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2010年在南卡罗来纳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
生活满意度最终不仅仅包括幸福感。生活满意度要符合一定的道德准则。每个人都需要有这样一种准则。在短时间内,做有道德的事情可能会使你感觉不快乐,但长远来看,只有这样做才能过上和谐、满意的生活。
人类本质上具有高度适应性,即使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下也能生活得心满意足
我们应当认真地想一想在实践中追求幸福的含义。研究人员认为“幸福感”是一种短期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可能取决于个人的性情,但也取决于外部因素,如是否一片晴好还是阴雨绵绵;“生活满意度”是指一种心满意足、福乐安康的长期状态。
如果我问除了商品和服务(例如一辆好车或一栋房子)外大家还看重什么,你们可能会说是健康。多数人看重的另一件事是清洁的环境。在政府所重视的经济活动最广义的度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中,一般不包括空气和水的质量。但相比贫穷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富裕国家有更多资源可用于维持清洁的环境,具有较高的水质量和空气质量。富裕国家一般来说也可以向其人民提供更多闲暇时间、较少体力消耗和更多有趣的工作、较高的教育水平、更多旅行机会和更多享受艺术和文化的资金。
最终使我们感到幸福的是什么?我们称之为幸福的状态与我们的长期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目前,一些博士研究生和教授正致力于“幸福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这项研究的构想是,通过衡量世界各国人民主观的幸福感指数,将相关结果与经济、社会和个人性格、行为相关联,我们便可直观了解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这些研究的结果非常有趣。其中一个发现是,多数人认为自己比较幸福,尽管许多人面临着不可否认的艰辛。在回答“总体上讲,你如何评价近期情况一一你是否认为自己非常幸福、比较幸福或不幸福?”的问题时,90%的美国受访者回答说他们非常幸福或比较幸福,该比率非常高。也许人们不想向调查人员承认他们不幸福,但多数研究人员的解释是人类本质上具有高度适应性,即使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下也能生活得心满意足。
如果我周围的人都有一辆豪华汽车,我也和大家一样,则我不会感到很特别
另一个研究领域是关于收入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几年前,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指出,在所有国家,与较贫穷的人相比,较富裕的人更有可能告诉问卷调查人员他们对生活感到满意。但是,他也发现,有两件事与经济学观点不太吻合。第一,随着国家变得富裕,在超过基本需求(如食物和住所)之后,人们并不认为会更加幸福。例如,虽然目前被调查的多数美国人会说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但这一比重并不比40年前高,而当时美国人的平均收入比现在低很多。第二,一旦人们超过了一个基本物质需求,平均而言,富裕国家的人并不都认为比较低收入国家的人更加幸福。研究发现富裕国家的人不一定比贫穷国家的人幸福一一虽然在任何一个国家,富人们都会说自己比穷人幸福一一这一发现被称为“伊斯特林悖论”。
现在,大量最新的研究都在挑战伊斯特林的结论。研究发现,富裕国家的人们平均来讲可能会感到更幸福或更满意。但这些研究同样表明,尽管财富在大幅度增加,幸福感的增加却是比较慢的。例如,美国人报告的生活满意度水平类似于哥斯达黎加人的水平,后者的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4。
如何解释伊斯特林的发现,即超过某个水平之后,财富和收入并不能换来幸福呢?伊斯特林的观点是,从经济的角度讲,人们的幸福感更多取决于相对财富而非绝对财富。如果我生活在一个多数人只有一头牛的国家,而我有三头牛,则我会享有较高社会地位和自尊,也因此会感到幸福。但如果我周围的人都有一辆豪华汽车,我也和大家一样,则我不会感到很特别,除非我同时有一辆豪华轿车和一辆越野车。这种相对财富的假说可以解释在同一国家内富人比穷人幸福的现象,同时也可以解释富裕国家的人为什么平均来讲并不比贫穷国家的人幸福很多的现象。
在某些方面,伊斯特林的研究和解释也可以应用于个人。上大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得到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为自己和家庭获得经济保障是一个重要且值得称赞的目标。但是,如果你总是试图因为收入高而进入一个领域或得到一份工作,而没有其他原因,那么你必须小心!获取高收入在开始时会让你兴奋不已,但随着你习惯于新收入水平,而且随着你接触到新收入阶层的其他人,新鲜感和兴奋感会迅速消失。仅有钱本身是不够的。如果会造成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减少、压力过大和其他问题,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可能并不会让你幸福。
