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1月3日至4日,在都市深圳,南方科技大学迎来了一群国内外享誉盛名的音乐表演艺术家和教育家。他们相聚一堂是为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盛会——南方科技大学“一带一路”国际音乐研讨会全国首届“即兴演奏艺术”专题。
11月3日上午9点,开幕式准时开始,主持人是南方科技大学艺术中心主任毕宝仪教授。毕主任热情简要的欢迎辞之后,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赵塔里木、深圳音乐家协会主席姚峰以及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南方科技大學访问教授李未明三位专家先后致辞。赵塔里木老师主要介绍了即兴演奏的历史,姚峰老师讲述了深圳举办这次国际音乐系列论坛的背景,李未明老师则在致辞中阐述对即兴演奏特性的理解——每个人都需要即兴,即兴不靠固有的曲谱,但是即兴有其自身的方法;开展即兴演奏论坛这件事我们早就应该做,不过现在做还为时不晚。开幕式过后,便是讲座环节。
第一位讲座的专家是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松顿音乐学院的键盘和声部主任朴胜和博士,内容是“巴洛克时代的即兴演奏——数字低音的认识”,他通过巴赫谱例,介绍了巴洛克时期通用的数字加低音的记谱法,以及如何对照乐谱还原巴洛克时期的即兴演奏。朴博士说,双手谱是后人补充写作的版本,并非出自巴洛克时期作曲家本人之手,亨德尔和巴赫会很吃惊如今大家演奏他们的作品时使用的是双手谱。这样的讲座不仅让大家了解到即兴演奏最早是出现在巴洛克时期,并且还原了那个时期真实的音乐表演方式,无论是对巴洛克音乐,还是对即兴演奏的普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二位讲座的专家是旅澳华裔作曲家、钢琴家,《黄河》钢琴协奏曲的原作者之一储望华。储教授首先对即兴演奏进行字面拆分:即兴演奏的“即”为“即时、即刻、立即”,“兴”取“兴趣、兴味、起兴”之义,“演”为表演,“奏”为奏乐。他通过字面意义,分析即兴演奏背后的含义是即刻起兴的表演奏乐,演奏时超前思维,表达兴趣,演奏过程中具有戏剧性转变,具有创作力和构思力。接着,储老师回顾了自己尝试即兴演奏的一些经历:第一次即兴演奏是儿时运用五声调式改编了拜厄的练习曲第八十八条;后来在中国音乐家协会担任合唱伴奏时,即兴伴奏与独奏水平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年轻时随团赴内蒙演出,在无谱的情况下临时承担伴奏任务,即兴演奏的作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体现。随后,储老师简单谈了一下他所概括的即兴演奏的基本演奏技术要求,主要有三大部分:钢琴、和声以及移调。
下午的第一场专家讲座来自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郑小瑛教授。郑老师的讲座十分精悍,她认为即兴演奏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挖掘人的潜能,在演奏他人作品的同时尝试即兴演奏是一种音乐的活学活用。即兴演奏对于学习音乐的孩子来说同样很有帮助,孩子们可以进行无拘束的作曲,这种创新是最自然的。即兴演奏在老少皆宜的同时,也会随着年龄与学习经历的增长而越来越丰富,它的音乐表现需要个人的积累。
郑老师讲座过后,来自全国各大专业院校和音乐机构的与会专家展开了自由讨论。
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理事,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曲大卫老师给出了两个英语单词,“Vanp”(即兴伴奏)与 “Improvisation”(即兴演奏),并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他认为钢琴即兴演奏可以解放左右手,尝试没有低音的和弦,这样的演奏方式在爵士乐队的键盘中非常普及。在三重奏中,琴、鼓与贝斯的合奏关系,决定了琴的演奏是可以解放低音从而更加无拘无束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主任郭兰兰老师认为即兴演奏应该更符合音乐教育的自我规范,她也通过梳理即兴演奏的发展历史,提出掌握传统表现才能创新表现的理念,认为“录音机式”的人才不是现如今音乐人才的培养目的。澳籍华裔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陈崴岭老师则从古典音乐的作品分析入手,表示低音不能丢,它是和声走向的标志。他认为作曲的描绘体验决定即兴的形态,同时也为大家分享了古典钢琴演奏与即兴钢琴演奏的不同。
