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教学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物理知识”;其次要求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自然科学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素质教育;创新意识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新课改下的新教材(人教版)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物理知识”;其次要求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自然科学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一、新教材(人教版)分析:
新大纲规定的“必学”知识是物理学最核心、最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是物理学本身的基础,而且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狠抓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对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新大纲对“必学”知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用国家教育部对我们教学提出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在教学中所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当然,我们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高于新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既可在规定的内容的知识广度上做以拓展,也可以在知识的深度上加以引伸。
二、新教法对教师的要求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勇于创新的学生,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认为,为适应新教材教法的需要,初中物理教师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
① 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
② 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
③ 掌握教学艺术水平。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④ 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三、新教材要求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在每一节物理课,每一个物理实验知识点的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现成知识,而是注重怎样将它灵活应用,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例如在学习“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索几个问题:
第一问:气压降低则沸点越低,那么在真空中水的沸点可以是多少呢?讨论结果为:真空中气压为0,水的沸点可以低到任何温度(直至宇宙中的绝对零度:-273.15摄氏度),
引伸第二问:月球上没有空气能有水吗?讨论结果:凡是没有空气的星球上,就一定不可能存在着水。
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和深化知识,同时提出一些拓展知识的思考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后抢先回答,对课堂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课后共同讨论,甚至争辩,逐步培养成一个知识不断拓展,能力不断提高的好群体。学生的自学拓展能力增强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挥独特见解,显现创造才能。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使他们为自己的探索成果而感到自豪。
其次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渗透了大量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从通电在导线下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场等。物理课堂应该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慎密的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物理课堂应该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是思维方法;同时物理课堂还应该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由于教学理念的变化导致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们要重视探究式教学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物理教学要教的不仅仅是物理知识、概念和规律,而是一个更宽泛的范围。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会使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都有提高,学生视野得到拓展。同时教学方式的变化要以教学理念的变化为基础,我们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要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我们在教学当中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阅历,精心设计教学的引入,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是来源于生活的。
四、新教材要求加强实验教学
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加强实验教学,是在初中物理教学实施当中最引起老师们重视和关注的一个环节。事实上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在探究过程当中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尽管有的结论还是比较稚嫩的,不太成熟的,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体验到了物理学习的快乐,能够在动手、动脑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分析过程当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其意义并不在于他们探究的内容,探究的方式有多复杂、多深奥,而是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动脑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正确认识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注意把握实验教学的特点,合理开发实验教学的课程资源。在实验教学方面,除了正规的教具(实验器材)外,我们还要利用身边的物品做了很多自制教具(实验器材),这也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认真观察实验中物理现象,注意观察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在学生自己做实验时,应要求他们弄清实验原理、目的,理清实验步骤,在与教师以及同学的协作下设计好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合理实验步骤,而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更应该创造性的解决实验问题,得出实验结果。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现象、事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应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外,还应该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增强创造意识、创新能力。针对当前中学教育的缺点,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改革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物理课程过分重视知识结果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关键词:初中物理;素质教育;创新意识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新课改下的新教材(人教版)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物理知识”;其次要求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自然科学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一、新教材(人教版)分析:
新大纲规定的“必学”知识是物理学最核心、最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是物理学本身的基础,而且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狠抓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对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新大纲对“必学”知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用国家教育部对我们教学提出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在教学中所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当然,我们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高于新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既可在规定的内容的知识广度上做以拓展,也可以在知识的深度上加以引伸。
二、新教法对教师的要求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勇于创新的学生,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认为,为适应新教材教法的需要,初中物理教师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
① 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
② 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
③ 掌握教学艺术水平。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④ 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三、新教材要求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在每一节物理课,每一个物理实验知识点的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现成知识,而是注重怎样将它灵活应用,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例如在学习“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索几个问题:
第一问:气压降低则沸点越低,那么在真空中水的沸点可以是多少呢?讨论结果为:真空中气压为0,水的沸点可以低到任何温度(直至宇宙中的绝对零度:-273.15摄氏度),
引伸第二问:月球上没有空气能有水吗?讨论结果:凡是没有空气的星球上,就一定不可能存在着水。
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和深化知识,同时提出一些拓展知识的思考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后抢先回答,对课堂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课后共同讨论,甚至争辩,逐步培养成一个知识不断拓展,能力不断提高的好群体。学生的自学拓展能力增强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挥独特见解,显现创造才能。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使他们为自己的探索成果而感到自豪。
其次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渗透了大量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从通电在导线下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场等。物理课堂应该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慎密的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物理课堂应该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是思维方法;同时物理课堂还应该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由于教学理念的变化导致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们要重视探究式教学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物理教学要教的不仅仅是物理知识、概念和规律,而是一个更宽泛的范围。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会使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都有提高,学生视野得到拓展。同时教学方式的变化要以教学理念的变化为基础,我们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要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我们在教学当中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阅历,精心设计教学的引入,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是来源于生活的。
四、新教材要求加强实验教学
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加强实验教学,是在初中物理教学实施当中最引起老师们重视和关注的一个环节。事实上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在探究过程当中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尽管有的结论还是比较稚嫩的,不太成熟的,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体验到了物理学习的快乐,能够在动手、动脑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分析过程当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其意义并不在于他们探究的内容,探究的方式有多复杂、多深奥,而是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动脑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正确认识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注意把握实验教学的特点,合理开发实验教学的课程资源。在实验教学方面,除了正规的教具(实验器材)外,我们还要利用身边的物品做了很多自制教具(实验器材),这也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认真观察实验中物理现象,注意观察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在学生自己做实验时,应要求他们弄清实验原理、目的,理清实验步骤,在与教师以及同学的协作下设计好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合理实验步骤,而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更应该创造性的解决实验问题,得出实验结果。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现象、事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应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外,还应该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增强创造意识、创新能力。针对当前中学教育的缺点,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改革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物理课程过分重视知识结果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