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字眼,这样,他们长大后就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挫折耐力。本文探讨了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及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挫折是什么?挫折是山,翻过他,就可以见到成功的大海,让你更加坚强。挫折是荆棘,拿出胆量劈开它,面前会出现更广阔的大道,让你更勇敢。挫折是海中的礁石,不遇见他,永远激不起成功的浪花。挫折是孩子成长中丰富的营养素!
《增广贤文》说得好:“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要想把握自己的命运,必须在磨难中坚强,于挫败后奋起。高位截肢的张海迪曾说:“即使挫折使你倒下去一百次,你也要一百零一次的站起来,唯有挫折能让你坚强起来。”“要在挫折面前扼住命运的喉咙,挫折会使你自信起来。”这是双耳失聪的贝多芬的声音。徐特立则告诉我们:“想不经受任何挫折而成长起来,那是神话。挫折是成长过程中的必需品。”
那么学校中常见的挫折情境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反应呢?
(1)情绪方面:挫折常常使孩子产生一种压抑感、恐惧感以及焦虑不安、灰心丧气、敏感多疑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2)理智方面:接二连三的挫折情境抑制了孩子的心智活动,常常使一些孩子在分析、判断、解决问题时滞缓、刻板,缺少灵活性、独创性。这些孩子往往把失败归咎于他人,并为自己找一些合理的借口,以减轻心理压力。如:踢输了球,便抱怨场地不标准;害怕与人交往,就说别人对自己不热情。
(3)自信方面:由于学习上的频繁挫折,加剧了孩子对学习的担忧,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放弃了追求的目标,进而产生逃避学习的心理倾向。
(4)性格方面:挫折情境常会使一些孩子变得悲观失望、沉默孤独、抑郁寡欢、不愿交往、不好竞争,或表现出暴躁、易怒,喜欢挑衅等等。
(5)生理方面:挫折情境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常常导致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如呼吸急促、出汗、脸红、神情恍惚、食欲减退、失眠、健忘,以及轻度的身体疾病等等。
(6)行为方面:挫折情境常常使孩子表现出直接或转向的攻击性行为。学习上的挫折常常导致孩子破坏纪律、扰乱秩序、厌学、逃学、考试作弊等。自尊与人际关系方面的挫折常常使孩子作出破坏对方财物、偷窃、讽刺挖苦别人、打人、骂人等行为。
对待挫折我们应有正确的态度。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仅是“兵家”,做什么事都会存在或胜或败两种可能性。在行动前只作成功的打算,不作失败的准备,这只会削弱对失败的耐挫能力,从而在失败后变得十分脆弱。例如,有的孩子在考试前给自己定了过高的目标,结果考试成绩一但不如愿,抱头痛哭者有之,离家出走者有之,跳楼自尽者有之。作为小学生,面对失败应该成为一个强者,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认识到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应该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对失败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失败时应仍能表现得像一个胜利者,信心十足,充满干劲,继续干下去,直到成功。
在遇到挫折时,我们还应该提高耐挫能力,强化心理素质。我们教科室罗老师曾对六年级学生做过这样的挫折实验:“今天中午放学后,大家都已饥肠辘辘,急着赶回家吃饭,可发现自行车轮胎被放了气。这时候,你们会怎么办?”学生们一听,有的表现为惊慌失措,有的说给家里打电话让家长来接,有的……她又设计了一个情节问同学们:“假如突然传来一个坏消息,母亲上午看病诊断得了重病,你听到后会怎么样?”小文同学当时抱住脑袋说:“哎呀,我没法活了!”
这就说明了小学生对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往往不足或根本毫无准备,因此,我们应该知道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不快程度及转化情况是由自己控制的,乐观坚强的孩子往往能接受挫折。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孩子能做好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1 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进行挫折教育
一次习作课上,罗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共同进行了一次“感悟亲情”的心理测试。她让孩子们在纸上列出了自己最亲的5个人的名字。大家欢天喜地地写了下来,甚至相互看看,谈论着……
“下面,请大家按照游戏的规则,在纸上划去一个相对而言不亲的人。”她像审判官似的命令道。还处在游戏“五选一”的阶段,又是第一次划。大家很轻松地就完成了任务,甚至有些孩子在交头接耳。
“第二次,请再划去一位亲人的名字。” 她的声音传过教室上空,久久回荡。
“老师,可以不划吗?”春云开始焦虑了,哀求着。
“就是,不划行吗?”有人附和!