人类的适应能力也有助于解释“伊斯特林悖论”。无论富裕或贫穷,你一般都会适应你的环境。你们是否都曾说过“如果我可以做到或得到x,我会很幸福”的话?“x”可能是毕业、得到提升,或被提名为全明星队员。但科学证明这并非事实,没有什么特殊的成就或事件可以保证长期的幸福,因为你会适应新身份,而且你的幸福感会最终回到接近于你得到x之前的水平,不管以前有多高。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清楚这一点,他曾经写道:“一个人的思想状态,会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回到其自然的平静状态。在顺境时,经过一段时间后,人的精神状态会回落到这一状态;在逆境时,经过一段时间,人的精神状态会上升到这一状态。”
感恩日记可以帮助人们对生活中幸运的一面保持清醒,以免在一段时间后将这些事情视为理所当然的自然倾向
如果钱买不到幸福,那么什么因素会增加生活满意度呢?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对此问题做了大量研究,他们研究了什么因素会带来主观幸福感,短期幸福如何与长期生活满意度相关,但又有区别。
其中一些因素是大家耳熟能详,但依然值得重申的。幸福的人一般会花时间与朋友和家人在一起,而且重视社会和社区关系。人类是社会动物。研究显示,与其他因素相比,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与参与有意义的朋友、家庭和社区的活动更密切。我建议大家记住这一研究结果,花时间与朋友和家庭在一起,并更多参与、服务于社区活动。 影响幸福的另一个因素是基于所谓的“激情”概念,这一因素也许不那么明显。当你在工作、学习或追求一项爱好时,你是否有时变得对所做事情非常投入以至于完全忘记了时间?这种感觉被称为“激情”。如果你从来未有过这种感觉,则你应当寻找某些新事物,无论是工作还是其他嗜好。
另一项发现是,幸福的人们感到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通过主动确定具有挑战性并可以实现的目标,我们就可以获得这种掌控生活的感觉。但最终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无法控制的,所以认清可控不可控,培养灵活变通的能力以沉稳应对意料之外的变化,要把精力集中于实现我们可以实现的目标上。
最后,最有趣的发现之一是,通过对抗人类完全适应环境的天性,人们可以增强幸福感。一个有趣的实际建议是坚持写“感恩日记”,在其中列举那些你感激的经历和事情。类似感恩日记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对生活中幸运的一面保持清醒,以免在一段时间后将这些事情视为理所当然的自然倾向。
有些时候,幸福感就是大自然告诉我们,我们在做的事是正确的
我们还可以再前进一步,认识到幸福感本身也不应当是我们的唯一目标。我在开始时区分了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幸福感仅是更广泛、更长期的生活满意度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仅仅是我们的选择和环境如何决定生活状况的一个指标。
我想起了一个有关亚伯拉罕·林肯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雨夜,林肯和一个朋友乘坐一辆马车。在行进中林肯告诉他的朋友,他相信经济学家所谓的行为效用最大化理论一一即人们总是努力使其幸福最大化,而且这是人类行为的唯一目标。恰在这时,马车经过一座桥,林肯看到了一头猪陷在河边的泥地里。林肯让马车夫停车,并冒雨救出这头猪,将其放到安全的地方。当浑身是泥的林肯回到车上时,他的朋友指出他的所作所为恰恰否认了自己的行为,因为他为了救一头猪而使自己陷入麻烦和不适之中。“完全不是”,林肯说,“我所做的事情与我的理论完全一致。如果刚才不救这头猪,我现在会感觉糟糕透顶。”
这个故事说明,有些时候,幸福感就是大自然告诉我们,我们在做的事是正确的。但是,有短暂的幸福感并不一定表明我们的行为完全正确。生活满意度最终不仅仅包括幸福感。有时,艰难的选择可以开启未来机遇的大门,而短暂的痛苦则可以赢得长久的收获。同样重要的是,生活满意度要符合一定的道德准则。每个人都需要有这样一种准则。在短时间内,做有道德的事情可能会使你感觉不快乐,但长远来看,只有这样做才能过上和谐、满意的生活。
(摘编自青岛出版社《我为演讲狂》一书)
讲者简介
本·伯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生于1953年,美国经济学家,现任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2005年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当选美国《时代》周刊2009年年度人物。
