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天地绘春秋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0-60年代,在当时的文艺方针指导下,各个领域的艺术家都加入到连环画和插图的创作行列中,这些艺术家通过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实践发展出丰富的连环画和插图风格,插图的创作几乎借鉴和融入了所有画种的特点,形成了当时连环画和插图创作百花齐放、繁荣发展的局面。如今,这些曾经风靡全国的名家连环画、插图原稿走上拍卖场,吸引了大批有着强烈连环画和插图情结的收藏家出手相购!本刊特选近年在拍场中独具特色的名家连环画、插图原稿,以飨读者!
  
  程十发与连环画的不解之缘
  
  程十发(1921-2007)在当今中国画坛被称之为“茹古涵今,独卧蹊径”的艺术大师,他创作的书画作品涉及到中国书画及其边缘的各个领域,与连环画也有着不解之缘。
  
  程十发生共画了30多部连环画,他的绘画生涯还是从连环画上起步的。1950年因工作需要,他放下传统的国画,改画写实手法的连环画和年画。程十发绘制的连环画,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多是难以想象的。就题材内容来讲,有历史人物题材、神话故事题材、革命军人题材、农村题材、少数民族题材、外国题材等。而在数量方面,也是十分惊人,一般一年要完成数百张之多。比如1952年完成了5本连环画,共计400多张,平均每天完成一张多。程十发自己也说,“我在连环画上花的精力比国画要多。”
  对于连环画,不少画家不屑一顾,社会上也有轻贬之说,谓之“小儿科”。程十发却从不忌讳,他说:“我是画连环画的,连环画就是中国画。”
  形式的多变是程十发连环画的一大特点。他的每部连环画都力求有一种新的绘画形式,有线描画法、碳笔画法、欧洲铜版画画法、明刻本插图画法、汉砖雕刻画法、水墨画画法等。他根据不同的内容创造出不同的风格,可谓煞费苦心。
  在连环画的创作上,他也走过曲折之路。他创作的第一部连环画是《野猪林》,因通篇只画了人物的上半身,被人笑为“半部《野猪林》”。程十发之后反复研究敦煌壁画、莫高窟石刻、墓壁画、庙堂画,研究陶俑、唐
  
   三彩、明清瓷器,逐渐走出一条中国化的连环画之路。
  1954年,程十发接受了画《儒林外史》插图的任务。他把中国画的技法移植到《儒林外史》的创作中,采用传统的单线白描勾勒和古代木版画绣像的形式,韵味十足,惟妙惟肖。他认为,国画的分工太细,花鸟、人物、山水互不相干;而连环画却要将人物、故事、情景体现在同一画面上,画家就必须掌握花鸟、人物、山水等全面的技巧。同时,连环画要讲究构图、透视原理等科学方法,这些对中国画创作有很多可借鉴之处。
  1957年春,程十发随美术工作团到云南德宏傣族景颇自治州写生,也正是在云南写生的这段时间,程十发创作了傣族著名民司长诗《召树屯与喃诺娜》的连环画,这也是他创作的第一套少数民族题材的连环画作品。这套连环画在十发老人的艺术生平和创作历程中都属于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品。故事讲述的是王子召树屯与孔雀神女喃诺娜相爱并结为夫妻,随后王子参战,女神避祸,两人先散后聚的故事。程十发笔下的男主人公召树屯俊朗勇武,女主角喃诺娜秀美善良,惟妙惟肖地形于纸上。他对傣族的服饰器用、村寨民俗和异域情调等也都刻画入微,构思机巧奇变。以一套连环画生动展现这个民间爱情故事,是程十发长期深入生活的结果,孔雀公主的形象取自芒市小学
  
