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旅游管理专业在导师制实践过程中存在新生对导师指导的频次满意度比较低、校外导师与学生的沟通频率较低以及校外导师制采用的指导方式“单一”等问题,为此,应注重加强校内导师多渠道培养、完善拓展深入优化校外导师制内容和途径、提升校外导师师资资历和能力,以更好地推进“导师制”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导师制;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7-0158-04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最近几年里,各大高校都开始采用导师制的论文处理工作,并且进行了深入研讨,希望通过研讨改进导师制的不足,以更好地运用到实际中,指导学生的论文工作。?譹?訛在此基础上,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推行以导师制为平台的“四位一体”的高校导师制工作模式(见表1)。
一、福建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导师制设置
福建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导师制采取的是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四位一体的双导师制模式,导师制设置来源:本专业年轻的专任教师担任导师,主要是采取兼职班主任形式一对一班级;第二个途径是请进来,聘请业内专家担任客座教授。
(一)校内导师来源
从2010年9月起,我校首次在全校各系部范围内遴选了48名专业修养深厚、善于沟通的教师为新生导师,面向全校开设“新生研讨课”,面向系部开设“专业认知课”,增强师生互动和专业认同感。与此同时,作为我校按照新人才培养路线图规划设置的10个重点人才培养项目之一。
(二)校外导师师资来源
福建商学院校外导师师资来源:业内领导即产业导师(旅行社、酒店、会展等领袖)、其他高校名师即学术导师(包括台湾地区)、地方旅游局相关政策制定者,如表2所示。
二、导师制实践效果
我院旅游系一贯重视并且多年实施了导师制的教育模式,对人才培养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夯实了学生专业理实基础,提升了教师科教融合的能力。
我院旅游系为了提高大一新生对专业的认知和认同,在大一的第一学期要求每个专业由班级导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对口的企业进行专业认知教育、交流。具体的实施做法(以2016级新生为例)见表3。
通过导师与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对接,实现了四位一体的导师制工作模式的第一阶段,增强了学生专业的认知、夯实了学生专业理实基础;对于导师而言,与企业的交流和沟通提升了教师科教融合的能力。
另外,学院校内导师制的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导师要指导学生开展参加校内外职业技能大赛。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数据为例,见表4。
事实证明,在导师制试行过程中,学生在个人特长发展方面有很大进展。
第一,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拓展我校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视域界,我校从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扶持鼓励学生和导师走出去:我校与台湾院校闽台进行合作与交流,2016年初我系导师带队赴台湾苗栗育达科技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就两岸休闲专业的发展、教学、科研等各方面进行考察和交流,有效提升了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并开拓了赴台交流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二,明确了就业定位,提高了就业质量。我院针对一二年级在校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由校内的导师团队讲授课程,学生从大一时期开始就要接受导师的论文指导。在学生三年级(第五学期的前半学期),我们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业界领袖和精英进入课堂讲授旅游行业发展动态以及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在第五学期的后半学期学生走出课堂进入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第六学期)阶段,在此阶段采取的是校内导师全程指导和校外导师重点给予指导的协同原则。四位一体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学生明确了就业定位,同时也提高了就业率。2014-2016连续3年,我系的就业率分别为98.1%、99.52%、100%。
三、导师制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导师
为深入了解我系导师制(校内导师)的实施工作情况和效果,以旅游系16级新生5个班级(16旅行社管理、16酒店管理、16会展策划与管理、16烹调工艺与管理、16旅游休闲服务与管理)共238名学生为样本,采取调查问卷形式,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对导师专业、导师职称、见面次数、指导内容、指导方式、个别指导等6个方面的满意度。共发放问卷238份,回收问卷235份,回收有效问卷率为98.7%。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汇总,调查结果分析如下(表5)。
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我系校内导师在实施过程中存的问题如下:首先,新生对导师指导的频次满意度比较低。因为不少教師不仅要进行教学工作,同时也要进行课程研究,所以他们都难以再接受新任务,去指导学生的论文。?譻?訛另外,刚入学的学生会对老师的教导方法产生抵触,满意度不高,导师工作方法和指导技巧略为欠缺,仅局限于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交流沟通,教师和学生很少进行当面沟通,所以教师很难掌握学生的情况,也很难作出指导。
再次,我系教师至少负责一个班(导师学生比例平均为1:40),指导的学生数量较多,加上导师本人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以及科研压力等原因,很难对每位同学进行特别指导,很难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