生活满意度最终不仅仅包括幸福感。生活满意度要符合一定的道德准则。每个人都需要有这样一种准则。在短时间内,做有道德的事情可能会使你感觉不快乐,但长远来看,只有这样做才能过上和谐、满意的生活。
人类本质上具有高度适应性,即使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下也能生活得心满意足
我们应当认真地想一想在实践中追求幸福的含义。研究人员认为“幸福感”是一种短期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可能取决于个人的性情,但也取决于外部因素,如是否一片晴好还是阴雨绵绵;“生活满意度”是指一种心满意足、福乐安康的长期状态。
如果我问除了商品和服务(例如一辆好车或一栋房子)外大家还看重什么,你们可能会说是健康。多数人看重的另一件事是清洁的环境。在政府所重视的经济活动最广义的度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中,一般不包括空气和水的质量。但相比贫穷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富裕国家有更多资源可用于维持清洁的环境,具有较高的水质量和空气质量。富裕国家一般来说也可以向其人民提供更多闲暇时间、较少体力消耗和更多有趣的工作、较高的教育水平、更多旅行机会和更多享受艺术和文化的资金。
最终使我们感到幸福的是什么?我们称之为幸福的状态与我们的长期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目前,一些博士研究生和教授正致力于“幸福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这项研究的构想是,通过衡量世界各国人民主观的幸福感指数,将相关结果与经济、社会和个人性格、行为相关联,我们便可直观了解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这些研究的结果非常有趣。其中一个发现是,多数人认为自己比较幸福,尽管许多人面临着不可否认的艰辛。在回答“总体上讲,你如何评价近期情况一一你是否认为自己非常幸福、比较幸福或不幸福?”的问题时,90%的美国受访者回答说他们非常幸福或比较幸福,该比率非常高。也许人们不想向调查人员承认他们不幸福,但多数研究人员的解释是人类本质上具有高度适应性,即使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下也能生活得心满意足。
如果我周围的人都有一辆豪华汽车,我也和大家一样,则我不会感到很特别
另一个研究领域是关于收入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几年前,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指出,在所有国家,与较贫穷的人相比,较富裕的人更有可能告诉问卷调查人员他们对生活感到满意。但是,他也发现,有两件事与经济学观点不太吻合。第一,随着国家变得富裕,在超过基本需求(如食物和住所)之后,人们并不认为会更加幸福。例如,虽然目前被调查的多数美国人会说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但这一比重并不比40年前高,而当时美国人的平均收入比现在低很多。第二,一旦人们超过了一个基本物质需求,平均而言,富裕国家的人并不都认为比较低收入国家的人更加幸福。研究发现富裕国家的人不一定比贫穷国家的人幸福一一虽然在任何一个国家,富人们都会说自己比穷人幸福一一这一发现被称为“伊斯特林悖论”。
现在,大量最新的研究都在挑战伊斯特林的结论。研究发现,富裕国家的人们平均来讲可能会感到更幸福或更满意。但这些研究同样表明,尽管财富在大幅度增加,幸福感的增加却是比较慢的。例如,美国人报告的生活满意度水平类似于哥斯达黎加人的水平,后者的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4。
如何解释伊斯特林的发现,即超过某个水平之后,财富和收入并不能换来幸福呢?伊斯特林的观点是,从经济的角度讲,人们的幸福感更多取决于相对财富而非绝对财富。如果我生活在一个多数人只有一头牛的国家,而我有三头牛,则我会享有较高社会地位和自尊,也因此会感到幸福。但如果我周围的人都有一辆豪华汽车,我也和大家一样,则我不会感到很特别,除非我同时有一辆豪华轿车和一辆越野车。这种相对财富的假说可以解释在同一国家内富人比穷人幸福的现象,同时也可以解释富裕国家的人为什么平均来讲并不比贫穷国家的人幸福很多的现象。
在某些方面,伊斯特林的研究和解释也可以应用于个人。上大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得到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为自己和家庭获得经济保障是一个重要且值得称赞的目标。但是,如果你总是试图因为收入高而进入一个领域或得到一份工作,而没有其他原因,那么你必须小心!获取高收入在开始时会让你兴奋不已,但随着你习惯于新收入水平,而且随着你接触到新收入阶层的其他人,新鲜感和兴奋感会迅速消失。仅有钱本身是不够的。如果会造成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减少、压力过大和其他问题,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可能并不会让你幸福。
