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讨青少年亲子依恋和性心理健康的状况,并对亲子依恋和性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修订版亲子依恋量表(IPPA)、青少年性心理健康量表,对峨眉山市第一中学各年级高中生进行问卷的调查和统计分析。生理知识维度与母子信任、母子沟通、父子疏离维度上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性知识维度与父子沟通维度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性控制力维度与父子信任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社会适应维度与母子疏离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父子沟通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可得结论:青少年性心理健康趋于适中水平,青少年对性心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亲子依恋和青少年性心理健康不存在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父子依恋关系对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明显。
关键词:青少年;亲子依恋;性心理健康
一.相关理论概述
1.依恋能为个体提供安全和安慰,广义上的依恋不再局限于母婴之间而是一个终生建构的过程,Bowbly提出了依恋的四个特征:(1)趋近行为,个体不愿与依恋对象分离会努力保持与其关系的接近;(2)分离痛苦,个体努力实现在时间和空间上与依恋对象靠近;(3)避风港,依赖依恋对象,遇到挫折时会在依恋对象处寻求安慰;(4)安全基地,个体在依恋对象的支持下探求世界,依靠依恋对象提高个体的社会能力。在亲子依恋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孩童与母亲之间形成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是影响个体未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2.性心理(sexual psychology)指的是于男女两性活动中相伴随的个体的一系列性心理现象或过程的总称,是个体在两性关系上的反映。性心理的生物学属性表明性是人类的所有本性中的最基本的东西,关系到人类种族的发展与延续。
二. 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
首先,对青少年性心理健康问卷结果进行总体描述统计分析。从中可见,三个分问卷的平均分大小的顺序依次为:性价值观>性适应>性认知。各分卷的各维度平均分大小顺序依次为:性认识分问卷:性知识>生理知识;性价值观分问卷:性观念>性态度;性适应分问卷:社会适应>性控制力>自身适应。
三.青少年亲子依恋各维度与性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的相关
1.青少年亲子依恋各维度与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总分的相关
青少年亲子依恋各维度中只有父子沟通维度与性心理呈负相关,且相关非常显著(p<0.01),其余5个维度(母子信任、母子沟通、母子疏离、父子信任、父子疏离)与性心理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青少年亲子依恋各维度与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性认知维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青少年亲子依恋各维度与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性价值观维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青少年亲子依恋各维度中母子疏离维度和父子沟通维度与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性适应维度之间呈负相关。
2.青少年亲子依恋各维度与青少年性心理健康各维度的相关
青少年亲子依恋各维度与性心理健康各维度之间分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生理知识维度与母子信任、母子沟通、父子疏离维度上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性知识维度与父子沟通维度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性观点维度与性态度维度与亲子依恋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性控制力维度与父子信任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社会适应维度与母子疏离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父子沟通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p<0.01);自身适应维度与母子疏离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四.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分析
本次研究中对青少年性心理及其各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到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总均分为(2.95±0.29),但得分略低于骆一等人的青少年性心理相关研究,其量表总均分为(3.38±0.42)。原因可能是近年来由于社会上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素质文化教育,将教育中心着重放在学生的教学质量上,对性教育的重视程度降低,甚至部分地区认为性教育会影响青少年的课业学习专注力,将已通过的性教育教材取消从而影响了青少年对性知识的了解,也可能与调查的人群分布不同、文化信仰差异、地区不同等社会因素有关。
其次通过对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3个维度的均值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性价值观维度的均值为(3.16±0.55),明显高于其它维度的均值,说明在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青少年在对自己需要就有关的性问题进行学习的看法比较稳定,对有关性问题持有需要主动学习了解的态度,不会因为自己有这种求知欲而对自身产生较低的评价。这说明青少年能够正视性问题并且认为自己能够接受并且需要了解有关的性问题,这是由于青春期青少年经历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他们察觉到了自己发生的变化并且好奇变化发生的原因,因此大多数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渴望了解相关的性知识以解释自己这一阶段生理、心理上的变化。
五.研究中的不足
首先,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样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样本容量小。由于本次研究的主要群体为在校高中生,因为高中生课业压力大,参与积极性不高,而大多数学生来自同一个学校,上学所在地比较集中,造成样本间差异减少。其次,本次研究中选取对青少年性心理健康进行测量的量表普及范围不广,没有固定的常模能与之进行比较,问卷在学校中的发放由在校老师帮助发放和回收,有可能导致被试不能很好的理解与性心理相关的问题或羞于填写真实情况,影响后面的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1]骆伯巍,高亚兵,叶丽红,陈家麟.青少年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02):124-126.
