内容。在备课时,笔者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如下分析。
  1.分析教材中前后相关知识点
  笔者认真分析了教材中与这节课知识相关的前后知识点,具体如下表所示。




  由于任何多边形都可以分割为若干个三角形,因此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认识三角形”作为“三角形”单元的第1课时,既为本单元学习三角形的其他知识奠定基础,也为后续学习其他平面图形打下基础。
  2.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材延续了以往通过“画”为主线来认识三角形的安排。通过画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含义,加深对概念中“线段”“围成”等关键词的理解。通过画出三角形的高,理解三角形中高和底的相互依存关系。因此,本节课的整个学习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的实践过程。
  如上所述,只有对教材进行系统、深入分析,理顺前后知识体系,明晰编者意图,教师才能高屋建瓴地去设计教学,才能帮助学生达到融会贯通。
  二、细致分析学情,明确学习需求
  学习的主体,就是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提高课堂效率,建构“以学为中心”课堂的前提条件。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这些都告诉我们,尊重学生,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而非以教定教。
  了解学生的方式有很多,如随机访谈、调查问卷、翻看学生作业、观察学生表现等。了解学生的角度最好也能尽量全面,不单只关注学生写出来的东西,学生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前期思考等往往也可以带给我们很多信息。
  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这节课之前,笔者先抽取12名学生完成了一份针对“画三角形”和“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的课前调研。这次调研将教师观察和学生操作相结合,学生在纸上画,笔者从旁观察。调研数据显示,12名学生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其中有8名学生是用一笔画的方式完成的;还有4名学生是先画一条线段,再分别画出另外两条线段。多数学生在画图时对于三角形首尾相接的特点没有充分关注,这说明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仅停留在直观表象上。因此,本节课的一个学习重点就是引导学生从直观感知深入到对三角形概念本质的理解。在针对“画平行四邊形的高”的调研中,笔者发现对于画高,大部分学生对于画高已具备比较好的知识基础,但是对于如何画出斜边上的高,则是需要克服的学习难点。
  只有对学情进行细致分析,教师才能准确把握学生认知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或问题,也才能更好地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三、关注学习迁移,提升学习能力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有迁移。每一种新知识的学习都是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过程。这一点在数学学科中尤其明显。数学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概括性为学习迁移提供了基础。学习迁移,不仅可以使知识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当学生发现自己能够通过学习迁移去解决新问题时,探究兴趣、学习潜能都可以被很好地激发,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这些都是建构“以学为中心”课堂的根本。
  例如,在“认识三角形”一课中,由于学生之前已经经历过从顶点、边、角去认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过程,认识并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和高,这些都对本节课认识三角形有正迁移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认识三角形各部分(边、角、顶点、高)的特征和名称时,笔者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迁移?笔者先通过课件帮助学生回忆之前研究其他平面图形的方法,然后引发学生思考:今天我们要研究三角形,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接着,尽量调取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已经知道的,由学生做小老师去讲解;学生可以尝试出来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
  当然,在引导学生学习迁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重点思考哪些地方学生会遇到问题,需要师生共同去解决;哪些地方学生可能会出现负迁移。
  仍以“三角形”为例,如果以水平方向的边为底作高,学生完成得比较顺利,但是如何表示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高,以及以斜边作为底画高,对学生来说是困惑点和易错点,在这些地方就需要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讨论和突破。另外,因为之前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都有无数条,学生很可能会进行负迁移,认为三角形的高也有无数条。笔者引导学生,结合三角形高的概念进行辨析,理解三角形的高只有三条的原因,同时对高的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关注学习迁移,更关注迁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通过学习迁移以旧促新,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建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是广大教师不断去努力和追求的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备学习过程是大家已经达成的共识,但是如何才能把这些常规的项目做细、做实,真正地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是需要持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蔡飞.突出知识本质关注知识结构提升思维能力:张齐华老师“角的度量”教学片断赏析[J].江西教育,2019(2).
  [2]付钰,姜秋羽.数学学习中的迁移现象及其对教学的意义[J].中学教研(数学),2018(9).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为例,介绍教学过程中开展的三个阅读活动:讲好小说“普通人”的故事、做好生活“普通人”的名片和写好“人与社会”主题小论文,并在此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整本书活动设计的四个联结点,即教材与活动、生活与活动、核心素养与活动、评价与活动。最终目的是在此活动中,深度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人物专题;活动设计  《义
期刊
摘 要:地方文化是在众多种类的文化资源中学生最为熟悉的文化分支,来源于学生的家乡。教师要承担起保护地方文化、引导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责任,使学生具备自觉传承与发扬地方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地方文化,帮助学生加深对地方文化的理解,使学生对地方文化满怀热爱之情,从而保证地方文化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初中语文;地方文化;渗透策略  地方文化是一种与特定区域相联系
期刊
摘 要:少教,即基于学生的知识生长点,以学定教,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生本课堂;多学,即基于探究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积累经验,增长知识、见识。对于试卷讲评课,少教,教什么?基于少教又如何多學?通过实践经验得出:少教则多思考,少教则多找点;多学重在方法,多学贵在反思。  关键词:少教多学;试卷讲评;薄积厚发  贵州省印江县组织九年级月考质量监测,针对学生答题反映的学习获得,就如何挖掘错题资源将学习引向
期刊
摘 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三分校通过分析课程建设背景、明晰课程设计理念、建构学校课程体系、透视学校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梳理了学校课程建设模式,体现了九年一贯制一体化和三层级课程一体化,经过实践探索,学校形成了独特的育人课程体系。  关键词: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建设  一、学校课程建设的背景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课文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情怀。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包括对爱国主义精神,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生命意识,真、善、美和道德情操的渗透,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初中语文;立德树人;渗透策略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有明确的主题思想,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学习这些优质
期刊
摘 要: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初中生来说,家国情怀是新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品格塑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内容。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学习、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而家国情怀的落实,又需要立足于其他素养。文章以“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课的教学为例,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问题驱
期刊
摘 要:教研活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至关重要。文章提出了开展教研活动的一些策略和建议,以大力推进教研组建设。  关键词:教研组建设;教研活动;教学质量;课堂教学  教研活动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研组是最基层的教研组织,负责组织本学科的集体备课和市、区、学校安排的教研活动。教研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科组建设,推进教研组工作的开
期刊
摘要:每个人对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有自己的期许,如何分析、整合资源做出切合自身实际的职业选择,需要学校创造条件,提供整体化设计和多元化平台,引导学生获取专业信息。随着辽宁省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沈阳市第一中学开展了生涯规划指导系列活动,为学生播种“职业梦想”,让未来与初心看得见。  关键词:高考综合改革;生涯规划;职业选择  新时代的高中教育承载着促进每个鲜活生命个性化成长的重任。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效率,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人教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重视将阅读向课外延伸,群文阅读契合了“1 + X”的阅读理念,给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阅读素材。在选文时,以教材为基础,借助多种渠道拓展阅读,同时关注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补充经典古诗文,加强阅读反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已经成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然而,如何将计算思维这一抽象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落地,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挑战。文章主要基于计算思维的定义,探索小学可视化编程教学策略,通过具体教学实践,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利用可视化编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计算思维;可视化编程;教学策略  一、计算思维的概念与内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