“不行,必须遵守游戏的规则”她的话掷地有声。
她发现,教室里说话声小了,孩子有的在咬着笔头,有的在皱眉蹙额,有的在玩弄橡皮擦,有的眼睛死死盯着纸上的名字……也许都在心里反复权衡吧!
“第三次选择开始,孩子们,接着再划去一位亲人吧!”声音再度传出,“当你划去时就意味着此人已经失去!”
教室里出奇地安静,同学们不知所措,久久不下笔,槿勤的脸憋得通红,芙蓉、倩琳趴在桌子上不抬头了……大家已经感觉这似乎不再是一个游戏了。大家迟疑着,似乎在拖延时间,那么举棋不定,似乎在做着艰难的抉择。
突然,教室后面,传来了“呜呜”的声音,她循声望去,小男子汉驰宇已经泪流满面。“别哭,小宇。”罗老师安慰他!
“在剩下的两个亲人中,请再划掉一个。”罗老师的声音再度响起!驰宇“哇”的一声哭出来了,再也无法下笔了!罗老师摸摸他的头,以示安慰。回到讲臺一扫视大家,桢桢一脸通红,腮边的泪珠悄然落下,芙蓉也哭了!孩子们的笔捏在手中迟迟不肯下去。
“大家不哭,刚才划去亲人,无非是做一个梦。大家不过闭上眼睛一会儿,睁眼看看,想想他们一个也没有走远,其实他们还在我们身边呀!”我坐在教室后面发现罗老师此刻已百感交集。真的不忍心为难与伤害他们。
紧接着,孩子们记录了他们艰难的心路历程!
她让孩子们做出了一次次艰难的抉择,让他们遭受了一次次痛苦的煎熬,同时也让他们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感悟到了亲情。
韬韬这样写道:“我的笔仿佛有千钧之重,拿起,放下,放下,拿起……我是那么难以抉择……原来,亲情无处不在啊,我以前怎么没有感觉得到呢?原来,当亲人要离开的时候,我才明白他的存在啊!‘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要学会感受亲人的爱,回报亲人的爱。”
小宇的习作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在最后关头还是留下了妈妈,虽然她打我,骂我,有时候打得我青一块,紫一块。可是,这时候,我想到的还是妈妈的好!毕竟我是她难产生下来,她打我,她也痛呀,我痛在皮上,她痛在心上啊!……”
2 在挫折教育中我们还应充分发挥校外教育阵地作用
去年11月, 我们组织三至六年级孩子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少年拓展训练营”。我们采用严格、有趣、神秘而又极富挑战色彩的军营活动。积极引导孩子到实践中去体验挫折,在体验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2.1 陌生的环境,接受自我挑战
“少年拓展训练营”,采用全封闭军事化管理,请部队学员担任教官。一走入营地,孩子们的第一感受就是——一切都将从零开始。内务整理、队列练习、站军姿、军事课程,在训练中,孩子们重新审视自己。兴奋的心理、受挫的情绪,种种感觉冲击着孩子们的内心。在新的环境中,他们找到了自身的优点,认清了自己的不足。
2.2 艰苦的磨练,塑造优秀品质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句歌唱得真好。可见所有美好的一切,都是从炼狱般的磨难才能终成正果。
少年拓展训练营中,晨跑4公里,二十米攀岩,过独木桥……累得跑不动,大家相互鼓励;膝盖摔破皮,简单伤口处理后继续训练。长长的路程,高高的岩墙,窄窄的木桥,令他们望而生畏,在教官的鼓励下,先前认为不可逾越的项目,一个个被他们征服,爬过,被一一踩在脚下,他们用行动实践了“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铮铮誓言。他们真正体验了什么叫坚强勇敢,什么叫克服困难。“天上没有跨不过的沟,地上没有淌不过的河”,顽强、勇敢、坚定、自信的优秀品质在孩子们的心中萌发。
2.3 特定的游戏,感悟团结的力量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在拓展训练营的课余,大家来做个小小的游戏吧!给中队创队号,制队旗,小兔子蹲蹲蹲,乖乖兔寻宝,携手并进……一个个游戏,不但给训练营的生活增添了乐趣,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
当每个小队呼喊着自己的琅琅上口的队名,挥舞着自己设计新颖的队旗,大家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出自我们之手吗?当小队中有一只“乖乖兔”没有领会命令要求,结果小队没有寻找到“宝藏”而全军覆没时,一股难以言表的震撼撞击着每个人的心灵……特定的游戏潜移默化地感化了這一个个自命过高的“小皇帝”。“众人的智慧如海洋一般宽广,集体的力量像海浪般的强大。”特定的游戏激起人人崇尚团结的希望,团结协作的风气在孩子心中渐渐形成。
3 挫折教育中家庭教育更关键
我们充分抓住家长会这一契机,请专家讲座,请优秀家长介绍经验,其他家长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与喜悦。
我的得意弟子涛涛,作文频频在校、市、省获奖,作文还经常被各年级当作范文念来念去的!操作电脑很熟练,什么事交给他准行。课外阅读也丰富,思维敏捷,做事干练,责任感强,动作迅速,天真可爱。一次家长会上,涛涛的妈妈讲了这么个故事:
