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 辉煌五年

来源 :前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feng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圆满完成筹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等历史性重大任务,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确立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进一步提高了“四个服务”水平,总结提炼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城市建设展现新面貌
  2007年以来,北京市全面推进首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了显著效果。
  经济发展形势喜人。按可比价格计算,2007年至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4%,比市十次党代会制定的目标高1.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09年超过1万美元,提前两年实现市十次党代会制定的目标,2011年达到12447美元。
  除了经济总量大幅增长,全市产业结构也得到了明显优化。第三产业比重保持在七成以上,现代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2006年,三次产业的比重是1.1︰27︰71.9;到了2011年,这个比例变为0.9︰23.4︰75.7,第三产业比重较2006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重点行业增长较快,2011年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3%、12.8%、9.3%和7.1%,较2006年分别提高2.6、0.7、0.7和1.6个百分点。
  农业方面,都市型现代农业增势良好。2011年,全市农业观光园、民俗旅游、种业、设施农业分别实现总收入21.7、8.7、18.1和45.6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1.1、1.4、1.3和1.2倍。制造业方面,现代制造业稳步发展。2011年,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7.4%。服务业方面,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2011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027.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2%,比2006年提高2.5个百分点。新兴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11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795.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7%,较2006年提高6.7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938.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1%,比2006年提高2个百分点。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2007年以来,全市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房屋建设保持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明显加大。2006年,全市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是84.3%;2011年,这个数字提高至86.2%,提高了1.9个百分点。去年,全市房屋施工面积达到18065.2万平方米,比2006年增长28.4%。2007年至2011年,全市累计竣工房屋面积近2亿平方米,一大批标志性建筑物,如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央电视台新址、国贸三期等相继建成。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07年至2011年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602.2亿元,相当于2002年至2006年的2.3倍。
  人文北京建设成效明显
  社会和谐程度不断提高
  2007年以来,北京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为目标,全面实施人文北京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城市文明不断提升,社会和谐程度不断提高。
  城市文明水平显著提升。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调查显示,2011年全市“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为83.05,比2006年提高13.99。这个指数是根据市民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交往、公共观赏和公共参与等五个方面作出的综合评价。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也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5年,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提高了1.5年。
  文化建设积极推进。2011年,全市公共图书馆总藏数5049万册,是2006年的1.3倍;总流通1174万人次,比2006年增加37万人次。文艺演出方面,去年全市专业艺术剧团演出11757场次,国内观众1173万人次,分别比2006年增长7.6%和35.5%。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场所68个,比2006年增加26个,演出54905场次,观众931万人次,分别是2006年的1.7倍和1.8倍。全市放映电影97.4万场次,观众3235.9万人次,分别是2006年的3.5倍和2.7倍。文化创意产业方面,2011年全市实现增加值1938.6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年均增长18.7%(现价增速),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现价增速4.2个百分点。
  社会和谐程度逐步提高。2011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为2.23︰1,好于2006年2.32︰1的水平。同时,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逐年走低,2011年为每亿元0.07人,比2006年每亿元降低0.15人;2011年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为95.5%,比2006年提高3.9个百分点;药品质量监督抽验合格率为99.3%,比2006年提高0.7个百分点。
  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
  科技北京建设持续发力
  2007年以来,北京以建设国家创新发展的核心引领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全面实施科技北京发展战略,促进优质科技资源聚集,努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科技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科技发展的资源投入大幅增长、基础条件持续改善。2011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为932.5亿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长16.6%;R&D人员28.8万人,比上年增长6.6%。此外,全市信息化水平得到了较快提升。2011年年末,全市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23.4万户,是2006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2%;移动电话用户数为2575.9万户,是2006年的1.6倍,年均增长10.4%。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的移动电话、计算机分别为215部和104台,分别比2006年增加9部和8台;其中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计算机分别为30部和82台,分别占拥有量的14.0%和78.8%,比2006年分别提高10.6个和11.8个百分点。   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2011年,全市专利授权量达到40888件,是2006年的3.6倍,年均增长29.