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的教学内容探究

来源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la_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2-4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亦是一个难点。作文指导课,教师要讲究“导”的方法与形式,不但要让学生萌发“想写”的冲动,还要指导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统编版中年级的习作话题相对比较广泛,重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写自己所想,而高年级的习作则给学生一定的话题限制,要求学生合理想象,同时提出相关的习作要求。
  1. 以随文练笔为基础,培养语言建构能力。
  随文练笔是学生从口头表达向规范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形成的过渡性实践,它紧密结合课文内容,立足于某一训练点,让学生带着写作的状态阅读,揣摩课文的结构和用词,学习将阅读中的收获迁移运用于自我表达,对于学生提高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1)穿插于阅读教学的仿写小练笔。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片段,运用了特殊句式。积累并迁移这些句式,能帮助学生规范语言,提高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如《祖父的园子》总有这样的描写:“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带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可以让学生接下去仿写:“祖父 ,我 。”又如《杨氏之子》一课,杨氏之子应对孔君平:“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教师可进行拓展:如果拜访者不姓孔,姓李呢?姓龙呢?向学生进行句式练习:“未闻 是夫子 。”这种练笔看似简单,却是学生习得语言的起始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课后习题和“小练笔”。统编版教材教材在课后安排了大量的随文练笔训练。通过训练,指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小练笔”,培养学生随时随处提笔写作、记录生活的好习惯,真正做到读写结合,由读学写。如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的“小练笔”,让学生写一写在渔夫和桑娜对话时,桑娜在沉默中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这一个“小练笔”的安排紧扣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人物形象”,以及本课的训练重点“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描写来体会人物形象”,通过心理活动的写话训练,由读促写,让学生从课文学习表达。
  (3)结合教材巧设改写、续写和扩写训练。教材安排的随文练笔训练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应当巧妙地利用课文,挖掘训练点,加强读写训练的结合。①抓住“留白”进行扩写和续写训练。首先,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都留有空白,给学生无穷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依据课文留白内容,让学生展开联想,用个性化的词句表达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如《跳水》一课,作文结尾写到“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就戛然而止。学生自然会好奇并产生疑问:后来呢?教师就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延伸情节,续编故事。不仅了解了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初步学习“根据情境去编写故事”。②利用故事情节进行改写训练。高年级的学生更渴望在习作中表达自我思想和心理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进行改写课文的训练,满足他们自由表达情感的需要,激发习作兴趣和提高写作能力。如《猎人海力布》一课,当读到“海力布变成了石头”的结局时,学生都感到难过和遗憾,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让你来写海力布会变成一块石头吗?或者说,它变成石头以后,有没有人来解救他呢?”让学生进行故事结局的改写训练。
  2. 以单元习作为支架,促进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
  针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习作目标,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在习作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高年级的单元习作除了有序地安排学习基本的写作知识,让学生懂得言而有序、言而有法以外,更加注重表达方法,强化表达效果,重视表达的丰富性,让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学会“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1)整体把握教材训练点,进行普通单元习作教学。统编版教材在习作安排上制定了能力培养的序列,且非常注重写作思路的指导,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一定要吃透教材,整体把握教材的训练点。比如想象能力的培养,不同的单元习作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把握梯度,突出训练目标的递进性和发展性。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训练点是“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横向对比可发现,这是为第四单元习作训练点“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做铺垫,也是为第五单元习作训练点“围绕中心意思写”打基础。因此我们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思路,先列出习作提綱,强调设置“吸引人的、曲折的情节”,然后把握重要情节,发挥丰富的想象,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其次,从写作思路的指导看,教材中每个单元中的习作,都是精选话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力求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让学生有话可写,乐写愿写。比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习作的重点是写出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教材给出的例子,用习作提纲的形式,从环境的变化、工作的变化、生活的变化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给学生思路上的启发,同时提示写的时候要“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总之,教师在每次写作中要加强指导,降低写作难度,根据不同话题的不同特点,对学生的写作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围绕能力训练主线,进行习作单元的教学。习作单元作为特殊单元,由习作目标出发选文、设计教学和体验活动,最终落实习作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写作知识、技能的迁移和应用。在进行习作单元教学时,教师一定要通读整个单元教材,再根据学情进行整合教学,针对性地落实训练目标,甚至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调整教学顺序。以六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两篇精读课文的侧重点不同,《夏天里的成长》让学生了解围绕中心可以从不同方面来写,《盼》让学生了解围绕中心可以用不同事例来写,而“初试身手”的两道练习也恰好对应了这两个侧重点。在教学时就可以把“初试身手”的两道练习分别穿插到精读课文的教学中,起到学以致用,巩固新知的作用,而鉴于“初试身手”的诊断功能,教师又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向。   3. 以习作创作为核心,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习作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它离不开学生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写作,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从某种角度来看,所有的写作都是從模仿开始,但是,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当模仿不再让人满足,就会走上创作的道路。习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创作,会表达,乐于表达。
  (1)以阅读为基础,指导写读书笔记。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写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阅读为基础,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以读促写,引导学生将阅读中学习的表达方法,用于自己的习作实践。比如,当学生读完《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这篇科幻小说时,故事与现实的异同,往往会引发学生各种联想和对比,这时不妨让学生来一次穿越体验的想象,然后引导学生写一则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又如《匆匆》这篇课文,文笔细腻,语言富有节奏感,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阅读之后,让学生尝试做读书笔记,摘录好词佳句,并写出自己读后的心灵感悟。
