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会学习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u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教无定法,但学习是有规律的。一般来说,教得好的老师和他本身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所谓的教学有方,即不断钻研怎样让学生“会学”。教师非常关注所教学生的学习,应当抓住这个根本,把更多精力放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上,不然会事倍功半。
  教学生学习语文,除了做好常规教学外,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认真领会课文预习提示,把它当做理解课文的向导
  
  很多学生学习新课中不注意课文前面预习提示的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提示是精少设计的,和课文内容联系十分紧密。如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中《落花生》一文,有一定的难度,多数学习读几遍也把握不住中心。但如果认真地注意预习提示,情形就不一样了。
  
  二、要教学生善于结合课后练习的思考题学习
  
  又如《落花生》一文的课后一思考题:“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请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的它在全篇文章中的作用。”从中我们就不难领悟全文的主题了。课后“思考练习”常常交待了每篇课文学习要点、重点、难点的基本训练的范围,前后课文及单元的提示,都联系密切,能使知识面逐渐拓宽加深。因此,决不能忽视课后“思考练习”。
  
  三、教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
  
  在每一篇课文中,要想获得丰富的知识,比较法是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如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就可与前面学过的《老水牛爷爷》一文相比,都是写人,且用第一人称,主旨同是赞扬给人以爱、对人无所求的美德,但仅仅知道这一点是不够的,更注重在于挖掘差异。其差异是:前文是围绕中心。对日常小事细致描叙,以“小”见“大”,后文则抓住名字的由来,进行粗线勾勒;两篇课文对人物外貌描写也不一样,前文分散全篇,后文集中在文章开头。这只有通过认真地比较才能得到,同类的文章也会各有特点。
  学生学习语文旨在于提高表达能力。学生学会采用比较学习,强化每篇课文的特点,并在作文练习中应用,就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可避免学生作文时千篇一律的毛病。通过新旧课文的比较,是可以多方面进行的,如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比,按空间位置安排层次和按时间、按事物性质布局比,按写景和写事、写人比。不间断地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不仅能使学到的东西深化,记忆深刻,还会把分散、孤立的知识串联、组合起来,而且为形成更高层次的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尽快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可见教学生学习中会比较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四、教学生会联系的方法
  
  第一篇课文都是由字、词、句、段、篇构成的,词不离句,句不离章,一个字词,或一个句子,往往只存在上下文和具体语言环境中,才能找到准确的说法(解释)。
  如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又如“列车驶近了,炮兵连一匹胆小性躁的黑色驮马骤然受惊……瑟瑟打抖,死活不动。”这两句话中都出现“瑟瑟”这个词,字典上的注释是“一种弦乐器”,此种解释用在以上两段话中的“瑟瑟”显而易见是不通的,问题摆在面前了,别急,我们先看第一段,“瑟瑟”抓住了写颜色的“红”字,“半江”因为夕阳照射变“红”了,没照到的那“半红”是什么颜色呢?理应是原来的水色,显然“瑟瑟”则为“绿色”的解释了。第二段“瑟瑟”前写“驮马骤然受惊”,后面的“发抖”表示受惊的反应,中间紧挨着“发抖”的“瑟瑟”应为“哆嗦”的意思。
  运用联系的方法能帮助学习者扫清难字词的障碍,课文的整体及各个部分,也只有在联系中去进行分析,才能加深理解,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551106贵州省息烽县养龙司小学)
其他文献
班主任老师是班级的灵魂,是同学们楷模,是一个班的真实写照。于是,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集体。  我是一个师范生,毕业后,在我校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我,该班又是一个在校小有名气的班级,要想当好该班的班主任,我请教了在班工作做得相当出色的老师。在他们的热情帮助和指引下,我很快了解了本班学生的各种情况,并且迅速掌握了有关学生的性格、家庭情况、学生的年龄结构、路途远近等重要资料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具有情景性和探究性,学生的学习应具有主动性、体验性、合作性。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辅助教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通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资源、改革新课程教学模式,在新课程实践中促进学
期刊
【教学目标】1、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作用。2、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培养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区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洛桑学艺》中洛桑模仿乐器演奏的片段。趁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教师引导:普通的嘴,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
期刊
人格是个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人之为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歌德就这样说过:“人格是大地之子最崇高的幸福。”这就足见人格的重要性,它是人存在于世的最为基本的东西。它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程度,简而言之,它决定了一个人如何做人。教育,在产生之初就是为进行物质生产和培养后一代而进行的活动。换言之,也就是教人如何做人的活动。因此,人格和教育便有了密不可分的关联。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由
期刊
【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苏洵对儿子的良苦用心,学习苏轼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多种形式朗读与当堂背诵;体会苏轼被贬后的恬淡闲适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名字不过是个符号,但是,父母为子女起名往往都寄寓了美好的希望。你知道你的名字的来历和深意吗?(请学生畅所欲言)下面请同学们随着老师一起去寻访一千多年前的一位父亲,听一听他为他的两个儿子起名的故事。  二、引导
期刊
一、诵读     古典诗词的教学要注意诵读,这是毋庸置疑的,大多数教师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有些教师只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读,缺乏层次,高耗低效;有些教师每让学生读一次,都要花上比读多出几倍的时间来评,请A评,请B评,还要请C、D、E评,评得兴味全无;还有的教师对背诵缺乏必要的指导,要求学生勉强为之。这都是不足取的。我认为,读要体现出训练层次,评要点到为止,诵要水到渠成。   读如何体现出训练层次呢?
期刊
叶圣陶先生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等弊病成了不治之症,其原因,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如:1、作文脱离生活。学生关在屋里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期刊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空间的拓展、延伸,全方位地把学生各方面的生活都有机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形成一个“辐射型”的整体网络结构,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在家庭空间中学语文,到社会实践中学语文,与大自然接触学语文,变封闭的语言文字教学为开放的生活化教学,从而使语文课堂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光彩。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空间拓展延伸    《新课标》
期刊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准确地运用概念,对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得出化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尽量采用直观形象教学,不断启发、培养学生由认识现象上升到形成概念的能力,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直
期刊
【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2、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  【教学重点】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预习提示】本文篇幅较长,但故事情节并不难懂,语句也不难读,历史故事也为学生喜闻乐见,预习时要能理解字词,熟练地读通课文,并考虑课后作业问题。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要重点用于概括人物特点和搞清联系上。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