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5880件,是2006年的4.1倍,年均增速达到32.7%;发明专利授权量占专利授权量的比重为38.8%,比2006年提高4.5个百分点。技术成果辐射能力方面,2007年至2011年,全市技术合同累计成交额达到6615.8亿元,是2002年至2006年的3.4倍。仅2011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就达到1890.3亿元,是2006年的2.7倍。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驱动效果进一步显现。2011年,全市信息产业、现代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304.5亿元、1188.7亿元和1003.1亿元,均为2006年的1.7倍,年均增速均在10%以上(现价增速),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4.4%、7.4%和6.3%。同时,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至2011年,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出口总额达到915.5亿美元,是2002年至2006年的2.5倍。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2011年,中关村示范区经济总量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9.1%;2007年至2011年,实现增加值从1569.9亿元上升到3062.6亿元,年均增长19%(现价增速)。在科技创新成果方面,2011年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24888件和12951件,是2006年的2.6倍和3.1倍,年均增速分别为21.5%和25.6%。2011年,园区企业获奖成果达到2329个,是2006年的2.2倍,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获奖成果1674个,占获奖成果总数的71.9%。
  大力加强“三大体系”建设
  绿色北京战略稳步推进
  2007年以来,北京以建设和谐宜居之都为目标,全面实施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大力加强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生态环境“三大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工作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民生改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打造绿色生产体系,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2007年至2011年,全市能源消耗总量年均增长3.4%,远低于同期10.4%的经济增速,低于2002年至2006年能耗平均增速3.5个百分点。其中,初步测算2011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6992万吨标煤,比上年仅增长0.6%,增速创近十年来新低。全市万元GDP能耗由2006年的0.73吨标准煤下降到2011年的0.44吨标煤(按现价计算),按可比价格计算,降低27.8%,年均下降6.31%。2011年,全年供水(用水)总量为36亿立方米,万元GDP水耗为22.5立方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6年下降36%,年均下降8.53%。
  创建绿色消费体系,培育绿色生活方式。2011年,全市全年供水(用水)总量按用途分,生活用水为15.6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长13.9%,年均增长2.6%,低于2002年至2006年年均增速0.1个百分点;人均年生活用水78.3立方米,比2006年减少10.8%,年均下降2.3%。水资源循环利用方面,2011年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69万立方米/日,比2006年提高38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达到81.7%,比2006年提高7.9个百分点。再生水利用量为7.1亿立方米,是2006年的2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面,2011年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1.7万吨/日,是2006年的1.6倍;按生活垃圾清运量计算,无害化处理率达98.2%,比2006年提高5.7个百分点。
  完善绿色环境体系,改善城市环境。近年来,北京通过加强对汽车尾气、施工扬尘、裸露农田风沙源的防治,推广天然气公交车,关停低产能水泥厂和石灰窑,加快燃煤锅炉改造等措施,加大大气环境治理力度,大气污染物含量逐年下降。2011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分别为0.028毫克/立方米、0.055毫克/立方米和0.114毫克/立方米,比2006年分别下降0.025毫克/立方米、0.011毫克/立方米和0.047毫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28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8.4%,比2006年提高12.4个百分点。水环境方面,北京开展了大规模城市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加大地表水源水质监管力度。经监测,2010年永定河、潮白河、大清河、蓟运河、北运河五大地表水水系有水河流83条段,比2006年增加13条段;团城湖、昆明湖等有水湖泊22个,密云水库、怀柔水库等有水水库16座。城市环境方面,2011年全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6%,比2006年提高3.1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5.3平方米,比2006年增加3.3平方米;林木绿化率为54%,高于2006年3个百分点。
  发展质量取得长足进步
  首善优势得到明显加强
  总体看,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北京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节能降耗和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按照中国统计学会对全国31个省市综合发展情况的测算,北京综合发展指数稳居全国第一。北京的首善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经济发展方面,除了前述的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北京的财政实力和需求结构也取得了可喜成绩。2011年,北京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8.8%,居全国之首;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共占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66.3%,比重也位居全国第一。需求结构方面,消费对经济增长日渐发挥主导作用。2010年,北京最终消费率为56%,在全国31个省市中居第五位。
  民生保障和改善方面,首先,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高,收入差距较小。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903元,是2006年的1.6倍,年均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36元,是2006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8%。横向看,2011年北京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居全国第2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为95084元,居全国首位。其次,社会保障水平领先,就业形势稳定。2011年,北京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金最低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分别达到1160、782、500和1100元,均居于全国前列。每千户籍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和每千户籍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在全国都列居首位。就业方面,2011年年末北京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9%,处于全国最低水平。再次,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11年,全市共有各类学校3367所,招生105万人,比2006年增加19.8万人;在校生达到342.6万人,比2006年增加51.6万人;毕业生达到83.9万人,比2006年增加5.1万人。医疗卫生方面,2011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713个,是2006年的1.4倍。平均每千户籍人口拥有医院床位数6.85张,比2006年增加0.08张;平均每千户籍人口拥有执业医师5.46人,平均每千户籍人口拥有注册护士5.7人,分别比2006年增加1.05人和1.86人。最后,公共交通更加便捷,政策性住房建设积极推进。2011年,全市公共交通运营线路长度为19832公里,年末运营车辆24478辆,客运量达到72.3亿人次,分别为2006年的1.1倍、1.2倍和1.5倍。其中,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5条,比2006年增加11条;线路长度372公里,是2006年的3.3倍;轨道交通客运总量21.9亿人次。政策性住房建设方面,2011年全市完成此项投资746.1亿元,比上年增长94.9%。政策性住宅销售面积达422万平方米,增长51.2%。
