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教育教学需要向着素质教育的方向不断发展,以真正去展现出学科教学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和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和落脚点,只有深入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才能使素质教育得到落实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提出初中美术教师应主动创新美术教学观念,推进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模式和结构的全面改革,充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美术学科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当前,初中美术教育教学亟需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转变,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但目前的初中美术教学,还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局限于形式主义的教学误区当中,难以实现根本性改革,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鉴于此,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创造问题教学情境、创设视听教学情境、创造生活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四个维度入手,分析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开展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科学方法和具体策略。
一、创造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思维
问题,是思考的啟发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此,初中美术教师应改变“单方面灌输”的教学倾向,主动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内容,真正明确教学目标,再结合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设计出启发性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提问,直接实现问题教学情境、悬念情境的创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去展开学习、分析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深度。
例如,在教授“书法的点画之美”这一课时,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形象地描述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临写不同字体,充分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所以,上课后,笔者首先在课堂上给展示汉字书法的相关内容,进而提出有关教材内容的一些问题,如:汉字的笔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什么样的可以称之为书法?在提出问题之后,笔者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可以在此时间查阅资料,也可以与同学讨论。以此方式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学生学习热情更高。
二、创设视听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知识理解
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如果能与听觉有机结合,可以全面丰富、优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此,初中美术教师应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教学工具辅助课堂教学,将美术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创设出视听结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传递视觉形象,直接刺激和优化学生的感官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画家笔下的质感”课程中,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各种生动形象的艺术形象,但在表现形式上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笔者决定以信息技术的运用来优化教学过程。上课后,笔者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向同学们展示了几幅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给学生们提供了欣赏的空间,感受画家美术作品中的艺术技巧,同时在展示过程中,也让学生从作品中去思考,加深学生对优秀美术作品的理解。
三、创造生活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美术认同
艺术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美术课堂中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十分必要。为此,初中美术教师应能主动拓展、延伸教学思路和范围,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主动观察、挖掘和搜集与学生生活经历有关的各种事例、材料和资料,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实现巧妙融合,增强美术教学的生活气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认识美术知识的无处不在和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讲授“画家乡的风景”时,课程内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笔者将生活的元素融入到艺术课堂中。课堂上,笔者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家乡的风景进行描述,然后再请同学们用画笔把自己心中的家乡优美风景描绘出来,以此来强化学生心中对美术的感受。
四、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和核心要求,倡导针对学生的差异展开有层次性的教育教学,以此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初中美术教师需要改变“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并据此将其划分为优、中、差三个不同的等级,制定层次化的教学目标、选择差异化的教学内容、提出分层化的教学要求,让整个美术课堂教学,呈现出循序渐进的规律和特点,在中等层次学生的基础上,兼顾优、差层次的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适应性的发展与进步。
例如,在教授“视觉中的红屋顶”这一课时,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水平已开始呈现分层现象,为此,笔者实施了分层教学,以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首先,笔者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学习能力、水平较强的学生,B、C层学生则为学习能力水平适中和较差的学生。在完成分层之后,笔者会为A层学生提出一些较高的要求、布置探究性较强的,拓展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对于B层学生,笔者则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则会布置一些基础性较强的任务,巩固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以来,笔者通过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所以,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必须真正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端正教学态度、思想观念,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从创造问题教学情境、创设视听教学情境、创造生活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促进素质教育理念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切实优化美术教学的过程、结构,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徐建平.多彩为美,巧教为术——浅谈初中美术的多样化教学[J].名家名作,2018(07):16.
[2]宋玲玲. 探究式学习在初中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3]祖云娥.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美与时代(中),2018(02):120-121.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当前,初中美术教育教学亟需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转变,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但目前的初中美术教学,还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局限于形式主义的教学误区当中,难以实现根本性改革,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鉴于此,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创造问题教学情境、创设视听教学情境、创造生活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四个维度入手,分析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开展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科学方法和具体策略。
一、创造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思维
问题,是思考的啟发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此,初中美术教师应改变“单方面灌输”的教学倾向,主动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内容,真正明确教学目标,再结合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设计出启发性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提问,直接实现问题教学情境、悬念情境的创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去展开学习、分析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深度。
例如,在教授“书法的点画之美”这一课时,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形象地描述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临写不同字体,充分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所以,上课后,笔者首先在课堂上给展示汉字书法的相关内容,进而提出有关教材内容的一些问题,如:汉字的笔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什么样的可以称之为书法?在提出问题之后,笔者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可以在此时间查阅资料,也可以与同学讨论。以此方式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学生学习热情更高。
二、创设视听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知识理解
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如果能与听觉有机结合,可以全面丰富、优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此,初中美术教师应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教学工具辅助课堂教学,将美术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创设出视听结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传递视觉形象,直接刺激和优化学生的感官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画家笔下的质感”课程中,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各种生动形象的艺术形象,但在表现形式上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笔者决定以信息技术的运用来优化教学过程。上课后,笔者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向同学们展示了几幅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给学生们提供了欣赏的空间,感受画家美术作品中的艺术技巧,同时在展示过程中,也让学生从作品中去思考,加深学生对优秀美术作品的理解。
三、创造生活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美术认同
艺术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美术课堂中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十分必要。为此,初中美术教师应能主动拓展、延伸教学思路和范围,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主动观察、挖掘和搜集与学生生活经历有关的各种事例、材料和资料,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实现巧妙融合,增强美术教学的生活气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认识美术知识的无处不在和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讲授“画家乡的风景”时,课程内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笔者将生活的元素融入到艺术课堂中。课堂上,笔者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家乡的风景进行描述,然后再请同学们用画笔把自己心中的家乡优美风景描绘出来,以此来强化学生心中对美术的感受。
四、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和核心要求,倡导针对学生的差异展开有层次性的教育教学,以此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初中美术教师需要改变“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并据此将其划分为优、中、差三个不同的等级,制定层次化的教学目标、选择差异化的教学内容、提出分层化的教学要求,让整个美术课堂教学,呈现出循序渐进的规律和特点,在中等层次学生的基础上,兼顾优、差层次的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适应性的发展与进步。
例如,在教授“视觉中的红屋顶”这一课时,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水平已开始呈现分层现象,为此,笔者实施了分层教学,以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首先,笔者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学习能力、水平较强的学生,B、C层学生则为学习能力水平适中和较差的学生。在完成分层之后,笔者会为A层学生提出一些较高的要求、布置探究性较强的,拓展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对于B层学生,笔者则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则会布置一些基础性较强的任务,巩固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以来,笔者通过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所以,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必须真正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端正教学态度、思想观念,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从创造问题教学情境、创设视听教学情境、创造生活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促进素质教育理念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切实优化美术教学的过程、结构,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徐建平.多彩为美,巧教为术——浅谈初中美术的多样化教学[J].名家名作,2018(07):16.
[2]宋玲玲. 探究式学习在初中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3]祖云娥.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美与时代(中),2018(0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