……其实,涛涛和其他孩子一样,也有一些坏习惯,有点丢三落四,没有责任感。为此我们也伤透了脑筋。但我也有自己的方法。三年级时他将一本刚买的大字典在放学时弄丢了,放学回来,他告诉了我。我当时很生气,但没有发作,马上带他从家里走路去学校寻找。当时是暑天,好热呀,学校离家有十几里路,孩子平时是校车接送的。我俩一路走啊走啊,汗水直冒,口干舌燥,孩子要水喝,我在路边买了一瓶给他,自己却没有买。儿子拧开瓶盖送到我嘴边,我拒接喝水,并告诉儿子:“如果我俩一路找到了字典,就乘公共汽车回家,如果找不到,还要走路回家!”儿子哭丧着脸。我当时也有一点为自己说出的话后悔,万一真的找不到,这将近一小时的路如何再走回来呀,非中暑不可!
可幸运的是,儿子将厚厚的大字典丢在了校门口,也许等车时掉的吧!门卫收捡着呢!好庆幸,我当时吁了一口气,带着儿子乘车回家了,两人走得汗湿了一身,筋疲力尽了。可我不后悔,当时同事们都骂我是个神经病!我不是买不起那本字典,也不是舍不得搭车。我想让孩子明白,什么东西对自己是最重要的!犯下错误该怎样尽责去挽救。那次后,他变得有责任了,丢东西的现象少了很多……
多平凡的故事,多伟大的妈妈!一本字典,成就的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一段路程,肩负的是一份沉沉的责任。
听草原上的人说:最好的跤手,是大地摔出来的;最好的骑士,是马背上颠出来的;一个优秀的人才,是在挫折的熔炉里冶炼出来的。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挫折是什么?挫折是山,翻过他,就可以见到成功的大海,让你更加坚强。挫折是荆棘,拿出胆量劈开它,面前会出现更广阔的大道,让你更勇敢。挫折是海中的礁石,不遇见他,永远激不起成功的浪花。挫折是孩子成长中丰富的营养素!
《增广贤文》说得好:“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要想把握自己的命运,必须在磨难中坚强,于挫败后奋起。高位截肢的张海迪曾说:“即使挫折使你倒下去一百次,你也要一百零一次的站起来,唯有挫折能让你坚强起来。”“要在挫折面前扼住命运的喉咙,挫折会使你自信起来。”这是双耳失聪的贝多芬的声音。徐特立则告诉我们:“想不经受任何挫折而成长起来,那是神话。挫折是成长过程中的必需品。”
那么学校中常见的挫折情境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反应呢?
(1)情绪方面:挫折常常使孩子产生一种压抑感、恐惧感以及焦虑不安、灰心丧气、敏感多疑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2)理智方面:接二连三的挫折情境抑制了孩子的心智活动,常常使一些孩子在分析、判断、解决问题时滞缓、刻板,缺少灵活性、独创性。这些孩子往往把失败归咎于他人,并为自己找一些合理的借口,以减轻心理压力。如:踢输了球,便抱怨场地不标准;害怕与人交往,就说别人对自己不热情。
(3)自信方面:由于学习上的频繁挫折,加剧了孩子对学习的担忧,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放弃了追求的目标,进而产生逃避学习的心理倾向。
(4)性格方面:挫折情境常会使一些孩子变得悲观失望、沉默孤独、抑郁寡欢、不愿交往、不好竞争,或表现出暴躁、易怒,喜欢挑衅等等。
(5)生理方面:挫折情境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常常导致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如呼吸急促、出汗、脸红、神情恍惚、食欲减退、失眠、健忘,以及轻度的身体疾病等等。
(6)行为方面:挫折情境常常使孩子表现出直接或转向的攻击性行为。学习上的挫折常常导致孩子破坏纪律、扰乱秩序、厌学、逃学、考试作弊等。自尊与人际关系方面的挫折常常使孩子作出破坏对方财物、偷窃、讽刺挖苦别人、打人、骂人等行为。
对待挫折我们应有正确的态度。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仅是“兵家”,做什么事都会存在或胜或败两种可能性。在行动前只作成功的打算,不作失败的准备,这只会削弱对失败的耐挫能力,从而在失败后变得十分脆弱。例如,有的孩子在考试前给自己定了过高的目标,结果考试成绩一但不如愿,抱头痛哭者有之,离家出走者有之,跳楼自尽者有之。作为小学生,面对失败应该成为一个强者,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认识到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应该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对失败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失败时应仍能表现得像一个胜利者,信心十足,充满干劲,继续干下去,直到成功。
在遇到挫折时,我们还应该提高耐挫能力,强化心理素质。我们教科室罗老师曾对六年级学生做过这样的挫折实验:“今天中午放学后,大家都已饥肠辘辘,急着赶回家吃饭,可发现自行车轮胎被放了气。这时候,你们会怎么办?”学生们一听,有的表现为惊慌失措,有的说给家里打电话让家长来接,有的……她又设计了一个情节问同学们:“假如突然传来一个坏消息,母亲上午看病诊断得了重病,你听到后会怎么样?”小文同学当时抱住脑袋说:“哎呀,我没法活了!”