[2]林崇德,李慶安.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48-56
作者简介
谭心(1995.07.03-今),女,汉族,四川崇州,本科,研究方向:心理学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关键词:青少年;亲子依恋;性心理健康
一.相关理论概述
1.依恋能为个体提供安全和安慰,广义上的依恋不再局限于母婴之间而是一个终生建构的过程,Bowbly提出了依恋的四个特征:(1)趋近行为,个体不愿与依恋对象分离会努力保持与其关系的接近;(2)分离痛苦,个体努力实现在时间和空间上与依恋对象靠近;(3)避风港,依赖依恋对象,遇到挫折时会在依恋对象处寻求安慰;(4)安全基地,个体在依恋对象的支持下探求世界,依靠依恋对象提高个体的社会能力。在亲子依恋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孩童与母亲之间形成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是影响个体未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2.性心理(sexual psychology)指的是于男女两性活动中相伴随的个体的一系列性心理现象或过程的总称,是个体在两性关系上的反映。性心理的生物学属性表明性是人类的所有本性中的最基本的东西,关系到人类种族的发展与延续。
二. 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
首先,对青少年性心理健康问卷结果进行总体描述统计分析。从中可见,三个分问卷的平均分大小的顺序依次为:性价值观>性适应>性认知。各分卷的各维度平均分大小顺序依次为:性认识分问卷:性知识>生理知识;性价值观分问卷:性观念>性态度;性适应分问卷:社会适应>性控制力>自身适应。
三.青少年亲子依恋各维度与性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的相关
1.青少年亲子依恋各维度与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总分的相关
青少年亲子依恋各维度中只有父子沟通维度与性心理呈负相关,且相关非常显著(p<0.01),其余5个维度(母子信任、母子沟通、母子疏离、父子信任、父子疏离)与性心理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青少年亲子依恋各维度与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性认知维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青少年亲子依恋各维度与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性价值观维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青少年亲子依恋各维度中母子疏离维度和父子沟通维度与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性适应维度之间呈负相关。
2.青少年亲子依恋各维度与青少年性心理健康各维度的相关
青少年亲子依恋各维度与性心理健康各维度之间分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生理知识维度与母子信任、母子沟通、父子疏离维度上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性知识维度与父子沟通维度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性观点维度与性态度维度与亲子依恋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性控制力维度与父子信任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社会适应维度与母子疏离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父子沟通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p<0.01);自身适应维度与母子疏离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四.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分析
本次研究中对青少年性心理及其各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到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总均分为(2.95±0.29),但得分略低于骆一等人的青少年性心理相关研究,其量表总均分为(3.38±0.42)。原因可能是近年来由于社会上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素质文化教育,将教育中心着重放在学生的教学质量上,对性教育的重视程度降低,甚至部分地区认为性教育会影响青少年的课业学习专注力,将已通过的性教育教材取消从而影响了青少年对性知识的了解,也可能与调查的人群分布不同、文化信仰差异、地区不同等社会因素有关。
其次通过对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3个维度的均值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性价值观维度的均值为(3.16±0.55),明显高于其它维度的均值,说明在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青少年在对自己需要就有关的性问题进行学习的看法比较稳定,对有关性问题持有需要主动学习了解的态度,不会因为自己有这种求知欲而对自身产生较低的评价。这说明青少年能够正视性问题并且认为自己能够接受并且需要了解有关的性问题,这是由于青春期青少年经历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他们察觉到了自己发生的变化并且好奇变化发生的原因,因此大多数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渴望了解相关的性知识以解释自己这一阶段生理、心理上的变化。
五.研究中的不足
首先,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样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样本容量小。由于本次研究的主要群体为在校高中生,因为高中生课业压力大,参与积极性不高,而大多数学生来自同一个学校,上学所在地比较集中,造成样本间差异减少。其次,本次研究中选取对青少年性心理健康进行测量的量表普及范围不广,没有固定的常模能与之进行比较,问卷在学校中的发放由在校老师帮助发放和回收,有可能导致被试不能很好的理解与性心理相关的问题或羞于填写真实情况,影响后面的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1]骆伯巍,高亚兵,叶丽红,陈家麟.青少年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02):124-126.
[2]林崇德,李慶安.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48-56
作者简介
谭心(1995.07.03-今),女,汉族,四川崇州,本科,研究方向:心理学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