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一轮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以立德树人作为课程标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明晰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四个核心内容。在核心素养指导下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本文以“小组合作”教学为案例,阐述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核心素养 小组合作 策略
一、“小组合作”的基本含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完成共同的活动任务而相互合作的过程。教师指导小组成员开展活动任务,发挥群体的主动积极作用,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性,一起合作完成具体的活动任务,这改变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从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了创造性。小组合作就是按照学生的共同爱好、特长,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固定的小组,教师把任务、主题、问题等分配给学生,学生围绕着任务、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合作、竞争,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在自主探究和学习合作的过程中,找出完成活动任务的方法,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评价,学生会有所收获,有成就感激发他们更高的求知欲望,更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小组合作”的教学体现
1.提出具体任务、创设一定情境、激发大家兴趣
提出任务、创设“相互交流协作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没有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与小组同伴甚至全体同学通过网络开展一系列相互交流协作的学习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拓展思维。例如:提出任务,用FrontPage制作介绍自己家乡的网页,让学生准备素材。学生可能对自己的家乡不是很了解,但很快会想到利用网络去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习俗、特色、特产、旅游等,学生在准备素材的过程中,要对素材进行筛选,对获得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通过小组分工、交流、合作和了解,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学生通过查找网络获取素材,愉快地完成介绍家乡作品的同时,又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真正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2.明确具体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分工愉快合作
提出任务框架后,学生相互之间一起讨论,教师对这些任务提出实施建议。教师可以列出以前完成过的任务、问题和相关作品供学生参考。例如,使用字处理软件设计制作电子报刊,可选择感恩、环境保护、中国梦等主题,主题的选择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课程标准出发点和落脚点。小组成员根据任务要求明确完成任务的具体目标,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将任务分成几个子任务,并依照各自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对小组成员的每个人进行分工,使每一个组员都能各尽所能,发挥特长,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需要用到的资源,按照制定的方案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和任务完成。同时各成员的角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经常进行身份的互换,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各尽所能。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讨论,不仅加强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而且在主动学习和集体思考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们的计算思维,让他们从计算思维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主题的选择、信息的获取、任务分成多个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3.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例如,分组设计网站,教师可以提供优秀的网站供学生参考,学生通过观摩优秀网站拓宽思路,引起共鸣。经过小组讨论,确定本组感兴趣的网站主题,再根据特长进行分工,有的通过网络查找信息、有的处理文字,有的加工图片,有的设计网页布局,通过分工合作,学生花费精力投入到设计、开发、搜集、制作、加工等一系列参与的活动过程中,从而解决任务要求。學科核心素养的理念是把对人的关注放到首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各自所长,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与其他组员沟通,达到交流,共享资源和经验,优化整合子任务,创作一个完整的作品。通过网络查找信息、人人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4.交流作品、展示作品、评价作品
展示作品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①本小组成员交流,对自己分工完成的任务进行总结,去发现问题,去找出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法。②小组间互相交流,这样可以吸取别人的经验,取长补短。每个小组在全班范围内展示作品,在展示作品过程中,每组派一名代表陈述完成任务的设计思路、使用方法、制作作品及在参与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向全班同学汇报。在评价作品前,应当让学生明确评价的标准,要怎样进行评价?教师引导适当进行点评,指出作品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提出建议,以便在进一步的学习中不断完善与提高。教师的点评也很重要,必须进行评价,表扬优秀作品,有待提高的作品要适当鼓励并加以肯定,让学生有成就感,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有创作创新的欲望。课程标准倡导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本身是信息素养的一个部分,所以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学会评价的能力。通过交流、汇报、评价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抓住其具体表现,强化信息意识、启迪计算思维、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赋予社会责任。根据核心素养的理念,在实践中多运用“小组合作”等互动的教学方法,把我们的技术融入各学科中,不断探究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能够真正为学生终生发展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3:20-37.
[2]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3:109-157.
(作者单位:韶关市九龄高级中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核心素养 小组合作 策略
一、“小组合作”的基本含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完成共同的活动任务而相互合作的过程。教师指导小组成员开展活动任务,发挥群体的主动积极作用,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性,一起合作完成具体的活动任务,这改变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从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了创造性。小组合作就是按照学生的共同爱好、特长,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固定的小组,教师把任务、主题、问题等分配给学生,学生围绕着任务、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合作、竞争,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在自主探究和学习合作的过程中,找出完成活动任务的方法,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评价,学生会有所收获,有成就感激发他们更高的求知欲望,更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小组合作”的教学体现
1.提出具体任务、创设一定情境、激发大家兴趣
提出任务、创设“相互交流协作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没有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与小组同伴甚至全体同学通过网络开展一系列相互交流协作的学习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拓展思维。例如:提出任务,用FrontPage制作介绍自己家乡的网页,让学生准备素材。学生可能对自己的家乡不是很了解,但很快会想到利用网络去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习俗、特色、特产、旅游等,学生在准备素材的过程中,要对素材进行筛选,对获得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通过小组分工、交流、合作和了解,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学生通过查找网络获取素材,愉快地完成介绍家乡作品的同时,又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真正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2.明确具体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分工愉快合作
提出任务框架后,学生相互之间一起讨论,教师对这些任务提出实施建议。教师可以列出以前完成过的任务、问题和相关作品供学生参考。例如,使用字处理软件设计制作电子报刊,可选择感恩、环境保护、中国梦等主题,主题的选择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课程标准出发点和落脚点。小组成员根据任务要求明确完成任务的具体目标,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将任务分成几个子任务,并依照各自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对小组成员的每个人进行分工,使每一个组员都能各尽所能,发挥特长,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需要用到的资源,按照制定的方案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和任务完成。同时各成员的角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经常进行身份的互换,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各尽所能。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讨论,不仅加强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而且在主动学习和集体思考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们的计算思维,让他们从计算思维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主题的选择、信息的获取、任务分成多个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3.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例如,分组设计网站,教师可以提供优秀的网站供学生参考,学生通过观摩优秀网站拓宽思路,引起共鸣。经过小组讨论,确定本组感兴趣的网站主题,再根据特长进行分工,有的通过网络查找信息、有的处理文字,有的加工图片,有的设计网页布局,通过分工合作,学生花费精力投入到设计、开发、搜集、制作、加工等一系列参与的活动过程中,从而解决任务要求。學科核心素养的理念是把对人的关注放到首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各自所长,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与其他组员沟通,达到交流,共享资源和经验,优化整合子任务,创作一个完整的作品。通过网络查找信息、人人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4.交流作品、展示作品、评价作品
展示作品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①本小组成员交流,对自己分工完成的任务进行总结,去发现问题,去找出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法。②小组间互相交流,这样可以吸取别人的经验,取长补短。每个小组在全班范围内展示作品,在展示作品过程中,每组派一名代表陈述完成任务的设计思路、使用方法、制作作品及在参与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向全班同学汇报。在评价作品前,应当让学生明确评价的标准,要怎样进行评价?教师引导适当进行点评,指出作品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提出建议,以便在进一步的学习中不断完善与提高。教师的点评也很重要,必须进行评价,表扬优秀作品,有待提高的作品要适当鼓励并加以肯定,让学生有成就感,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有创作创新的欲望。课程标准倡导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本身是信息素养的一个部分,所以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学会评价的能力。通过交流、汇报、评价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抓住其具体表现,强化信息意识、启迪计算思维、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赋予社会责任。根据核心素养的理念,在实践中多运用“小组合作”等互动的教学方法,把我们的技术融入各学科中,不断探究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能够真正为学生终生发展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3:20-37.
[2]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3:109-157.
(作者单位:韶关市九龄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