这就说明了小学生对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往往不足或根本毫无准备,因此,我们应该知道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不快程度及转化情况是由自己控制的,乐观坚强的孩子往往能接受挫折。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孩子能做好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1 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进行挫折教育
一次习作课上,罗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共同进行了一次“感悟亲情”的心理测试。她让孩子们在纸上列出了自己最亲的5个人的名字。大家欢天喜地地写了下来,甚至相互看看,谈论着……
“下面,请大家按照游戏的规则,在纸上划去一个相对而言不亲的人。”她像审判官似的命令道。还处在游戏“五选一”的阶段,又是第一次划。大家很轻松地就完成了任务,甚至有些孩子在交头接耳。
“第二次,请再划去一位亲人的名字。” 她的声音传过教室上空,久久回荡。
“老师,可以不划吗?”春云开始焦虑了,哀求着。
“就是,不划行吗?”有人附和!
“不行,必须遵守游戏的规则”她的话掷地有声。
她发现,教室里说话声小了,孩子有的在咬着笔头,有的在皱眉蹙额,有的在玩弄橡皮擦,有的眼睛死死盯着纸上的名字……也许都在心里反复权衡吧!
“第三次选择开始,孩子们,接着再划去一位亲人吧!”声音再度传出,“当你划去时就意味着此人已经失去!”
教室里出奇地安静,同学们不知所措,久久不下笔,槿勤的脸憋得通红,芙蓉、倩琳趴在桌子上不抬头了……大家已经感觉这似乎不再是一个游戏了。大家迟疑着,似乎在拖延时间,那么举棋不定,似乎在做着艰难的抉择。
突然,教室后面,传来了“呜呜”的声音,她循声望去,小男子汉驰宇已经泪流满面。“别哭,小宇。”罗老师安慰他!
“在剩下的两个亲人中,请再划掉一个。”罗老师的声音再度响起!驰宇“哇”的一声哭出来了,再也无法下笔了!罗老师摸摸他的头,以示安慰。回到讲臺一扫视大家,桢桢一脸通红,腮边的泪珠悄然落下,芙蓉也哭了!孩子们的笔捏在手中迟迟不肯下去。
“大家不哭,刚才划去亲人,无非是做一个梦。大家不过闭上眼睛一会儿,睁眼看看,想想他们一个也没有走远,其实他们还在我们身边呀!”我坐在教室后面发现罗老师此刻已百感交集。真的不忍心为难与伤害他们。
紧接着,孩子们记录了他们艰难的心路历程!