(二)校外导师
同样,为深入了解我系导师制(校外导师)的实施工作情况和效果,以旅游系14级5个班级(14旅行社管理、14酒店管理、14会展策划与管理、14烹调工艺与管理、14旅游休闲服务与管理)共30名学生为样本,采取访谈方式,访谈内容涉及师生沟通频率、学生所获导师帮助关键内容(了解专业现状、丰富专业知识、开阔整体视野、明确目标、增强自我认知、对未来定位清晰化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满意度。在访谈中,有87%的受访者(大三学生)认为,校外导师与学生的沟通频率较低;目前校外导师制采用的指导方式“单一”,一般都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在进一步对受访者进行导师指导内容的调查时,78%的学生表示,校外导师为学生提供的专业方面的指导对学生了解专业现状、丰富专业知识、开阔整体视野、明确目标、增强自我认知、对未来定位清晰化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帮助较大。 四、对策
(一)注重加强校内导师多渠道培养
1.进一步明确校内导师的工作职责。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校方须明确导师自身职责,可通过制定与颁布新生导师制实施细则,设定部分硬性指标,进行导师培训等方式加强导师指导行为的规范化。
2.完善导师制工作的评价体系,完善导师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高校教师普遍承受着较重的教学任务和较大的科研压力,因此对承担新生导师的教师给予适当的激励可以激发导师的热情。在优秀导师的考核评比中,对工作出色的导师進行合理的物质奖励,在升职上考虑新生导师工作效果等,激发导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导师的工作主动性。科学合理的考评内容和考核形式是完善导师制的重要方面,除了对如“每学期见面次数”等硬性指标的考核外,学生作为指导的接受者,其主观感受应受到充分重视;同时,兼顾导师自我评估与同行评估,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导师指导情况。
3.加强对导师能力训练,强化导师行为。导师需要掌握的业务能力不仅包含论文指导能力,同时还要知晓学校在论文工作方面的机制措施等。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导作用,导师的行为能够给学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导师要端正自己的行为,不能出现有违师德的情况。否则学生对导师的信任就会降低,就不会乐于接受导师的指导和帮助。若学生出现了思想层面的问题要积极为学生引导。二是疏导作用,学生学习压力过重很可能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所以导师要具备心理方面的知识,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机会为学生疏导,让其摆脱不良的心理,以免发生意外事故;?譼?訛三是辅导作用,导师要明确每位学生的不足和优势,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并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夯实专业基础;在生活指导方面,要求导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他们排忧解难。目前我校的新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导师的指导方式仍然比较单一,集体辅导形式居多,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因此,在指导方式上,进行指导方法创新,需要拓展新颖、灵活的指导,促进指导方式多元化,如适当加入个别差异的辅导形式,充分利用微信、BB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化信息辅助教学工具等。
(二)优化校外导师制
1.完善拓展深入优化校外导师制内容和途径。除了采取“请进来”(即聘请校外行业领袖、业内专家以及台湾地区高校对口专业教师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基本途径外,应该优化和拓展校外导师制的内容和途径,采取多方面的合作:调研合作,校企应立足行业实际的人才需求,采取针对性的调研合作,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人培训计划和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合作,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邀请校外导师参与专业课程设计,并提供结合行业实际的课程内容;案例合作,校外导师收集提炼本人在行业领域管理中积累的经验和经典案例,带入课堂教学内容中。
2.校外导师师资资历和能力是实施和保障导师制成败的关键。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当好导师的,导师需要需要很好的沟通能力以及乐于助人、乐于分享等特质;首先选拔出这种特质的人是成功的关键。可以让二者都有一个抉择的机会,这样导师更加乐于指导,学生也更加乐于接受导师的指导,指导效果才更好。
导师制是一种双向互动共赢的机制,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就业定位明确;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导师本身的成长。但目前高校在实施导师制过程中普遍存在导师师生比过高(特别是校外导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平台缺乏以及导师制激励机制不够成熟、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高校在今后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亟待解决并进一步完善。
注 释:
?譹?訛吴太权,熊志伟.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与初步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0,(07):184.
?譺?訛张娟,李建荣.以导师制为平台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时空,2012,(06):86-87.
?譻?訛王颖,王笑宇.本科新生导师制对大学生的影响路径及实施效果研究[J].教育研究,2016,(01):26-34.
?譼?訛李达轩,曾凡东.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11):71-73.