   的一个女学生。2005年,程十发的《召树屯与喃诺娜》连环画原稿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1100万元成交,创造了其个人作品和当时中国连环画原稿的最高纪录。
其他文献
张学良,本来被蒋介石软禁在台北,只能去他几位挚友家里活动。直到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逝世后,当局对张学良行动上的限制,才越来越宽。张学良人生的最后,决定和他的伴侣——赵四小姐(赵一荻),移居夏威夷。张学良移居夏威夷的费用,有很大一笔,是来自苏富比拍卖公司帮他办的一场“张学良收藏专拍”。  我最好的朋友,Rita衣小姐,是苏富比SOTHEBY'S拍卖公司进入华人世界的领航者,衣小姐告诉我这场“张学良收
期刊
在古玩行里,“捡漏”的反义词是“打眼”,把东西看错了,以高价买了低值的“古董”算是打眼。打眼也分两层,一是把假货看真,二是把低值看高,低值看高了还有等待升值的可能,说不定哪天就翻身道情;可把假货看真基本就回天无术了。过去打了眼没人声张,也不退货,赔得起钱,丢不起人,往床底下一塞,吃一堑长一智。  白明先生写过一本书《打眼》,我还为其作序,说他敢于晾晒自己在途之伤,算是一份勇气。此书所写的打眼故事还
期刊
油画发展所开创的民族化道路     油画是来自西方的画种,它来到中国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必然要面对一个民族化问题。通过展览中油画部分的121件作品,观众能窥见到建国60年来艺术家们是如何将本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新时代的艺术变革融合到油画之中,从而逐步将油画民族化。其中胡一川的《开镣》(1950年)、董希文的《开国大典》(1953年)、艾中信的《通往乌鲁木齐》(1954年)、吴作人的《齐白石像》
期刊
当代艺术收藏系列之  对话:北京的今日美术馆是中国第一家民营非企业公益性美术馆,一直致力于参与并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被媒体誉为“民营美术馆第一人”,在他看来,一个国家必须有很好的当代美术馆,美术馆代表的是一个时期的公共期望,要能建立长远的文化价值。本期杂志就中国当代美术馆及当代艺术收藏的现状对话张子康,中国美术馆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如何界定和理解“民营非企业”美术馆的“非营利
期刊
香港国际古玩及艺术品博览会今年已是第4届,也逐渐成为亚洲重要的艺术平台。去年的博览会是近十多年来,香港首个以古代及当代艺术两大主题为重点的博览会,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近1.8万人次的参观,70多家来自亚洲、欧洲及美洲的顶尖艺廊参与,展出超过2000件珍贵的古玩及当代艺术品,而销售记录更超过港币1亿元。由于去年的博览会获得如此佳绩,今年的博览会也沿用了上年的两大主题,继续以古代及当代艺术为重点。  
期刊
很多人接触日本艺术始于它闻名世界的浮世绘,而于此前的渊源则知之不多。事实上,日本艺术也有1万2千年的历史,它拥有着灿烂绚丽的魅力,其独特的风格甚至影响了远洋之外的欧美艺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6月展出了美国著名的亚洲艺术研究学者、日本艺术品大藏家哈里·G·C·帕卡德先生(HarryG.C.Packard,1914~1991)生前所珍藏的400多件日本艺术精品。此次展览展出的藏品纵贯日本古代、中世纪直至
期刊
近期,无论是北京的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活跃的影像活动单元,还是深圳OCAT当代艺术中心的“从电影看:当代艺术的电影痕迹与自我建构”展览以及广州维他命空间为期一年的“2010影院”项目,都将艺术家的影像作品和影像创作实践作为核心的议题。而在这些活动中生发出来的各种问题也引发着人们的讨论和思考:电影是否为当代艺术?抑或,录像艺术及新媒体艺术是当代电影史的一次流变?中国录像艺术家的身份焦虑源自何处?它是
期刊
从即日起到9月30日,在美国最大的雕塑、植物公园Frededk Meijer Gardens&Sculpture Park展出了美国著名玻璃艺术家戴尔·奇胡利的室外雕塑作品。这个名为“新伊甸园(A New Eden)”的展览将上千件奇胡利的玻璃艺术品散布在132亩的园区中,每件作品都与周遭的自然环境协调一致,在园中,人们能再次领略到奇胡利那与自然相融的奇幻玻璃世界。作为20世纪60、70年代玻璃工
期刊
2009年5月,程十发1958年为《儒林外史》创作的插图《儒林外史·西湖茶室》原稿以15万落槌,成为春拍中“新文学插图原稿”专场单幅最高价拍品。与程十发一起出现在该专场的名家名单还包括了张光宇、华三川、杨之光、丁聪、华君武、古元、贺友直、袁运甫、沈尧伊……近年来,在20世纪50至70年代风靡全国、塑造了无数经典形象的连环画和插图,其原稿陆续走进拍场,并且屡屡拍出天价:2005年,程十发的40开《召
期刊
提起广东画坛,讨论得最多的莫过于岭南画派一系,事实上广东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史前时代的萌芽、唐宋元时期的冷寂、明代的发微、清初的繁荣、清代中期文人画的兴起、晚清人物画和花鸟画的繁荣直到近现代“岭南画派”在全国地位的确立,乃至国画研究会的维护国画学统,经过数百年的演进,到了20世纪,广东画坛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本文梳理了从史前至近现代广东画坛的脉络与状态,以期令读者对广东美术史的了解和研究有一全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