她让孩子们做出了一次次艰难的抉择,让他们遭受了一次次痛苦的煎熬,同时也让他们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感悟到了亲情。
韬韬这样写道:“我的笔仿佛有千钧之重,拿起,放下,放下,拿起……我是那么难以抉择……原来,亲情无处不在啊,我以前怎么没有感觉得到呢?原来,当亲人要离开的时候,我才明白他的存在啊!‘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要学会感受亲人的爱,回报亲人的爱。”
小宇的习作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在最后关头还是留下了妈妈,虽然她打我,骂我,有时候打得我青一块,紫一块。可是,这时候,我想到的还是妈妈的好!毕竟我是她难产生下来,她打我,她也痛呀,我痛在皮上,她痛在心上啊!……”
2 在挫折教育中我们还应充分发挥校外教育阵地作用
去年11月, 我们组织三至六年级孩子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少年拓展训练营”。我们采用严格、有趣、神秘而又极富挑战色彩的军营活动。积极引导孩子到实践中去体验挫折,在体验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2.1 陌生的环境,接受自我挑战
“少年拓展训练营”,采用全封闭军事化管理,请部队学员担任教官。一走入营地,孩子们的第一感受就是——一切都将从零开始。内务整理、队列练习、站军姿、军事课程,在训练中,孩子们重新审视自己。兴奋的心理、受挫的情绪,种种感觉冲击着孩子们的内心。在新的环境中,他们找到了自身的优点,认清了自己的不足。
2.2 艰苦的磨练,塑造优秀品质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句歌唱得真好。可见所有美好的一切,都是从炼狱般的磨难才能终成正果。
少年拓展训练营中,晨跑4公里,二十米攀岩,过独木桥……累得跑不动,大家相互鼓励;膝盖摔破皮,简单伤口处理后继续训练。长长的路程,高高的岩墙,窄窄的木桥,令他们望而生畏,在教官的鼓励下,先前认为不可逾越的项目,一个个被他们征服,爬过,被一一踩在脚下,他们用行动实践了“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铮铮誓言。他们真正体验了什么叫坚强勇敢,什么叫克服困难。“天上没有跨不过的沟,地上没有淌不过的河”,顽强、勇敢、坚定、自信的优秀品质在孩子们的心中萌发。
2.3 特定的游戏,感悟团结的力量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在拓展训练营的课余,大家来做个小小的游戏吧!给中队创队号,制队旗,小兔子蹲蹲蹲,乖乖兔寻宝,携手并进……一个个游戏,不但给训练营的生活增添了乐趣,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
当每个小队呼喊着自己的琅琅上口的队名,挥舞着自己设计新颖的队旗,大家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出自我们之手吗?当小队中有一只“乖乖兔”没有领会命令要求,结果小队没有寻找到“宝藏”而全军覆没时,一股难以言表的震撼撞击着每个人的心灵……特定的游戏潜移默化地感化了這一个个自命过高的“小皇帝”。“众人的智慧如海洋一般宽广,集体的力量像海浪般的强大。”特定的游戏激起人人崇尚团结的希望,团结协作的风气在孩子心中渐渐形成。
3 挫折教育中家庭教育更关键
我们充分抓住家长会这一契机,请专家讲座,请优秀家长介绍经验,其他家长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与喜悦。
我的得意弟子涛涛,作文频频在校、市、省获奖,作文还经常被各年级当作范文念来念去的!操作电脑很熟练,什么事交给他准行。课外阅读也丰富,思维敏捷,做事干练,责任感强,动作迅速,天真可爱。一次家长会上,涛涛的妈妈讲了这么个故事:
……其实,涛涛和其他孩子一样,也有一些坏习惯,有点丢三落四,没有责任感。为此我们也伤透了脑筋。但我也有自己的方法。三年级时他将一本刚买的大字典在放学时弄丢了,放学回来,他告诉了我。我当时很生气,但没有发作,马上带他从家里走路去学校寻找。当时是暑天,好热呀,学校离家有十几里路,孩子平时是校车接送的。我俩一路走啊走啊,汗水直冒,口干舌燥,孩子要水喝,我在路边买了一瓶给他,自己却没有买。儿子拧开瓶盖送到我嘴边,我拒接喝水,并告诉儿子:“如果我俩一路找到了字典,就乘公共汽车回家,如果找不到,还要走路回家!”儿子哭丧着脸。我当时也有一点为自己说出的话后悔,万一真的找不到,这将近一小时的路如何再走回来呀,非中暑不可!
可幸运的是,儿子将厚厚的大字典丢在了校门口,也许等车时掉的吧!门卫收捡着呢!好庆幸,我当时吁了一口气,带着儿子乘车回家了,两人走得汗湿了一身,筋疲力尽了。可我不后悔,当时同事们都骂我是个神经病!我不是买不起那本字典,也不是舍不得搭车。我想让孩子明白,什么东西对自己是最重要的!犯下错误该怎样尽责去挽救。那次后,他变得有责任了,丢东西的现象少了很多……
多平凡的故事,多伟大的妈妈!一本字典,成就的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一段路程,肩负的是一份沉沉的责任。
听草原上的人说:最好的跤手,是大地摔出来的;最好的骑士,是马背上颠出来的;一个优秀的人才,是在挫折的熔炉里冶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