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学生都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聊,尤其是小学生因为年龄等因素的限制,数学学习比较吃力。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生活中身边的事物很感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可以帮助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发现数学的魅力所在。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因为年龄的限制,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比较单纯,最主要的就是要获得教师、长辈,以及同龄人的认可。小学生对于外界的感受和理解判断主要还是依靠直观感觉。所以,要想让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最重要的就是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单纯的目标下学习。小学生生活中的身边事物对于他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将生活情境融入数学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可通过生活化的小游戏帮助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比如先准备好一些苹果的图片,然后让几个学生抢“苹果”。待他们抢完,问学生:“现在大家把手里的苹果都变成一样多,你们会怎么做?这些苹果可以平均分成几份?”这样一个游戏让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注意力不知不觉中就被集中了起来,学习主动性也被调动了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就有兴趣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都有了一定的保证了。
二、创建情境需要符合生活实际
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本质上来说就是将生活带进课堂,熟悉的情境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减轻对知识的陌生感和对于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辅助教学的时候要避免出现“曲高和寡”的情况。比如笔者在教授“两位数的加法”的时候就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们三年级的所有学生一起出去秋游,(1)班有31人、(2)班有33人、(3)班有37人、(4)班有34人,学校派出了两辆车,每辆车最多都可以带70名学生。那么怎么安排最好呢?”这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个问题,秋游的时候肯定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一开始都会说让两个班合乘一辆车就行了,但是问题出现了:(3)班和(4)班一起的话那么就会有1个同学坐不下。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学生就会积极动脑思考其他的解决办法。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教学主题,即两位数的加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营造良好课堂学习气氛的作用。
除此之外,教师在创建生活情境辅助教学的时候,还需要注意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情境的创建尽可能多使用一些如“互帮互爱”“分享救济”等积极正能量的字眼词语等。这样可以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善良的种子。此外,在符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生活现状的基础之上,教师要尽可能地做到实事求是,利用学生熟悉和了解的事物进行教学,学生对于知识掌握起来也就会更加牢固。因此教师应该对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尽可能地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这样课堂教学才有可能达到甚至超出预期效果。
三、用生活化的语言体现生活
情境的创设不仅需要针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为了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实际,还需要用生活化的语言来体现生活,避免学生因为枯燥艰涩的专业名词和术语等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
比如出题目的时候这样出:“有一群小朋友玩游戏,有4个人在玩跳皮筋、3个人在玩扔沙包,同时还有12个人在玩老鹰捉小鸡,那么请你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人呢?”又或者出题:“小明有7支铅笔,小刚有9支铅笔,那么小刚比小明多几支铅笔呢?”这些问题语言比较生活化,因此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总而言之,我们教育的本质在于帮助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最终让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和时代发展有所贡献的人。因此教育工作者要重视自身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生活情境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广大教师要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在教学活动之中创建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帮助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年县六○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因为年龄的限制,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比较单纯,最主要的就是要获得教师、长辈,以及同龄人的认可。小学生对于外界的感受和理解判断主要还是依靠直观感觉。所以,要想让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最重要的就是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单纯的目标下学习。小学生生活中的身边事物对于他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将生活情境融入数学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可通过生活化的小游戏帮助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比如先准备好一些苹果的图片,然后让几个学生抢“苹果”。待他们抢完,问学生:“现在大家把手里的苹果都变成一样多,你们会怎么做?这些苹果可以平均分成几份?”这样一个游戏让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注意力不知不觉中就被集中了起来,学习主动性也被调动了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就有兴趣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都有了一定的保证了。
二、创建情境需要符合生活实际
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本质上来说就是将生活带进课堂,熟悉的情境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减轻对知识的陌生感和对于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辅助教学的时候要避免出现“曲高和寡”的情况。比如笔者在教授“两位数的加法”的时候就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们三年级的所有学生一起出去秋游,(1)班有31人、(2)班有33人、(3)班有37人、(4)班有34人,学校派出了两辆车,每辆车最多都可以带70名学生。那么怎么安排最好呢?”这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个问题,秋游的时候肯定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一开始都会说让两个班合乘一辆车就行了,但是问题出现了:(3)班和(4)班一起的话那么就会有1个同学坐不下。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学生就会积极动脑思考其他的解决办法。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教学主题,即两位数的加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营造良好课堂学习气氛的作用。
除此之外,教师在创建生活情境辅助教学的时候,还需要注意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情境的创建尽可能多使用一些如“互帮互爱”“分享救济”等积极正能量的字眼词语等。这样可以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善良的种子。此外,在符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生活现状的基础之上,教师要尽可能地做到实事求是,利用学生熟悉和了解的事物进行教学,学生对于知识掌握起来也就会更加牢固。因此教师应该对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尽可能地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这样课堂教学才有可能达到甚至超出预期效果。
三、用生活化的语言体现生活
情境的创设不仅需要针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为了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实际,还需要用生活化的语言来体现生活,避免学生因为枯燥艰涩的专业名词和术语等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
比如出题目的时候这样出:“有一群小朋友玩游戏,有4个人在玩跳皮筋、3个人在玩扔沙包,同时还有12个人在玩老鹰捉小鸡,那么请你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人呢?”又或者出题:“小明有7支铅笔,小刚有9支铅笔,那么小刚比小明多几支铅笔呢?”这些问题语言比较生活化,因此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总而言之,我们教育的本质在于帮助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最终让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和时代发展有所贡献的人。因此教育工作者要重视自身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生活情境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广大教师要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在教学活动之中创建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帮助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年县六○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