参考文献:
〔1〕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2〕任炀.本科生导师支持行为对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
〔3〕王俊丽.我国大学本科实行导师制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5.
〔4〕张迪.大学校友导师制的实践及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 王文江)
关键词:导师制;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7-0158-04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最近几年里,各大高校都开始采用导师制的论文处理工作,并且进行了深入研讨,希望通过研讨改进导师制的不足,以更好地运用到实际中,指导学生的论文工作。?譹?訛在此基础上,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推行以导师制为平台的“四位一体”的高校导师制工作模式(见表1)。
一、福建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导师制设置
福建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导师制采取的是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四位一体的双导师制模式,导师制设置来源:本专业年轻的专任教师担任导师,主要是采取兼职班主任形式一对一班级;第二个途径是请进来,聘请业内专家担任客座教授。
(一)校内导师来源
从2010年9月起,我校首次在全校各系部范围内遴选了48名专业修养深厚、善于沟通的教师为新生导师,面向全校开设“新生研讨课”,面向系部开设“专业认知课”,增强师生互动和专业认同感。与此同时,作为我校按照新人才培养路线图规划设置的10个重点人才培养项目之一。
(二)校外导师师资来源
福建商学院校外导师师资来源:业内领导即产业导师(旅行社、酒店、会展等领袖)、其他高校名师即学术导师(包括台湾地区)、地方旅游局相关政策制定者,如表2所示。
二、导师制实践效果
我院旅游系一贯重视并且多年实施了导师制的教育模式,对人才培养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夯实了学生专业理实基础,提升了教师科教融合的能力。
我院旅游系为了提高大一新生对专业的认知和认同,在大一的第一学期要求每个专业由班级导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对口的企业进行专业认知教育、交流。具体的实施做法(以2016级新生为例)见表3。
通过导师与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对接,实现了四位一体的导师制工作模式的第一阶段,增强了学生专业的认知、夯实了学生专业理实基础;对于导师而言,与企业的交流和沟通提升了教师科教融合的能力。
另外,学院校内导师制的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导师要指导学生开展参加校内外职业技能大赛。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数据为例,见表4。
事实证明,在导师制试行过程中,学生在个人特长发展方面有很大进展。
第一,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拓展我校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视域界,我校从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扶持鼓励学生和导师走出去:我校与台湾院校闽台进行合作与交流,2016年初我系导师带队赴台湾苗栗育达科技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就两岸休闲专业的发展、教学、科研等各方面进行考察和交流,有效提升了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并开拓了赴台交流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二,明确了就业定位,提高了就业质量。我院针对一二年级在校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由校内的导师团队讲授课程,学生从大一时期开始就要接受导师的论文指导。在学生三年级(第五学期的前半学期),我们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业界领袖和精英进入课堂讲授旅游行业发展动态以及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在第五学期的后半学期学生走出课堂进入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第六学期)阶段,在此阶段采取的是校内导师全程指导和校外导师重点给予指导的协同原则。四位一体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学生明确了就业定位,同时也提高了就业率。2014-2016连续3年,我系的就业率分别为98.1%、99.52%、100%。
三、导师制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导师
为深入了解我系导师制(校内导师)的实施工作情况和效果,以旅游系16级新生5个班级(16旅行社管理、16酒店管理、16会展策划与管理、16烹调工艺与管理、16旅游休闲服务与管理)共238名学生为样本,采取调查问卷形式,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对导师专业、导师职称、见面次数、指导内容、指导方式、个别指导等6个方面的满意度。共发放问卷238份,回收问卷235份,回收有效问卷率为98.7%。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汇总,调查结果分析如下(表5)。
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我系校内导师在实施过程中存的问题如下:首先,新生对导师指导的频次满意度比较低。因为不少教師不仅要进行教学工作,同时也要进行课程研究,所以他们都难以再接受新任务,去指导学生的论文。?譻?訛另外,刚入学的学生会对老师的教导方法产生抵触,满意度不高,导师工作方法和指导技巧略为欠缺,仅局限于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交流沟通,教师和学生很少进行当面沟通,所以教师很难掌握学生的情况,也很难作出指导。
再次,我系教师至少负责一个班(导师学生比例平均为1:40),指导的学生数量较多,加上导师本人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以及科研压力等原因,很难对每位同学进行特别指导,很难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
(二)校外导师
