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大力投入,也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采用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器乐进行教学,是一个能很好落实素质教育的途径。而源于欧洲的竖笛因其价钱便宜、携带方便、具有固定音高成为农村中小学落实器乐进课堂的最佳选择。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因此,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相关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器乐进课堂 竖笛 存在的问题 应对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大力投入,也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普及教育 ,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育是衡量当今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器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被正式列入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而对于广大的农村中小学而言,竖笛这一起源于欧洲的乐器因其价钱便宜、携带方便,并且具有固定音高,是农村中小学落实乐器进课堂这一教学目标的最佳选择。教师通过竖笛教学不仅可以达到让学生掌握一门乐器的目的,而且可以利用它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音乐。但在实际教学過程中由于发展时间短、缺乏系统研究、缺少政策上的支持等问题,发展得并不乐观。具体表现为:一、学生吹奏时口手不能协调统一,指法不熟悉、气息控制不稳定,音高、节奏、时值等音乐元素无法表现。二、每周仅有一节音乐课,且不能都用来上竖笛,学生在课后很少主动练习导致对每节课所学的知识不能巩固。三、学生由最初对竖笛的新鲜感逐渐被“习得无助”感所代替,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信心。四、每个班都有一部分存在“厌学”心理的学生,对任何学科漠不关心,上课时无所事事,经常以“竖笛丢了、坏了”,“不感兴趣”等各种理由逃避竖笛学习的局面。五、教师苦于没有解决问题的良方,疲惫、无效的应对着教学任务,最后也逐渐放弃对这方面教学的精力投入。五、多声部竖笛套笛的配置普及率还很低,学生学习的竖笛类型多为高、中音竖笛。
对于如何长久且有实效的开展竖笛教学,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从零开始,逐步树立信心
当人们观看海豚跳水时,无不对海豚的机智、灵活而惊叹。却不知驯兽师在背后对海豚进行过多少次艰苦卓绝的训练:最初时,驯兽师只要求海豚跳很矮的距离,当它完成任务,会及时奖励它食物。经过这样天长日久的训练,海豚最终从1米、2米、3米……最后超越自身的极限跳出十多米的高度。竖笛的学习在某些方面与此很相似。对于生长在农村地区,从未接触过音乐基础训练的学生来说,要在瞬间反应出音符的节奏及在竖笛上的孔位是比较困难的。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训练(均以c调为例):1、做好指法操,熟悉音符在竖笛上的音位。教师首先让学生将手指按住相对应的孔位,再引导学生逐个放开。2、感受吹奏初体验。待学生能准确说出每个孔的位置后,让学生从六孔全部按住开始,逐一吹出每个音。并由教师示范吹奏这一过程,让学生感知刚才自己吹奏出的是c调的基本音阶。3、“双响合并”。由教师用打击乐器(双响筒、木鱼、响板等)打节奏,规定每个音吹4拍进行练习,再逐渐改为每个音吹2拍、一拍、半拍。并且此练习在每一次竖笛教学前都要进行,不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4、唱旋律,对音位。教师唱出短小的旋律,学生跟教师的演唱进行吹奏。比如:教师唱5 35 3 5. │ 65 36 5 - │,学生先用手在竖笛上找出mi、sol、la 的位置,再让他们试着把每个音按节奏吹出来。开始时速度可以慢一点,但节奏、音位、吹奏方法一定要准确。5、矫正对错。学生吹奏以后,教师再唱一遍乐句,等于给学生一个可以参考的“答案”,让学生及时矫正吹奏中出现的错误。学生从一开始努力去模仿,再到听见自己奏出的旋律与教师唱出的旋律相符时会信心倍增。
二、交换角色,体会成功
在学生眼里老师一直都是“师道尊严”的权威形象。他们又害怕自己在同学面前“露陷”,每次都是被老师考察吹奏情况,倘若让学生来检测老师的吹奏水平如何,学生会更期待。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后,我会与学生来个角色互换,由学生唱旋律,老师吹奏。这种做法让师生间有了充分互动、交流、合作的空间。学生立刻找到课堂“主人”的感觉,对自我产生认同感,以极大的积极性参与到其中来。在双边的活动中,教师也可了解学生对音符时值、音高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总之通过“角色”的互换,激活了学习氛围,拉近了师生距离,欢愉了师生心情。师生彼此陶醉于角色互换带来的喜悦中。教室里呈现出了教与学的最佳状态。
三、层层闯关,挑战自我,我能行
在每个乐句被学生吹奏得很好后,我就会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选择一些学生喜欢又较熟悉的歌曲,选取其中的某些乐句鼓励学生尝试用竖笛将其演奏出来,直至能完整吹奏整首歌曲。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再利用富有挑战性的语调“为难”学生,学生的好胜心理被激起,于是学生更愿意向困难挑战,他们的创造力也能得到锻炼。有时也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创编旋律。
四、关注个体差异,“退一步,你会跳的更远”。
对于学习程度较差的部分学生来说,我通常会降低难度、调整教学进度、从学生较熟练的地方入手,反复鼓励,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只要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愿,就绝不半途而废。
对比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无论是唱歌教学、音乐知识教学、视唱听音的基本练习都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意识固定的让学生去接受。学生被动的听、唱、学不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培养。竖笛进课堂后,学生会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在课堂上形成一种“我愿学习,我爱学习”的气氛,一改过去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学习如何演奏竖笛的同时,还可以和其他乐器进行简单的器乐合奏。这一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了团队意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欣赏和理解音乐的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对于广大的农村中小学生来说器乐教学的推广能大大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而对于教师自身而言,虽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探索,持之以恒。但器乐教学内容的增设能给教学增加无限的乐趣,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11版)》
