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课文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情怀。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包括对爱国主义精神,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生命意识,真、善、美和道德情操的渗透,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初中语文;立德树人;渗透策略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有明确的主题思想,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学习这些优质文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浸润于中华文化的人文关怀中,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学生心中不断生根、开花。
一、爱国主义精神的渗透
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帮助学生树立报国之志,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篇课文中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记叙了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下册《屈原(节选)》这篇课文时,教师向学生介绍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他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宁愿赴江自尽,也不愿同流合污。通过学习屈原的高风亮节,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理想信念的渗透
学生要正视现实,直面艰难险阻,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例如,教材七年级下册《台阶》这篇课文塑造了一个老实本分、热爱生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追求生活理想的农民形象。为了那梦想中的高台阶,为了尊严,父亲起早贪黑,忙里忙外,耗费了大半生的心血和光阴。又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下册《海燕》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感悟到海燕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去实现心中的目标,从而培养学生不屈不挠、坚强无畏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我修养,追求远大理想。
三、社会责任感的渗透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生活在社会里,就要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坚持原则,做好本职工作,贡献自身力量,实现自我价值,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尊严,心有社会,胸怀天下。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下册《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这篇课文时,我们看到王选先生大力扶植年轻人,表现了作者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让学生感受到王选先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又如,教材九年级下册《枣儿》这篇课文反映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是社会发展变革中出现的一种暂时现象,我们应该多给他们温暖和关爱,培养学生爱家乡、爱亲人的社会责任感。
四、民族精神的渗透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精髓,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灵魂和核心。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拥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爱和平,自强不息。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下册《黄河颂》这篇课文时,让学生领悟到黄河凝聚着中华民族顽强不屈、一往无前的意志和精神。又如,教材九年级下册《过零丁洋》这篇课文展现了诗人视死如归、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学生感受诗人大义凛然的崇高气节和民族精神。
五、生命意识的渗透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人的一生要对他人、对社会做贡献,这样生命才会有价值、有意义。例如,教材八年级上册《蝉》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蝉艰苦一生而追求短暂辉煌的悲悯和礼赞。我们应该珍惜生活,让青春闪光,在短暂的一生中留下生命的壮美。又如,教材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这篇课文通过写少年杜小康成长的故事告诉学生:人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下历练,需要在孤独中磨炼,这样才能长大。坦然面对成长岁月中的坎坷与磨难,走过风霜雨雪,生命才会绽放出美丽的光芒。
六、真、善、美的渗透
追求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教师要教育学生求真向善,培养学生淳朴善良、友爱无私、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常怀感恩之心。让这些美好品质长存心间,像丝丝春雨,滋润着我们。例如,教材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启示我们:要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纯洁、纯真的童心,做一个真诚的人,无私无畏,敢于反对社会现实中的假、恶、丑,让真、善、美充满人间。又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老王》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教导学生同情、尊重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阳光和养分,让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纯朴、仁义、善良的品性,学习人性之美。
七、道德情操的渗透
道德情操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一个人道德高尚,情操高洁,就会制约着他的行为,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例如,教材七年级上册《诫子书》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做人道理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现实社会中充满了诱惑,我们切不可随波逐流,迷失方向,要在生活中勤俭节约,不断提升品德修养。又如,教材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这篇课文展现了傲岸自恃、独立不羁、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富貴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古人立世的标准,也体现了中国人的骨气。教育学生坚守道德操守,传承优秀精神。
八、结束语
总之,通过这些教学的实证例谈,教师要努力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在学校不只要学会知识,变得“有才”,还要学会做人,变得“有德”,德才兼备,才应该是当代中学生所要追求的。以“文”传道,润物无声,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基金项目:甘肃省2019年度“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证研究(GS[2019]GHBZ092)。
参考文献:
[1]司春兰. 谈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 甘肃教育,2015(6).
[2]宋玉华.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0).
关键词:初中语文;立德树人;渗透策略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有明确的主题思想,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学习这些优质文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浸润于中华文化的人文关怀中,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学生心中不断生根、开花。
一、爱国主义精神的渗透
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帮助学生树立报国之志,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篇课文中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记叙了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下册《屈原(节选)》这篇课文时,教师向学生介绍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他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宁愿赴江自尽,也不愿同流合污。通过学习屈原的高风亮节,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理想信念的渗透
学生要正视现实,直面艰难险阻,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例如,教材七年级下册《台阶》这篇课文塑造了一个老实本分、热爱生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追求生活理想的农民形象。为了那梦想中的高台阶,为了尊严,父亲起早贪黑,忙里忙外,耗费了大半生的心血和光阴。又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下册《海燕》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感悟到海燕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去实现心中的目标,从而培养学生不屈不挠、坚强无畏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我修养,追求远大理想。
三、社会责任感的渗透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生活在社会里,就要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坚持原则,做好本职工作,贡献自身力量,实现自我价值,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尊严,心有社会,胸怀天下。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下册《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这篇课文时,我们看到王选先生大力扶植年轻人,表现了作者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让学生感受到王选先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又如,教材九年级下册《枣儿》这篇课文反映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是社会发展变革中出现的一种暂时现象,我们应该多给他们温暖和关爱,培养学生爱家乡、爱亲人的社会责任感。
四、民族精神的渗透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精髓,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灵魂和核心。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拥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爱和平,自强不息。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下册《黄河颂》这篇课文时,让学生领悟到黄河凝聚着中华民族顽强不屈、一往无前的意志和精神。又如,教材九年级下册《过零丁洋》这篇课文展现了诗人视死如归、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学生感受诗人大义凛然的崇高气节和民族精神。
五、生命意识的渗透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人的一生要对他人、对社会做贡献,这样生命才会有价值、有意义。例如,教材八年级上册《蝉》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蝉艰苦一生而追求短暂辉煌的悲悯和礼赞。我们应该珍惜生活,让青春闪光,在短暂的一生中留下生命的壮美。又如,教材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这篇课文通过写少年杜小康成长的故事告诉学生:人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下历练,需要在孤独中磨炼,这样才能长大。坦然面对成长岁月中的坎坷与磨难,走过风霜雨雪,生命才会绽放出美丽的光芒。
六、真、善、美的渗透
追求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教师要教育学生求真向善,培养学生淳朴善良、友爱无私、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常怀感恩之心。让这些美好品质长存心间,像丝丝春雨,滋润着我们。例如,教材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启示我们:要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纯洁、纯真的童心,做一个真诚的人,无私无畏,敢于反对社会现实中的假、恶、丑,让真、善、美充满人间。又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老王》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教导学生同情、尊重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阳光和养分,让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纯朴、仁义、善良的品性,学习人性之美。
七、道德情操的渗透
道德情操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一个人道德高尚,情操高洁,就会制约着他的行为,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例如,教材七年级上册《诫子书》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做人道理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现实社会中充满了诱惑,我们切不可随波逐流,迷失方向,要在生活中勤俭节约,不断提升品德修养。又如,教材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这篇课文展现了傲岸自恃、独立不羁、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富貴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古人立世的标准,也体现了中国人的骨气。教育学生坚守道德操守,传承优秀精神。
八、结束语
总之,通过这些教学的实证例谈,教师要努力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在学校不只要学会知识,变得“有才”,还要学会做人,变得“有德”,德才兼备,才应该是当代中学生所要追求的。以“文”传道,润物无声,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基金项目:甘肃省2019年度“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证研究(GS[2019]GHBZ092)。
参考文献:
[1]司春兰. 谈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 甘肃教育,2015(6).
[2]宋玉华.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