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渐渐退出教学舞台。新的教学理念提出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尊重学生、发展学生、关注学生,让学生和老师能够在一个平等的关系中和谐相处。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问,不仅可以让教师知道学生的学习状态,时刻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对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也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创新;策略
引言: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课堂中的提问对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针对课程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拓宽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很大的提升。课堂提问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形成良好的习惯,实现教学的高效性。
一、问题的创新性
柏格森曾说过:“对新的对象务必创出全新的概念”。对于语文教学,一些教师走入了误区,课堂“大漫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教师的教学效率不高,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师生之间没有友好的交流,导致老师和学生对语文都产生一种疲惫感。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和老师都应该尽快走出误区,实现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的创新性。教师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有不怕失误不怕犯错误的态度;对于学生教育工作要做到专心致志,并且有深邃的洞察力。而课堂中的提问,教师如果能够恰当而精妙地设置问题,诱导学生进行作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在课堂中鼓励他们积极回答老师提问,进行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创造出思维的火花。
在人教版七年级的语文课本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段:“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抓住这个故事情节,向学生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呢?”本问题主要是检验学生对全文的理解能力,从学生对问题的新奇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对引用故事增添百草园的神秘感这一写作说法的理解。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会对故事的情节进行想象,充满童趣的百草园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向往,进而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二、问题的针对性
很多教师误认为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掌握教学进度的唯一方式,殊不知,一些毫无意义、没有重点、没有层次的提问不会激发学生的潜能,也会让学生觉得课堂的无趣,从而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成绩也就自然下降。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智力,而不是培育出死脑筋的传统学生。
思维的创造需要一个合适的引爆点,针对教师的提问,学生能够沿着指向,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深入到教材,借助辅助资料,对答案进行分析总结,经过过滤,条缕清晰地完成问答的教学模式。
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文章末尾写到“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提问:“‘大约’和的确明明是两个矛盾的词,为何作者要在一句话里用到这两个词呢?”针对这个问题,教会学生摆脱思维的局限性,从多角度思考,认真阅读全文,促使学生展开想象和推理。在学生展开讨论之时可以适当的向学生说出自己的分析:“‘大约是表示推测’,有什么证据能够验证孔乙己大约死了?”抽问学生甲回答:“可以从酒馆里其他人的推测中猜孔乙己很久没有消息的原因有可能是他死了。”“那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孔乙己的确死了?”學生乙答:“从孔乙己的腿被打断,一年的时间都没见过孔乙己可以确定孔乙己死了。”
对于一句话,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针对性地剖析每一个知识点,逐步加深学生的思考,对于两个词的运用并没有出错,让学生跳出对所学知识的局限理解,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
三、科学提问,学会聆听
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受到教师的平等对待,无论他们在课堂答的是否正确,是否完美,教师都应该适当的肯定,发出赞赏的目光。课堂提问不同于课后布置的问题,它有一定的限制时间,学生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答案也就可能不够完整。对于所提的问题不能太过简单,那样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层探究,也不能归于困难,致使学生不敢举手回答。
在抽答过程中,如果学生迟迟答不出来或者羞于表达时,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在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教师的注意力应全部集中于他身上,让学生觉得自己被重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学习《藤野先生》一课时,让学生理解全文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赞美了他为人正直,对学习的热忱的高尚品质。然后提问:“对于作者弃医从文的做法,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思考呢?”在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中,注重把他们引向满怀爱国热情寻求救国之道的方向回答,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这个问题是从学生的情感方面出发,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产生心与心的交接。
[结束语]:语文注重学生情感素质的教学,提问对于他们思维的拓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要完善和发展问题体系,掌握好提问技巧,把握题目的难易程度,以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主,切实使语文教学高效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王丽丽.新时期下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探析[J].学周刊:B版,2012(12):7—8.
[2]周翠萍.新形式下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的研究[J].课外语文,2013(01):13—14.
(作者单位:甘肃省广河县第三中学731300)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创新;策略
引言: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课堂中的提问对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针对课程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拓宽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很大的提升。课堂提问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形成良好的习惯,实现教学的高效性。
一、问题的创新性
柏格森曾说过:“对新的对象务必创出全新的概念”。对于语文教学,一些教师走入了误区,课堂“大漫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教师的教学效率不高,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师生之间没有友好的交流,导致老师和学生对语文都产生一种疲惫感。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和老师都应该尽快走出误区,实现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的创新性。教师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有不怕失误不怕犯错误的态度;对于学生教育工作要做到专心致志,并且有深邃的洞察力。而课堂中的提问,教师如果能够恰当而精妙地设置问题,诱导学生进行作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在课堂中鼓励他们积极回答老师提问,进行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创造出思维的火花。
在人教版七年级的语文课本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段:“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抓住这个故事情节,向学生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呢?”本问题主要是检验学生对全文的理解能力,从学生对问题的新奇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对引用故事增添百草园的神秘感这一写作说法的理解。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会对故事的情节进行想象,充满童趣的百草园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向往,进而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二、问题的针对性
很多教师误认为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掌握教学进度的唯一方式,殊不知,一些毫无意义、没有重点、没有层次的提问不会激发学生的潜能,也会让学生觉得课堂的无趣,从而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成绩也就自然下降。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智力,而不是培育出死脑筋的传统学生。
思维的创造需要一个合适的引爆点,针对教师的提问,学生能够沿着指向,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深入到教材,借助辅助资料,对答案进行分析总结,经过过滤,条缕清晰地完成问答的教学模式。
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文章末尾写到“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提问:“‘大约’和的确明明是两个矛盾的词,为何作者要在一句话里用到这两个词呢?”针对这个问题,教会学生摆脱思维的局限性,从多角度思考,认真阅读全文,促使学生展开想象和推理。在学生展开讨论之时可以适当的向学生说出自己的分析:“‘大约是表示推测’,有什么证据能够验证孔乙己大约死了?”抽问学生甲回答:“可以从酒馆里其他人的推测中猜孔乙己很久没有消息的原因有可能是他死了。”“那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孔乙己的确死了?”學生乙答:“从孔乙己的腿被打断,一年的时间都没见过孔乙己可以确定孔乙己死了。”
对于一句话,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针对性地剖析每一个知识点,逐步加深学生的思考,对于两个词的运用并没有出错,让学生跳出对所学知识的局限理解,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
三、科学提问,学会聆听
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受到教师的平等对待,无论他们在课堂答的是否正确,是否完美,教师都应该适当的肯定,发出赞赏的目光。课堂提问不同于课后布置的问题,它有一定的限制时间,学生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答案也就可能不够完整。对于所提的问题不能太过简单,那样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层探究,也不能归于困难,致使学生不敢举手回答。
在抽答过程中,如果学生迟迟答不出来或者羞于表达时,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在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教师的注意力应全部集中于他身上,让学生觉得自己被重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学习《藤野先生》一课时,让学生理解全文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赞美了他为人正直,对学习的热忱的高尚品质。然后提问:“对于作者弃医从文的做法,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思考呢?”在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中,注重把他们引向满怀爱国热情寻求救国之道的方向回答,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这个问题是从学生的情感方面出发,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产生心与心的交接。
[结束语]:语文注重学生情感素质的教学,提问对于他们思维的拓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要完善和发展问题体系,掌握好提问技巧,把握题目的难易程度,以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主,切实使语文教学高效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王丽丽.新时期下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探析[J].学周刊:B版,2012(12):7—8.
[2]周翠萍.新形式下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的研究[J].课外语文,2013(01):13—14.
(作者单位:甘肃省广河县第三中学73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