人类的适应能力也有助于解释“伊斯特林悖论”。无论富裕或贫穷,你一般都会适应你的环境。你们是否都曾说过“如果我可以做到或得到x,我会很幸福”的话?“x”可能是毕业、得到提升,或被提名为全明星队员。但科学证明这并非事实,没有什么特殊的成就或事件可以保证长期的幸福,因为你会适应新身份,而且你的幸福感会最终回到接近于你得到x之前的水平,不管以前有多高。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清楚这一点,他曾经写道:“一个人的思想状态,会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回到其自然的平静状态。在顺境时,经过一段时间后,人的精神状态会回落到这一状态;在逆境时,经过一段时间,人的精神状态会上升到这一状态。”
感恩日记可以帮助人们对生活中幸运的一面保持清醒,以免在一段时间后将这些事情视为理所当然的自然倾向
如果钱买不到幸福,那么什么因素会增加生活满意度呢?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对此问题做了大量研究,他们研究了什么因素会带来主观幸福感,短期幸福如何与长期生活满意度相关,但又有区别。
其中一些因素是大家耳熟能详,但依然值得重申的。幸福的人一般会花时间与朋友和家人在一起,而且重视社会和社区关系。人类是社会动物。研究显示,与其他因素相比,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与参与有意义的朋友、家庭和社区的活动更密切。我建议大家记住这一研究结果,花时间与朋友和家庭在一起,并更多参与、服务于社区活动。 影响幸福的另一个因素是基于所谓的“激情”概念,这一因素也许不那么明显。当你在工作、学习或追求一项爱好时,你是否有时变得对所做事情非常投入以至于完全忘记了时间?这种感觉被称为“激情”。如果你从来未有过这种感觉,则你应当寻找某些新事物,无论是工作还是其他嗜好。
另一项发现是,幸福的人们感到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通过主动确定具有挑战性并可以实现的目标,我们就可以获得这种掌控生活的感觉。但最终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无法控制的,所以认清可控不可控,培养灵活变通的能力以沉稳应对意料之外的变化,要把精力集中于实现我们可以实现的目标上。
最后,最有趣的发现之一是,通过对抗人类完全适应环境的天性,人们可以增强幸福感。一个有趣的实际建议是坚持写“感恩日记”,在其中列举那些你感激的经历和事情。类似感恩日记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对生活中幸运的一面保持清醒,以免在一段时间后将这些事情视为理所当然的自然倾向。
有些时候,幸福感就是大自然告诉我们,我们在做的事是正确的
我们还可以再前进一步,认识到幸福感本身也不应当是我们的唯一目标。我在开始时区分了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幸福感仅是更广泛、更长期的生活满意度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仅仅是我们的选择和环境如何决定生活状况的一个指标。
我想起了一个有关亚伯拉罕·林肯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雨夜,林肯和一个朋友乘坐一辆马车。在行进中林肯告诉他的朋友,他相信经济学家所谓的行为效用最大化理论一一即人们总是努力使其幸福最大化,而且这是人类行为的唯一目标。恰在这时,马车经过一座桥,林肯看到了一头猪陷在河边的泥地里。林肯让马车夫停车,并冒雨救出这头猪,将其放到安全的地方。当浑身是泥的林肯回到车上时,他的朋友指出他的所作所为恰恰否认了自己的行为,因为他为了救一头猪而使自己陷入麻烦和不适之中。“完全不是”,林肯说,“我所做的事情与我的理论完全一致。如果刚才不救这头猪,我现在会感觉糟糕透顶。”
这个故事说明,有些时候,幸福感就是大自然告诉我们,我们在做的事是正确的。但是,有短暂的幸福感并不一定表明我们的行为完全正确。生活满意度最终不仅仅包括幸福感。有时,艰难的选择可以开启未来机遇的大门,而短暂的痛苦则可以赢得长久的收获。同样重要的是,生活满意度要符合一定的道德准则。每个人都需要有这样一种准则。在短时间内,做有道德的事情可能会使你感觉不快乐,但长远来看,只有这样做才能过上和谐、满意的生活。
(摘编自青岛出版社《我为演讲狂》一书)
讲者简介
本·伯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生于1953年,美国经济学家,现任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2005年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当选美国《时代》周刊2009年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