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我国如果不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加快发展,就会拉大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如何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电脑课也改为了今天的信息技术课。具体来说,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课程进行了结合。
一、改变教师观念,主体激发——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首先,我认为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电脑只是学习的一种工具,学生要“用”电脑,不要“学”电脑,电脑是人类的智力工具,学生应该尽早掌握这个工具,而没有必要去学习电脑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它的发展史,这好比是学生使用笔,学生只要能用笔写字就行,而没有必要去学习笔的制作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把电脑看作工具,借助电脑来学习写字、学习画图、学习音乐、学习查找资料、学习制作板报、学习编制简单程序等,以及一些为了“用”好电脑而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常识,如学习开关机的方法、文件的存储及新建,以及键盘、鼠标等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学生对于学习一些实践性强、实用性强的知识的兴趣要远远大于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二、调整教学内容,主体尝试——尝试自学,动手实践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学生学习内容的相对滞后,使得课堂之所学并非将来之所用的情况越来越突出,但这又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因此我认为在课堂上应讲一些相对跟得上时效的内容。现行教材中,通常都是在低年级讲如何利用“写字板”来进行文字处理,然后再在中年级讲如何利用“Word”来进行文字处理。我认为在低年级,就可以直接教学生用Word来进行字处理。1.Word的功能强大,它包含了写字板的所有功能。2.Word的图文混排功能,使学生学习Word的兴趣要大于学习写字板的兴趣。3.教师用同样的时间教相同的内容,Word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另外,在选择调整内容时,要做到“现学现用,立竿见影”。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还不是一个专业,也不是一种理论课程,而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所以应当提倡学以致用,要使学生能轻松自如,兴趣盎然地进入信息技术应用的大门,时刻给他们以成就感,破除他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不要难倒他们,更不要吓倒他们。例如,学生学会使用“Word”后,可以叫学生为班级设计一份板报,或者为亲人、朋友制作一张贺卡;学生学会“画图”以后,可以叫学生为学校设计校园,为家庭设计房屋装修;学生学完键盘后,可以组织一次打字比赛;学生学会网页制作以后,可以将学生的网页挂在校园网主页上……
三、优化教学过程,主体归纳——实践小结,体验成功
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是操作性强,特别适合学生天性好动的特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的过程进行优化,尽量给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提高,让电脑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好伙伴。比如说,我在教学中用以下几种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了优化:
1.殊途同归法。
指法练习是低年级的重要内容,而这个内容单一、枯燥无味,如不处理好这一环节,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如果学生在低年级就对信息技术课失去兴趣,那么以后的教学怎么进行呢?针对这一情况,我选择教学软件时并不单一,有时是在TT下进行基本练习,有时又用打字的游戏软件,有时又叫他们在写字板中用拼音“写”课文,联系其他学科,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好强的心理,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
2.学科整合法。
将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到学科教学活动之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适应时代的需要。如在文字处理的学习中,让学生写语文课文,让学生写作文片断;如在画图的学习中,将美术课的知识运用到画图中;如在INTERNET的学习中,让学生搜集语文信息。
3.任务驱动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机房都非常喜欢“动”电脑,页不愿听老师传授知识,很容易做与本课无关的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通常采用“任务驱动法”,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提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比如,在学画图中文字的输入时,我给同学们提出一个任务,你能不能做一幅图文并茂的画送给你最喜欢的人?同学们一个个兴趣盎然,制作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准备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
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训练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能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在操作中,教师要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分层指导,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
如“资源管理器”窗口“我的电脑”窗口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个“所有文件夹”框,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操作实践,找出“所有文件夹”框的作用。学生上机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辅导、答疑,检查每一个学生实践操作的程度。对好学的学生,提供方便,放手让他们钻研下去。学生知道了,但说不清楚,我就让他到教师机上演示给其他同学看,并让其他同学讨论,一起归纳出“所有文件夹”框的作用,用它查找文件方便、直观、快捷。