同样,为深入了解我系导师制(校外导师)的实施工作情况和效果,以旅游系14级5个班级(14旅行社管理、14酒店管理、14会展策划与管理、14烹调工艺与管理、14旅游休闲服务与管理)共30名学生为样本,采取访谈方式,访谈内容涉及师生沟通频率、学生所获导师帮助关键内容(了解专业现状、丰富专业知识、开阔整体视野、明确目标、增强自我认知、对未来定位清晰化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满意度。在访谈中,有87%的受访者(大三学生)认为,校外导师与学生的沟通频率较低;目前校外导师制采用的指导方式“单一”,一般都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在进一步对受访者进行导师指导内容的调查时,78%的学生表示,校外导师为学生提供的专业方面的指导对学生了解专业现状、丰富专业知识、开阔整体视野、明确目标、增强自我认知、对未来定位清晰化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帮助较大。 四、对策
(一)注重加强校内导师多渠道培养
1.进一步明确校内导师的工作职责。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校方须明确导师自身职责,可通过制定与颁布新生导师制实施细则,设定部分硬性指标,进行导师培训等方式加强导师指导行为的规范化。
2.完善导师制工作的评价体系,完善导师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高校教师普遍承受着较重的教学任务和较大的科研压力,因此对承担新生导师的教师给予适当的激励可以激发导师的热情。在优秀导师的考核评比中,对工作出色的导师進行合理的物质奖励,在升职上考虑新生导师工作效果等,激发导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导师的工作主动性。科学合理的考评内容和考核形式是完善导师制的重要方面,除了对如“每学期见面次数”等硬性指标的考核外,学生作为指导的接受者,其主观感受应受到充分重视;同时,兼顾导师自我评估与同行评估,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导师指导情况。
3.加强对导师能力训练,强化导师行为。导师需要掌握的业务能力不仅包含论文指导能力,同时还要知晓学校在论文工作方面的机制措施等。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导作用,导师的行为能够给学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导师要端正自己的行为,不能出现有违师德的情况。否则学生对导师的信任就会降低,就不会乐于接受导师的指导和帮助。若学生出现了思想层面的问题要积极为学生引导。二是疏导作用,学生学习压力过重很可能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所以导师要具备心理方面的知识,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机会为学生疏导,让其摆脱不良的心理,以免发生意外事故;?譼?訛三是辅导作用,导师要明确每位学生的不足和优势,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并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夯实专业基础;在生活指导方面,要求导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他们排忧解难。目前我校的新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导师的指导方式仍然比较单一,集体辅导形式居多,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因此,在指导方式上,进行指导方法创新,需要拓展新颖、灵活的指导,促进指导方式多元化,如适当加入个别差异的辅导形式,充分利用微信、BB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化信息辅助教学工具等。
(二)优化校外导师制
1.完善拓展深入优化校外导师制内容和途径。除了采取“请进来”(即聘请校外行业领袖、业内专家以及台湾地区高校对口专业教师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基本途径外,应该优化和拓展校外导师制的内容和途径,采取多方面的合作:调研合作,校企应立足行业实际的人才需求,采取针对性的调研合作,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人培训计划和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合作,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邀请校外导师参与专业课程设计,并提供结合行业实际的课程内容;案例合作,校外导师收集提炼本人在行业领域管理中积累的经验和经典案例,带入课堂教学内容中。
2.校外导师师资资历和能力是实施和保障导师制成败的关键。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当好导师的,导师需要需要很好的沟通能力以及乐于助人、乐于分享等特质;首先选拔出这种特质的人是成功的关键。可以让二者都有一个抉择的机会,这样导师更加乐于指导,学生也更加乐于接受导师的指导,指导效果才更好。
导师制是一种双向互动共赢的机制,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就业定位明确;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导师本身的成长。但目前高校在实施导师制过程中普遍存在导师师生比过高(特别是校外导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平台缺乏以及导师制激励机制不够成熟、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高校在今后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亟待解决并进一步完善。
注 释:
?譹?訛吴太权,熊志伟.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与初步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0,(07):184.
?譺?訛张娟,李建荣.以导师制为平台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时空,2012,(06):86-87.
?譻?訛王颖,王笑宇.本科新生导师制对大学生的影响路径及实施效果研究[J].教育研究,2016,(01):26-34.
?譼?訛李达轩,曾凡东.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11):71-73.
参考文献:
〔1〕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2〕任炀.本科生导师支持行为对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
〔3〕王俊丽.我国大学本科实行导师制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5.
〔4〕张迪.大学校友导师制的实践及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