  (2)捕捉生活精彩瞬间,进行即兴创作。 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把准当代学生思想的脉搏,把触角伸进学生的心灵中去,方能拨动他们的心弦,激起他们写作的冲动,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去写。要让作文内容新颖,教师就要善于抓住契机,捕捉生活中的精彩和“意外”,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只要留心生活,创作活动随时可以进行。有一次,课间,一只大黄蜂飞进了课室,顿时学生乱成一团。男同学兴奋地拿扫把追逐着想打死它,而女同学被乱蹿的黄蜂吓得尖叫着四处躲藏。直到上课,课室里还乱糟糟的。面对这样的情景,我心中一动,对学生说:“小黄蜂来我们课室做客,你们怎么能这样对待它呢?”学生听了,慢慢安静了下来,而大黄蜂也乘机飞走了。只是,学生的心思也随着黄蜂飞走了。于是,我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就以《大黄蜂奇遇记》为题,写一篇作文。”顿时,孩子们一个个兴致盎然,纷纷围绕大黄蜂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创意告诉大家。写作训练课给他们带来了快乐,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而教师适时的诱导,吸引着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感官上的愉悦和满足,还有创作过程中感受和领悟到的知识。
  (3)积累实践体验,坚持写日记。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只有让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才能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他们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而作文素材的积累,必须借于对周转事物的仔细观察,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写日记,就是积累实践体验,提高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办法。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膊,积累各种各样的生活素材,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
  总之,在习作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作文不过是拿笔来说话,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写自己熟悉的事情和真实的思想感情。”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以生活为本源,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真实的阅读中积淀语言材料,在充实的生活中积蓄情感体验,为学生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策略研究》科研成果,立项编号:2019 YQJK 239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发展必须优化人力资源,改进劳动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保障经费投入。教育上的人力资源、劳动技术、管理水平和投入的经费等要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效率就是全要素教育生产率。  关键词:人力资源劳动技术管理水平投入经费全要素教育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2-409  全要素教育生产率决定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如果教育的发展只靠投资和劳动,那就是只流汗而没有智慧的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有效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方法,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将读写结合与群文阅读相结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创新,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基于此,以下对基于群文阅读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2-415  引言  作为一种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中基于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不断地与时俱进,关注和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并通过问题的创设和引导,促使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由此加强其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時将相应的知识内容进行充分掌握并灵活运用,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基于问题情境课堂下,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由此促使学生主动和教师拉近距离,增加更多的交流机会。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融
期刊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2-414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更是一种手段和策略。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擅长发问,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有深度;有的教师不擅长发问,或问得不合适,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差。  1.合理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创设是数学课的重要环节,所谓“情境”,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让学生产生某种情感
期刊
摘要:奥尔夫教学法作为当下独特且先进的一种音乐教学方法,主要通过唱歌、舞蹈、表演、游戏、绘画等方式,让学生能够释放天性,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运用奧尔夫教学法授课,将小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激发,使其能自主融入课堂活动与学习中,在掌握音乐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与素养,突显音乐学科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小学音乐;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思维可视化就是将一些复杂的知识通过图示技术等操作更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对物理的知识理解变得更加简单,能够让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物理的信息,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方式融入到课堂当中,帮助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去理解物理中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物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此,本文有以下几点看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需要教师从理论上探讨,在实践中摸索,改革违背学习规律和写作规律的教学方法,构建适应教育要求和改革需要的写作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突出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2-417  引言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初中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教学方法已经逐渐实现多元化,因此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教学的教学观念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革。虽然初中英语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但由于和汉语的表达方式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改善措施 
期刊
摘要:重视性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的趋势,性健康教育视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儿童进行性健康教育,绝非只是性科学知识的教育,它首先是一种现代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情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然后才是关于人体性生理、性心理成长的发展的指引。性教育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现实的要求,是德育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向幼儿进行科学、健康、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性教育;性好奇;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在众多数学知识内容体系中,数字与计算是日常生活中用的频率最高的数学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极为重要,在小学教育阶段就要打好这个基础,为之后的数学知识学习与日常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内容,良好的计算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2-421  引言  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