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与法律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一名富有责任感的初中生。文章将分析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践方,以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提供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案例教学方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2-411
案例教学方法主要针对教学的实际需求,通过举案例的形式,启迪学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讨论中掌握学科知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对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法治观念、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教材课本中涉及许多教学案例,教师可根据案例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但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科知识,还能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能够从多个层面,深入理解法律、道德和社会的内在关联性。
一、利用案例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
在过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期间,教师经常沿用说教式、一刀切等教学形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导致学生成为知识的“容纳瓶”,教师为了将“容纳瓶”装满[1],而不断的灌输知识,以至于学生无法全部内化,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鉴于此,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时,发挥自身的引导与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思考与探究中,进一步了解学科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以《做负责人的人》一课为例,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与教学有关的真实案例,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教师引用“热心市民张女士自己创建手工加工企业,先后聘请多名残疾人士,帮助社会上的残疾上解决生活难、就业难的问题,并热心资助4名贫困学生上学。”的真实案例,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并向学生提出:“通过阅读张女士的事迹,你有哪些感悟?”等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反思,大多数学生都认识到张女士有着较高的道德品质,是一名有责任心的公民,运用真实案例,对学生产生有利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意识与责任意识,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发展。
二、利用案例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与学生接受能力、认知基础相适应的案例[2],从而利用案例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使学生能够在相互讨论中形成不同的看法,不但能提高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有效性,还能强化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让学生掌握案例中所隐藏的正确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愉悦的讨论氛围,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以《我与集体共成长》一课为例,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教师运用案例教學方法,向学生讲述“小水珠在大海的庇护下快乐成长,有一天海面波涛汹涌,小水珠不小心被抛到高空中,并看到大海之外的景色,但是在强烈阳光照耀下,小水珠逐渐消失了。”教师让学生根据这一案例,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小水珠为什么会消失?”“小水珠去哪里了呢?”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通过热烈讨论,意识到集体的必要性,为了茁壮成长,需要把自己与集体相融合。利用案例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合作讨论意识进一步提升,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
三、利用案例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总结分析
在过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将教材课本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导致教学内容一成不变[3],不但无法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使课堂氛围十分枯燥,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鉴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引用与实际生活有关的真实案例,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分析与总结,克服学生的学习难点,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课为例,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方法,以此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通过向学生讲述邓稼先为了“天下兴亡”,毅然决然放弃国外给予的丰厚物质奖励,而选择回到自己的祖国,深入到沙漠戈壁进行核武器研究,引发学生对真实生活案例的分析总结,使学生在分析总结中认识到邓稼先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从而放弃国外的优质生活,选择报效祖国,为国家发展做贡献,运用此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案例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将其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之中,有助于促进教学形式的创新与转变。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该根据案例教学方法的显著特征,使学生在案例探究、案例讨论、案例分析中,进一步了解学科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永燕.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013(012):121.
[2] 陈炜琦.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探索[J].法制博览,2020,001(001):228-230,237.
[3] 华德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运用分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02(007):104.
关键词:案例教学方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2-411
案例教学方法主要针对教学的实际需求,通过举案例的形式,启迪学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讨论中掌握学科知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对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法治观念、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教材课本中涉及许多教学案例,教师可根据案例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但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科知识,还能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能够从多个层面,深入理解法律、道德和社会的内在关联性。
一、利用案例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
在过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期间,教师经常沿用说教式、一刀切等教学形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导致学生成为知识的“容纳瓶”,教师为了将“容纳瓶”装满[1],而不断的灌输知识,以至于学生无法全部内化,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鉴于此,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时,发挥自身的引导与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思考与探究中,进一步了解学科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以《做负责人的人》一课为例,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与教学有关的真实案例,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教师引用“热心市民张女士自己创建手工加工企业,先后聘请多名残疾人士,帮助社会上的残疾上解决生活难、就业难的问题,并热心资助4名贫困学生上学。”的真实案例,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并向学生提出:“通过阅读张女士的事迹,你有哪些感悟?”等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反思,大多数学生都认识到张女士有着较高的道德品质,是一名有责任心的公民,运用真实案例,对学生产生有利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意识与责任意识,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发展。
二、利用案例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与学生接受能力、认知基础相适应的案例[2],从而利用案例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使学生能够在相互讨论中形成不同的看法,不但能提高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有效性,还能强化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让学生掌握案例中所隐藏的正确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愉悦的讨论氛围,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以《我与集体共成长》一课为例,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教师运用案例教學方法,向学生讲述“小水珠在大海的庇护下快乐成长,有一天海面波涛汹涌,小水珠不小心被抛到高空中,并看到大海之外的景色,但是在强烈阳光照耀下,小水珠逐渐消失了。”教师让学生根据这一案例,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小水珠为什么会消失?”“小水珠去哪里了呢?”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通过热烈讨论,意识到集体的必要性,为了茁壮成长,需要把自己与集体相融合。利用案例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合作讨论意识进一步提升,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
三、利用案例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总结分析
在过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将教材课本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导致教学内容一成不变[3],不但无法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使课堂氛围十分枯燥,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鉴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引用与实际生活有关的真实案例,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分析与总结,克服学生的学习难点,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课为例,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方法,以此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通过向学生讲述邓稼先为了“天下兴亡”,毅然决然放弃国外给予的丰厚物质奖励,而选择回到自己的祖国,深入到沙漠戈壁进行核武器研究,引发学生对真实生活案例的分析总结,使学生在分析总结中认识到邓稼先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从而放弃国外的优质生活,选择报效祖国,为国家发展做贡献,运用此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案例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将其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之中,有助于促进教学形式的创新与转变。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该根据案例教学方法的显著特征,使学生在案例探究、案例讨论、案例分析中,进一步了解学科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永燕.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013(012):121.
[2] 陈炜琦.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探索[J].法制博览,2020,001(001):228-230,237.
[3] 华德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运用分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02(00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