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仍不给微型车优惠政策,最迟在2010年,中国微型车将基本上消失。”在日前召开的汽车政策及市场信息研讨会上,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对中国的微型车市场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在他看来,如果再不采取拯救措施,比日本市场还大的中国微型车市场,将在3年后不复存在。
救救小排量车
小排量车解禁已经一年有余。2006年,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解禁令,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限制。一时间,业内外好评如潮,类似“小排量春天就要来了”的报道占据了各大报纸、网站的醒目位置,甚至有人宣称:2006年是小排量汽车元年。可是,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轿车销量达到228.69万辆,同比增长25.92%。但同期全国小排量车的市场占有率却下降了11.67%。1.3升及以下排量的小排量产品市场呈现负增长态势,特别是排量小于1.0升的车型,上半年累计销售13.43万辆,同比下降28.87%,仅占市场份额的5.8%。
不仅如此,“在北京,小排量车的份额下降得更为明显,至少在25%以上。”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称,在亚市的上半年汽车销量统计表上,无一款小排量车排名进入前20,而在去年年底之前,夏利、QQ都是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车型。与此同时,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公司最近也公布了一份调查结果,通过对1.5万名潜在消费者的调查发现,只有不到20%的受访者买车时会首先考虑小排量车。
小排量汽车正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遇。难怪饶达发出了“如果再不采取拯救措施,比日本市场还大的中国微型车市场,将在3年后不复存在”的呼声。
饶达今天发出的呼声背后的潜台词,分明和当年鲁迅发出的“救救孩子”的呼声一样,那就是:“救救小排量车”!
小排量车为何“四面楚歌”
小排量汽车为何会出现“叫好不叫座”的局面,甚至出现了“将在3年后不复存在”尴尬境遇呢?
从主观上找原因:一是小排量汽车企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巨大的偏差,将小排量车当成了低价车或低质车。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态度,各汽车企业也就不可能在技术改造以及资金投入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甚至很少愿意下功夫,只求小排量车质量过得去就行了。二是经济方面的原因,如今生产一辆小排量车只有几百元的利润。有人曾算了一笔帐:生产一辆小排量车获得的利润不到中高档车的1/4,甚至只有一辆豪华车利润的1/8。与其花钱让小排量车更完美,不如转手生产大排量车,时间一长,市场不拱手让人才怪呢。三是小排量汽车企业主动性不够,“等、靠、要”的思想严重。既然环保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也已经将节能减排确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小排量汽车也有十分光明的市场前景,可以说“大有钱图”,为什么小排量汽车企业就不能在提升和完善小排量车质量、安全、环保等性能上,多动些脑筋,多花些力气呢?
从客观上来看,首先是小排量汽车自身的品质有待提高。主要有质量不高,毛病多,安全性差;车型老,设计不新颖,真正可供选择的种类不多;价差不大,没有价格优势,而且小排量还不一定省油;小排量车只适合在市区开,跑长途不行等等,这些都亟需企业改进、提升和完善。其次,是面子等传统习惯养成的消费理念的影响。中国人都爱面子,买车的面子问题和身份象征问题在消费者心中占了重要地位,求新求大求档次,成了很多人买车时重点考虑的问题。传统习惯养成的消费理念导致了消费者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选择买小排量车的。再次,尽管国家为小排量车松了“紧箍咒”,但由于没有实质的优惠政策,小排量车生产企业缺乏主动跟进的动力和能力。
自己才是真正的救世主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笔者以为,要尽快扭转小排量车当前的危机,只能靠小排量车企业自己。自己才是真正的救世主。
首先,小排量车企业应认真反思一下自己存在的问题,仔细分析其中的深层原因,特别是要在指导思想上予以足够的重视,不能再将小排量车当成低价车或低质车。
其次,小排量车企业要迅速走出“等、靠、要”的思想误区,自己主动想办法,尽快提升和完善小排量车质量、安全、环保等性能,迅速扭转和消除消费者的“小排量车是低价车或低质车”的不良印象,以持续创新不断提高小排量车的性价比,给广大消费者不断的惊喜。
三是要研究市场,制定详细的市场发展规划。针对一、二级城市买小排量车的很多都是讲究生活品质、爱面子的年轻人的特点,小排量车要走精品路线,在外观、内饰、舒适度、安全环保上满足其要求。针对二、三级城镇及广阔的农村市场,在满足安全环保的基础上,生产各种不同配置的小排量车。
四是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毋庸置疑,我国小排量汽车有着十分光明的市场前景,是一块巨大的“蛋糕”,这必然会引来国内、国际汽车企业的争夺。最近, 以广州本田为代表的汽车合资企业,开始创建自主品牌的尝试;传统的自主品牌企业哈飞和奇瑞,却先后走上了合资道路。于是,近来围绕汽车行业的“合资自主”与“自主合资”两种现象,业界展开了各种各样的讨论。笔者以为,“项庄舞剑,意在佩公”,或许“合资自主”的真正目的,就在于进军小排量汽车领域。因为从价位看,合资企业的自有品牌并不意味着就是低端、低价的代名词,他们凭借合资企业的技术、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优势,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针对小排量汽车“弱点”,研发出高性价比的小排量汽车,从而对目前的自主品牌小排量汽车形成正面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