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杨小龙老师上台为大家演奏了一曲他自己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该曲在简单的主题呈现之后,先后进行了巴洛克复调展开、调式拓展、远近关系转调等一系列即兴变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蔡常青老师同样采取了边演边讲的方式,他的主题是民族风格作品即兴演奏弹唱,通过流行与爵士元素的融合与运用,先后分析表演了《浏阳河》《卷珠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四首歌曲,新颖传神。厦门集美大学音乐学院臧艺兵老师认为,即兴演奏看似简单的背后,却有着庞大的技术体系作为支撑,它其实是一项理性的音乐活动,人在音乐创作时本该是自由的,对音乐的演奏却反而束缚了自己,所以即兴演奏其实是还原了人与音乐的本质关系。音乐不该有束缚,它的本质是获得自由幸福和快乐,灵活、情感与表达才是音乐的本意。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院长辛笛老师运用生动的幻灯片,介绍了自己创立的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体系。他认为音乐就应该自由创作,表达情感,体现实用性。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张慧老师以《友谊地久天长》为例,与观众分享了如何通过正三和弦、副三和弦及附属和弦的配弹,使乐曲的和声逐渐丰满,音乐形态逐渐鲜明的过程。我也有幸参与到本次发言当中,主要观点大致分为四点:即兴演奏属于每个人,但是也有品质划分;即兴演奏不只是爵士乐限定,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即兴演奏随时随地可以练,灵感就在身边;即兴演奏水平随着音乐修养和人生阅历的积累会越来越好。 重庆师范大学副院长孙伟老师在发言中谈到,和弦连接、手势方法、快速笔划等途径可以作为辅助即兴演奏的教学手段,同时节奏感与和声感是即兴演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衡量标准。哈尔滨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吉林艺术学院副院长兼钢琴系主任元杰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即兴伴奏的经历,借用《D大调卡农》的即兴分析,对如何在固定和声内作即兴变奏进行了一些方法概括。最后发言的是天津音乐学院艺术创作与表演研究中心主任杨雁行老师,他的主题是音乐学视野下的即兴演奏,主要阐述了作曲与演奏的分工,以及即兴演奏的演奏技能培养。
当天晚上,由来自美国的本科生组成的“波士顿摇摆三重奏”(Boston Swing Trio)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名为“自由的超越”的音乐会。三位年轻的演奏家先后为大家表演了《Just in time》《For All We Know》等六首风格截然不同的爵士乐队作品,三人配合得天衣无缝,通过爵士乐队的方式极大地渲染了即兴演奏的现场魅力。作为一场即兴演奏主题的音乐会,观众互动自然是不可少的,现场观众给远道而来的外国演奏家出了《茉莉花》《编花篮》两个极具中国风的命题,三位演奏家通过自己对旋律的文化解读,充分应用乐队的分工优势,完美合作地完成了现场的命题,令人耳目一新。最后一题来自从北京赶来深圳参会的盲人爱好者,他即兴给了一小段和弦连接,乐队成员即刻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动听的现场作品,赢得阵阵掌声。
研讨会的第二天,上午第一场讲座的专家是古典钢琴家、即兴钢琴演奏家、爵士钢琴家及Midi专家,曾任伯克利现代音乐学院钢琴课程及合成音乐系主任的丹尼斯·瑟蒙德(Dennis Thurmond)老师。丹尼斯的讲座主题是“即兴演奏(Improvisation)的练习及各风格的差异”,他以巴洛克时期为开端,经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音乐、爵士音乐等风格过程,通过旋律的上方音、下方音,基本节奏变化,音阶(大小调、教会调、无调式),十二音体系,异国曲调,五声调式,循环圈,音阶上下音等一系列丰富的手法,为大家详细地梳理了不同风格流派的即兴演奏方法,内容非常受用。
