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来的。九十年代初期以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势头越来越猛,基础教育几乎完全被考试所左右,严重影响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势头相悖行,要求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素质教育作为与“应试教育”对立的一种教育模式,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诸方面素质的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能不能实现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是关系到中华民族能不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问题。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作为肩负着“为学生传授理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政治教师,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是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政治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尤其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这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应试教育”作为一种层层淘汰式的教育,它最终只对少数尖子负责。这既是对教育行为实践的误导,也是对教师师德修养的误导。素质教育则不同,它不指望人人考入大学,但要求人人成才,要求每一个受教育者受到尽可能好的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因而,我们一定要走出人才观的误区,不能认为只有上了大学,只有从事高技术工作,有高工资收入,能挣大钱的人,才算是有出息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否则就是没出息的无用之辈。这完全是旧的传统观念导致的不正确的看法。美国人项研究表明,同龄人中只有10%左右的人有可能进入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而90%的人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在社会上生活。硬逼着90%的人去争夺10%的人的位置,是一种对学生的摧残。一个人有没有出息,是不是合格人才,主要看他所从事的工作是不是对社会、国家、他人有益,是否热爱本职工作并精通业务,是否在工作中创造、开拓和创新。人才不仅仅是少数高级人才,还应包括数以千万计的各级各类人才和数以亿计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只有我们树立了这样的人才观念,才有可能真正做到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对尖子生不偏爱,对差生不歧视,因材施教,使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得。否则,是很难做到持之以恒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
二、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是素质教育得以成功贯彻的关键
在近年来教师参加学生升学考试或会考中,我们有些教师考自己本学科都考不及格,要这样的教师去改革等于天方夜谭,还有政治学科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不高是不可争议的事实。面对这些严峻的现实,改变教学内容,改善教学设备无疑都是必须的,但最关键的还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思想政治课的根本出路在于政治教师素质的提高。那么,政治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呢?关键还是勤奋好学。政治教师要教好书,必须有深厚的功底和广博的知识。天天输出知识,也要天天输入新知识。首先,从纵向来看,要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內容;从而加厚加实理论功底。其次,从横向看,要坚持广摄博取,拓宽知识面,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美学、历史、地理等最新的知识吸收进来,夯实学科的“知识根基”。再次,从发展上看,要经常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学习一些专家学者的有关专著和文章,经常阅读报刊,了解国内外大事,学习全国同行在各方面的体会和教学经验。总之,一个好的政治教师必须勤奋好学,业精于勤,方可为人师。只有有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学才能驾轻就熟,深入浅出;只有有了广博的各门文化知识,才能成竹在胸,旁征博引,讲课才能富有深度和广度,引人入胜,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和尊重。如果教师思想僵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或是墨守成规,不知变通,要想避免从书本到书本的说教式的“满堂灌”,避免题海战术式的练“背功”、考“背功”,达到既给学生减负又给学生提高水平的要求是根本不可能的;要扭转学生上政治课感到枯燥乏味,缺乏主动性的被动局面,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因而谈什么贯彻素质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不可能实现的。综上所述,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是素质教育得以成功贯彻的关键。
三、政治教师要学会掌握素质教育的新的教学方法,这是素质教育得以落实的保证
当前,思想政治课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其重要原因在于学生体会不到学习思想政治课对自己成长有什么重大意义,因此,不能把这种学习作为自己内在的需要。而兴趣是在人的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政治课教法的改进应以展示政治课的“有用”和“有趣”为方向。要想让政治课具有魅力,作为政治教师除了钻透教材,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力争把每节课准备充分和丰富外,尤其要注重寻求各种途径和设计各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年一开始,就应设法使学生对所学的政治课教材产生兴趣,例如,在《经济常识》前言课的教学中,从学生熟悉又不懂的现象入手,提出问题,介绍教材,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讲《哲学常识》前言课,选择从哲学能给人们聪明与智慧的学问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接着再讲两个哲学能使人们聪明的故事,让他们“想学”。每一学期的第一节课的课堂气氛就很活跃,他们就对这门课程开始产生了兴趣,有的学生课后就会去翻阅教材。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持久、更为稳定,我们除了要运用各种教学技巧,进行深入浅出的讲授,迎着学生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地施教外,还应经常结合课题,开展一些新颖、生动、直观的活动,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如:讨论、辩论、演讲、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不仅学得愉快,学得扎实,而且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尤其容易形成对社会、对人生的正确观点。兴趣教学法是能够让思想政治课最终走出困境的。