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新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良好的学习劲头。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把关者,只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一、改变教师观念,主体激发——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首先,我认为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电脑只是学习的一种工具,学生要“用”电脑,不要“学”电脑,电脑是人类的智力工具,学生应该尽早掌握这个工具,而没有必要去学习电脑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它的发展史,这好比是学生使用笔,学生只要能用笔写字就行,而没有必要去学习笔的制作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把电脑看作工具,借助电脑来学习写字、学习画图、学习音乐、学习查找资料、学习制作板报、学习编制简单程序等,以及一些为了“用”好电脑而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常识,如学习开关机的方法、文件的存储及新建,以及键盘、鼠标等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学生对于学习一些实践性强、实用性强的知识的兴趣要远远大于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二、调整教学内容,主体尝试——尝试自学,动手实践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学生学习内容的相对滞后,使得课堂之所学并非将来之所用的情况越来越突出,但这又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因此我认为在课堂上应讲一些相对跟得上时效的内容。现行教材中,通常都是在低年级讲如何利用“写字板”来进行文字处理,然后再在中年级讲如何利用“Word”来进行文字处理。我认为在低年级,就可以直接教学生用Word来进行字处理。1.Word的功能强大,它包含了写字板的所有功能。2.Word的图文混排功能,使学生学习Word的兴趣要大于学习写字板的兴趣。3.教师用同样的时间教相同的内容,Word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另外,在选择调整内容时,要做到“现学现用,立竿见影”。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还不是一个专业,也不是一种理论课程,而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所以应当提倡学以致用,要使学生能轻松自如,兴趣盎然地进入信息技术应用的大门,时刻给他们以成就感,破除他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不要难倒他们,更不要吓倒他们。例如,学生学会使用“Word”后,可以叫学生为班级设计一份板报,或者为亲人、朋友制作一张贺卡;学生学会“画图”以后,可以叫学生为学校设计校园,为家庭设计房屋装修;学生学完键盘后,可以组织一次打字比赛;学生学会网页制作以后,可以将学生的网页挂在校园网主页上……
三、优化教学过程,主体归纳——实践小结,体验成功
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是操作性强,特别适合学生天性好动的特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的过程进行优化,尽量给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提高,让电脑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好伙伴。比如说,我在教学中用以下几种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了优化:
1.殊途同归法。
指法练习是低年级的重要内容,而这个内容单一、枯燥无味,如不处理好这一环节,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如果学生在低年级就对信息技术课失去兴趣,那么以后的教学怎么进行呢?针对这一情况,我选择教学软件时并不单一,有时是在TT下进行基本练习,有时又用打字的游戏软件,有时又叫他们在写字板中用拼音“写”课文,联系其他学科,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好强的心理,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
2.学科整合法。
将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到学科教学活动之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适应时代的需要。如在文字处理的学习中,让学生写语文课文,让学生写作文片断;如在画图的学习中,将美术课的知识运用到画图中;如在INTERNET的学习中,让学生搜集语文信息。
3.任务驱动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机房都非常喜欢“动”电脑,页不愿听老师传授知识,很容易做与本课无关的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通常采用“任务驱动法”,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提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比如,在学画图中文字的输入时,我给同学们提出一个任务,你能不能做一幅图文并茂的画送给你最喜欢的人?同学们一个个兴趣盎然,制作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准备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
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训练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能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在操作中,教师要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分层指导,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
如“资源管理器”窗口“我的电脑”窗口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个“所有文件夹”框,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操作实践,找出“所有文件夹”框的作用。学生上机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辅导、答疑,检查每一个学生实践操作的程度。对好学的学生,提供方便,放手让他们钻研下去。学生知道了,但说不清楚,我就让他到教师机上演示给其他同学看,并让其他同学讨论,一起归纳出“所有文件夹”框的作用,用它查找文件方便、直观、快捷。
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新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良好的学习劲头。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把关者,只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