第二場讲座的专家是前一天晚上举办音乐会的波士顿摇摆三重奏的音乐家们,内容是“五位杰出音乐家的爵士风格介绍”。他们先后对斯科特·乔普林(Scott Joplin)、奥斯卡·皮特森(Oscar Peterson)、比尔·埃文斯(Bill Evans)、麦考伊·泰纳(McCoy Tyner)、罗伯特·格雷斯波(Robert Glasper)五位在爵士音乐史上贡献巨大的音乐家进行了风格与代表作的表演分析,讲座结束后曲大卫老师主动上台与三位音乐家进行即兴合作演奏,非常精彩。
下午的第一场,也是本次研讨会的最后一场讲座还是由储望华老师担任,主题是“钢琴即兴演奏的手段”。这一次储老师从自己的代表作《黄河》钢琴协奏曲及最新创作的作品《小星星》入手,分析其和声、织体、音域、调式的变奏方式,倒影等高级变奏手法,为即兴演奏中可以如何处理原始的音乐素材给出了良好示范。
讲座过后是“即兴的乐趣——来宾即兴演奏音乐会”。首先由事先约定好的两位嘉宾一起上台进行双钢琴即兴合奏,几组嘉宾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音乐碰撞。接下来是嘉宾抽题演奏,前一天参会的每个嘉宾都得到了一张纸,上面可以写下自己的命题,到了抽题演奏的环节,上台的嘉宾随机抽取题目进行即兴演奏,非常刺激。之后是即兴音乐问答,两位临时组合的嘉宾上台,一人一台钢琴,一人弹一句,另一个人即兴接下去,一直交替接力完成一个合作的表演。在这样的表演中,大家可以看到不同的个人风格与协作的音乐同时存在的特殊音乐魅力。
晚上的最后一场音乐会“灵感的流淌——美国钢琴家即兴演奏音乐会”,为大家表演的是朴胜和与丹尼斯。朴老师以羽管键琴的音色为大家带来了非常精彩的巴洛克时期还原即兴演奏,她自己的即兴作品让观众听得难以辨别,甚至以为是巴洛克时期作曲家的现成作品。丹尼斯老师则运用多种音色的电钢琴,为大家表演了个性鲜明的爵士乐即兴作品。音乐会最后的互动环节自然还是中国风的即兴命题,这次两位大师得到的命题是《沂蒙山小调》,他们即兴合作四手联弹完成最后一曲的演奏,熟悉的旋律伴随着全新的演绎,现场沸腾,令人难忘。
为期两天的首届全国即兴演奏专题研讨会就伴随着音乐圆满结束了。能够结交如此之多的业内专家,认识如此之多的即兴演奏爱好者,我深感荣幸。同时我又不由得怀念起了恩师——上海音乐学院钢琴即兴演奏研究生导师孙维权教授,在这次研讨会上,我遇见了好几位在各大院校任教的同门师兄,相信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帮助更多人了解即兴演奏,喜爱即兴演奏,同时让这门对国内而言正在不断成长的朝阳事业继续蓬勃发展,生生不息。
11月3日上午9点,开幕式准时开始,主持人是南方科技大学艺术中心主任毕宝仪教授。毕主任热情简要的欢迎辞之后,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赵塔里木、深圳音乐家协会主席姚峰以及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南方科技大學访问教授李未明三位专家先后致辞。赵塔里木老师主要介绍了即兴演奏的历史,姚峰老师讲述了深圳举办这次国际音乐系列论坛的背景,李未明老师则在致辞中阐述对即兴演奏特性的理解——每个人都需要即兴,即兴不靠固有的曲谱,但是即兴有其自身的方法;开展即兴演奏论坛这件事我们早就应该做,不过现在做还为时不晚。开幕式过后,便是讲座环节。
第一位讲座的专家是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松顿音乐学院的键盘和声部主任朴胜和博士,内容是“巴洛克时代的即兴演奏——数字低音的认识”,他通过巴赫谱例,介绍了巴洛克时期通用的数字加低音的记谱法,以及如何对照乐谱还原巴洛克时期的即兴演奏。朴博士说,双手谱是后人补充写作的版本,并非出自巴洛克时期作曲家本人之手,亨德尔和巴赫会很吃惊如今大家演奏他们的作品时使用的是双手谱。这样的讲座不仅让大家了解到即兴演奏最早是出现在巴洛克时期,并且还原了那个时期真实的音乐表演方式,无论是对巴洛克音乐,还是对即兴演奏的普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二位讲座的专家是旅澳华裔作曲家、钢琴家,《黄河》钢琴协奏曲的原作者之一储望华。储教授首先对即兴演奏进行字面拆分:即兴演奏的“即”为“即时、即刻、立即”,“兴”取“兴趣、兴味、起兴”之义,“演”为表演,“奏”为奏乐。他通过字面意义,分析即兴演奏背后的含义是即刻起兴的表演奏乐,演奏时超前思维,表达兴趣,演奏过程中具有戏剧性转变,具有创作力和构思力。接着,储老师回顾了自己尝试即兴演奏的一些经历:第一次即兴演奏是儿时运用五声调式改编了拜厄的练习曲第八十八条;后来在中国音乐家协会担任合唱伴奏时,即兴伴奏与独奏水平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年轻时随团赴内蒙演出,在无谱的情况下临时承担伴奏任务,即兴演奏的作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体现。随后,储老师简单谈了一下他所概括的即兴演奏的基本演奏技术要求,主要有三大部分:钢琴、和声以及移调。