我坚信只要我们政治教师对本职工作忠诚热爱,对教育培养目标执着追求,脚踏实地,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迈上更新的台阶,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为我们的一份贡献。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作为肩负着“为学生传授理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政治教师,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是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政治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尤其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这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应试教育”作为一种层层淘汰式的教育,它最终只对少数尖子负责。这既是对教育行为实践的误导,也是对教师师德修养的误导。素质教育则不同,它不指望人人考入大学,但要求人人成才,要求每一个受教育者受到尽可能好的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因而,我们一定要走出人才观的误区,不能认为只有上了大学,只有从事高技术工作,有高工资收入,能挣大钱的人,才算是有出息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否则就是没出息的无用之辈。这完全是旧的传统观念导致的不正确的看法。美国人项研究表明,同龄人中只有10%左右的人有可能进入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而90%的人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在社会上生活。硬逼着90%的人去争夺10%的人的位置,是一种对学生的摧残。一个人有没有出息,是不是合格人才,主要看他所从事的工作是不是对社会、国家、他人有益,是否热爱本职工作并精通业务,是否在工作中创造、开拓和创新。人才不仅仅是少数高级人才,还应包括数以千万计的各级各类人才和数以亿计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只有我们树立了这样的人才观念,才有可能真正做到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对尖子生不偏爱,对差生不歧视,因材施教,使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得。否则,是很难做到持之以恒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
二、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是素质教育得以成功贯彻的关键
在近年来教师参加学生升学考试或会考中,我们有些教师考自己本学科都考不及格,要这样的教师去改革等于天方夜谭,还有政治学科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不高是不可争议的事实。面对这些严峻的现实,改变教学内容,改善教学设备无疑都是必须的,但最关键的还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思想政治课的根本出路在于政治教师素质的提高。那么,政治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呢?关键还是勤奋好学。政治教师要教好书,必须有深厚的功底和广博的知识。天天输出知识,也要天天输入新知识。首先,从纵向来看,要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內容;从而加厚加实理论功底。其次,从横向看,要坚持广摄博取,拓宽知识面,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美学、历史、地理等最新的知识吸收进来,夯实学科的“知识根基”。再次,从发展上看,要经常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学习一些专家学者的有关专著和文章,经常阅读报刊,了解国内外大事,学习全国同行在各方面的体会和教学经验。总之,一个好的政治教师必须勤奋好学,业精于勤,方可为人师。只有有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学才能驾轻就熟,深入浅出;只有有了广博的各门文化知识,才能成竹在胸,旁征博引,讲课才能富有深度和广度,引人入胜,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和尊重。如果教师思想僵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或是墨守成规,不知变通,要想避免从书本到书本的说教式的“满堂灌”,避免题海战术式的练“背功”、考“背功”,达到既给学生减负又给学生提高水平的要求是根本不可能的;要扭转学生上政治课感到枯燥乏味,缺乏主动性的被动局面,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因而谈什么贯彻素质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不可能实现的。综上所述,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是素质教育得以成功贯彻的关键。
三、政治教师要学会掌握素质教育的新的教学方法,这是素质教育得以落实的保证
当前,思想政治课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其重要原因在于学生体会不到学习思想政治课对自己成长有什么重大意义,因此,不能把这种学习作为自己内在的需要。而兴趣是在人的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政治课教法的改进应以展示政治课的“有用”和“有趣”为方向。要想让政治课具有魅力,作为政治教师除了钻透教材,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力争把每节课准备充分和丰富外,尤其要注重寻求各种途径和设计各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年一开始,就应设法使学生对所学的政治课教材产生兴趣,例如,在《经济常识》前言课的教学中,从学生熟悉又不懂的现象入手,提出问题,介绍教材,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讲《哲学常识》前言课,选择从哲学能给人们聪明与智慧的学问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接着再讲两个哲学能使人们聪明的故事,让他们“想学”。每一学期的第一节课的课堂气氛就很活跃,他们就对这门课程开始产生了兴趣,有的学生课后就会去翻阅教材。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持久、更为稳定,我们除了要运用各种教学技巧,进行深入浅出的讲授,迎着学生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地施教外,还应经常结合课题,开展一些新颖、生动、直观的活动,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如:讨论、辩论、演讲、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不仅学得愉快,学得扎实,而且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尤其容易形成对社会、对人生的正确观点。兴趣教学法是能够让思想政治课最终走出困境的。
我坚信只要我们政治教师对本职工作忠诚热爱,对教育培养目标执着追求,脚踏实地,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迈上更新的台阶,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为我们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