2、《中小学音乐教育》2005年NO.5 国内刊号:CN33-1044/J
3、广西人民出版社《现代教育学》
4、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学》
作者简介:
傅伊雯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第七中学 邮编:653106
关键词:器乐进课堂 竖笛 存在的问题 应对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大力投入,也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普及教育 ,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育是衡量当今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器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被正式列入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而对于广大的农村中小学而言,竖笛这一起源于欧洲的乐器因其价钱便宜、携带方便,并且具有固定音高,是农村中小学落实乐器进课堂这一教学目标的最佳选择。教师通过竖笛教学不仅可以达到让学生掌握一门乐器的目的,而且可以利用它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音乐。但在实际教学過程中由于发展时间短、缺乏系统研究、缺少政策上的支持等问题,发展得并不乐观。具体表现为:一、学生吹奏时口手不能协调统一,指法不熟悉、气息控制不稳定,音高、节奏、时值等音乐元素无法表现。二、每周仅有一节音乐课,且不能都用来上竖笛,学生在课后很少主动练习导致对每节课所学的知识不能巩固。三、学生由最初对竖笛的新鲜感逐渐被“习得无助”感所代替,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信心。四、每个班都有一部分存在“厌学”心理的学生,对任何学科漠不关心,上课时无所事事,经常以“竖笛丢了、坏了”,“不感兴趣”等各种理由逃避竖笛学习的局面。五、教师苦于没有解决问题的良方,疲惫、无效的应对着教学任务,最后也逐渐放弃对这方面教学的精力投入。五、多声部竖笛套笛的配置普及率还很低,学生学习的竖笛类型多为高、中音竖笛。
对于如何长久且有实效的开展竖笛教学,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从零开始,逐步树立信心
当人们观看海豚跳水时,无不对海豚的机智、灵活而惊叹。却不知驯兽师在背后对海豚进行过多少次艰苦卓绝的训练:最初时,驯兽师只要求海豚跳很矮的距离,当它完成任务,会及时奖励它食物。经过这样天长日久的训练,海豚最终从1米、2米、3米……最后超越自身的极限跳出十多米的高度。竖笛的学习在某些方面与此很相似。对于生长在农村地区,从未接触过音乐基础训练的学生来说,要在瞬间反应出音符的节奏及在竖笛上的孔位是比较困难的。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训练(均以c调为例):1、做好指法操,熟悉音符在竖笛上的音位。教师首先让学生将手指按住相对应的孔位,再引导学生逐个放开。2、感受吹奏初体验。待学生能准确说出每个孔的位置后,让学生从六孔全部按住开始,逐一吹出每个音。并由教师示范吹奏这一过程,让学生感知刚才自己吹奏出的是c调的基本音阶。3、“双响合并”。由教师用打击乐器(双响筒、木鱼、响板等)打节奏,规定每个音吹4拍进行练习,再逐渐改为每个音吹2拍、一拍、半拍。并且此练习在每一次竖笛教学前都要进行,不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4、唱旋律,对音位。教师唱出短小的旋律,学生跟教师的演唱进行吹奏。比如:教师唱5 35 3 5. │ 65 36 5 - │,学生先用手在竖笛上找出mi、sol、la 的位置,再让他们试着把每个音按节奏吹出来。开始时速度可以慢一点,但节奏、音位、吹奏方法一定要准确。5、矫正对错。学生吹奏以后,教师再唱一遍乐句,等于给学生一个可以参考的“答案”,让学生及时矫正吹奏中出现的错误。学生从一开始努力去模仿,再到听见自己奏出的旋律与教师唱出的旋律相符时会信心倍增。
二、交换角色,体会成功
在学生眼里老师一直都是“师道尊严”的权威形象。他们又害怕自己在同学面前“露陷”,每次都是被老师考察吹奏情况,倘若让学生来检测老师的吹奏水平如何,学生会更期待。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后,我会与学生来个角色互换,由学生唱旋律,老师吹奏。这种做法让师生间有了充分互动、交流、合作的空间。学生立刻找到课堂“主人”的感觉,对自我产生认同感,以极大的积极性参与到其中来。在双边的活动中,教师也可了解学生对音符时值、音高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总之通过“角色”的互换,激活了学习氛围,拉近了师生距离,欢愉了师生心情。师生彼此陶醉于角色互换带来的喜悦中。教室里呈现出了教与学的最佳状态。
三、层层闯关,挑战自我,我能行
在每个乐句被学生吹奏得很好后,我就会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选择一些学生喜欢又较熟悉的歌曲,选取其中的某些乐句鼓励学生尝试用竖笛将其演奏出来,直至能完整吹奏整首歌曲。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再利用富有挑战性的语调“为难”学生,学生的好胜心理被激起,于是学生更愿意向困难挑战,他们的创造力也能得到锻炼。有时也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创编旋律。
四、关注个体差异,“退一步,你会跳的更远”。
对于学习程度较差的部分学生来说,我通常会降低难度、调整教学进度、从学生较熟练的地方入手,反复鼓励,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只要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愿,就绝不半途而废。
对比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无论是唱歌教学、音乐知识教学、视唱听音的基本练习都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意识固定的让学生去接受。学生被动的听、唱、学不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培养。竖笛进课堂后,学生会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在课堂上形成一种“我愿学习,我爱学习”的气氛,一改过去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学习如何演奏竖笛的同时,还可以和其他乐器进行简单的器乐合奏。这一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了团队意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欣赏和理解音乐的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对于广大的农村中小学生来说器乐教学的推广能大大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而对于教师自身而言,虽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探索,持之以恒。但器乐教学内容的增设能给教学增加无限的乐趣,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11版)》
2、《中小学音乐教育》2005年NO.5 国内刊号:CN33-1044/J
3、广西人民出版社《现代教育学》
4、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学》
作者简介:
傅伊雯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第七中学 邮编:653106