下午的第一场专家讲座来自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郑小瑛教授。郑老师的讲座十分精悍,她认为即兴演奏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挖掘人的潜能,在演奏他人作品的同时尝试即兴演奏是一种音乐的活学活用。即兴演奏对于学习音乐的孩子来说同样很有帮助,孩子们可以进行无拘束的作曲,这种创新是最自然的。即兴演奏在老少皆宜的同时,也会随着年龄与学习经历的增长而越来越丰富,它的音乐表现需要个人的积累。
郑老师讲座过后,来自全国各大专业院校和音乐机构的与会专家展开了自由讨论。
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理事,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曲大卫老师给出了两个英语单词,“Vanp”(即兴伴奏)与 “Improvisation”(即兴演奏),并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他认为钢琴即兴演奏可以解放左右手,尝试没有低音的和弦,这样的演奏方式在爵士乐队的键盘中非常普及。在三重奏中,琴、鼓与贝斯的合奏关系,决定了琴的演奏是可以解放低音从而更加无拘无束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主任郭兰兰老师认为即兴演奏应该更符合音乐教育的自我规范,她也通过梳理即兴演奏的发展历史,提出掌握传统表现才能创新表现的理念,认为“录音机式”的人才不是现如今音乐人才的培养目的。澳籍华裔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陈崴岭老师则从古典音乐的作品分析入手,表示低音不能丢,它是和声走向的标志。他认为作曲的描绘体验决定即兴的形态,同时也为大家分享了古典钢琴演奏与即兴钢琴演奏的不同。
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杨小龙老师上台为大家演奏了一曲他自己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该曲在简单的主题呈现之后,先后进行了巴洛克复调展开、调式拓展、远近关系转调等一系列即兴变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蔡常青老师同样采取了边演边讲的方式,他的主题是民族风格作品即兴演奏弹唱,通过流行与爵士元素的融合与运用,先后分析表演了《浏阳河》《卷珠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四首歌曲,新颖传神。厦门集美大学音乐学院臧艺兵老师认为,即兴演奏看似简单的背后,却有着庞大的技术体系作为支撑,它其实是一项理性的音乐活动,人在音乐创作时本该是自由的,对音乐的演奏却反而束缚了自己,所以即兴演奏其实是还原了人与音乐的本质关系。音乐不该有束缚,它的本质是获得自由幸福和快乐,灵活、情感与表达才是音乐的本意。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院长辛笛老师运用生动的幻灯片,介绍了自己创立的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体系。他认为音乐就应该自由创作,表达情感,体现实用性。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张慧老师以《友谊地久天长》为例,与观众分享了如何通过正三和弦、副三和弦及附属和弦的配弹,使乐曲的和声逐渐丰满,音乐形态逐渐鲜明的过程。我也有幸参与到本次发言当中,主要观点大致分为四点:即兴演奏属于每个人,但是也有品质划分;即兴演奏不只是爵士乐限定,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即兴演奏随时随地可以练,灵感就在身边;即兴演奏水平随着音乐修养和人生阅历的积累会越来越好。 重庆师范大学副院长孙伟老师在发言中谈到,和弦连接、手势方法、快速笔划等途径可以作为辅助即兴演奏的教学手段,同时节奏感与和声感是即兴演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衡量标准。哈尔滨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吉林艺术学院副院长兼钢琴系主任元杰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即兴伴奏的经历,借用《D大调卡农》的即兴分析,对如何在固定和声内作即兴变奏进行了一些方法概括。最后发言的是天津音乐学院艺术创作与表演研究中心主任杨雁行老师,他的主题是音乐学视野下的即兴演奏,主要阐述了作曲与演奏的分工,以及即兴演奏的演奏技能培养。