  节能降耗方面,“十一五”期间北京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6.59%,超额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20%的规划目标,是全国唯一连续五年完成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的地区,也是全国累计能耗下降幅度最大的省份。2011年,北京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46吨标准煤(按可比价计算),为全国最低。
  创新能力方面,北京不仅科技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而且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显著加强。2011年,北京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为932.5亿元,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5.83%,高居全国首位;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5880件,占全国比重为15%,居全国第2位;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890.3亿元, 占全国比重为39.7%,远高于其他省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业人员达到138.5万人,实现总收入1.96万亿元,在全国50多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均居首位。文化创意产业方面,2011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938.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1%,比2006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文化产业比重位居全国首位。
  (本文材料由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提供)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上的讲话,系统回答了政法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做好当前政法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深刻领会和把握总书记关于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生命线的重要论述,努力做到公正执法。  更加注重夯实公正执法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政法战线的同志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做到这一
期刊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执政近两年的时间里,深刻洞察国内、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勇于创新,敢于担当,针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思想理论,特别是对中国外交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与发展。这些创新性的思想理论,是新一代领导集体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习近平对中国外交理论的主要贡献  发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号召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后
期刊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又因国情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立足我国实际国情,全面把握时代发展特征,就如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梳理习近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科学理解其深刻内涵,有助于深入把握他的改革开放思想的新特点。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
期刊
生活俭朴是为官的基本操守与重要作风。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质,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做到去奢崇俭是每一位官员的必修之道。唐代李商隐在其《咏史》中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真正做到政治清廉,生活必须节俭,即“欲教以廉,先使之俭”。生活俭朴是为官清廉的前提,只有艰苦勤俭的生活方式才能铸就与保持清正廉洁的优良品格,不追求奢侈,不放纵欲
期刊
“清廉”是立政之根本,为官之基础,“清廉”主要是做到清白不污浊,廉洁不贪污,刚正不妄取。所谓“清者,廉洁不妄取之谓也”,“廉者,洁不滥浊也”,是对“清廉”内涵的切实描述。宋代陈襄说:“一陷贪墨,终身不可洗濯,故可饥可寒,可杀可戳,不可一毫妄取。”任何一个有理智、有德性的为官者都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不贪、不污、可饥可寒、可杀可戳,不能有丝毫贪污妄取的动机和想法,才能得到百姓的赞扬
期刊
《后汉书·百官五》讲:“治乱之要,其本在吏”,管理好官吏的品性,使其在制度的“笼子”里遵守廉政规范、忠于职守、勤于政事。为了保障清廉俭朴的思想与风格,必须重典治吏,以法律制度惩治贪污,奖罚分明,弘扬廉洁之风。清代学者唐甄曾讲过:“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官”是社会政治运转、百姓安稳的重要基础,是国与民的桥梁与枢纽。因此,应该严加惩治官员腐败。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初就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是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和做人准则,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形势下的各种任务、挑战、诱惑和考验,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积极主动地按照“三严三实”要求锤炼符合人民和时代要求的为官之德。  继承传统 严以修齐治平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领导
期刊
如同人一样,城市也会生病。近年来,在我国多个大城市集中爆发的“城市病”,正严重侵蚀着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有人这样形容“城市病”:“交通拥堵如肠梗阻,空气污染是哮喘,水污染是血液中毒,垃圾围城好比恶性肿瘤,房价居高不下就是高烧不退。”  2014年,北京等地相继宣布向“城市病”开刀,各路专家也纷纷围绕治理城市顽疾建言献策,各种诊断意见汗牛充栋、令人眼花缭乱。这里,本文将对这场纷繁芜杂的讨论做一梳理
期刊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自古以来,描述牡丹雍容华贵,艳压群芳的诗句不胜枚举,而早在北齐人杨子华的画中,亦出现了描绘得分毫毕现的牡丹图。无论是在唐诗宋词的文学意象还是在中国画的审美图景中,牡丹都象征着一种声色之美与性情之畅完美融合的盛世精神。  丁密金笔下的牡丹图《满园春色》,让人们再一次体味到这种难能可贵的高贵情致。画面结构纵横开阖,
期刊
自古以来,从政者莫敢不重视民情民意。周代有“采诗”制度,目的是“观民风、知得失、自考证”。秦汉置御史,希望能发挥其天子小民之间传声筒的作用。魏晋以后,朝堂外悬“登闻鼓”,小民有建议或冤情,可以击鼓告御状。然而实践证明,这些举措并没有取得长效。“采诗”只是成就了一部《诗经》,算是在经学文学上有所建树;而御史、登闻鼓,作用更小——皇帝固然远,御史也不近;击鼓递上的御状,也未必能够交到“至尊”手上。所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