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语文素养是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方法、语文能力、语文积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学习方法与习惯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的原动力;学习习惯是长时间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近年来,在区教研室举办的精读课课例研讨和到乡镇学校调研的课例中,在教研员和学科骨干老师的引领和悉心指导下,老师们在精读课教学中越来越重视落实有效学习方式的训练,夯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注重落实知识点的训练,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合作学习;素养
一、 注重有效的学习方式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合作学习是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是以小组或团队为基本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个人责任的相互性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崔峦老师也强调:“我们要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在“品读课文,体会感情”环节,许多教师都喜欢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课文,在小組交流中洞开了思维的空间,以思辨去播种,用头脑去碰撞头脑,使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敏锐起来,萌发出智慧之花。
一位六年级的李老师在上《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居里夫人的内在美时,出示问题“居里夫人的内在美表现在哪里?自由读课文第3—6自然段,用‘’画出有关的句子”让学生先自己边默读边圈划找答案,并在相应的句子旁边写上体会,然后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交流自己的答案和体会。这样既抓住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同时又让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达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优化。在交流的过程中,李老师给予学生充分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读、合作交流。在整个环节中,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散发出浓浓的学习型课堂的味道。因此,语文的教学应当多注重探究发现环节,多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逐步体会到在合作氛围中学习的乐趣,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二、 注重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是通过课堂教学训练来实现的。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有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全面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才能谈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领悟体会”的训练。要求他们要“初步能通过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问理解和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我镇教三年级的陈老师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节课堂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陈老师要求学生找出小村庄发生变化原因的句子。一位学生找出了句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陈老师让全班学生一边读句子,一边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们抓住关键的词语说出自己的体会:
学生1:我从“一棵一棵”体会到了人们砍了很多的树。
学生2:我从“谁家”知道了任何人都可以以任何理由到山上砍树。
学生3:我从“裸露”一词知道了山上的树木被砍光了。
为了更好地理解“裸露”一词,陈老师出示了两幅图片让学生们对比,看看哪幅图画出现了“裸露的土地”。直观的图片使学生很容易找到了答案,并由图片知道了“裸露”的意思。学生从图片中也知道了这里的人们在大量地、过度地砍树,悲伤和愤怒之心由此而生。教师在课堂上“引导探究,理解课文”的环节中都是让学生自主地阅读课文,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运用知识,逐步形成能力。
三、 注重落实知识点的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知识点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崔峦老师提出语文课一定要“吃准目标,也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教学目标是实际教学的指南。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在把握阅读教学总目标的前期下,准确界定年段教学目标的水平层级,进而根据不同的课文,设定具体而集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我们老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关注知识点训练的制订。黄老师在设计小学语文第五册《翠鸟》一课时抓出了以下的知识点进行有效训练:
1. 学习作者自上而下的观察顺序和抓住特点描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2. 学习总分段式的一段话,初步掌握总分段式的写作方法。
其中,在指导学生学习句子“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时,黄老师是这样落实知识点的训练的:
这段话共有( )句,主要写了( )。课文分别从( )、( )、( )三个方面,把翠鸟的羽毛写具体了。因此,第( )句是总起句,第( )、( )、( )句是分述句。
3. 指导朗读:抓出“像……头巾,像……外衣,像……衬衫”等语句重读,读出翠鸟的美丽。
黄老师的这节课,既达到了她预设的教学目标,扎实地落实知识点的训练,又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
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在精读课堂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落实有效课堂训练,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方法、语文能力、语文积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他们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广州师教育局语文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语文;合作学习;素养
一、 注重有效的学习方式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合作学习是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是以小组或团队为基本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个人责任的相互性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崔峦老师也强调:“我们要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在“品读课文,体会感情”环节,许多教师都喜欢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课文,在小組交流中洞开了思维的空间,以思辨去播种,用头脑去碰撞头脑,使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敏锐起来,萌发出智慧之花。
一位六年级的李老师在上《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居里夫人的内在美时,出示问题“居里夫人的内在美表现在哪里?自由读课文第3—6自然段,用‘’画出有关的句子”让学生先自己边默读边圈划找答案,并在相应的句子旁边写上体会,然后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交流自己的答案和体会。这样既抓住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同时又让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达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优化。在交流的过程中,李老师给予学生充分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读、合作交流。在整个环节中,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散发出浓浓的学习型课堂的味道。因此,语文的教学应当多注重探究发现环节,多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逐步体会到在合作氛围中学习的乐趣,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二、 注重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是通过课堂教学训练来实现的。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有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全面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才能谈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领悟体会”的训练。要求他们要“初步能通过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问理解和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我镇教三年级的陈老师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节课堂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陈老师要求学生找出小村庄发生变化原因的句子。一位学生找出了句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陈老师让全班学生一边读句子,一边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们抓住关键的词语说出自己的体会:
学生1:我从“一棵一棵”体会到了人们砍了很多的树。
学生2:我从“谁家”知道了任何人都可以以任何理由到山上砍树。
学生3:我从“裸露”一词知道了山上的树木被砍光了。
为了更好地理解“裸露”一词,陈老师出示了两幅图片让学生们对比,看看哪幅图画出现了“裸露的土地”。直观的图片使学生很容易找到了答案,并由图片知道了“裸露”的意思。学生从图片中也知道了这里的人们在大量地、过度地砍树,悲伤和愤怒之心由此而生。教师在课堂上“引导探究,理解课文”的环节中都是让学生自主地阅读课文,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运用知识,逐步形成能力。
三、 注重落实知识点的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知识点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崔峦老师提出语文课一定要“吃准目标,也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教学目标是实际教学的指南。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在把握阅读教学总目标的前期下,准确界定年段教学目标的水平层级,进而根据不同的课文,设定具体而集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我们老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关注知识点训练的制订。黄老师在设计小学语文第五册《翠鸟》一课时抓出了以下的知识点进行有效训练:
1. 学习作者自上而下的观察顺序和抓住特点描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2. 学习总分段式的一段话,初步掌握总分段式的写作方法。
其中,在指导学生学习句子“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时,黄老师是这样落实知识点的训练的:
这段话共有( )句,主要写了( )。课文分别从( )、( )、( )三个方面,把翠鸟的羽毛写具体了。因此,第( )句是总起句,第( )、( )、( )句是分述句。
3. 指导朗读:抓出“像……头巾,像……外衣,像……衬衫”等语句重读,读出翠鸟的美丽。
黄老师的这节课,既达到了她预设的教学目标,扎实地落实知识点的训练,又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
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在精读课堂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落实有效课堂训练,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方法、语文能力、语文积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他们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广州师教育局语文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