当天晚上,由来自美国的本科生组成的“波士顿摇摆三重奏”(Boston Swing Trio)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名为“自由的超越”的音乐会。三位年轻的演奏家先后为大家表演了《Just in time》《For All We Know》等六首风格截然不同的爵士乐队作品,三人配合得天衣无缝,通过爵士乐队的方式极大地渲染了即兴演奏的现场魅力。作为一场即兴演奏主题的音乐会,观众互动自然是不可少的,现场观众给远道而来的外国演奏家出了《茉莉花》《编花篮》两个极具中国风的命题,三位演奏家通过自己对旋律的文化解读,充分应用乐队的分工优势,完美合作地完成了现场的命题,令人耳目一新。最后一题来自从北京赶来深圳参会的盲人爱好者,他即兴给了一小段和弦连接,乐队成员即刻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动听的现场作品,赢得阵阵掌声。
研讨会的第二天,上午第一场讲座的专家是古典钢琴家、即兴钢琴演奏家、爵士钢琴家及Midi专家,曾任伯克利现代音乐学院钢琴课程及合成音乐系主任的丹尼斯·瑟蒙德(Dennis Thurmond)老师。丹尼斯的讲座主题是“即兴演奏(Improvisation)的练习及各风格的差异”,他以巴洛克时期为开端,经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音乐、爵士音乐等风格过程,通过旋律的上方音、下方音,基本节奏变化,音阶(大小调、教会调、无调式),十二音体系,异国曲调,五声调式,循环圈,音阶上下音等一系列丰富的手法,为大家详细地梳理了不同风格流派的即兴演奏方法,内容非常受用。
第二場讲座的专家是前一天晚上举办音乐会的波士顿摇摆三重奏的音乐家们,内容是“五位杰出音乐家的爵士风格介绍”。他们先后对斯科特·乔普林(Scott Joplin)、奥斯卡·皮特森(Oscar Peterson)、比尔·埃文斯(Bill Evans)、麦考伊·泰纳(McCoy Tyner)、罗伯特·格雷斯波(Robert Glasper)五位在爵士音乐史上贡献巨大的音乐家进行了风格与代表作的表演分析,讲座结束后曲大卫老师主动上台与三位音乐家进行即兴合作演奏,非常精彩。
下午的第一场,也是本次研讨会的最后一场讲座还是由储望华老师担任,主题是“钢琴即兴演奏的手段”。这一次储老师从自己的代表作《黄河》钢琴协奏曲及最新创作的作品《小星星》入手,分析其和声、织体、音域、调式的变奏方式,倒影等高级变奏手法,为即兴演奏中可以如何处理原始的音乐素材给出了良好示范。
讲座过后是“即兴的乐趣——来宾即兴演奏音乐会”。首先由事先约定好的两位嘉宾一起上台进行双钢琴即兴合奏,几组嘉宾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音乐碰撞。接下来是嘉宾抽题演奏,前一天参会的每个嘉宾都得到了一张纸,上面可以写下自己的命题,到了抽题演奏的环节,上台的嘉宾随机抽取题目进行即兴演奏,非常刺激。之后是即兴音乐问答,两位临时组合的嘉宾上台,一人一台钢琴,一人弹一句,另一个人即兴接下去,一直交替接力完成一个合作的表演。在这样的表演中,大家可以看到不同的个人风格与协作的音乐同时存在的特殊音乐魅力。
晚上的最后一场音乐会“灵感的流淌——美国钢琴家即兴演奏音乐会”,为大家表演的是朴胜和与丹尼斯。朴老师以羽管键琴的音色为大家带来了非常精彩的巴洛克时期还原即兴演奏,她自己的即兴作品让观众听得难以辨别,甚至以为是巴洛克时期作曲家的现成作品。丹尼斯老师则运用多种音色的电钢琴,为大家表演了个性鲜明的爵士乐即兴作品。音乐会最后的互动环节自然还是中国风的即兴命题,这次两位大师得到的命题是《沂蒙山小调》,他们即兴合作四手联弹完成最后一曲的演奏,熟悉的旋律伴随着全新的演绎,现场沸腾,令人难忘。
为期两天的首届全国即兴演奏专题研讨会就伴随着音乐圆满结束了。能够结交如此之多的业内专家,认识如此之多的即兴演奏爱好者,我深感荣幸。同时我又不由得怀念起了恩师——上海音乐学院钢琴即兴演奏研究生导师孙维权教授,在这次研讨会上,我遇见了好几位在各大院校任教的同门师兄,相信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帮助更多人了解即兴演奏,喜爱即兴演奏,同时让这门对国内而言正在不断成长的朝阳事业继续蓬勃发展,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